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权思想的碰撞:英国霸权崛起与衰落

海权思想的碰撞:英国霸权崛起与衰落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海洋国家的海权思想已经发展成熟,海洋争夺集中表现为海权思想的碰撞。英国海军地位进一步提高,建立强大的海军成为其国家政策的基石。至此,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也难以向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真正的挑战。随着西方其他各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英国开始走向衰落,其海权思想也受到重大挑战。这些法案为德国海军的强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德国对海权的极端重视程度。

海权思想的碰撞:英国霸权崛起与衰落

历史时针指向19世纪末的时候,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凸显出来,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急剧尖锐化,德、美、日、意几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向获利最大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发起猛烈挑战。为确保自己在抢夺殖民地的争斗中取得主动,各帝国主义国家都不遗余力地扩充军事,而建设强大海军则摆在最为重要的位置。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多达3.61亿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71%,相当于陆地面积的2.5倍。海洋是人类的重要生存空间。公元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把人类历史带入了海洋时代。然而,正是从这时起,人类为争夺海洋利益,展开了血与火的较量,控制海洋则是海洋国家之间争斗追求的直接目的。这种控制海洋的权利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海权”。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各海洋国家的海权思想已经发展成熟,海洋争夺集中表现为海权思想的碰撞。

英国不仅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长期的海上霸主。早在16世纪,英国的政治家沃特·雷利爵士就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为了控制海洋,英国于1546年正式成立海军,组成了一个“核心舰队”。伊丽莎白依靠这支海军,凭借先进的技术、战术和水手高超的航海技能,打败了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由此英国人开始悟出:赢得海洋,就赢得世界。克伦威尔在执掌新政时,便大力扶植英国舰队。他破除了“核心舰队”思想,主张建设一支“常设海军”,并借此打败了荷兰,使世界海上霸权的重心转向了英国。全胜西班牙荷兰后,英国尝到了控制海洋的甜头。英国人认为:“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要比点得陆地更为有利”。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海军就成为英国政府的基本国策。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军。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海军又彻底击败了法国海军,从而确保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英国海军地位进一步提高,建立强大的海军成为其国家政策的基石。至此,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也难以向英国的海上霸权提出真正的挑战。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真正决定我们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必衰。随着西方其他各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英国开始走向衰落,其海权思想也受到重大挑战。首先向英国发出最强烈冲击的是德国。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德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在工业生产上,1870~1913年的43年中增长了4.6倍,在世界所占比重从13%升至16%,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新兴工业领域(如电力化工等行业),德国占有绝对优势,1894~1904年,德国商船吨位增加了234%。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的钢产量达到1760万吨,比英、法、俄三国的总和还高。德国的煤产量达到2.77亿吨,接近英国的煤产量。

德国的对外贸易增加了4倍,占国际贸易量的12.6%,居世界第二。德国经济的发展,为其向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改变国际社会现状,重新瓜分世界,成为德国的强烈愿望和一致呼声。德国首相比洛在1897年12月6日的帝国会议上说:“各民族在争夺统治大有前途的地区的竞争中,从一开始就不应把德国排斥在外。过去曾有个时期,德国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洋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的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争夺在日光下的地盘。”(www.xing528.com)

德国要成为世界殖民帝国,必然需要一支强大海军来开拓海外殖民地。因此,威廉二世决然地调整了德国的军事战略。他认为,“海神的三叉戟必须把握在我们手里”,“德国的殖民目的,只有在德国已经成为海上霸主的时候方能达到”。他在多次演说中鼓吹海军的重要性,称“一支强大的舰队对于我们来说极端重要,帝国的力量意味着海上力量”。德国首相比洛则更加露骨地声称:“与我国历史上任何时候相比,海洋成为国家生活中一个更加需要的因素……它已成为一条生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朽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被割断。”德国海军大臣提尔皮茨认为,强大的海军是一个国家谋求世界强国地位的保证。他明确指出,“德国陆军的重要性相对次于海军,而海军则是德国未来世界政策的主要工具”,应“视海军为德国未来生存的关键”。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提尔皮茨先后提出了两个海军建设法案。1898年,他在向议会陈述理由时指出:“自从帝国成立以来,德国海上利益异乎寻常地增长了。对德国来说,保护这些海上利益已经成了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这些海上利益遇到阻碍或者受到严重的损害,国家必然首先陷入经济衰退,然后陷入政治衰退……如果按拟定的计划建立起这样的海军,那么你们就是为国防建立了一支即使头等的海军强国都无力向它发动进攻的海军了。……无论你提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或者谈保卫德国臣民和海外商业利益,这一切只有在德国海军里才能得到支持。”他提交的第一个海军建设法案,要求在1904年建造19艘战列舰、8艘装甲舰、12艘重型巡洋舰和30艘轻型巡洋舰,以及相当数量的小型舰艇。1898年3月22日,德国国会通过了这个法案。

此后,德国海军协会又展开大力宣传攻势,力图说明正在建设中的舰队对德国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其要求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二位的强大舰队,能在危机时与英国舰队相抗衡。提尔皮茨则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并利用美西战争刚刚结束,布尔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正在进行之中这一国际背景,于1900年1月向德国国会提出了第二个海军建设法案。这些法案为德国海军的强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说明德国对海权的极端重视程度。

法国也是一个濒海大国,但法国人对海洋的认识远不如西方其他国家。受传统陆地观念的束缚,法国人不是加强自己的海上竞争实力,而是把重点集中在对地中海沿岸土地的争夺上。随着地理大发现,西班牙、荷兰、英国为保障掠夺性贸易的顺利进行,相继建立和加强自己的海上武装力量,成为控制海洋的军事强国,而法国追求的是欧洲霸主,一直致力于对欧洲陆上的征讨,不愿到海上去冒险。到17世纪20年代,法国人对海洋的认识有了突破性进展。一个叫黎世留的人担任红衣主教后,认为“人家有的法国就该有”。路易十四明确支持这种认识:“其他强国有海军,他当然必须有海军,即使仅仅作为威信。”于是,黎世留开始组建法国海军。但是法国建设一支强大海军的苗头引起了英国和荷兰的警觉,它们相继从法国海军中召回自己的战舰和人员,使刚刚形成的法国海军陷入瘫痪状态。不过这个事实使黎世留从他的敌人那里学到了对海权的一些认识:法国不仅在大陆上要统治欧洲,而且在海洋上也应发展。因此,他立即组织力量自制舰船,组建了两个新的舰队:一个叫中东舰队,一个叫西方舰队。在以后与英国的对抗中,这支海军基本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权。1665年,柯尔伯担任海军大臣。他对法国海军的贡献不仅在于使海军重新崛起,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海军军事思想。他认为,在世界各国海外贸易发展的条件下,要想增加法国政府的财政来源,仅靠法国自给的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增加海外贸易。为了确保海外贸易的顺利进行,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来控制海洋。在以后的海军建设中,他一方面从英国、荷兰引进技术,自制舰船,一方面组织法国人建设自己的海军。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柯尔伯死后,法国的海军每况愈下,舰队先后被英、荷舰队打败。此后,虽然舒瓦瑟尔、拿破仑也一度把海权看得很重,力图重塑法国海军,但终因海权思想落后没能实现其初衷。特拉法尔加海战基本葬送了法国海军。到19世纪初,波尔多就任海军部长,他重新组建了海军,像英国那样发展海上力量,争夺海上殖民地成为法国海军建设的总方针。为了扩张,法国赋予海军特殊权力,直接代表政府向外发展。到1870年法国海军军舰实力已接近世界最大的英国海军,一支庞大的殖民性海军建成了。虽然发展殖民性海军在法国引起长达10余年的争论,但法国还是继续推行了殖民性海军政策。正是这支海军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