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军军令部与对华谍报机构分析

海军军令部与对华谍报机构分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3年海军军令部取代海军参谋部而成立,军令部长直接隶属于天皇,参与帷幄机务,由此成为海军的最高军令机关。1905年日俄战争后,海军军令部进行过多次改组,有关谍报工作,除了将“东亚”改为“各国”外,其他基本未变。1924年,海军军令部对第三班的工作进一步分工,将对欧美的谍报工作划归第五课,将对中、苏军事调查独立出来,划归第六课负责。

海军军令部与对华谍报机构分析

1893年海军军令部取代海军参谋部而成立,军令部长直接隶属于天皇,参与帷幄机务,由此成为海军的最高军令机关。其下属第二局负责“谍报及编纂”。1896年谍报工作等从第二局独立出来,由单独设立的“谍报课”承担谍报、翻译、编纂工作。1897年谍报课升格为第三局,专门负责外国军事、谍报、翻译及编纂事务。此后,在海军军令组织中,作战部门与情报部门明确分开,虽然第三局的名称后来有些变化,但一直独立负责收集研究情报。

甲午战争后,在甲午海战中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伊东佑亨任海军军令部长,诸冈赖之和伊集院五郎先后任次长,安原金次任谍报课长。这些人都是所谓“中国通”,诸冈和伊集院从1885年前后就经常率舰来华进行谍报工作,安原1886年起也一直在华收集情报,可谓老牌间谍。鉴于甲午战争前及战时海军在中国谍报方面远远弱于陆军,诸冈和安原认为,“中国之事不只靠陆军参谋本部,海军也应该有海军自己独自的研究”,建议伊东强化对华谍报力量。伊东调整部内机构,“自此派遣很多海军英才或侦察其沿岸,或调查其航路,对国家贡献甚大”[15]

1903年海军军令部废局为班,第三局改称第三班,根据新制定的职务规定,其负责的情报工作得到细化,主要有:(1)各国兵制和国防方面的事项。(2)各国海军力量和舰船状况。(3)各国陆海军在东亚的状况和动静。(4)东亚各国交通状况。(5)东亚港湾及其沿海兵要地志。(6)有关东亚的外交状况。(7)公使馆武官的报告以及各种谍报。此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兵要航路的调查研究,则归为第一班负责。在以上谍报任务中,东亚显然占有绝对比重,这与日本当时采取的“北守南进”政策密切相关。

1905年日俄战争后,海军军令部进行过多次改组,有关谍报工作,除了将“东亚”改为“各国”外,其他基本未变。1909年“中国通”伊集院五郎任部长后,还出现了专门负责中国情报的“支那谍报课”,如1912年的课长为“中国通”吉田增次郎。

1916年起,海军军令部第三班第五课承担谍报工作,由长期率舰在华从事“巡航”任务的梅田三良少佐负责领导中国情报工作[16],富有在华谍报经验的菅沼恕人大尉便是其属下骨干。第五课的调查项目也有所扩大,不仅有各国内政、外交、财政、兵制,还包括有关各国海军的政策、舰船、兵器、机构、舰队编制、船舰装备、教育训练、战术、军纪、风纪、人员、军需、各工厂生产能力、交通运输通信、沿岸防备、兵要地理、舰船动向、谍报等。兵要航路的调查仍归第一班负责。(www.xing528.com)

根据形势的发展,1922年起第五课承担的工作又增加了战时物资工业力量等的调查,并且明确说明调查的重点国家为英、美、俄、中,对中国的调查主要在物资方面。与此同时,有关港湾、航路、气象的兵要调查也做了调整,转归第二班第二课。

1924年,海军军令部对第三班的工作进一步分工,将对欧美的谍报工作划归第五课,将对中、苏军事调查独立出来,划归第六课负责。“这是与1923年2月28日国防方针的改订相联系而进行变更的。”[17]如前所述,改动后的国防方针将中国视为第二号“假想敌国”,强化对华谍报也是必然的。第六课的调查项目有:(1)军事,主要是海军及空军。(2)交通、运输及通信。(3)沿岸及岛屿的防备。(4)谍报方面的事项。(5)外交关系与国内状况。(6)在远东外国舰船的行动。(7)作战上所需的对内方面谍报计划。(8)战史研究与编辑。与1922年的调查项目相比,新增加的是对“空军”的调查。

1932年,第三班根据海军军令部的工作调整,直接负责:(1)情报计划。(2)情报事务各方面工作。(3)情报的综合。而第三班第六课则专门负责调查“中国及满洲军事和国情概况”,制定对华作战所需的情报宣传计划[18]。这次调整最大的变化是第六课由原来负责两国,变为仅负责中国一国。显而易见,对华谍报在军令部中具有重要地位。

1933年,“海军军令部”改称“军令部”,各“班”都改为“部”,负责情报工作的第三班也改称第三部,其他基本未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