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商的国际化运作现状优化方案

浙商的国际化运作现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商务部关于2017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名单显示,2017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多达334个。据浙江省社科院测算,这些海外浙商拥有的资产在7000亿美元以上,占全球华侨华人总资产的20%左右,成为中国现代商帮名副其实的领军者。近年来,不少浙商谋划在海外投资办厂,希望借帆出海,布局全球产业链,助推企业国际化。

浙商的国际化运作现状优化方案

浙商在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股重要的经济力量,是欧洲人口中的“东方犹太人”,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最会赚钱的人群”,他们的身影从穷乡僻壤到上海、北京,甚至在欧美各国城市,他们也是中国经济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代表。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自中国加入WTO,进出口经营权刚放开之后,浙商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股激流,走在全国前列,但是这种国际化是粗放、低级的,产品附加值比较低,主要是利用廉价劳动力从事贴牌加工出口,比如宁波服装温州皮鞋、台州的汽配、永康的五金慈溪小家电、诸暨的袜子等虽然在国内都有响当当的品牌,但由于技术、质量、国际市场认可等方面原因,在出口上还是只能做贴牌代加工。随着企业自身不断努力和发展,企业的实力也得到不断增强,从近年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浙江出口的还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但很多不再是简单的贴牌加工,而是拥有自主品牌,含有多项专利的“智造”产品。生产地在丽水的浙江欧迪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老牌的出口企业,具有10余年的制笔经验,在生产眉笔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其每年至少出口500万支“欧迪”“爱沃玛”自主品牌的眉笔到巴西市场,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青睐,并获得比贴牌更高的利润。浙江执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作为一家专注于全球女性时尚消费品的公司,主要为全球用户提供时尚商品,包括服装、饰品、鞋包、家居家饰等,在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女性时装的传统外贸出口,主要销往美国和澳大利亚,但是业绩上没有特别的亮点。2015年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并转型,通过跨境电商垂直渠道将自主品牌的产品直接销售到中东市场,深受中东市场的欢迎,并取得了业绩上的突飞猛进。2015年销售额就上升到10亿元人民币,是2014年的10倍;到2017年,销售额更是超过50亿元人民币。这两个企业只是通过自主品牌进行国际化成功的缩影,浙江省有很多企业通过打造和提升自身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勇立潮头,奋勇拼搏,实现了一个个新的跨越,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不菲的市场回报。根据商务部关于2017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名单显示,2017年度“浙江出口名牌”多达334个。

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浙商打下了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了众多优势成熟产业、产能,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里进行配置,在推动所在国(地区)发展的同时打开跨国经营新空间,提升浙江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投资办厂和跨国并购是企业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也是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这是浙商将来在国际化道路上应该不断去解决的重要难题和去突破的难关。其中,浙商的海外投资办厂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十二五”期间,浙商抓住开放机遇,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快全球化步伐,一大批浙商“走出去”,建立了海外生产基地,组建了优秀当地团队,设立了境外营销网络,扩大了全球市场份额,海外发展有了新布局。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浙商海外投资办厂不只是量的剧增,更有质的飞跃。浙商投资办厂已遍布全世界,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而且涉及的领域由以往的住房建筑、市政交通,进一步加快拓展到电站建设、电网改造、电子通信能源等领域。例如,浙江正泰集团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等国建立光伏电站,浙江恒逸石化有限公司在文莱投资的石化项目,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合资办厂,浙江慈溪江南化纤有限公司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4500万美元开设分厂。通过在当地投资办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拓展企业生产加工能力,提升企业规模,比如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彭恢铭投资3270万美元在位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建纺织厂,这家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的纺织厂建成投产,整座厂分为7个车间,可以实现当地150多人就业,且一年能处理原毛达500吨。同时,通过海外投资办厂,可以布局当地市场,加快市场融入和品牌推广,比如杭州远方光电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建根从2013年开始布局硅谷,“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贝壳社创始人姜慧霞在考察了市场之后,2016年她选择去澳大利亚布局。在医疗方面,复星医药和天士力都已在澳洲做了项目。

浙商在海外投资办厂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顺,成为中国广泛参与其他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中坚力量和榜样。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浙江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约有202.04万人,分布在世界180余个国家和地区,仅温州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就有68.8万人,这些人大都在当地从事经商、创业等商业活动。据浙江省社科院测算,这些海外浙商拥有的资产在7000亿美元以上,占全球华侨华人总资产的20%左右,成为中国现代商帮名副其实的领军者。这与浙商精神不可分开,从早年的闯荡海外“讨生活”,到坚持义利并举以勤劳、诚信在海外立足、创业,再到如今融入当地,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海外浙商秉承中国历史上永嘉学派“以利和义”的文化传统,以守诚重义、义利并举的底色,塑造着中国商人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新形象,与当地人民共享发展梦想。

近年来,不少浙商谋划在海外投资办厂,希望借帆出海,布局全球产业链,助推企业国际化。但是,去海外办厂还是要考虑到市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仅要考虑土地、电力、物流、配件、基建、融资税收等成本,还要考虑人力资源、环保法律等因素。在海外投资办厂的进程中,浙商要面临很多未知风险,要考虑很多突发因素,只有做到全盘谋划,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获得更大胜算。诚如,古语所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境外投资办厂,到如今风头正劲的抱团出击、跨国并购、开发资源,浙江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稳健,其中投资和并购表现抢眼。在海外并购上,近年来,浙商势头正盛,如钱江潮水滚滚向前。数据也印证了这几年海外并购风头正健。2007年之前,浙商的海外并购每年都在20件以内,2008年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15年更是达到了135件,海外并购数量居全国第一。2016年,浙商海外并购项目达到166起,并购额高达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占浙商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48.79%。跨国并购活跃,且已成为浙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头戏。

在浙商跨国并购中有许多成功的典型例子。比如,2007年12月,雅戈尔收购Kellwood Company持有的XinMal100%的股权和Kellwood Asia Limited持有的Smart100%的股权;2008年1月8日,奥康集团与意大利知名品牌万利威德(VALEVERDE)正式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收购后者为期10年的全球品牌经营权;2009年7月,浙江万通铝业集团将意大利豪华游艇DALLA PIETA(DP)收入囊中;2010年8月,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公司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全部实物资产及无形资产;2011年2月,杭州富丽达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斥巨资2.53亿美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纽西尔(NEUCEL)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2012年11月,浙江三花集团以6500万欧元并购德国亚威科(德国一家白色家电核心系统部件研发、生产经营的公司,公司客户包括惠而浦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2013年1月,浙江万向集团耗资2.566亿美元成功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2014年8月,浙商企业复星集团以4.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能源企业Roc Oil;2015年3月,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将以不超过13.5亿元收购镁瑞丁(Meridian)100%股权;2016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东南亚最大的电商Lazada;2017年,浙江巨星集团斥资8.6亿元收购美国百年企业Arrow Fastener Co.,LLC100%的股权。(www.xing528.com)

浙商跨国并购不仅速度快,涉及国家范围也越来越广。另外,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走向高端化,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装备制造、化纤纺织、医药等制造业领域;同时,商务服务业、零售业娱乐业等领域项目不断增多。根据浙江省商务厅2015年浙商跨国并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跨国并购案遍布全世界,具体国家和地区分布如图5-1所示。另外,并购领域主要是制造业,涉及的大型项目多为本行业领域的高端并购,其中:在2015年135个项目中,批发业达40个,占29.6%,研究与实验发展行业14个,占10.4%,设备制造业13个,占9.6%;商务服务业10个,占7.4%;医药制造业9个,占6.67%。

图5-1 2015年浙商跨国并购国家和地区情况分布图

跨国并购是企业全球化的大趋势,这为浙商打开了一扇大门。利用已有产业优势,通过海外并购,浙商快速进入新的领域。在浙商海外并购中主要是以技术和品牌为主流导向的,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为浙商的技术提升和品牌出海提供良好的路径选择。同时,跨国并购是浙商获取国际市场成熟营销网络的重要手段,也为转型升级获取境外资源提供契机。另外,跨国并购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据有关统计,浙商跨国并购多发生在实体经济领域,在所有浙商跨国并购中,99%以上都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80%以上是投向欧、美、日发达国家,70%以上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生物医药化工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成为浙江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随着浙商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今浙商“走出去”的质量越来越高,不再是简单地转移产能。打通全球产业链,布局全球高价值链,已成为浙商海外并购的首要目标。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所说,“浙江的上市公司,不应再单纯地局限于对先进技术的跟踪、模仿,而应胸怀全球,在更高的层次、更开阔的视野下进行优势资源的全球整合。一要瞄准行业隐形冠军,瞄准高端制造,力争获取技术、品牌、人才等高端要素,快速进入全球终端市场,提升行业地位;二要围绕主业核心优势,并购同行领先的研发设计机构;三要立足于综合成本优势,开展国际并购。”

越来越多的浙商走上了跨国并购之路,但并购的动因各不相同:首先,是对于追赶型产业,其海外并购主要动因为技术寻求,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提供动源,这也是他们选择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原因;其次,对于领先型产业,其动因包括开拓海外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他们往往从文化距离比较近的亚太地区(如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及地区)入手;另外,对于转移型产业,由于其逐渐丧失比较优势,其转移到海外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创造“第二春”,其国际化动因为效率寻求。同时,并购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跨国并购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纵向跨国并购和混合跨国并购3种。这是一个涉及资金、人才、谈判能力以及后续融合能力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一帆风顺,如果忽视潜藏的风险,会让并购功亏一篑。而且实践证明,最后70%的中国企业都以失败结束。比如,在被吉利收购之后的最初几年,沃尔沃经营并不顺利,销量不断下降,双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令这场联姻磕磕绊绊,李书福曾坦言与沃尔沃合作初期摩擦不断,还有历时一年多的“青年汽车收购瑞典萨博”案例可谓典型。国外与中国在法律、金融、产权、制度、运营机构体系等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不少国家在政府监管、反垄断、安全审查方面设置了层层关卡。同时,商业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也让跨国并购企业感到迷惘。另外,跨国并购之前的资产定价,以及并购后的管理和文化整合,这些也是跨国并购的主要难题。

但根据研究,并购案例只有1/3的成功率,考虑到中国企业的跨境、跨文化整合,成功率还要降低10%。这意味着在中国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可能只有不到20%的企业能够成功。如何增加浙商跨国并购成功的概率?首先要知道东道国外资并购的相关政治、法律,要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和法律,还有预估政治和暴力上的危险。同时做一个可行性评估,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通过科学方法去做并购决策。之后企业要做出低调而迅速的反应,需要外国投资者帮助,然后静待时机。企业要培养相关国际并购的经验和人才,这点非常重要,要有长远的眼光,因为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另外,更多的政策也在引导浙商出海并购。而早在2010年,浙江就制定出台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引导政策;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2015年6月17日,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资本市场发展暨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会,强调推动更多的上市企业并购重组,进一步做优做强;酝酿组建“上市公司跨境并购联盟”,联盟意味着“抱团”。对比西方国家的百年并购史,中国的并购历程还十分年轻。这条漫漫长途上,浙商正在不懈地上下求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