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典木器精气神,帝国背影

古典木器精气神,帝国背影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遥远帝国的背影[3]Aline Zheng赵祖武相信,古典床榻的升值潜力和它们蕴含的历史一样难以预测。金银琉璃与他身上暗红色的唐装一起,影影绰绰,仿佛映出一个辉煌帝国的遥远的背影。赵祖武目前共藏有100多座明清床具,总的购买成本约200多万人民币,包括购买、运输、储藏与维修费用。随着参观人数与知名度的日益扩大,赵祖武陆续出售自己的藏品。赵祖武初步计划以3倍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仿制品。眼下赵祖武正在积极筹办自己的明清家具国际展。

古典木器精气神,帝国背影

遥远帝国的背影[3]

Aline Zheng

赵祖武相信,古典床榻的升值潜力和它们蕴含的历史一样难以预测。

上海人赵祖武坐在他的琉璃大床前微笑。这张康乾年间温州城的柏木大床,宛若一个独立的小世界:2.3米高,7米深,通体朱红;床有三进,更衣,盥洗,然后迈过高高的台阶,才是宽敞的卧榻。繁复的雕花工艺讲述了杨门女将的故事,一派金光闪闪——不用怀疑,的确是真金白银。床体另嵌有108处翠绿琉璃。“它是清中期造床工艺的巅峰,多数技艺已经失传。”赵祖武说。金银琉璃与他身上暗红色的唐装一起,影影绰绰,仿佛映出一个辉煌帝国的遥远的背影。

61岁的赵祖武有理由微笑。三年前,他仅花7万元买下这张床,便宜到“连造假的成本都不够”。如今,不少垂涎于此的收藏家至少出5倍以上的价格求购。赵祖武目前共藏有100多座明清床具,总的购买成本约200多万人民币,包括购买、运输、储藏与维修费用。其中的大部分陈列在这座位于苏州同里的私人博物馆内。“目前国内2400多家博物馆中,没有一家在明清古床的收藏规模与质量上超过赵祖武。很多床的样式,我也是在他的博物馆里第一次看到。”南京博物院院长徐湖平说。

赵祖武的正式收藏生涯始于2000年。那时,他在苏州甪直小镇发现了一个古家具店,以2000元的价格出售明清古床,客户主要是外籍华人。他先是买了两张自用。“我想,这么便宜,何不自己收藏?也许可以办个明清床具博物馆。”赵祖武同他的两个合伙人,聚了100多万资金,开始行动了。他说自己一直是个潮流人士,“什么时髦做什么”,比如“文革”时参加文工团;上世纪80年代主攻文学评论;89年赴美求学;其后,归国,下海,还办过室内高尔夫俱乐部与卡拉OK厅。

7年前,中国民间收藏业刚刚开始回暖。“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改革开放后第一拨财富的积聚,加上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回归瓷器、玉器等传统收藏门类开始兴盛起来。但是,极少有人会想到床。“一方面,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床是家传的,非把玩之物;而且体积较大,不易保存与流通。战乱与“文革”浩劫,也让明清床具的存世量极少,精品的数量可能不过千件。”徐湖平解释道。

赵祖武无疑赶上了好时光。2000年前后,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展开,江浙地区兴建高速公路。旧城动迁,搬入新房的人们几乎以废品处理的价格,将这些不合时宜的老古董床贱卖了。各式古床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赵祖武定期拜访苏州和浙江慈溪等地的民间文物交易市场,寻觅床具。他渐渐也跟走街串巷、活跃在古董收购第一线的商贩们建立了联系。“一旦他们发现了好床,就会电话通知我,从中提取10%—20%香头”,在越来越广的采购网络中,2001年至2003年,一些精彩的藏品陆续出现。

2001年春天,赵祖武去慈溪文物市场踩点。中间商带他到城郊深巷中的一间旧屋看床。赵祖武先买下他们力荐的大床。忽然,他发现角落里还有张小床。“我觉得这床不对劲。”他说。这张黑瘦的小床上,传统的“福禄寿”图案被“青铜鼎镬”所替代,床呈榻状,后背逐级升高,是宝座的形制。小床前脚踏狮子,后脚踩莲花。“清朝称皇帝为佛爷,这些佛教花纹、青铜礼器,绝非民间可以使用。”赵祖武回忆道。

他绕着床,转了整整有一个小时,终于依稀在宝座的靠背上发现了几句金文。“很难辨认,大约是赞美床上描画的宝物吸收天地精华。然后,我看到了乾隆御题的图章。”欣喜若狂的赵祖武不动声色,以两万多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张床,“我直觉这是皇家物件”。原本打算第二天托运,赵祖武怕夜长梦多,就连夜包车带着床赶回上海。“收藏的本质是兴致与把玩,是闲人闲钱。机遇总在难以预计的地方出现,可遇而不可求。”赵祖武这样感慨。

《金文大字典》编著者王文耀的翻译,证实了赵祖武的判断,床背上的金文,确是乾隆所做11句七言古诗,大意为颂扬神物,品评床上雕刻的器物,后在《清高宗御制诗全集》中找到了这首诗。“这一床榻从它的形态、花纹雕刻以及金文来看,可以确定是清中期皇家的物件。至于乾隆皇帝究竟有没有在上面睡过,我想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徐湖平表示。(www.xing528.com)

目前这座“乾隆御榻”被存放在临安市郊的“乾隆风情苑”中。这一名为“八百里风情”的半岛上有天目药业(600671)原董事长钱永涛收藏的数百座明清古建筑,其中的两座及3000平米的绿地给了赵祖武用以床具的储存与展示。门票收入由双方协议分成。

专注于收藏流动性不那么高的古床,也一度让赵祖武觉得资金吃紧。“我的方法是坚持一手搜旧,凭我的眼力和见识用低价买到好东西。”他说。这位复旦大学文学专业的“老三届”学生坚持眼力和见识,除了多走多看,还源于穷尽领域内的专业文献。他几乎购买了市面上所有关于明清床榻和古典家具方面的文献,自己也于2004、2005年出版了专著《中国宝床》和《明清床榻》。

同时,他开始开拓“以藏养藏”的模式。随着参观人数与知名度的日益扩大,赵祖武陆续出售自己的藏品。他曾以8万元的价格将一张买入价为1万元的铁梨木罗汉床转让给了一家博物院;又以9万的价格把5张清朝架子床转让给了沪上的另一名收藏家,而它们的买入成本不过七八千元。“我愿意出让的多是有所重复的收藏品类,并且往往是10倍于它的买入价格。”他这样解释自己的底线。他始终认为这些床具的市场价格,还远远被低估。”你看这漆器,雕花,镶嵌金银的工艺,多么精美,很多都已失传。而且有些木料本身就非常昂贵。现在拍卖市场上,有些漆器就能卖近千万。床为什么就不能呢?”赵祖武感慨道,“床的存世量极少,卖一件就少一件了。”

另一个收入来源于衍生仿制品。赵祖武2006年为“乾隆御榻”仿品申请了专利,正召集能工巧匠用百年红木黑料制作仿制品:包括一座床榻,一座屏风与一对宫灯。赵祖武打算制作89套,“从乾隆1号,到乾隆89号,”他说,“正好与乾隆的寿辰相符合。”赵祖武初步计划以3倍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仿制品。“我希望用昂贵的木料和高超的工艺,但是尽量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他打算进一步扩大仿制品类范围,以有雄厚的资本盘活他的古典床具收藏库。

眼下赵祖武正在积极筹办自己的明清家具国际展。“听说卢浮宫收藏法国宫廷的床,但它们同我们明清鼎盛时期的床相比,又如何呢?”他说。

【注释】

[1]此文原系徐湖平为赵祖武著《明清床榻》(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所作的序。

[2]徐湖平,南京博物院院长,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长。

[3]原载《福布斯》2007年2月号《收藏指南》专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