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引领人文关怀的创作实践方法

引领人文关怀的创作实践方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系生活实际的创作体验艺术创作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引导艺术创作。融入生命教育的创作表现生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深奥和沉重的话题,人文美术校本课程重在引导人文关怀的艺术创作实践,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本质强调尊重生命特性,突出生命本性,以此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引领人文关怀的创作实践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的创作体验

艺术创作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引导艺术创作。首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和不可预料性。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采取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归因,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气氛,促进活动的顺利发展。其次,凸显人文关怀的美术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创造性地设计开发教材内容,教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利用有效的资源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修拉的点彩艺术》是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单元课时下的子课时,课堂上对于修拉的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们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颇为好奇,他们将“新印象主义”作为研究小课题开展学习后得知新印象派作为当时的一种新的绘画风格其点状笔触是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作品《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描绘的是星期日下午,巴黎附近阿尼埃的大碗岛上游人们在阳光下聚集河滨的树林间休闲度假的情景。画面全部以点彩的笔触完成,色点彼此交错呼应,给人以一种装饰地毯的效果。整个画面都是通过原色、纯色的小点排列和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去调和色彩,画面五彩缤纷的色彩效果表现出光的闪耀和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在了解到修拉的这一作画方法后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质疑:修拉的油画作品只是按照既定的分色概念,死板、机械地从点到画面上作画的,如此这般艺术创作便成为缺乏情感的死公式,这样的色彩堆积是毫无意义的。

我知道学生因为缺乏修拉的作画体验,也不尽了解画家的作画背景,故而对点彩派的认识有所误区也在情理之中,结合高二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学农社会实践活动,我设计了“向修拉学点彩——我眼中的新农村”主题活动,我带领学生漫步在农村的乡野小道上感受着田园自然风光,当学生们陶醉其中时,我提出跟大家一起做一个色彩游戏,先让学生分组眺望远处,长时间地观察蓝天及一旁农田里金黄色的麦穗和碧绿的蔬菜,随后我要求学生将视线转移至我事先准备好的实验白卡纸,并提问学生前后观察到的颜色有什么不同,三组学生的答案也不尽相同,蓝天组学生在白卡纸上发现了橙色,麦穗组和蔬菜组学生则分别发现了紫色和红色,看着大家惊讶的表情,我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资料的查询去寻求答案,并卖了个关子:“这里可隐藏了一个关于色彩关系的秘密,修拉正是运用这一方式作画的。”几天后学生们兴冲冲地找到了我:“老师我们查到答案了,原来您说的色彩秘密就是色彩的补色原理啊,在色相环中最基本的互补色有三对:红绿、黄紫、蓝橙。当我们的人眼长时间停留观看一种颜色时候,会自然产生互补的需求来维持生理的平衡。所以那天我们长时间眺望蓝天后,再看老师的白纸就会感受到橙色,当我们注视的时间越长,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这是出于视觉平衡的需要。”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可是,老师您说修拉就是利用这种原理作画的么?可是他不是只会把自己关在室内,长达几年,通过连续不断地点色才能完成作品的么?”我耐心地向学生解释:“修拉作画其实并不想你们想象中那样足不出户凭自己主观作画的,他和其他印象画派的画家一样喜欢户外写生,直面自然,每次在落笔之前,他总是先细心揣摩,比较眼前的景色,观察明暗的变化,留心色彩的对比,区别反光的不同。修拉只是用了一种更偏向于科学的方法来描绘这变幻的世界。修拉对色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补色关系。修拉在创作中经常运用补色对比使画面的色彩产生颤动的光效。二是色彩的冷暖色调。”听了我的介绍,学生们脸上流露出跃跃欲试的表情,面对着的乡村田野美景,自然色彩变幻丰富皆可入画,更为重要的是修拉的全新绘画方式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尝试欲望,以理性的点彩方法来表现物象,以视觉混合代替直接混合的色彩,学生们创作了一系列新农村的风景小品,借助修拉的这套绘画体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图3-3:

图3-3 学生创作的风景画作品

学生小王在她的创作心得中这样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

“以前对于印象画派画家的了解就只停留在对莫奈的粗浅认识。第一次从美术老师口中知道了新印象画派画家修拉时就对这位作画与众不同的画家产生了兴趣,印象派画家不是都极力推崇户外写生作画的么?他的作品怎么感觉像是运用电脑技术完成的呀?那幅《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油画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修拉按照事先分配好的色,彩概念化地、均匀地、机械地点到画面上,所以之前我认为修拉的绘画创作特别酷似现在的电脑合成作品,是一种绘画公式的运用。直到学农时老师带领我们完成那次视觉测试小游戏并告诉我们游戏的原理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当人的眼睛长时间停留观看一种颜色时候,会产生互补的需求来维持生理的平衡,这种现象是视觉平衡的需要,存在每个人的感觉中,而修拉的绘画创作正是运用了这一原理。随即我翻阅了相关资料果然验证了老师所言,修拉独创的分色、点彩技法使画面有序而和谐。他在画面中所采用的利用视觉混合代替颜料混合的方法,使画面的色彩产生颤动的光效。修拉凭借这套绘画体系来表达自己的观念、情绪,他的作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我惊讶于这位艺术家的艺术成果,他在印象派之后的绘画创新是如此让人愕然、惊绝、喝彩!我决定也在我的绘画创作中尝试这一作画方法,为了更好地表现我眼前所观察到的金黄的小麦地,我运用补色对比的方法在前景阴影处加入了紫色,为了更加逼真地模拟修拉画面中的光色效果,我的整幅作品也都以原色纯色的小点排列并交错在一起,有意识让观者的眼睛去起调色作用,把视觉调和的作画理论在实践中得以验证。虽然这样作画十分辛苦,耗时颇长,但最后画面星星点点的镶嵌画色彩效果很好地表现出了一种光的闪耀和丰收农田的祥和气氛,初次尝试的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感觉很棒!”(www.xing528.com)

(2)融入生命教育的创作表现

生命教育一直以来是一个比较深奥和沉重的话题,人文美术校本课程重在引导人文关怀的艺术创作实践,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本质强调尊重生命特性,突出生命本性,以此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美好。

通过校本教材中对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学习,学生喜欢上了这位内心火热、感情丰富、用笔大胆、狂放不羁的画家。凡高作画时服从于自己心灵的召唤,画面会随着心灵而流动,他的创作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技法,而是依据自己的主观感受用饱满的笔触、粗犷的线条来构图和表现。尽管凡高受到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但在他的画面中,仍用他自己崭新的手法抽象地表现着强烈的情感;《向日葵》中朵朵葵花夸张的形体和饱满艳丽的色彩,仿佛是一个个燃烧着的生命。《星夜》中那富有运动感、旋转不停的笔触无不预示着一种原始生命蓬勃燃烧的冲动和张力,画家赋予色彩单纯强烈的对比,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给人造成一种狂放的节奏与韵律。凡高绘画创作中那些经常被使用的波形、螺旋形的笔触表现出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的强烈节奏感,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停地运动着的,同时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学生们在赏析这些画作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震颤,创作激情也喷薄而出。我鼓励学生:“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之所以具有生命力,是因为凡高作画时更强调对事物的自我感受,不拘泥于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大胆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来表现主观的自我感受,而我们每个人在地球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既要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同时更应该把握美好青春,发现生命的美好。我们可以大胆借助手中的画笔,探寻生活中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随即我以《青春》为题,让学生尝试绘画创作,因为学习的焦点是借鉴凡高的“色彩”和“笔触”,故在造型上不做过多苛求,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社会生活进行创作,使艺术更贴近生活,易于接受。学生在作品中运用艺术手段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深刻体会诸如“家庭”“友谊”“亲人”“集体”“感恩”“分享”的意义,艺术创作的过程更调动了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力、创造力,学生小严特别喜欢凡高的《夜间的咖啡馆》这幅作品(见图3-4),她说:“蓝色星空下夜晚街道上的露天咖啡厅在冷落中显出一片温馨,蓝紫色背景下的暖黄灯光让人在夜晚的宁静中感受到一种安详的追求与渴望。画家笔下的咖啡馆使我想到了曾去过的大学路上的咖啡吧,安静有序,周末上完课喜欢和好友稍憩片刻,紧张繁忙的学业重压下,小小咖啡座是我心灵的避风港。”小严模仿凡高粗犷的短笔触,借助于色彩和线条在抒发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情绪感染力。小严用蓝、紫、黄色描画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画中的咖啡座是小严情感的寄托,是她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是小严对宁静、安详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如图3-5。

图3-4 凡高原作

图3-5 小严作品《咖啡馆》

让艺术浸润生命,让生命更加灿烂,学生通过艺术创作能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活的多姿与美好,这是让艺术教育成为实现生命本质回归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引导人文关怀的创作实践,探寻生命意义的艺术教育价值取向这也是人文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