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秦戏与北管的比较:文化传统的碰撞

西秦戏与北管的比较:文化传统的碰撞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以北管古路戏《宝莲灯·斩影》与西秦戏传统戏《沉香打洞·训子》为例作进一步比较。[十二丈]是北管圈常用的称呼,也有少数艺人称为“十二段”,所以西秦戏与北管戏的许多板式是相同或相近的。

西秦戏与北管的比较:文化传统的碰撞

(一)剧目与文本的比较

本书依据刘红娟《西秦戏研究》一书对海丰文化局20世纪60年代整理的《西秦戏传统剧目索引》、许翼心《海陆丰地方戏曲发展简史》、严木田《西秦戏传统音乐探微》一书所附录的剧目,将它们与可收集到的台湾北管戏相比,共同的剧目初步统计如下:

表3-13 广东西秦戏与台湾北管戏同剧目列表

续表

续表

上述仅是确认同名的的剧目,多为折子戏。其实还有许多同剧不同名或一剧目分为多个折子戏的情况。如西秦戏四大弓马戏的《龚克己》,包括《克己上京》《长亭别》《文武考》《阳河堂会》四出戏,北管戏该剧则称为《文武升》,包括《文武升》《卖马》《大堂会》等三出戏,另一西秦戏四大弓马戏《万里侯》,包括《高怀德过关》《打王府》《游园耍枪》《打龙棚》等四出戏,北管戏则由《出府讲亲》《打雷》《游园耍枪》《打龙蓬》四出戏组成。

现以北管古路戏《宝莲灯·斩影》与西秦戏传统戏《沉香打洞·训子》为例作进一步比较。《沉香打洞》是西秦戏传统剧目四大弓马戏之一,包括《刘锡上京》《双得子》《训子》《沉香打洞》四出内容。台湾北管戏中有《上京》《蟠桃会》《斩影》《灿生》《双得子》《训子》《三圣母写书》《拜师》《送子》《打洞哭山》《救母》〉等多个折子戏,实际都出自同一剧目《宝莲灯》,写的是华山三圣母与书生刘锡相爱,被其兄长二郎神抓走并镇压在华山的莲花峰之下。不久生下儿子沉香,遣土地神交给刘锡抚养。刘锡与王桂英结婚,生子秋儿。桂英的儿子秋儿和沉香在学失手打死人命,最终放走沉香,送秋儿抵命。沉香长大后经修练成仙的朝霞指点,拜霹雳大仙为师而学得一身高强的本领,最后打败二郎神,劈开了莲花峰救出母亲。两者唱腔唱词比较如下:

表3-14 北管古路戏与西秦戏唱腔唱词比较

续表

续表

两种虽然剧名不同,折子戏名也不尽相同,但本事一致,主要人物也均为刘锡、王桂英、沉香和秋哥。唱词的意思完全一样,只是表达上略有不同,艺人在手抄的过程中都有不少错字。从唱腔看,西秦戏在本剧的唱腔有二番、紧板、三股分、哭板、导板、平板等,以二番和紧板为主,在唱段中标注得十分明确,而北管的该剧本中多处并未标明唱腔,有显示的唱腔为流水、四空门、倒板、头板、紧中慢等。这里虽然板式名称不同,但实质从唱腔旋律、唱词等方面看却是一致的,这将在板式与唱腔的比较中进一步举例说明。

(二)板式结构的比较

西秦戏不同的唱腔有不同的板式,正线曲的二番和梆子共计有导板、二番、慢二番、十二段等14种板式。西皮计有倒板、紧板、二流、紧二流等8种板式,二黄计有流水、紧中慢、倒板、哭句等8种板式,而台湾北管古路戏板式有:彩板、平板、紧平板、流水、十二丈等多种板式。对比如下:

表3-15 广东西秦戏与北管古路戏唱腔板式比较

上述两者的板式名称并非完全一致,但有些名称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板式,如北管古路戏的“流水”,艺人手抄本也常以“二凡”或“二番”系代之,它与西秦戏的“二番”实为同一板式。

西秦戏[二番]:

“有沉香泪汪汪跪在了尘埃地,尊一声娘亲尔听端详。

送我兄弟学堂学礼义,有谁知秦郎观保将儿欺。

他骂我有娘生来无娘养,无娘之子是鬼生。

怒恼着儿身将他打,孩儿愿到秦府把命偿。”

北管古路戏[流水]:

“小沉香跪在尘埃地,哀告爹爹听端详。

我兄弟双双学堂去,秦府来了小秦郎。

我哥哥与他相斗口,骂得言语实难当。

秦郎就是儿来打。儿愿秦府抵命偿。”

从板式看,两种板式都是自由散板,不同的是,西秦戏的伴奏部分有紧密的锣鼓点,而北管古路戏不仅唱腔部分节拍自由,后场伴奏部分的节拍也是自由的。从句式看,两者基本句子型为对称的上下句齐言体,句式并不严格字数,多为七字句或九字句。从内容上,虽然并非每句相同,但情节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再如古路戏的[彩板],不同的馆阁也有不同的称法,有的也称为[倒板]。[十二丈]是北管圈常用的称呼,也有少数艺人称为“十二段”,所以西秦戏与北管戏的许多板式是相同或相近的。

西秦戏的板式虽以二番为主,但清中后期也从徽戏、汉剧等皮黄剧种中吸收了皮黄声腔,其二黄与闽粤汉剧二黄十分接近。据流沙先生的看法“湖南的祁剧唱的乱弹,最早就是一种‘西秦戏’,后来受了皮黄剧种的影响,才使祁剧的乱弹唱南北路”[42]。因此,与台湾北管新路戏的唱腔板式也有许多相近之处:

表3-16 西秦戏、外江戏、北管戏唱腔板式比较

续表

(三)唱腔的比较

梆子腔是北管戏曲中的唱腔之一,扮仙戏通常以梆子腔演唱,另外,古路戏中也有还少剧目采用梆子腔演唱,如《大补缸》《打桃园》《长生禄》《五虫会》《碧游宫》,以七字句为主,上下两句式构成,上句子的结束音通常在高音位置,下句的结束音通常在低音区位,句尾落音为sol音:

谱3-21 台湾北管“梆子腔”

《五虫会》唱段

吕锤宽记谱(www.xing528.com)

西秦戏的梆子类板式包括[平板][梆子][巴山反][三股分]等,其中梆子为一板一眼,男女同腔,旋律较为抒情,带有叙述性,其词格也是由上下句构成,句尾落音为sol音:

谱3-22 西秦戏“梆子腔”

刘宝凤演唱

严木田记谱

从旋律看,两者的词格、曲调十分接近,上下句子之间也都以间奏衍接。另外,北管古路戏中的[四空门]唱腔在多个剧目中出现,西秦戏虽然没有该唱腔,但其梆子类唱腔中有一名为[三股分]的曲调,与北管[四空门]唱腔却有着密切的关联:

谱3-23 西秦戏“三股分”唱腔

《训子》唱段

谱3-24 北管戏“四空门”唱腔

《斩影》唱段

吕锤宽记谱

上述西秦戏[三股分]与北管古路戏的[四空门]唱腔唱板式名称不同,但两者共同的特点颇多:从句式看,都是严整的上下句结构,七字句,共十句。句与句之间都以间奏衍接,四句为一段,重复二段体,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词格看,唱词内容几乎一致,词格也大体相同。从旋律来看,两者的旋律框架完全一致,均为五声宫调式。不同的是,[三股分]为一板无眼,当情节由抒情转为急促时,唱腔节奏也由慢至快,后面一般接节奏自由又能充分抒发情感的[紧板]。上下句子的落音十分规律,上句落在re音上,下句落在do音上,这些严格的上下对偶句式及落音特色使得[三股分]早期的名称也被称为[二股分]。而北管古路戏[四空门]则不然,属于一板一撩,四句落音不同,分别为re、do、mi、sol,依照吕锤宽的说法,在北管或南管音乐文化圈,音符称为“khang”,字型都以“空”表示,因此“四空门”表示主要音由四个不同音符组成的曲调,故这看作是[四空门]唱腔的由来。在北管中,[四空门]仅用于古路戏,除了《宝莲灯》外,《牧羊》《陈琳救主》《卖酒》等剧目也使用了[四空门]唱腔,并非都是10句,也有6句或8句,但从乐段来看,均为四句为一段。扮仙戏或新路戏并未使用该唱腔。

(四)演唱方式的比较

北管与西秦戏唱念所使用的语言,一直以来保持官腔,由于方言影响,发音并不准确,不仅没有卷舌音,单是许多字的发音还带有浓重的地方腔调,不看唱词很难明白在唱什么,即所谓的土官话。在海丰西秦戏戏剧团的演出中,我们发现,现在西秦戏的丑角较有弹性,他可以用闽南方言语系唱念,其他角色仍用官话演唱,但对白则用闽南话。台湾北管民间馆阁的表演仍持官话唱念,职业乱弹班则改用闽南方言进行表演,这多半是考虑观众的感受和商业的需求。虽然如此,以官话唱念中的字头、字腹与字尾咬字仍受到重视。在北管戏曲中,因为行当角色的不同,有不同的音色表现和发声方法。又分为细口和粗口,小生、小旦、花旦与正旦,以小嗓音色演唱称为细口,其唱词拖腔处即转以“伊”运腔。粗口则为老生、大花、二花、三花经旦等角色,以大嗓或本嗓音色演唱,其唱词结尾拖腔处即转为“啊”来运腔。原则上,细口以演唱“女腔”旋律来表现其优雅与细致的特色,粗口以演唱“男腔”来表现粗犷性格。但在实际演唱中,艺人会适当调整变化,尤其是小生角色,由于部分“女腔”乐段所演唱的音高过高,为避免过于尖锐的声音,或避开在高音上开口,或是选择将某些乐段部分,改为“男腔”演唱,但落音仍保持细口的“伊”等字拖长腔的惯例。西秦戏的行当划分更为细致,男腔与老旦多以本噪行腔,女腔则多以假声行腔,北管戏与西秦戏更明显的一个共同演唱特点便是,男角唱真嗓,以“啊”为拖腔衬字,女角唱假嗓,以“伊”为拖腔衬字。

谱3-25 北管戏男角粗口“紧中慢”唱腔

哪吒下山》唱段

谱3-26 北管戏女角“慢中紧”唱腔

韩信问卜》唱段

谱3-27 西秦戏男角拖腔

《送妹》唱段

林德祥演唱

谱3-28 西秦戏女角拖腔

《送妹》唱段

林德祥演唱

(五)乐队与乐器的比较

西秦戏乐队称为“后棚”。台湾北管戏乐队称为“后场”,包括丝竹乐队和鼓吹乐队,相当于西秦戏的“文畔”和“武畔”。这里列举与西秦戏相对应的后场乐队,两者使用的主要乐器比较如下表。

表3-17 西秦戏与北管戏乐器比较

主要使用的乐器基本相同,特别是管弦类乐器。个别名称不同,实则相同,如西秦戏的头弦,即领奏乐器,其形制同于京胡,在北管中称为吊鬼子,为新路戏的主奏乐器。西秦戏和北管戏中的单皮鼓在乐队中都起着指挥主导作用,不同的是,在西秦戏中常将单皮鼓称为鼓头。也有些各自独特的乐器,如西秦戏中的把岗、大闹、班旦,北管戏中的鸭母笛、双清。

北管与西秦戏中都有吉祥例戏,均称为扮仙戏,不同的是,西秦戏的扮仙戏一般安排在一个独立的时间专场演出,北管的扮仙戏则是在正剧开始之前的吉祥戏。田野调查中,西秦戏老艺人告诉我们,西秦戏与北管戏本是一家,在嘉庆年间才分家,从广东逃到台湾的艺人在北管班里照样可以演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