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约差役的日常运作及优化方案

乡约差役的日常运作及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乡约也要考虑所辖村落的分布情况。关于乡约的日常运作方式,天启六年《晓起约议单抄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立议单乡约孙文成、孙贵忠、江应轮、洪良知、洪仁周、文广、胡宗、孙贵德、叶国祯等原于远年共立晓起堡乡约,世守至今。可见,当时汪姓尚未加入晓起约,六姓都承担了基层行政组织的各个职位。乡约的实际运行,仍是以上晓起周围村落为主要力量。可见由于知县更换,乡约轮充的运行竟拖延近一年才得以持续。

乡约差役的日常运作及优化方案

明代乡约制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理解。以里甲(里社)为基础,结合社学、乡饮等制度,设立里老与旌善、申明二亭,以调解民间纠纷、施行教化为特征的是广义乡约;而设立约正宣讲六谕的为狭义乡约。[31]按照这一标准,婺源十都四图的乡约是伴随图甲而成立的,应属于广义范畴。同时,乡约也要考虑所辖村落的分布情况。对于地域相连较为紧密的大型聚落和宗族,基层行政组织的空间构成相对单一,有一村只立一图一约的情况,如本都的溪头。[32]四图则因为“烟邨涣散,分立两乡约,一清源,一晓起,各五排为一约,以人烟均,统属易也”。可见,乡约更注重地域相邻、人口平均,在空间上对原有图甲排年进行了分割。

乡约的重组同样是依据人户家庭(即烟灶)数量。“自立晓起约之后,而有下村汪姓附入本图约内,平均烟灶,编定四甲。”图甲排年仅体现孙、江、叶、洪、胡五姓(其中孙姓两排年,叶、洪朋立一户),而乡约将实际管辖的孙、叶、洪、胡、江、汪、周等七姓按照居住村落划分为四个甲。汪姓在赋役户籍序列上不属于四图,但因依附晓起约,独立编为乡约的第二甲。此外,《叙录》没有交待周姓的情况,但他们极有可能也属于四图,作为子户或寄户依附于其他总户之下。

关于乡约的日常运作方式,天启六年《晓起约议单抄白》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立议单乡约孙文成、孙贵忠、江应轮、洪良知、洪仁周、文广、胡宗、孙贵德、叶国祯等原于远年共立晓起堡乡约,世守至今。内胡先甲下约名胡宗,住居龙尾东岸、半山、西岸,向共立约,凡县官老爷及巡司查乡,一应俱照锅头供解,恐后人心不一,推故不出,今本约三面共立议单,通公为照,凡本县正佐老爷亲临查约,一应公务,并照锅头均出。如巡司及查乡公差,递年贴银一钱,付约正收公用。倘邻约欺凌生端,约众自当相护。此系共图共约,并无异议,胡先甲下,永远存照。

天启六年 三月廿四日立议单晓起堡乡约约正孙文成

约副孙贵忠、约赞江应轮、洪良知

约讲洪仁、周文广、胡宗

老人孙贵德、堡长叶国祯

前约正生员孙大鼎

里长孙义兴、书人叶祥

由于各姓“共图共约”,即便居住并不相邻,但在应对知县、巡检司等“本县正佐老爷亲临查约”等各项公务时,需要按照先前的编约原则,以人户(锅头)数量进行供解。遭到邻约欺凌时,应该共同担当。从职能上看,这份合同并没有涉及约讲教化,而是把乡约视作差役。同时,文中刻意指出胡姓居住在龙尾东西岸和半山一带,与晓起有一定距离,又提出“胡先甲下,永远存照”,似乎是专门针对胡姓而订立的。

立合议文书人中,有约正、前约正各一人,约副一人,老人一人,里长一人,皆为孙姓;约赞二人,约讲三人,为江、洪、周、胡四姓;堡(保)长一人,为叶姓。可见,当时汪姓尚未加入晓起约,六姓都承担了基层行政组织的各个职位。其中,叶姓担任保长,没有在乡约中任职,而孙姓尤为重要,垄断了两任约正以及里长之职。但据《四图约记》称,约正应由七姓轮流充当。“惟二甲内,向来举其约正”,只是因为七甲江公展认为“原非本图约共立,永不得为约正”,一度引发风波。汪姓并非图甲总户,参与万历二十年的增图立约时,遭到嘲讽并阻扰其成为约正。纠纷不了了之,但也说明了乡约头目的“份”与图甲密切相关,至少能够成为地方社会竞争的托词。

至于如何轮充,《四图约记》只提及胡、汪两姓纷争过后,“约众立墨,照依四甲轮充,自一甲起,至四甲止,每甲轮充三年,周而复始。不敷烟灶,各甲自理。此则今时拥立之新例也”。《本家入清源约合同抄白》载:“近因康熙三十二年因江、汪两家相讼,新议有合墨,各甲轮充硬驮,不得敷斗别甲。自一甲充起,三年一换。”可见,“新例”始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正式确定了各甲轮充的年限,或表明此前尚未完全形成约正充当的秩序。康熙四十二年八月的《本甲晓起约议约抄白》展现了各甲之下轮充的规则:

立议约晓起堡第四甲孙叶洪胡,今因本堡晓起乡约,迩来照甲轮充,三年一换,本甲四姓共编晓起约第四甲。今值本甲承充,佥议孙叶洪胡四姓朋充轮流值月,孙姓孙国晋、叶姓叶正英、洪姓洪梦凝、胡姓胡伭让同赴官承认。日后约内凡有不法事情,众已有议,各甲各姓自理。如本甲内有等情,亦系各姓自理。其宣讲圣谕及飞差支费,照依甲内现在锅头敷用,毋背前议,有妨公事,立此合墨一样四张,各执一张为照。

第一龟[阄]洪梦凝承值一年起,该九个月止(www.xing528.com)

第二龟[阄]孙国晋承值   ,计九个月止

第三龟[阄]叶正英承值   ,计九个月止

第四龟[阄]胡伭让承值   ,计九个月止

胡姓因住居窎远,孙叶洪三姓谊属同舟,约务代为料理,再批。(后略)

“本堡晓起乡约”表明了乡约与保甲的密切相连。第四甲由四姓共同构成,该甲轮充3年,共36个月,每姓轮值9个月。附带条款称,胡姓“住居窎远”,乡约事务由同甲其余三姓代理,说明胡姓虽编入晓起约,但对乡约事务似乎鞭长莫及。乡约的实际运行,仍是以上晓起周围村落为主要力量。

更耐人寻味的是该合约订立的时间。同年十二月《本家入清源约合同抄白》曰:“该康熙四十一年九月,三甲充满,轮该本甲第四甲承充之期。因张老爷丁艰,延至四十二年,蒋老爷新莅,行编保甲。本甲以孙、叶、洪、胡四姓于八月二十五日同往邑承接,轮充乡约。”可见由于知县更换,乡约轮充的运行竟拖延近一年才得以持续。而此时由于再次推行保甲,乡约与之关联,一并向地方官府报告承接事项。而仅仅一个月之后,胡姓便改投清源约,此或说明了胡姓由于新编保甲而被其余各甲排挤,属于突发事件(下文详论),而合约本身则体现了约甲运作的一般情况。

清源约轮充的空间组合方式更为多样。据《本家约记》载:

即今现充康熙四十三年清源约正,顶名乡约洪华生,保长胡勋。自约自保,承役应官,轮充一年。其公私各项约内费用,悉照本家约内锅头多寡均派。四股各议一人,承值共理约务,均敷照烟灶,眼同支用,庶事有责成之望,以期光祖之名。嗣后若以里甲轮充,即系六年轮充一年。若照保甲册户数轮充,即以十年轮充一年半。其半年与清石滩合编保甲一甲,亦合轮充一年,周而复始。

胡姓入约次年便成为约正,期限是一年,“自保自约”,以已在晓起约订立的“洪华生”作为约正名并立“胡勋”为保长名。[33]约正和保长之下,按照胡姓四大支派的保甲烟户数量平均分摊费用,四派各出一人轮值约正。不仅如此,清源约的轮充方式可能因事因时而异,为了让后代明白其中规则,故专门记录,以备不虞。若按里甲轮充,则清源约除了旧有五甲之外,还需算上胡姓一甲,共计六甲,因而六年轮流一次,每甲一年。若按保甲轮充,则依据一保十甲的顺序,十年一轮,每甲一年;而胡姓又与清石滩共充一年,故应为一年半。那么,不仅乡约自编的“甲”,里甲(图甲)和保甲之“甲”都有可能成为乡约轮充对象。

婺源北乡水沫村汪家留存的一份道光三年(1823)乡约合同,还记录了类似的轮流方式:

另外,在“四甲七姓”的乡约格局下,还有不少依附人群。仅东岸胡姓之下,就有巨鸟垓廖姓、杨梅山曹姓以及程垓路胡姓(由石镇源迁入)附着,采取“在外敷斗”的形式参与胡姓份下的乡约运作。在胡姓加入清源约之后,其一并随之改投。可见,乡约组织中存在着层层依附的复杂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