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秉持经世致用的传统,始终紧密联系现实、直面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抓住这一新机遇,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步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加强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必须推动我国社会学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我国社会学者有责任向世界解读中国社会的变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方向与路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秉持经世致用的传统,始终紧密联系现实、直面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这涉及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健康、社会治理、社会安全等众多社会学研究领域,不但向社会学提出了重要研究任务,也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抓住这一新机遇,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步伐。

加强社会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建立既符合现实发展需要和学科发展规律,又涵盖社会管理学、社会政策学、社会心理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其他各分支社会学的大社会学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发展与教材体系发展密不可分。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发展就没有后劲。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30多年来,积极译介国外社会学重要著述,组织力量编写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大量社会学著作、教材,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论著。但总体而言,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经典教材还比较少。这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短板。因此,应编写和推出一批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巨大变化、充分反映30多年来我国社会学优秀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国际社会学最新发展趋势的优秀教材,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社会学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加强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促进社会学学科发展,关键是要汇聚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较强实力的研究队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教学者、工作者接受过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他们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丰富的社会调查经验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社会学学科的专业化、规范化和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人才队伍建设依然面临人才区域分布不均衡、学科领军人物新老交替断档、急需发展领域人才匮乏、促进新生代成长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继续加强社会学人才队伍建设,发现、培养、集聚一批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学科人才体系。(www.xing528.com)

加强社会学的学风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学风建设是重要保障。我国社会学界有着良好的科研学风传统,老一代社会学家树立了注重社会调查的优良学风,社会学界要保持和发扬光大这个传统。目前,社会学界也存在一些学风问题:中长期重大问题的研究较少,短平快的研究较多;有理论建树的少,纯观点炒作的多;打基础、利长远的知识积累少,赶时髦的时兴之作多;真正能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课题研究少,低水平重复的多;科研成果重视数量、忽视质量;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社会学学风建设力度。社会学者应当有“独上高楼”的勇气、“回头蓦见”的功夫和“终不悔”的决心,耐得住“望尽天涯路”的寂寞,同时能够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为人民”的大学问、真学问。

加强社会学“走出去”步伐。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必须推动我国社会学走出国门、与世界对话。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社会学产生国际影响迎来良好契机。我国社会学者有责任向世界解读中国社会的变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此,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外文学术文章、牵头组织国际研究项目;鼓励学术机构建立海外调研基地和研究中心,鼓励研究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鼓励兴建外文学术网站和办好外文学术期刊,积极向国外推介我国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