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朝鲜军对华军事谍报及情报活动研究

朝鲜军对华军事谍报及情报活动研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鲜军的对华谍报机关朝鲜军是近代日本常驻朝鲜的侵略军的统称。五年内多次派人马入境测量,朝鲜军在东北地区的谍报活动之猖獗可见一斑。朝鲜军的奉天特务机关,是其在中国东北的重要情报来源。在近代上海朝鲜侨民很多,抗日活动频繁,须重点监视,这可能是朝鲜军设谍报机关的主因。在东间岛,如前所述,朝鲜军至晚在1920年已经建立谍报机关。

朝鲜军对华军事谍报及情报活动研究

朝鲜军的对华谍报机关

朝鲜军是近代日本常驻朝鲜的侵略军的统称。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后获得对朝鲜的控制权,开始在朝鲜驻军,日俄战争时称韩国驻扎军,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设立朝鲜总督府,以驻军司令官为总督,韩国驻扎军则改称朝鲜驻扎军,1918年6月起再次更名为朝鲜军。

朝鲜军的谍报工作由司令部参谋部领导,参谋部负责谍报的组织、计划、指导、实施、监督、汇总、上报。其用来收集情报的主要力量有二,一是下属部队,包括宪兵队;二是设在中国境内的谍报机关。前者主要收集朝鲜国内情报,后者是对华谍报的主力。

朝鲜军刚刚侵占朝鲜时,虽已开始进入中国领土收集情报,如调查森林资源,但主要还是忙于对朝鲜的统治,及至吞并朝鲜,对中朝边境中方一端的谍报活动明显增加,仅以测绘为例,军司令部1912年8月派水野中尉等人潜入宁古塔地区测绘,1914年3月又派出30多人组成的测量队擅自进入新民屯安营扎寨测绘长白山地区地图。中国政府发现后抗议并要求其撤离,朝鲜总督府以测量边境线为借口要求继续测量,一直拖延至1915年。次年5月继续派中村等四人潜入吉林省测量[177]。五年内多次派人马入境测量,朝鲜军在东北地区的谍报活动之猖獗可见一斑。

1918年日军出兵西伯利亚时,根据与中国签订的《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获得了诸如在中国东北等地设立特务机关的一些有利条件,朝鲜军参谋部乘机向珲春、奉天、通化、间岛等地长期派驻“派遣员”或“谍报将校”,在此前后,也在上海建立了谍报机关。

“珲春派遣员”开始派驻和撤去的时间不明,1918年8月,朝鲜军司令部已经刊印出“珲春派遣员”调查编写的十多万字的《珲春县概况》[178],其设立时间应该在同年或更早。至于关闭时间,至1924年,参谋部的报告中仍有源自“珲春派遣员”或“联络员”的情报,但“1926年度朝鲜军谍报计划书概要”对谍报机关进行布局时没有提及,并且说因经费原因虽想向珲春派谍报员也难以实现[179],可见1925年前后已停派“派遣员”。

朝鲜军的奉天特务机关,是其在中国东北的重要情报来源。具体设立时间不明,松尾长次郎大尉奉命至奉天接替瓶子与市大尉是在1920年8月[180],设立时间肯定早于此年。奉天机关一直活动到1923年才短期关闭。

1920年10月,朝鲜军还向通化派遣了“谍报将校”井之上英治中尉负责“收集鸭绿江对岸方面的谍报”,预定派驻时间为一年。

在所谓东间岛地区,朝鲜军也有谍报机关,具体设立时间、地点不明,1920年朝鲜军的情报中就有“间岛派遣员报告”,1921年、1922年亦有“间岛联络班”在收集情报,说明至晚1920年已经有谍报机关存在。

朝鲜军向上海派遣谍报员的时间有待查明,1919年8月至9月参谋部上呈的谍报“朝特报”第34、36、37、40、47号以及1920年的第4、9号等连续报告了上海朝鲜人参与排日运动等方面的情况,它们注明的来源正是“上海机关的报告”[181],说明这一期间朝鲜军在此设有谍报机关。在近代上海朝鲜侨民很多,抗日活动频繁,须重点监视,这可能是朝鲜军设谍报机关的主因。不过,自1921年后,“上海机关的报告”从参谋部的报告中消失,估计已被撤回。另外,朝鲜军“1926年度朝鲜军谍报计划书概要”提到谍报机关布局时说,如果能在上海或北京设一谍报机关是最理想的,可惜经费不足[182],也说明上海机关已不复存在。

日本出兵西伯利亚失败后,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务机关进行了调整,1923年后撤掉了朝鲜军奉天特务机关,但决定将居住有朝鲜人的乌苏里地区即牡丹江(河名)—松花江—黑龙江一线以东地区的谍报工作划归朝鲜军负责[183],并且在1923年末设立了海林特务机关和绥芬河特务机关,归朝鲜军领导,同时也要向关东军和哈尔滨特务机关汇报工作情况,接受其指示。

1924年10月,黑田彦二大尉赴海林、饭村穰大尉赴绥芬河正式上任[184]。鉴于奉天在东北政治地位的上升,1924年11月,朝鲜军派广田武雄大尉带领原海林特务机关的事务员至奉天恢复设特务机关,主要收集朝鲜人情报[185]。1926年5月朝鲜军再次关闭奉天特务机关,8月新设通化机关,“负责收集对华作战及朝鲜人的谍报”,同时撤掉了海林机关。

在东间岛,如前所述,朝鲜军至晚在1920年已经建立谍报机关。1925年前延吉(又名局子街)也设有谍报机关,负责收集有关对俄、对华作战及朝鲜人的谍报。1925年1月,延吉机关炮兵大尉辻演武曾经让珲春的日本副领事田中正一协助调查当地地名[186]。因区位优势劣于龙井,1927年该机关搬到了龙井,后来又称“延吉联络班”。

这样,到1926年朝鲜军的谍报活动形成以下四个地区:(1)朝鲜境内谍报区。(2)“东支沿线及沿海谍报区”,由绥芬河特务机关负责,主要担任对俄国情报。(3)东间岛谍报区,由局子街(1927年起为龙井)特务机关负责,收集俄国、中国、东间岛地区情报。(4)西间岛谍报区,由通化特务机关负责,收集中国、西间岛地区情报。这种谍报格局基本上延续至九一八事变爆发。

朝鲜军对华谍报计划与谍报机关的任务

根据参谋本部的要求,朝鲜军自20世纪20年代前后起每年制定谍报计划,就一年的谍报方针、要领、任务等作出部署。当然,朝鲜军年度计划都是根据参谋本部的年度谍报计划和朝鲜军自身的谍报需求来决定的,每年的工作重点都会有所变化。

例如,朝鲜军1926年制定的《大正十五年度谍报计划书概要》[187],其“方针”为“基于参谋本部至今的要求以及朝鲜防卫的立场,在努力收集作战资料的同时,倾力调查思想状况,完善对朝鲜内外敌对团体的统计性调查,由此收集作战、动员、宣传、谍报方面的资料。尽量减轻警务方面和政治方面的谍报”。而1927年制定的《昭和二年度朝鲜军谍报计划》“方针”则去除了“倾力调查思想状况”和“尽量减轻警务方面和政治方面的谍报”,其他一切则相同(详见附录四)。由此可见,调查思想状况是1926年的重点。

再如“要领”,1926年的为:“实施谍报时,根据本军谍报本来的目的,要求各谍报机关提交静态的及综合性情报,同时,本军自身也进行完全综合,希望多增加情报次数,充实实质内容,以此为工作重点。”而1927年的“要领”有两条:第一条与1926年的基本一样,但最后加上了“努力注重对策的研究与实施”;第二条是增加的,内容是“对于跟时局相关的奉军、俄国方面的状况及其相关朝鲜人、中国人的行动,尤其加以注意,加倍进行谍报活动”。

参谋部给下属谍报机关规定年度谍报任务时,也会因各机关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异。(www.xing528.com)

以参谋部制定的1927年度计划为例,朝鲜宪兵队司令部有四大任务,其中三项是朝鲜境内的(见附录四),只有一项与中俄有关,即:“(1)俄中两国军队、自卫机构以及其他警备机关的部署、编成、素质、装备等的调查。(2)俄中两国一般政情及中国当前时局与国境方面状况的调查。(3)俄中两国各种制度、各种设施等的调查。(4)俄中两国内马贼、朝鲜破坏分子的调查。(5)有关俄国对中国、朝鲜赤化运动的调查。(6)与朝鲜接壤的俄中两国境内兵要地志、军用资源的调查。”并且就报告时间作了如下规定:“在6月和12月报告,其他项目则随时报告。”

绥芬河机关除了调查俄国情报外,还有三项涉及中国的任务。其一,“(1)属于绥芬河机关谍报地区的俄国、中国境内的朝鲜人的调查及其对策的研究。(2)以上地区朝鲜破坏分子、马贼团伙的调查,帝国对外作战时可供我军利用的朝鲜人、马贼团伙的调查以及平时与其联络手段的研究”。其二,兵要地志及军用资源调查:“(1)以上地区军用资源、工厂、企业、经济状况的调查,铁道、煤炭品质与产量供给量等的调查,特别是物资的流动状况、收集利用方法的调查。(2)沿着东支铁路的作战道路及该线以南与其并行的道路(宁古塔—穆稜道、绥芬河—八道河子道以及联系这两条道路的道路)的调查。”其四,“(1)东支铁道沿线俄国势力的渗透及俄中关系的调查(因时局关系,特别需要尽最大努力调查俄中关系)。(2)鉴于帝国和朝鲜的现状,作为帝国或国军平时与战时应该采取的对策及宣传谋略资料的收集。(3)有关帝国作战军队的编成、装备、行军等的参考资料的收集。附记:统计性的各种调查尽量制成要图或图表,以便一目了然”。

龙井机关的谍报任务以中国为主。其一,“(1)中国军队、自卫机关及其他警备机关的组织、编成、素质、部署等的调查。(2)中国官民对朝鲜人的态度及其对策的研究。(3)中国马贼的调查及其利用方法的研究”。其二,兵要地志、军用资源调查:“(1)谍报担任地区的军用资源、工厂、企业及经济状况的调查,铁道、煤炭品质与产量供给量等的调查,物资的流动状况、收集利用方法的调查。(2)由珲春附近经大荒沟、大城厂附近,至穆稜附近道路的调查。(3)由宁古塔附近经大城厂附近,至东宁附近的作战道路的调查。(4)由骆驼拉子经绥芬甸子(罗子沟)附近,至东宁附近道路及其并行作战道路的调查。”其三,“(1)间珲地区外国势力尤其是宗教方面势力的调查。(2)鉴于帝国及朝鲜现状,作为帝国或国军平时与战时应该采取的对策及宣传谋略的相关资料的收集。(3)有关帝国作战军队的编成、装备、行军等的参考资料的收集。(4)获得中国社会组织、历史、习惯、政治组织等谍报上基础知识所需要素的调查。附记:(1)一般谍报事项如上所述,但鉴于中国现在的时局,尽最大努力调查朝鲜、中国官民及俄国的动向。(2)统计性的各种调查尽量制成要图或图表,以便一目了然”。

通化机关的任务也是三项。其一,“(1)对一般朝鲜人及朝鲜破坏分子的调查。(2)对中国马贼的调查。(3)研究平时和战时针对朝鲜人及马贼团伙的对策或谋略。(4)中国军队、自卫机关及其他警备机关的组织、编成、素质、部署等的调查。(5)国民党共产党势力渗透状况以及与朝鲜人的关系”。其二,兵要地志、军用资源调查:“(1)谍报担任地区的军用资源、工厂、企业及经济状况的调查,铁道、煤炭品质与产量供给量等的调查,物资的流动状况、收集利用方法的调查。(2)通化—奉天道路、通化—磐石—吉林道路及通化至鸭绿江岸道路的调查。”其三,“(1)鉴于帝国和朝鲜的现状,作为帝国或国军平时与战时应该采取的对策及宣传谋略资料的收集。(2)有关帝国作战军队的编成、装备、行军等的参考资料的收集。(3)获得中国社会组织、历史、习惯、政治组织等谍报上基础知识所需要素的调查”。对于通化机关也有“附记”,与龙井机关相同。

根据以上计划可知,各机关既有独特任务,也有调查各种武装力量、兵要地志、军用物资、朝鲜人动态、对华作战资料的共同任务,而且,即使是同样性质的任务,各机关也自有重点。

虽然每年的谍报重点有异,具体的细节也会变化,比如要求侦察的道路、地区不同,但以上谍报计划基本上还是能反映出朝鲜军历年计划的大致轮廓、基本要素和内容。长期以来,朝鲜军一直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谍报计划,指导下属谍报机关行动,保证了谍报任务的全面贯彻执行。

谍报报告的种类和内容

朝鲜军通常以电报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参谋本部等汇报所获情报。参谋部的电报代号为“朝参”,密级有“极秘”“秘”等,紧要的动态情报一般都通过电报传递,而静态性常规调查等基本上以书面形式上报。

“朝参密”是朝鲜军1918年后上呈书面文件时一直所用的名称,大量谍报报告就是通过“朝参密”发出的,“朝特报”就是其中一种。

“朝特报”是日常书面编号报告,汇集了下属谍报机关等的谍报。报告每年提交的频度不一,如1923年的最后一报编号是28号,而1924年9月17日的达到了第90号。报告根据内容分为“极秘”“秘”与普通三个等级,一般一号若干个专题,涉及朝鲜、中国、俄国。从1924年开始各号往往先标明“支那事情”“鲜人事情”“俄国事情”这样的大分类,然后才是标题。对于情报来源有时会注明,有关中国的主要来自朝鲜军的谍报机关,如珲春、奉天、上海、绥芬河、海林等地的“派遣员”或“通信员”等。

珲春是朝鲜军“派遣员”最早派驻地之一,而珲春所处的所谓间岛地区则是日本侵占朝鲜后一直兴风作浪、挑起事端的多事之地,朝鲜军最先在此设立谍报机关无疑与其侵略野心密切相关。如前所述,“珲春派遣员”津田早在1918年就完成了长篇调查报告《珲春县概况》。该报告共十八章,从沿革、地势概略、面积、道路、气象、居民、通信与运输、官衙与公会、行政机关、警察宪兵消防队及类似于警察的团体、军队与武装、司法、宗教、教育、卫生、产业与物资、朝鲜移民等方面全面细致地进行了描述,堪称“珲春大全”,表明这一时期朝鲜军对珲春的调查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至少到1924年,“朝特报”中仍可以看到珲春派遣员发回的大量报告。

表14是1921年3月至9月“特朝报”中的珲春派遣员报告,从名称可以知道,其内容包括珲春综合状况、马贼的行动、社会团体与宗教状况等,均为现状调查。综合状况报告主要内容为当地中朝等居民动向、社会治安状况、思想状况。以第15号“七月珲春地区概况”为例,目录为:“1. 日本人状况 2. 领事警察状况 3. 朝鲜人状况 4. 朝鲜破坏分子的状况 5. 马贼状况 6. 中国官宪状况 7. 中国军警状况 8. 中国人状况 9. 有关共产主义的侵入 9. 结论。”如目录所示,具体内容为珲春地区7月份中国官宪和军队、朝鲜人对日本、赤俄、共产主义的态度,中国官方对反日朝鲜人采取的措施,中国军队的动态等。值得注意的是“结论”。报告认为,当地“朝鲜人受马贼和中国官宪威胁,很多人处于苦境,如果不采取积极方法保护,他们就会渐渐退回去或者中国垦民化,有大大妨碍我方势力发展之虞”。珲春派遣员的这种“月报”非常多,随时报告当地社会治安与“民情”的最新动态。如前所述,朝鲜军对此敏感地区的调查是出自侵略渗透的野心,报告的“结论”要求“采取积极方法保护”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表14 朝鲜军参谋部“朝特报”中的珲春派遣员报告(1921年3—9月)

资料来源:“密第33号”,1921年,陸軍省大日記—朝鮮事件—朝鮮騒擾事件関係書類(密受第33号共2上)。JACAR:C06031088300—C06031097400。

珲春派遣员的报告只是“朝特报”中各地谍报员报告之普通一例。而“朝特报”在“朝参密”系列报告中,也只是各类报告的一种。

“朝参密”中还有大量随时提交的谍报报告,涉及以中国东北为中心的军情、政情、民情、经济、兵要地志、军用物资状况等。仅以中朝边境中方军队的布防及兵力状况为例,从现已掌握的史料看,参谋部至晚从1918年起基本上每年提交一份《朝鲜国境中国军队部署图》。从1918年11月18日“朝参密第715号”发出的该图看,图上详细标注了国界沿线中国边防力量的驻扎位置,同时还标明了各种部队的团总部、营总部、连、排的驻扎地以及宪兵、保卫团、巡警、巡逻队、巡逻马队、水上警察、其他武装的所在地[188]。有关驻军则标示到排一级单位,充分显示了其谍报的精细程度。

正如朝鲜军年度谍报计划所规定的那样,中国军队的情报是各谍报机关的基本调查项目,因此,参谋部可以根据各地报告连年更新地图上的信息。以1924年为例,地图上的标示项目与1918年的基本相同,仍然标至排一级,但兵种等已经根本变化,有步、骑、炮、工、辎重兵等,并且利用地图的余白添加了“备考”。“备考”通过列表等形式说明了边防军队的总兵力构成、武器数量与种类、武装水平、对官兵战斗能力评价等[189],可谓图文并茂、相辅相成。通过此图,基本上能迅速了解中国军队的边境部署状况。

数十年来,朝鲜军根据参谋的谍报命令和本军的年度谍报计划,通过下设谍报机关,以中朝边境为中心对中国国情、政情、民情、经济、兵要地志等展开全面精细调查,通过各种报告形式将所获情报源源不断发回国内,成为参谋本部在中国东北的又一情报来源,是日军对华谍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