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情优教:释放个性,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以情优教:释放个性,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情带技”就是以情优教的过程,学生的艺术学习也因而成为一个释放个性、良性循环、不断进步着的过程。

以情优教:释放个性,良性循环,不断进步

艺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创造表现,艺术作品以一种直观感性的形式传达出了艺术家的愿望、情感、个性、智慧以及对美的理解等。情感是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纽带,是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和思想就具有这种感人心的激情能量,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创作的本质是人类在情感驱使下的艺术表达,缺乏情感的审美教育是苍白乏力的,很难想象美术教育在一种死板教条的模式化训练中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感悟。学校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培养艺术家、大师,所以技法技巧的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希望学生能通过学校的美术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陪伴其一生的有效学习方式,通过美术欣赏及创作活动的开展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润泽学生的身心,点化人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是艺术的欣赏或创作活动,最重要的都是先通过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激发对艺术美的感动和情感上的共鸣,人文关怀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所提倡“以情带技”的策略就是改变单纯的美术技能训练或教条式的艺术欣赏法则,倡导用有意义的主题,激发学生创作动机和欲望,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升美术创作水平。

学生所创作的作品因其个人经历与艺术经验所限,不可能像真正的艺术家创作那般完美,但技法上的稚嫩并不影响作品的艺术表现,学生的作品也往往因其所具备的真情实感和青少年所具有的独特表现视角而让人感动。一般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都会融入一定的情感因素,比如学生所创作的风景画作品往往表达自己对美景、自然的热爱;画人物则是寄托了对画中人的某种感情;如若在作品中表现出晦涩、扭曲变形的形象多半运用隐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心中的负面情绪等等。这样的画比比皆是,在本单元《徐冰的文字与装帧艺术》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先通过徐冰《地书》作品的赏析提供给学生一种艺术创作的思路,那就是艺术创作并非遥不可及,也不是所有的创作都要凭借娴熟高超的技巧,有时具有独特创意、令人意想不到的简单方式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引发观者的共鸣。艺术家徐冰的《地书》正是凭借简洁易懂、随处可见的各类标记图识的创意组合创造出了人人能懂的文字艺术。这种简单的图示方法直观易懂又极具操作性,更满足了学生人人都能进行绘画表现的愿望。于是,在课堂的创作环节我要求学生借鉴模仿徐冰地书的表现形式,以《我的一天》为题进行绘画创作,当场便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见图3-6),设定的主题创作因为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感觉有内容可画,而图示绘画的方法又恰到好处地解决了部分学生在绘画技法上的薄弱之处,学生们用画笔记录下的一天生活各具特色、妙趣横生,他们互相之间对画作的欣赏和解读更让大家乐此不疲,显然简单的标记图示创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初次感受到“用绘画方式记日记”带来的创作乐趣后,大大刺激了他们进一步创作的欲望,有的同学都停不下来笔了,他们希望能通过一些简单的绘本创作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故事(图3-7)。在强烈的创作动机的驱使下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了绘本创作的基本技巧,这就涉及美术本体语言的系统学习:绘本的构图安排、角色设计、上色技巧,绘本文字的书写,等等,学生们在迫切希望表达自己想法的心理驱动下,会为了追求更好的画面表达而努力探索、不断钻研绘画技法并勤加练习。这探索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以情促知、以情带技”的过程,正是在不断地创作过程中学生积累了许多绘画技巧,继而使艺术作品更完整、生动、传神。

图3-6 学生作品《我的一天》 (www.xing528.com)

图3-7 学生的绘本作品

事实证明,只要在情感的驱动下学生能拿起画笔,有了绘画创作表现的渴望那就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绘画技能技法探索研究的可能,因为一旦学生愿意主动去尝试绘画那就势必会希望能更轻松自如地表现自己的构思与创意。“以情带技”就是以情优教的过程,学生的艺术学习也因而成为一个释放个性、良性循环、不断进步着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