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荒原》的汉译与英诗汉译审美要求

《荒原》的汉译与英诗汉译审美要求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从《荒原》的汉译看英诗汉译审美要求通过对赵译《荒原》的审美分析,我们可以在英诗汉译审美要求方面得出以下几点收获:1.赵译《荒原》准确地传达了原作中渲染的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原意识”和艾略特对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洞察与反思,诗中现代人特有的“荒原求水的焦渴”足以深入每个人的内心,而且其中的群体性隐痛深创正暗合当时中国国情。

《荒原》的汉译与英诗汉译审美要求

(三)从《荒原》的汉译看英诗汉译审美要求

通过对赵译《荒原》的审美分析,我们可以在英诗汉译审美要求方面得出以下几点收获:

1.赵译《荒原》准确地传达了原作中渲染的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原意识”和艾略特对现代人类生存状态的洞察与反思,诗中现代人特有的“荒原求水的焦渴”足以深入每个人的内心,而且其中的群体性隐痛深创正暗合当时中国国情。因此,赵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选材的成功。这说明异域文化传播首先必须以各民族共通的意义空间为基础,并倾注真挚的感情于其中,则易于打动受众,赢得关注和喜爱。

2.《荒原》的写作虽然耗时7年,专家评价极高,但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应该说它的传播面远未达到与其“艺术水准”相应的程度,这不能不说与它的艰涩难懂有关。赵译取直译法,对原作的这一特点没有改善,其传播面自然同样受到影响,这充分反证了传播规律的通俗明了审美要求。(www.xing528.com)

3.赵译《荒原》较好地保持了原作广泛采用的象征、寓言、时空错位、梦幻、意识流写作技巧和多层次、多线条、多视角的表现手法,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西方现代派表现手法,因而得到文艺界人士的接受和认可,并使译作生命力延续至今,说明文化传播在体裁、音韵、文字、修辞、风格等方面的形式选择,将直接影响到传播深度效果,证明了文化传播审美规律的形式美要求。

4.赵萝蕤提出:“要绝对服从每一种语言的、它的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如果两种语言都能胜任的话,翻译时就应该遵循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而她采用白话自由诗亦步亦趋地移译以“自由体”为主的《荒原》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文化传播的这一审美规律:尊重并接受译入语文化习惯,尽量减少异域文化障碍,在不改变原作本意的前提下主动适应接受方,则易于使传播对象平等和谐地融入接受方,并达到对等的艺术效果。

5.赵译《荒原》流传,在今天基本止于文艺界人士。证明即使高水平的原作和翻译进入现代社会,也要营销,也要有一种流行时尚,也要与时代挂钩。因为在市场经济运作中,商品化趋势、版权制度和新的科技工艺手段的引入都对文艺规律产生了重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