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酒文化:春秋时代的酿酒与饮酒趋势,国酒茅台与地方性白酒的盛行

古代酒文化:春秋时代的酿酒与饮酒趋势,国酒茅台与地方性白酒的盛行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饮酒同趋大盛的时代。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云贵高原上的国酒茅台,是以高粱和小麦发酵、糅合而成,工艺流程复杂,它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素有“国酒”之称。除却两湖川贵的白酒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地方性的白酒也各有千秋,比如江西的四特酒、北京的二锅头、东北的烧刀子、山西的汾酒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产。

古代酒文化:春秋时代的酿酒与饮酒趋势,国酒茅台与地方性白酒的盛行

中国文化是一种慕古文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看重历史,把祖先的事迹有意识地保留下来。从先秦的编年史春秋》起,汉代司马迁有上溯至黄帝以迄武帝时代的《史记》,此后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改革,也记载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既然很早中国就有了酒,那么酒的发明应该记在《史记》的《五帝本纪》或《夏本纪》中,但《史记》的这些时代的史事中没有发明酒的记录。后来的史书和各种典籍中关于第一个造酒者的记载,都是根据并不可靠的古代文献而来的。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酒”字

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提到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铭刻在铜器上)都有“酒”字。古文字简单,“酒”字作“酉”,写法都像是一个陶罐的模样。再往前推,西安半坡村遗址所发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形状的罐子;至于距今四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遗址的发掘中,已有大量的樽、豆、杯等盛酒的陶器,证明那时饮酒已相当普遍和讲究,酒文化的发展已有了相当水平。

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俗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饮酒同趋大盛的时代。人们不仅运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糵酿酒,相当普遍地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与大臣的对话:“若作酒醴,尔惟曲糵。”曲是酒母,又叫酒曲;糵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糵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克服了糵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缺点,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骤同时进行,相互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也可以说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比欧洲人领先了一千多年。

传统酿造——发酵

春秋时代,有一个“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此典本出《庄子·胠箧》,但对它的解释有两种说法。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庄子音义》称:

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曰:我,周公之后,勋在王室,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

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恭公后到并且酒很淡薄,楚宣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节和身份了,你还指责酒薄,不要太过分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与齐国一起发兵攻鲁国。梁惠王一直想进攻赵国,但却畏惧楚国会帮助赵国,这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鲁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

另据东汉许慎所注西汉刘向淮南子》,则是另外一种情况: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

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典故不仅反映当时的酒已经深入军国政治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它曲折地透露出春秋时代各国酿酒讲究质量、你追我赶的社会现实。(www.xing528.com)

在西方,古代的酒主要是葡萄酿造的,这从那一带的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古代酿酒原料都是粮食,葡萄直到西汉武帝时代才从西域传入。古书上说“少康作秫酒”,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君主;秫是一种黏性的黍,北方人称为“黄糯”。到了商代又有“黍酒”“稷酒”,都是粮食酒。周朝末年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里才出现“椒酒”和“桂浆”;汉朝以后才出现了花色繁多的“菊花酒”、“枣酒”和不胜枚举的药酒。这些酒仍然是将花和药配制在粮食酒里酿成的。随着葡萄的传入,大概东汉时西部的凉州(今属甘肃)一带才出现了少量以葡萄酿造的酒。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第十七卷“曲糵”

酿酒用的曲也早已发明。《尚书·禹贡》提到大禹规定的荆州贡品中,有“菁茅”一种,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道:“菁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缩酒,就是滤酒去糟粕的意思。有酒浆需要过滤,绝非自然发酵,而是用酒曲酿造的。《禹贡》成书于战国,未必完全可信,但以甲骨文中“酒”字出现之多,周武王鉴于商纣王的因酒亡国而作《酒诰》,可知至迟在殷商时已经大量酿酒,非有酒曲不可了。

因为酿酒要用曲,所以酒又有“曲糵”的别名。关于古代制曲法,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

贾思勰《齐民要术》

现在,杯中之物的队伍更加发展壮大了。就现在的情况看来,酒主要分国酒和洋酒两大类,国酒中又有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等等。饮酒本是看个人喜好而定的事情,但是大家似乎有个共识,就是从区域上来分。东北、西北等北方人喜欢喝度数较高、猛烈辛辣的白酒,而江浙一带的南方人更偏向于度数较低、回味悠长的黄酒。黄酒性缓,度数不高,有甜味,故口感适合吃酸甜食的江浙人。易上口,度数低,多饮又有何妨呢?黄酒可以温、烫,可以在其中加生姜片,或是柠檬片,冬天还可以打个鸡蛋下去,夏天可以加冰或是冰镇,饮用方法比白酒花样多。不过似乎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还是以白酒为主,但是产名酒的地方却大部分在南方,这又是为什么呢?

沱 河

纵观白酒市场,产地以两湖川贵为最。两湖之地的白酒以普罗大众消费为主,价格适中,品种也丰富;而川贵之地产的白酒身家相对而言高很多。四川历来有“天府之国”“蜀国粮仓”之美称,从地理位置看,一条沱河流经之地,酒香是一路飘来:沱河上游有沱牌曲酒,流到宜宾产出了五粮液,继续向东奔流,到了泸州,酿出泸州老窖,且川中还有剑南春云贵高原上的国酒茅台,是以高粱小麦发酵、糅合而成,工艺流程复杂,它是我国大曲酱香型酒的鼻祖,素有“国酒”之称。除却两湖川贵的白酒之外,我国还有其他地方性的白酒也各有千秋,比如江西的四特酒、北京的二锅头、东北的烧刀子、山西的汾酒等,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产。

日本画报中的民国北平白酒制造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