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佛经汉译流传闪耀

中国佛经汉译流传闪耀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抄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隋文帝时期,抄写佛经13万卷,修治故经400部,形成重视抄经的风气。抄经活动在两晋南北朝时十分流行。与此同时,原本佛教徒均可抄写的佛经,出于佛事兴旺的需要,转而委托寺庙的僧侣来抄写,于是抄写佛经的“经生”在佛门形成了专门的职业。佛理禅法主张破除妄想,遗荡一切诸相,罪福并舍,空有兼忘,经生们神游于佛的神圣、虚幻的境界中,写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超越。

中国佛经汉译流传闪耀

众多佛经译出以后,为了能在广大信众中流传,就出现了大规模的抄经活动。六朝以后各朝都有非常多的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为了弘扬传播佛法而抄经。抄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寺庙中一般设有藏经阁,抄藏佛教典籍,供僧尼诵读、学习。《魏书·冯熙传》记载:“熙为政不能仁厚,而信佛法,自出家财,在诸州镇建佛图精舍,合七十二处,写一十六部一切经。”隋文帝时期,抄写佛经13万卷,修治故经400部,形成重视抄经的风气。“开皇元年……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志》)

当时译出的经典,除了抄写传播而外,还流行“细字经”和“供养经” 等。信奉佛教的人把抄经作为一种“功德”,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超荐亡人而写经。抄写佛经,念诵佛经,功德无量。僧徒还把书写经卷提升到如亲见释迦牟尼、如亲闻佛祖口授的终极价值高度加以体认。《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说:“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佛陀成佛弘法度众之时,大家用手来抄写经卷流通供养利益大众。《普贤菩萨行愿品》中有“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之说。此偈是说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的典故。另外,《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也说道:“时颠倒女庆幸无量,削骨为笔,身肉支解,以血为墨,供给书人。”经中说的“颠倒女”即文殊菩萨。

抄经活动在两晋南北朝时十分流行。如永嘉中,有安慧则工正书于洛阳大市寺,在黄缣上用细字书写《大品般若经》一部,字如小豆,而分明可识,一共写了十几本。西晋时期抄写的“供养经”,有些还流传到现在,如敦煌出土的西晋惠帝年间所书写的《宝梁经》上卷,土峪沟出土的西晋惠帝年间所书写的《诸佛要集经》等。

这种抄经活动到唐朝以后仍持续不断。据唐岑勋《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所记,建造西京多宝塔的楚金禅师,“先刺血写经《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同置塔下”,“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又写一千部,散施受持”,书写量实属惊人。

与此同时,原本佛教徒均可抄写的佛经,出于佛事兴旺的需要,转而委托寺庙的僧侣来抄写,于是抄写佛经的“经生”在佛门形成了专门的职业。经生的收入水平和他们的书写水平有联系,写经高手生活要好一些,大多数的经生只能维持生计。寺院的写经有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由经生、官经生、书手、楷书手、校书手、典经师等组成。经书的抄写每个时代的形式稍有不同,但大致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首先在专用的写经用纸上画出界格,在经文起首处标明题目、品名,然后是正文的抄写,卷尾的落款则相当繁琐,要写明抄写的时间、地点、写经人的姓名、用纸的数量、装潢手、初校手、再校手、三校手、详阅、判官、监制等,有的竟达十余项之多,说明当时写经的庄重和严肃程度。

在没有印刷术的当时,抄经造就了一大批写经的高手。由于经书抄录有统一的形式要求,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规范成特有的用笔、结构和章法,形成独有的书写风格,后世称其为“抄经体”。早期的写经体多以南北朝字体和隶书入书。如北魏时期的写经就有明显的魏碑笔法和结构。到隋唐的写经法度则精准到极点。写经体与当时书写风格的结合拓宽了书写佛经的风格。通常写经体小楷笔法以王羲之的笔法为基础。初唐时期,虞世南、褚遂良等在朝廷内的威望影响到民间的佛经书写。敦煌写经主要是楷书,而且是小楷,书写工整清楚,通篇从结体、笔法和章法布白形式,都趋于统一稳定,形成了一定的范式,数量有4万多卷,时间跨越7个世纪,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写本中最多的是墨书,书写形式有横行、竖行两种,此外还有朱书、色书等,有些佛经中带有彩绘插图。(www.xing528.com)

起于佛门经生的这种抄经体对于后世的书法有着一定的影响。佛门色彩的书法遗迹成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模式,在书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一笔。有学者概括写经体的书法风格特征如下:

(1)气象高古,肃穆静谧。写经是对佛的信仰,书者的心灵是虔诚而纯洁的,书写的内容是庄严的,表现在纸上的墨痕是心灵轨迹的流露。佛理禅法主张破除妄想,遗荡一切诸相,罪福并舍,空有兼忘,经生们神游于佛的神圣、虚幻的境界中,写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超越。

(2)朴素自然,率意天真。经生们并非书法名家大师,无社会名利所累,无宗派的褒贬颂扬,书写状态自由宽松,无矫饰做作,不故弄玄虚,无意于书法创作而尽得书法风流。

(3)小楷书体,法度严谨。抄写经书的目的是为了实用,要容易辨认,容易流传,就相当于现代规范的出版物、传媒上的用字。再加上写经是对佛的崇敬,书写应该规范、郑重,因此,敦煌写经的主体就是小楷书体,而少有行草,篆书、隶书更是少见。700年的写经体其实就是中国楷书的演变史。[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