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校课程开发导向及实践经验总结

我校课程开发导向及实践经验总结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年来,在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完善过程中,我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明确学生、教师和学校这三个课程开发导向。再例如Micro:bit入门课程,该门课程主要是基于Micro:bit进行图形化编程,比较适合对工程感兴趣但编程基础薄弱或毫无基础的学生,所以该门课程被开设在6年级。纵观我校的科创课程,绝大多数皆是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建设的。

我校课程开发导向及实践经验总结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倡导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这让教师对课程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如何开发好课程却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目前,我校初中段共开设了包含科学、工程与科技艺术三个方向,约30门科创课程。多年来,在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完善过程中,我校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明确学生、教师和学校这三个课程开发导向。现就基于“三个导向”的科创课程开发策略略作介绍,以期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1.学生导向的科创课程开发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基础与关键,为学生提供丰富且特色的课程,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科创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坚持学生导向的策略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个人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1)基于学生兴趣特长的科创课程开发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所以,努力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同时,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非常重视孩子兴趣特长的培养,很多孩子更是从幼儿园甚至更早便开始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压力越发沉重,不少学生被迫从这些兴趣班中退出,转而进入各类补习班。此时,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针对学生的多样化兴趣特长进行课程开发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我校构建的科创课程中,对生活中的各类生命科学现象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可以进入到相应的课程中,针对具体的科学问题展开科学研究。若某些同学对音乐感兴趣,那可以进入到创意作曲课程中,学习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音乐创作

(2)基于学生知识水平的科创课程开发策略。 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课程的开发必须要基于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开发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知识水平,努力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而且这些也是评价课程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例如我校学生在初中三年(6~8年级)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过渡,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也正是基于这些变化,我们在设计课程时,会将不同的课程或课程内容放置于特定的年级,例如环境科学课程只开设在7跟8年级,因为届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物、化学与物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科学的内容。而且教师在授课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选择,例如针对7年级学生化学知识积累相对较少的情况,可以减少化学类方向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多加一些偏生物类方向的环境研究课题,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再例如Micro:bit入门课程,该门课程主要是基于Micro:bit进行图形化编程,比较适合对工程感兴趣但编程基础薄弱或毫无基础的学生,所以该门课程被开设在6年级。

(3)基于学生发展定位的科创课程开发策略。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清晰的培养理念与目标。培养目标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它的实现依赖于相应课程的支撑与保障。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即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是引领学校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与指南。上海中学一直致力于构建一所研究型、创新型的基础教育名校,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聚焦志趣,激发潜能,成为一位独立自主的学习者及负责任的世界公民。在这样的培养目标的引领下,我们构建了包含科学、工程与科技艺术这三大方向的科创课程,我们希望在这些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像科学家、工程师与艺术家一样的去思考与实践。

2.教师导向的科创课程开发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更是最宝贵的课程资源。科创课程的开发必须要坚持教师导向的策略,充分激发与挖掘教师潜力,把蕴含在教师身上的丰富课程资源转化为独具特色与优势的课程。(www.xing528.com)

(1)基于教师自身专业特长的课程开发策略。 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挖掘自身教学优势,就可能把自己这个最宝贵的课程资源转化为一门高质量的课程。我校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绝大多数更获得硕士及以上学历。同时我校非常重视教师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很多教师不仅仅是个教学者,还是学习者与研究者。很多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做科研,每年均有不少优秀的科研成果产出,并被转化为教育教学中的新的生产力。纵观我校的科创课程,绝大多数皆是由我校教师自主开发建设的。我们有影视传媒专业的教师来进行创意影视设计的课程开发。我们有具备生物科学研究生学历,并在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杂志上发表过科研论文的教师来进行生物科学类科创课程的开发。可以说,丰富的教师资源是整个科创课程体系的有力支撑与重要保障。

(2)基于教师学科拓展的课程开发策略。 作为学科教师,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一般都不成问题,而科创课程的构建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原有课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在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积极探索,寻求拓展。我校的科创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统学科课程的延伸与拓展。例如我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在课内计算机课程中学习了图形化编程方面的内容,进入初中阶段后,我们在科创课程中加入了Micro:bit与Arduino相关课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编程,并加入了开源硬件方面的知识。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软硬件是如何结合从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工程问题。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始终鼓励学生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校绝大多数科创课程都采用了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学习与应用学科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主动构建。

3.学校导向的科创课程开发

学校的一切都可视作为课程的资源,其包含了人力资源如学生、教师、家长等,也包含了硬件如教学设施与校园等,和软件校园文化与办学理念等。科创课程的开发建设应该始终坚持以学校为导向的策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开发与整合新资源,以期将学校资源转化为课程优势。

(1)基于学校资源的课程开发策略。 依托学校资源进行课程开发是一线教师的不二选择。在我校构建研究型、创新型基础教育名校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国内部率先构建了20多个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并与17所高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借助国内部的部分现有硬件资源,可以减少国际部初中段科创课程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硬件投入,提高学校整体的硬件设施使用率。同时,针对初中段的部分科创课程,学校亦积极建设专门的创新实验室,确保科创课程的顺利实施。目前,我校国际部初中段共建设了包含工程与科学两大方向共12间创新实验室。对于校外专家资源方面,国际部初中段通过不断积极开拓,目前已与沪上共13家中科院所属的科研院所与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全面支持科创课程的实施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2)基于学校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策略。 学校的课程体系是支持其办学理念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石,而学校宏观课程体系的架构离不开具体的一门门课程来充实。我校国际部初中段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构建了由核心学术类课程、兴趣素养类课程、科学创新课程三大板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科学创新课程的核心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过程体验和创新能力培养。本书所介绍的科创课程便是科学创新课程的重要及主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的三个年级内,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选修课及课后社团时间段进行科创课程的学习。而在7年级,我校开设了专门的科创课程时间段,强制要求所有学生选修一门科创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便是为了与课程目标所匹配,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