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市考古工作简况

深圳市考古工作简况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始于建市之初。由此,深圳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和重点考古发掘。深圳地区的秦汉考古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深圳的考古工作者在南头至沙井一代,发现了几百座墓葬,出土有精美的青瓷器,反映了那个时期较高的工艺水平。深圳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展开的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抢救、保护了大量的地下文物资源。

深圳市考古工作简况

深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始于建市之初。1981年8月,深圳市图书馆等单位联合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在全市开展文物普查,对部分遗址、古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和征集了大量文物。1981年10月17日,设立深圳市经济特区博物馆(后更名为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博物馆)。博物馆建立后,下设考古队。由此,深圳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和重点考古发掘。深圳地区多年来的考古成果,窥探了祖国南方边陲地区原始社会至今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赋予了深圳历史文化的厚重。

1981年,为配合小梅沙旅游区的开发,深圳市考古队试掘了该地区的原始沙丘遗址,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泥质红陶镂孔彩绘圈足盘,一批绳文夹砂灰黑陶,以及磨制、打制的石器,其历史可追溯到距今6000年前。此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在大梅沙、大黄沙、咸头岭、沙口、赤湾等滨海地区,发掘八处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遗址,出土数以千计的文物。尤其是咸头岭沙丘遗址的考古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环珠江口地区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深圳地区的历史向前推进至距今7000年前。2006年,该项成果被评为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以咸头岭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被专家命名为考古学新文化类型——咸头岭文化。

1987年,为配合广深高速公路建设,考古工作者在南头大沙河的叠石山发掘了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出土大量的几何印纹陶,及青铜器、铁斧。数量相对较多的铁器的出土,在广东考古中是罕见的,因为广东地区土壤偏酸性,不利于地层中铁器的保存。铁器、夔纹陶、米字纹陶在同一文化层中出现,对广东的考古地层和文化编年具有重要意义。

2001—2002年,为配合大学城建设,考古工作者对南山西丽屋背岭商时期墓葬群进行发掘。140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出94座古墓葬,极大地丰富了岭南地区商时期考古的内涵,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深圳地区的秦汉考古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果。深圳地区出土的秦汉文物,与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期文物有较大的一致性。1981年,考古工作者在南头红花园发掘出了一座西汉墓葬、八座东汉墓葬。其中,在东汉墓葬中发现了刻有乘法口诀的“九乘”铭文砖,这在全国汉墓中是首次发现,为数学史、文化史等的研究提供了新史料。(www.xing528.com)

东晋南朝时期,南头是粤东南地区的行政中心(东莞郡治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深圳的考古工作者在南头至沙井一代,发现了几百座墓葬,出土有精美的青瓷器,反映了那个时期较高的工艺水平。铁仔山墓葬群位于宝安区西乡铁仔山,考古工作者自1988年以来多次对其发掘,发现东晋至清代的三四百座古墓。该墓葬群数量多、分布密集、历史延续时间长跨度大,墓葬形制多样、内涵丰富,入围2000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深圳地区宋元明清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不少反映深圳本土生活的文物,还有外销瓷器,有的堪称精品。南山、宝安、大鹏、龙岗等地发现了几十处汉、唐、宋、元、清时期的窖藏铜钱,出土的钱币数以千公斤计,仅在松岗沙围村就发现南宋时代窖藏的铜钱2000公斤。如此丰富的铜钱窖藏,在广东地区实属少见。

深圳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展开的大规模田野考古工作,抢救、保护了大量的地下文物资源。这些文物资源,是深圳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宝贵的历史财富,是该地区7000年文明发展的文化沉淀、1700余年城市发展的历史血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