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战争:英镑衰落,美元崛起

汇率战争:英镑衰落,美元崛起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英国殖民当局的所作所为,最终激起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强列反抗。群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1774年英国政府变本加厉,又接连颁布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王室的不克制和缺乏政治外交智慧也是大战爆发的缘由之一。

汇率战争:英镑衰落,美元崛起

4.帝国斜阳——英镑的衰落和美元的崛起

英国战争而走上富强和扩张之路,在欧洲的争霸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战争为不列颠人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和荣耀。不过,战争从来都是把双刃剑,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永远是受益方,而三次对于英国乃至全球都至关重要的战争外加一次蔓延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把日不落帝国的荣光彻底抛进了故纸堆里。

一、美国的独立战争,使英国平添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北美,这篇广袤且富饶的土地,曾被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的欧洲人欣喜若狂地称为“新大陆”,以英国人为主要代表,欧罗巴人毫不客气地把这片印第安人时代繁衍生息的土地划为己有。

17世纪初,在有计划地进行针对土著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的同时,欧洲开始向北美移民。1607年首批英国移民在今天的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立足点——詹姆士城,从此掀起了奔向北美大陆的移民潮。从1607年第一批移民踏上弗吉尼亚至1733年最后一个殖民地佐治亚的建立,百年间,英国移民先后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就是后来美国最初的13个州。

英国向北美移民,最初完全是为了“排泄罪恶”或者“倾倒垃圾”,单是官方有记录的数字,不列颠人就向北美运送了大概20万左右的罪犯,而事实上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个未解之谜。开始是政治犯、罪犯,后来是破产者、契约奴,再到后来,一些在本土生存艰难的普通贫苦百姓也开始加入到移民的狂潮中。带着获得新生的喜悦,以及对美好生活渴望,这批成分复杂但生机勃勃的移民开始了拓荒新大陆的历史宿命。

伴随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洲的,还有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先进的生产关系首先在种植场生根发芽,随后,殖民地的农业、工商业尤其是航海业、造船业、海外贸易都开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日益融合。

独立战争爆发前,在北美这个新的地域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于不列颠人的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在不列颠帝国的疆界内出现了与英国资本主义并存的北美资本主义。美利坚民族的性格,追溯起来就是英国犯民和契约奴性格的集中塑造,他们具有内在的、自发的脱离束缚、追求独立的倾向,加上后来数量巨大的在英格兰人铁蹄下挣扎的爱尔兰人大量移民北美,这个崭新的民族开始融合、成长,最终一股要自由,要脱离英国统治的思潮势不可挡地汹涌澎湃起来。况且,英属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合乎逻辑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挣脱对宗主国的依附关系,独立地发展资本主义。

然而北美殖民地渴望自由、独立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必然遭到了英国当局高压政策的阻挠。这与“日不落帝国”的核心利益严重冲突,英国殖民当局为了使北美殖民地永远充当其廉价的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极力遏制殖民地经济的自由发展,而且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货币。英国殖民当局接连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向阿巴抗契山以西迁移,禁止殖民地发行纸币,宣布解散殖民地议会,并对殖民地课以重税,加紧军事控制等等。英国殖民当局的所作所为,最终激起了殖民地各阶层人民的强列反抗。群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1773年3月5日发生了驻北美英军枪杀波士顿居民的“波士顿惨案”,群情为之激愤,一股反抗的暗流已经涌动。1774年英国政府变本加厉,又接连颁布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进一步激化。北美殖民地人民忍无可忍,决心拿起武器与殖民当局抗争。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各个殖民地纷纷储集军火,制造武器,组建民兵队伍。1774年9月5日,12个殖民地选派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议共同抗英事宜。会议后,革命形势日益成熟,北美殖民地同宗主国之间除了用战争解决问题外,已别无选择了。终于在1775年,以列克星敦的枪声为标志,历时8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拉开了序幕,最终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为这场独立战争划上了句号。

而后,1812—1814年,英美双方在海上、加拿大边境、墨西哥湾以及大西洋沿岸,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最终英美签署《根特和约》,英国再次承认美国独立,宣布结束两国之间的敌对关系,结束禁运,开始正常贸易往来。如果说,北美独立战争完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建国使命,在政治上宣告独立的话,那么1812—1814年战争则是在经济上宣告独立,在这次战争之后,美国才开始真正步入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经济和工业化的道路。从此,英国彻底失去了一个廉价资源的来源地,剩余产品的倾销场,而增加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拥有广阔国土和丰富资源的美国,没有欧洲大陆层次森严的封建残余和等级制度束缚,在大批具有强大活力的移民努力下,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掘墓人。

二、一战使英国元气大伤,帝国开始走向衰老

一直到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都在感叹,20世纪初的欧洲列强,怎么说打就打起来了,而且还打得那么惨烈。要知道,当时欧洲各国王室贵族之间都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被称作是欧洲的祖母。这位曾发动过鸦片战争的传奇女王可能做梦也想不到,在她身后,子孙们进行了一场“窝里斗”,骨肉相残的下场,是欧洲大部分国家的王室从此结束了延续几百年的统治,个别更不幸的如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还落了个全家被枪杀的悲惨下场。想必这些表兄弟、表姑舅们在战后想起来,会一声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20世纪初的欧洲各国,的确矛盾重重,但矛盾是否尖锐到要打这样一场世界大战的地步,属于学术界的争议。各国王室的不克制和缺乏政治外交智慧也是大战爆发的缘由之一。不过在这里,我们不去探讨一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却要把目光重新对准英国,看一看英镑在告别辉煌的19世纪后,将何去何从?

人类历史在跨入20世纪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普法战争之后,普鲁士开始在欧洲崛起,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纵横捭阖下,德意志这个分崩离析、内乱不止长达几百年的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统一。虽然德国的工业化是从19世纪末才开始加速运行,但拥有优秀大脑和坚强纪律日耳曼人,并没有在列强角逐中落在后面。不到四十年,德国便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并迅速加入了在全球范围内和传统列强争夺殖民地的行列。而大洋彼岸,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废除奴隶制,为资本主义发展铺平了道路,工业革命的影响在美国也开始引发质变。幅员辽阔的国土、丰富均衡的资源、源源不断涌入的劳动力资源、没有壁垒的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平的外部环境、较小的军备负担、民众的自治、进取精神都使得这个得天独厚的大国在随后的岁月里突飞猛进,到一战前,美国实际上已经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工业总产值已是世界第一。

面对这样一个新的世界格局,昔日的老大英国,自然不甘堕落。虽然工业实力被德、美超过,但凭借英镑的霸权,以及广袤的殖民地,仍坐在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的宝座上。然而,一场世界大战过后,这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以此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早在大战前夕,各参战国为了准备这次战争,不约而同地加紧对黄金的掠夺,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了金币铸造和纸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也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就从根本上破环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黄金自由流通的停止,英国黄金储备的减少,也直接导致了英镑价值的信任危机。而雪上加霜的是,到1918年11月停战之时,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已经在战争中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1918年达到13.16亿英镑,同时英国的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即10亿英镑,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这场战争使得英国变成了一个债务国,只能通过举借外债解决财政困难和贸易逆差,战前美国欠英国国债约30亿美元,战后英国反过来倒欠了美国47亿美元,同时,英国内债因战争而直线上升,战前英国内债为6.45亿英镑,战后猛增为66亿英镑。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日不落帝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出现衰退,英镑的强势地位也遭到了质疑。一战期间,迫于战争局势和军费开支剧增的压力,英国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已经延续了一百年的金本位制。(www.xing528.com)

此消彼长,一战大大削弱了英国,另一个竞争对手德国也面临着被瓜分和盘剥的命运,不过在大洋彼岸,风景却这边独好。战争对于欧洲人是无比凄惨的苦难,在炮火中大量财富和生命化作乌有,整个欧罗巴就像一个人间炼狱。但是,对于美国人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不那么可怕,遥远的硝烟根本影响不到美国人田园诗一般的富裕生活,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普遍繁荣,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基础十分雄厚,欧洲各国大规模的战争物质采购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到了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总值,世界经济因为一战而完全改变,天平完全倾斜到了美国这一方。而成立于1913年的美联储,更是以雄厚的美国国力为支撑,在随后几年里,实际上承担了世界央行的职责,美元开始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称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国人是不愿意看见金本位崩溃的,他们不断地做着努力,一战结束后,英国在经过短暂的休战后就准备以金本位制为突破口,重振它在货币世界中的雄风了。其实,早在1918年1月,战争结局尚未明朗时,英国政府就任命战后货币与外汇委员会由英格兰银行行长孔立夫领导,制定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兑1盎司0.917纯度黄金的旧汇率,以恢复英镑同黄金的可兑换性。战争结束后,由于物价上涨及黄金相对短缺,人们认识到完全追随之前的金本位制度是不可能的,此时有人提议可以实施“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不过不论哪种金本位制度,本质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一旦实施,英镑便可能咸鱼翻生,其世界货币的领袖地位也可能借此保住。因此,在1922年春天的热那亚会议上,英格兰银行力图说服全世界都采用这个制度。

在这次由英法两国发起的,但美国缺席的热那亚会议上,确定了恢复金本位制的方案:为了节省黄金,实行“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市场上将不再允许黄金作为货币流通,只在各国中央银行保持一定量的黄金和外汇作为货币发行之准备金。由于战后的欧洲各国受战时混乱的国际汇率体系之苦,也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体系和汇率制度,于是,这次会议毫无争议地重新认同了金本位制,并以此开始作为经济恢复的突破口。

理所当然地,英国也非常乐意承担这样的重任,1925年4月25日,英国财政部长温斯顿·丘吉尔在预算演讲中宣布,恢复金本位制,英国依照战前汇率平价1英镑兑4.86美元,恢复金本位制,即时生效。在随后的20世纪20年代,很多国家重新将国家储备的形式从黄金转变为英镑。于是,在这样一种类似“黄袍加身”、“欲拒还迎”的特殊历史氛围中,英镑再次登上了世界货币之王的宝座。

三、在经济危机和二战的左右夹击下,英镑奄奄一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用了8年重新建立起了自信和霸主地位,不过,这一次,连英国人自己也感觉到有些底气不足。在美国超强的经济压力面前,连把英镑重新推上王位的丘吉尔也不得不强打精神“威胁”整个世界:“我们不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我们也是一个广阔的帝国中心……如果英镑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和可以信赖的,每个国家每个人都理解并可以信任的本位,那么,不仅大英帝国的经济,而且欧洲的经济,可能都得应用美元而不是运用英镑,我以为那将是一大不幸。”

英国用金本位制作为最后的王牌,苟延残喘着“日不落帝国”最后的落日余晖,时刻环顾四周,谨慎而又凶恶地提防着任何可能威胁英镑领袖地位的不利因素。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面对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英国人也许只能哀叹,是上帝抛弃了他们。

刚刚从一战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欧洲各国经济,还没等喘口气,一场由美国发端,蔓延至全球的经济危机便来到了面前。这次以生产过剩、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泡沫经济破裂为主要原因的经济大崩溃,直接把世界各国推到了悬崖边上。经济危机在1930年初蔓延到英国,工农商业的萎缩直接导致英国1932年失业率上升到25.5%。经济危机还使英国对外贸易进一步萎缩,贸易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的4.1亿英镑,与此同时投资利润回流却从4.1亿英镑减至3亿英镑,也就是说1931年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英镑地位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猛烈震荡。不过此时,更可怕的是萧条、恐慌与崩溃,蔓延在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似乎一眼望不到边,从政府、银行家,到普通民众,谁也不愿意在经济危机中沉沦,都在千方百计寻找救命的稻草,世界经济格局变得更加混乱,也不再唯哪个国家马首是瞻。经济危机完全打乱了英镑的复兴计划,一切都朝着英国无法掌控的方向演变,英镑也失去了调控的力量。

遇到经济危机,人们的本能反应就是保护一切自己的财产,而存放于银行的钱又是最不让人放心的一类,所以,但凡经济萧条,到银行取出所有存款几乎是所有人的一致举动,这也就引发了挤兑狂潮。开始,英格兰银行还在各国银行间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后来连英镑自己也开始遭到挤兑,为了英镑的王冠,英格兰银行可谓损失惨重。从1931年初开始,黄金从英国滚滚外流,前3个月净外流黄金达700万英镑,7到9月更达到3400万英镑,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急剧下降。此时,端坐于世界货币之王的宝座上的英镑如坐针毡,而黄金更成了烫手的山药。如果再不斩断和黄金之间的一切联系,英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1931年9月,在国内通货收缩和失业的压力下,巴黎的私人银行又把英镑持有量从4000万减持到1000万,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绷紧了的金本位制最终断了弦。当年9月20日,英国正式宣布废除英镑金本位,并将英镑贬值30%,以改善其商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从而改善对外贸易,作为克服经济危机的主要措施之一。由此,英镑仓皇逃离金本位制,此时英国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已减少了2亿英镑。英国开始逃避责任,而让人瞠目结舌的近三成的英镑贬值幅度,更是使许多国家的央行损失惨重,其中荷兰央行的行长更是自杀以谢国人。英国开了这个恶头,随后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国际货币贬值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很多国家甚至产生了诸如“以邻为壑、竞相贬值”这样的恶性贬值竞赛的做法。

其实,没有谁比英国更对1929年的经济崩溃捶胸顿足。金本位制崩溃,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度,从此英镑再也找不到恢复绝对强势地位的机会,它标志着英镑作为世界的主要货币开始走向衰落。而这次经济危机引发的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速了英镑的衰落,彻底埋葬了“日不落帝国”。

德国在经济危机中本来行将就木,马上彻底崩溃,巨额战争赔款加上经济危机,已经使这个国家走到了爆发革命的前沿。此时,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害怕了,他们绝不希望在欧洲中心腹地出现一个新苏联。1929年前后,英美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来帮助德国走出困境。仅仅从1924年到1931年,德国就得到了1380亿马克的巨额贷款,依靠这笔资金,德国迅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同时纳粹上台,希特勒政权对外取消债务,对内实施国民经济军事化,使德国的工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迅速下降。到了二战前夕,德国重新回到了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而其军事实力更是无人匹敌。终于,在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世界再次陷入恐怖阴云,其规模之大、伤害之多、损失之惨,比一战有过之而无不及。6年间,世界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5000万人在战争中失去生命。

与一战相比,二战变化的只是规模,而不变的却是参战国的命运,除了本土没有战火的美国,所有参战国的经济几乎瘫痪。战争就是一种疯狂的花钱行为,而且只出不进,越打越穷,盟国不得不又重蹈一战的覆辙,以透支未来经济的昂贵代价向美国索要军事物资与贷款。事实上,在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国法案》,规定美国不得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不得提供任何贷款。但在财富诱惑面前,国会很快改变了注意,1939年11月,国会修改条款,规定交战国可以用黄金、美元或美元债券向美国购买武器。为了把美国的生产力发挥到极致,美国还专门成立了总部在华盛顿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到1945年,战时生产委员会成为美国战时最大的军事办公机构,有25万雇员。没有委员会的批准,擅自生产一个曲别针都是违法的。美国的军事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1941年7月至1945年7月,美国用于军火生产的开支达1860亿美元,4年内生产坦克86338辆、飞机297000架、登陆艇64500艘。

离开美国,欧洲的命运非常明确,那就是在希特勒的铁蹄下呻吟,说不定今天所谓的欧盟在希特勒的手中就可以完成,当然,有本质不同,这种欧洲的一统是完全不平等的。所以,美国再次成为了欧洲的救星、世界的工厂,到1945年战争结束,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1/3,同盟国的大量黄金及存款也储存在美国本土,仅英国就有价值18亿的黄金和债券输送到美国及加拿大的银行,1945年美国拥有世界3/4的黄金储备。

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丘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句话形象地描述出当时英国的国际地位。曾经不可一世的英国人终于低下了他们高昂了几百年的头颅。而随着二战之后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正式确立。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汇率制度维系着世界经济命脉。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逐渐被美元所取代,在王冠的交接过后,世界货币开始进入美元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