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找准学科内涵,推动跨越发展的优化措施

找准学科内涵,推动跨越发展的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科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总是以学科为统领。学科建设主导着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方向,其主要内涵包括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基层组织建设。学科与专业有着密切联系。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转变科研发展思路是关键。如果把学科比作工厂的话,它生产的标志性成果也需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会可持续发展。

找准学科内涵,推动跨越发展的优化措施

学科建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工程,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总是以学科为统领。学科建设主导着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方向,其主要内涵包括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基层组织建设。

1.学科建设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学科是人们对相关知识范围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体现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及教学活动中,就表现为“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基础知识体系”。这一体系依次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专业方向)。学科建设渗透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其成果最终通过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来体现。学校作为人类社会知识传授体系的社会组织,其教育活动及教学内容需要按学科设置,分专业培养,以课程支撑。学科与专业有着密切联系。首先,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知识是构成专业的要素,而专业是对学科知识的组合;其次,专业是对学科的一种延伸和应用。以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转化,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直接体现出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成果。

学校要走出“学科与专业相割裂、抛开学科建专业”的误区。依据学科布局确立专业布局,以学科研究方向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凝练专业特色、丰富专业内涵。学校要推进优质学科资源与专业资源的有效衔接,使培育的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能够支撑和体现学校的特色优势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按照拓宽通识教育课程、夯实学科基础课程、精炼专业核心课程、扩大专业选修课程、优化实践教学课程的原则,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学科建设以队伍建设为核心

学科建设的核心在于队伍建设。只有建设一支一流水平的学科队伍,才能建成一流水平的学科。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依靠两类学科带头人:一类是集学术研究与管理于一身的带头人,他们既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又从事学科日常管理工作;另一类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大家,在相关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他们相当于受聘于某学科的职业专家,既可以是学科内生的,也可以是外生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担负着对团队、资金、条件平台等学科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重任。有战略眼光、有远见卓识、有创新精神、有组织能力是学科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在学科队伍建设中,我们首先要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重视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学科团队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团队成员结构要相对合理,性格搭配适宜,学术能力和业务素质互补性强,对学科带头人有认同感,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和学术追求。在长期的磨合中能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沟通思想、证明学术观点的畅通渠道和轻松交往的和谐氛围。其次,队伍建设需要依据学科规划来落实,按照学科要求来建设。尽可能按照一级学科培育学科带头人,按照二级学科培育学术带头人,按照研究方向建立学科团队。(www.xing528.com)

3.学科建设以科学研究为抓手

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学科建设以科学研究为抓手积累学术成果,提高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学术声誉和影响力。学科研究方向是开展科学研究的依据,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占领学术制高点。要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转变科研发展思路是关键。一是要善于从行业发展趋势中寻找学术空间。大家知道,虽然高水平大学凭着“211”“985”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等优质平台,在相关研究领域率先形成了处于竞争优势的研究方向,并依据多年的积累确立了自己的学术空间和服务领域。但是,产业的发展和需求,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细分总会表现出差异性,总会给后设置的学科留下发展空间。以差异化寻求学术空间,必然会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二是要善于策划标志性成果。如果把学科比作工厂的话,它生产的标志性成果也需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才会可持续发展。学科生产的标志性成果除了人才培养外,就是学科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和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研究项目的层次、获得奖励的级别、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智力贡献上。学校要大力支持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成员精心策划标志性成果的建设。三是要善于树立品牌形象。学科标志性成果和品牌不是同一个概念,标志性成果是学科建设的最终成果,品牌则是学科通过科学研究给学术界和社会留下的整体印象,或者说学术界和服务领域所形成的对学科成果的基本看法。有时候处于后发优势的学科,虽然生产的标志性成果无法超过领先学科,但却可以给其塑造一个好的形象,使人们觉得其具有发展前途。所以,学科带头人应有意识地通过学术交流、协同合作等手段来提升学科的品牌形象,从而固化其在同类学科中的比较优势。

4.学科建设以基层组织为支撑

基层学科组织的研究室、工作室、实验室是学科的物理支撑,依据研究方向而设立,学术带头人利用这些平台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学术活动。一般来说,基层学科组织与学科建设要有一定的适应性。一是基层学科组织与学科研究方向相适应。研究方向是学科优势和特色的具体反映。研究室(教研室、工作室)以及配套的实验室是学校的基层学科组织,是学科研究方向的具体物化体现和硬件平台,应与学科方向相适应,对学科研究方向起到支撑作用。二是基层学科组织与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相适应。基层学科组织应该首先服务于相关本科专业的教学,同时兼顾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形成对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几个学科方向和相应的基层学科组织,以及配套的实验和研究环境的集合,形成相关专业和学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三是基层学科组织与研究、实验环境相适应。基层学科组织必须有必要的实验和研究环境相配套,条件成熟的应该纳入学校的实验室体系中,确保其发展得到必要保障。在二级学院,属于相应学科的基层学科组织和配套的实验、研究环境应相对集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可以体现相互支撑。

当前,受办学空间所限,一些基层学科组织的物理空间还没有解决。为此,我们应以学校学科布局为坐标,统筹规划研究方向、研究空间、配套科研业务环境和师资队伍建设,争取在“十二五”结束时,基本构建一个全面支撑学校学科和学位授权点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资源配置和基础平台。笔者认为,随着教学实验楼和绿色大厦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我们在物理空间上的局限性会逐步得到改观,会更有利于加快这项工作的推进速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