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剧本的赏析式阅读方法优化指南

剧本的赏析式阅读方法优化指南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赏析式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剧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剧本特点的阅读方式。赏析式阅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有深味且值得玩味和细品的应该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动作,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周朴园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

剧本的赏析式阅读方法优化指南

赏析式阅读,是传统的阅读剧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剧本特点的阅读方式。阅读戏曲,教师要考虑到戏曲融音乐文学舞蹈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特点,可将重点放在品味戏词的韵律性,唱词对人物心理、性格的刻画,以及戏曲情境的诗意化处理上。中国的戏曲有“柔顺”“致中和”之美,戏剧冲突亦不会声嘶力竭地表达出来,要注意在细腻的台词中寻找矛盾冲突;阅读话剧剧本,则要考虑台词的动作性、台词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戏剧冲突等。赏析式阅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鉴赏戏剧动作中的言语动作

根据戏剧动作的实际完成方式,戏剧动作可以分为三类:外部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外部形体动作指演员在台上的肢体动作,是观众可以直接看到的动作方式;言语动作是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等的台词;静止动作就是动作或语言结束之后,舞台上的停顿、沉默和静止。这时候剧中的人物既没有明显的形体动作,又没有台词,从表面看处于静止状态。那为什么把静止也算作动作呢?是因为人物虽然在外在行为上是静止不动的,但是那个时刻里他们一定都有丰富的内心活动,而这些可以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甚至眼神传达出来,让观众根据刚刚发生的动作和语言猜想人物此刻的内心活动。

在这三种戏剧动作之中,第一种最好理解,因为是显性的,观众可以直观感知到。有深味且值得玩味和细品的应该是第二类和第三类动作,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带领学生进行分析。

1.品味个性化的言语动作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人物是戏剧的核心要素,尤其主要人物的塑造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的。个性化的语言对人物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戏剧作品,总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人物语言。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鲁侍萍 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

周朴园 (由内衣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摆架子,树权威,当再也伪装不下去了,就露出真面目。无情又无义,便化为语言,本能地以为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一个充满封建意识的资本家。在这里,语言是灵魂的外显。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

2.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

所谓语言的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具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一个剧本的语言如果蕴含着丰富的动作性,就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广阔的余地。演员就能凭借这些语言,想象出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姿态,使演员更好地塑造形象。

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看下面一段对话。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 我姓鲁,老爷。

周朴园 (喘出一口气,沉思地)侍萍,侍萍,对了。这个女孩子的尸首,说是有一个穷人见着埋了。你可以打听得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侍萍 老爷问这些闲事干什么?

周朴园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

鲁侍萍 亲戚?

周朴园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一系列的外部动作,当他从对方的话中得知对方知道那么多信息,由紧张所致的“汗涔涔地”,到对对方身份开始怀疑的“抬起头来”,再到经过询问,对方说她姓鲁而微微放下一点心的“喘出一口气,沉思”。也可以看到周朴园和鲁侍萍在一“嗯”一“哦”中的内部对话,周朴园用这个“嗯”字表现自己的重情重义,而鲁侍萍的这一“哦”表现了怀疑和嘲讽。这两个字表现出了周朴园和鲁侍萍这两个人物在特定情况下的特殊心态,揭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www.xing528.com)

所以,优秀剧作的人物语言,是富于动作性的,它暗示着或鲜明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一系列行动,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语言,不是剧作者强加给他所塑造的人物的,而是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必然要说的话。

3.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

戏剧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并不是说要在台词中呈现所有的情感。空间的凝缩、时间的限制决定了它必须在有限的台词设计、舞台提示中表达多样的意义。这种表达,或是用瞬间的停顿造成“无言胜千言”的效果,或是言此而意在彼,或是“一语双关”“一箭多雕”。总之,潜台词是作者、观众、读者心中的默契。潜台词有助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使戏剧冲突更完整地呈现。在教学时注意对潜台词的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用洋火呢。

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

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

周朴园 恩(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

鲁侍萍 哦,好地方。

两个人都说无锡是个好地方,但是这个好地方在两人的口中却是相去甚远。周朴园怀念无锡,因为在那里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有过一段美好的爱情,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而在鲁侍萍眼中无锡是她的恶梦,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个对她始乱终弃的人,在那里她气死了自己的母亲,失去了一个儿子,带着另一个快病死的儿子在年三十晚上被赶出家门。

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并知道周萍就是当年留在周家的儿子时,周萍与鲁大海发生冲突,鲁侍萍与周萍有这样一段对话:

鲁侍萍 (大哭起来喊)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侍萍不禁叫出了“萍”,但又不能相认,又改口“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两个同音字的运用表达了两层意思,接下来本想说“我是你的妈”,又转折为“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两句话,关键之处欲言又止,这种犹豫,将鲁侍萍多年以来所受的委屈呈现出来,表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成功地呈现了人物的情感,推动了接下来情节的发展。

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

(二)体会情节冲突

尖锐的矛盾冲突所建构的紧张氛围,激发着读者阅读的热情,也激发着观众观看的热情。戏剧冲突是戏剧的基础,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揭露,都是在戏剧冲突中进行的。围绕戏剧的主题,人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爱恨纠葛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人物塑造的一种补充,在矛盾冲突的映照之下,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戏剧的主题也更加突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是戏剧中至关重要的,也是戏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来源——“魅力之源”。由于时空的限制,戏剧作品在舞台上通常只表现矛盾集中爆发的情节,一些背景信息作者往往都在之前的细节中已体现出来,这些细处的信息交织在一起,构成多层次、立体丰满的舞台表演。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忘在细处探究情节冲突。

如在《窦娥冤》一剧中,既有贫苦人民与恶势力斗争的矛盾,也有贫苦人民与黑暗统治之下官僚的矛盾,更有人与封建礼教的冲突、窦娥本人的意志之内的冲突等。在这样一个悲剧之中,也暗含着民族压迫的矛盾。这丰富的戏剧冲突,在有限的空间与人物身上展现出来,戏剧冲突非常尖锐,给读者带来的震撼极大。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戏剧高于生活,却也来源于生活。种种“巧合”看似偶然,却又在作者合理、精心的安排之下,让读者或观众几乎忘却了这种“巧”的不真实性,丝毫不觉得突兀。宿命的轮回让四凤进入了周家,朱丽叶罗密欧死去时醒来,窦娥遇到的偏偏是想招赘的婆婆和草菅人命的太守,正是因为这些“凑巧”才构成了戏剧文学的“戏剧性”,在教学时也要注意体会“巧合”的艺术魅力。

(三)评析人物形象

戏剧艺术因为有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生动,人物的性格特质决定了情节发展的必然性,这在某些“性格悲剧”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评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要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重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关系,以及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戏剧中不论是舞台上人物的服装、神态的直观表达,还是文本中剧作家对人物外形的详细描述,总是与之后的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画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雷雨》中周朴园的出场,作品中有这样的描写:

他约莫有五六十上下,鬓发已经斑白,戴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伛偻,腮肉松弛地垂下来。眼眶下陷,眸子却闪闪地放着光彩。他的脸带着多年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上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是和倔强。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遮盖着,再也寻不出一点痕迹。只有他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分梳到后面。在阳光底下,他的脸呈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所以他才有这样大的矿产。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扳指。

这样的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早年留学、经营商业、“一家之长”的民族资本家形象。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将圆形人物“脸谱化”是一个忌讳。如果单单将周朴园讲成一个擅于压迫人民、抛弃妻子的资本家形象,那戏剧的趣味就减少了很多。如果在高中的教学阶段,学生还只知道区分“好人”与“坏人”,那是语文教育的失职。

周朴园性格的特征之一,是伪善。这种伪善最能体现在他对侍萍的态度上。周朴园没有爱过侍萍吗?一定是爱过的,不然不会有周萍、大海两个孩子,不然不会有侍萍为周朴园破洞的衬衣梅花这个细节。侍萍年轻时的温顺、美貌一定打动过他的心,只不过这段爱情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两个人的爱根本不是建立在平等人格的基础之上的,“门当户对”的金科玉律也不允许身份相差如此悬殊的二人结合。这种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爱情,一旦遇到了阻力就破碎了。于是,侍萍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大海在腊月三十跳了河,而周朴园娶了有钱人家的女儿。

失去侍萍之后,周朴园个人的爱情生活也并不一帆风顺,没有一位女性能像侍萍那样让他顺心满意。繁漪是他第三个妻子。出于对现实爱情的不满、精神空虚以及些许的歉疚,他怀念着侍萍。他把侍萍当周家人看待,记得她四月十八的生日,保留着侍萍用过的家具,保留着侍萍在时生孩子后不开窗的习惯。在这种怀念之中,周朴园仿佛净化了自己过去所犯错的歉疚感,卸下了良心上的包袱,在他看来,这种行为更有昭示自己的美德、增进家庭团结的作用,最后他认真到自己都完全相信了。他并不是从侍萍角度出发,为她担心而悔过,反倒是为了自己,所以说他的性格伪善、自私。到后来他与侍萍见面的那一刻,两人的对话完全能证明他这种怀念有多大的虚假成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