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世纪大讲堂.第12辑

《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世纪大讲堂.第12辑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此外,他还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主题,请刘达临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您怎么可能说中国文化丰富悠久,而性文化很落后?

《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世纪大讲堂.第12辑

刘达临

1932年出生于书香世家。17岁时考入燕京大学,却在两年后投笔从戎奔赴朝鲜战场;他当过工人,却在知天命的年龄进入上海大学成为一名学者;上世纪80年代转入性学研究,完成了迄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性学调查;他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金赛,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引领中国人进入幸福的21世纪”的六个人物之一。

曾子墨: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而我们邀请到这位演讲嘉宾,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曾经创造了很多个第一。首先他曾经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性科学系列讲座,创办了中国第一份性学杂志,而且他还曾经主持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性学调查,也就是两万例性文明调查。这份调查报告后来被美国的《时代》周刊称作是中国的“金赛报告”。此外,他还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性文化博物馆。毫无疑问,在当今中国性学研究领域,他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今年他已经73岁高龄了,他的名字就叫做刘达临。

刘先生我们知道您曾经在军队呆过、参加过朝鲜战争,按理来说在人民解放军军队生活的人可能都是思想非常正统、根正苗红的。是什么样的机缘会使原来人们印象当中可能是思想非常古板的人,开始从事性研究呢?

刘达临:我本来是一个大学生,57年前我在燕京大学读书,当时这里是燕京大学,后来跟北大合并了。我从本质上看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后来抗美援朝浪潮,我也进了军队,我在军队工作了20年,我所干的就跟文化没有关系了,我是搞武的。回来以后我在工厂工作12年,当时我快50岁了,我就感觉到有点年华虚度,我觉得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没有做,有很多能量我没发挥出来。所以50岁的时候,我进入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又让我重点研究婚姻家庭,研究婚姻家庭需要研究夫妻关系,必然涉及到夫妻性生活,我觉得问题很多。而且我们当时也在80年代初研究性科学,当时社会上青少年性早熟、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卖淫嫖娼性犯罪等等,都是发生了;过去这方面的问题是很少的。我就开始注意这些问题。但当时敢研究的人很少,我想你们不敢研究我来。我已经年过半百,我也不怕什么,大风大浪我都经过了,这样就开始研究性科学。我开始研究中国当代的性问题,进行了两万例性调查,后来我发现当代中国人有很多观念、很多习俗、很多行为,大概都跟传统的文化分不开,要了解中国的今天,你必须很好的了解中国的昨天,因此我就研究中国古代性文化,直到今天。

曾子墨:你去做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您问的那些问题人家愿意回答您吗?

刘达临:是有很多困难的。因为从全世界来讲,你一搞调查,发现调查里面有一点涉及性的问题,这个问卷回收率至少会减少一半。我们搞这两万例的性调查,到目前为止还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调查。一开始是蛮顺利的,跟大学的有关部门联系,他们说可以可以,调查是好事情,但是一看到问卷给吓坏了,说怎么问人家这些问题呢?

曾子墨:对不起,打断一下,能不能给我们透露透露,你当时问了些什么问题,而且大家要想清楚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的问题,不是21世纪的年轻人面对的问题。

刘达临:比如说问大学生什么时候开始遗精的,什么时候开始来月经的,这个是很普通的了。但很尖端的问题,问你有没有手淫行为,就是我们讲的自慰行为。更尖端的问题,有没有跟别人有性关系,那就非常难回答了。问夫妻呢?比如说问到夫妻的性满意度,问他们性交频率等等,甚至问到婚外的性行为。这是非常难回答的。

曾子墨:从事20多年有关性文化的研究,带给您的生活什么样的变化呢?

刘达临:我的个人生活倒没有起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点是,我今天73岁,像我这个年纪人都在家里颐养天年,我还是精神很饱满,生活过得很有意义,我觉得这一辈子没有白过,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曾子墨:看得出来刘达临先生是非常热爱他从事的性文化研究工作的,而且性文化研究工作也给刘达临先生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意义,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满足。接下来我们就进入今天的主题,请刘达临给我们进行主题演讲——《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

刘达临:谢谢。非常高兴能够回到我的母校来讲性文化。在过去,很多外国人,也包括很多中国人,总认为我们中国人在性上是比较保守落后的,我觉得这是个错误。一方面讲中国有丰富悠久的文化,一方面讲中国性文化是很保守落后的,我觉得这是矛盾的,是不可能的。因为性是什么?性是人的两大基本生活需要之一,一个“饮食”,一个“男女”,对吧?靠饮食来维持生存,男女靠性来繁衍后代,不然这社会就不存在了。而且它也是人类文化中两个最基本的出发点,文化哪儿来的?文化总是从人们最熟悉的最关心的事件慢慢发展起来的,一个物质生活,一个性生活。您怎么可能说中国文化丰富悠久,而性文化很落后?这是不可能的。性对全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靠性来繁衍后代,靠饮食来维持生存。任何民族,也包括中华民族,它在原始状态的时候,对性更看重,因为当时没有别的生活内容,吃饭吃饱了,就很开心了,然后就是男女性生活,性交,很快乐,很开心。除此以外他没有更复杂的生活内容,没有现代人那样的精神生活,很多的娱乐,没有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性文化在中国也是一样,它最原始的状态,最原始的状态是什么概念?至少三四百万年,对性是非常看重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文物,这个东西,是我们博物馆收藏的红山文化的文物,有5000年历史。当时在红山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等,这些东西很多,有的是陶的,有的是玉的。你看这一个人面孔有点怪,这是小鸡鸡,它很突出。他们那个时候很开明,不像我们现代人,你雕刻一个东西你要把这个东西去掉,看不出来。那个时候的人认为,就有这个东西嘛,他就雕这个。这个是男的,这边是女阴,是女的,所以性文化在那时候是很开放的,而且是抱着一个非常自然的态度。我觉得我们现代人在这方面可能还不如原始人。他们看这个很自然,为什么呢?没必要遮遮盖盖,当时对性还抱着一个很崇拜的态度,因为原始人他的认知水平有限,天上为什么会下雨,会刮风?他不能解释,于是杜撰出很多雷公电母、雨师风伯那些神话来。为什么会有性呢,为什么女人肚子里会钻出一个新的生命来呢,为什么男女性交会那么快乐呢?他们也觉得有神。他们崇拜性,崇拜阴茎,崇拜女阴,崇拜性交,崇拜生殖,还崇拜什么?崇拜乳房,崇拜母亲,因为当时对母亲很看重,母系社会,人人都知道人是从母亲肚子里出来的,母亲很神圣很伟大,从小吃妈妈奶长大的,所以崇拜母亲,崇拜女阴,崇拜乳房。这个我们可以举很多很多例子。但是今天时间有限,刚才我说这个文物有5000年,这个文物多少年?七八千年,新石器时期一个打击器,敲东西的,他这里有个乳头,他是乳房的崇拜物。所以人类一开始,包括中国人,对性都非常开放。当然这种开放是原始状态,后来人们慢慢知识丰富了,文化成分更高了。

唐代仕女图

唐代壁画中的女性

中国的性意识一直开放到什么时候?开放到汉唐,尤其是唐代。同学都知道唐朝是我们国家封建社会的一个顶峰,大唐盛世最富强,最安定,那时候性文化也最发达。那个时候,你们现在看有些电视,唐代的,看女性的胸口都开得很开,那个时候很盛行半裸状,而且女性都穿裙子,胸口都开得很开,可能比现在中国人还要低一点。那时候男女交往十分自由,哪像后世一样,女人躲家里头不能见男人,更不能见陌生男人。那个时候是很少很少,不存在的。大家知不知道有一句很有名的唐诗崔颢写的,《长干行》四句,很简单:“‘君家住何处?妾家住横唐。’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什么意思呢?一条船过来了,另外一条船也过来,这边一个女的,那边一个男的,碰上了。女的就问:“你的家住哪里?我的家住横唐。我停船问一下,我们可能是同乡。”非常的自然。但是这里有感情,好像女的对男的有所好感,这种跟陌生男人随便搭话的情况很普遍,但是后世却不行了,后代甚至到现代,我们有些人都不如那时开放。后代宋元明清就更严重一点,觉得一个女人离婚再嫁是不光彩的。但是当时唐代不认为是这样,很自然,离婚再嫁很自然。历史记载,有唐一代,有23个公主都曾经离婚再嫁,而且有的是再嫁一次两次三次,最多的是三次,唐代就这种风气

但是后来就不对了,到了宋代中期以后,性禁锢越来越厉害。当时提倡程朱理学,程指的是程颐程颢两个兄弟,朱是朱熹,他们都提倡什么“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说死的道理,这个道理一定是对的,封建统治这一套秩序。就是灭人欲,人不应该吃得好,不应该穿得好,不应该享受,更不应该有性的快乐。在这个口号下面,维持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大力提倡它。后来一千多年,如果说中国过去曾经是很保守的话,是在一千年以后。宋朝中期以后是一千年左右吧,就越来越禁锢,越来越保守。禁锢的表现主要是对女子的压迫,把女性的贞节强调到吓人的高度,所以鲁迅说“吃人”的礼教。女人死了丈夫,不能再改嫁的,这个是非常强调的。还有一个是裹小脚越来越风行,大家想裹小脚跟性有什么关系?裹小脚主要是为了男人的利益,女人裹小脚为了男人。为什么呢?如果一个女性裹小脚,她就行动不便了,她就不能出远门,不能逃跑,她就只能在家里乖乖的侍候丈夫和孩子,这也是一个目的。第二个目的,据很多人研究,说女性裹了小脚走路一扭一扭,扭动的走路姿势,能够使她的阴部的肌肉收缩,阴部肌肉很紧,因此男人在跟她性交的时候会感到特别有快感,所以这个都是为男人服务的。这种情况,一直保持到民国时期,那时候我们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期。到了解放以后,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解放后的30年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我们说全国解放了,当时我们党和政府,提倡男女平等,采取了很多措施,最明显的措施是1950年颁布了第一部《婚姻法》。当时《婚姻法》重点提倡三点:第一婚姻自由,第二点男女平等,第三夫妻平等。我们人类到今天,男人跟女人的性关系最规范的应该是在婚姻关系的之内,超出婚姻关系的,什么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嫖妓什么的,这些都是违反道德规范或者违反法律规范的。我们中国没有性的法律,在《婚姻法》当中就包括很多性的问题,男女应该怎么平等,夫妻应该怎么平等,这是很大的历史进步,但是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有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经济不发达。当时解放初期,没有能力发展经济,有很多地方都很穷,饭都吃不饱,饭都吃不饱你讲什么婚姻自由,讲什么性的快乐?自由是有条件的,饭都吃不饱,很多地方得不到自由。我记得当时,那个时候你们还没生出来,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是三年自然灾害,当时我们中国有不少地方都吃不饱饭。当时有一些穷困地区,吃不饱饭的地区,十七八岁大姑娘,她们还没结婚,她们就要求结婚。她们择偶条件是什么?可怜啊,她们只要这个男人能够让吃饱肚子就跟他了。谈什么爱情,谈什么性的和谐?谈什么啊,谈不上。你肚子都吃不饱,谈不上什么婚姻自由,谈不上什么性的和谐,这不行的。所以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很多很多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我们性的逐渐开放,只是在中国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只有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性禁锢才逐渐被打破,性的开放才逐渐的发展起来。

我在做成了两万例性调查以后,得到的结论很多,其中有一个启发,就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有很多观念都跟传统文化分不开,甚至有些人还把传统文化中封建的东西、把糟粕当成是马列主义的。80年代中期,有个杂志来找我,这个杂志大家可能听说过,是广东的《家庭》杂志。它当时跟我联系蛮多的,他们要展开一个离婚问题讨论,因为当时中国离婚率上升很厉害。他们和我打招呼,说刘老师我们组织六期讨论,希望你多关注,六期以后请你写一个小结。我说好我来写,讨论了两期又来找我,说不行了,讨论不下去了。为什么?省委领导不同意,当时省委有一个负责人,主管文教方面的,跟他们说,你们讨论什么离婚问题,越讨论越坏,觉得这个问题是越讨论越坏。就这样讲!他们就没法讨论了,领导讲了话就没法讨论的。当时有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把离婚当成一件坏事,所以你不要讨论,越讨论越坏。其实离婚问题是好事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要做具体分析:不该离的离了,离婚是不好的;该离不让他离这是压抑人性,这是社会不安定因素。这个我就不多讲了。

为什么有些领导,更不要说群众了,他们把错的观念作为正确的东西来做?老百姓当中有很多观念,我觉得都和传统文化有关系。第一认为性肮脏的,不干净的,说不出口的。还有认为女人是不应该有性主动权的,哪怕说过夫妻性生活,老婆稍微主动一点,老婆稍微对性生活感兴趣一点,丈夫就有感觉这女人怎么那么骚啊!还有这个女人如果所谓失去了贞操,那就是一辈子改不来的污点。政治错误可以改,经济错误可以改,什么错误都可以改,唯独性错误永远改不掉,永远不干净。哪怕这个女人是被强奸了、被强暴了,她是受害者,应该同情她的,但是她回家一说被强奸就完蛋了。上海发生过这种事,上海郊区有个妇女被强奸了,回去告诉丈夫了,哭着告诉丈夫,丈夫反而打她两个嘴巴,骂她不要脸,叫她滚出去;最后可怜那女人,跳河死了。她完全是无辜者,你怎么可以这样呢?就是因为女人的贞操观念在作祟。一直到现在我还看到有这样的广告,什么处女膜修补术。你修补它干吗呀,你不是自欺欺人吗?这种女人的贞操观念要不得。还有比如说年纪大的人,比如像我这个年纪,如果说还有性要求,会被认为是老不正经的。老年人就不应该有性生活了?你头发都白了,第三代都长那么大了,你还对这个有兴趣?这些观念以及很多很多事情都跟古代有关系。所以我觉得,你要想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明天,你必须很好地去了解中国的昨天。

古代有很多很多东西,当然被认为反映当时的时代的,有的时候这种现象在现代已经不存在了,而有的问题现在还是存在。你如何吸取它的教训,你如何了解它,同时吸取它的教训?有很多东西,看起来很简单,研究起来很复杂。这个是什么?阳具,人造阴茎。铜的,上面镏金的。这个东西是辽代的,是在一个契丹人的墓里头挖掘出来的,契丹的贵族的墓。我们是十多年前即1992年、1993年买到的,我非常喜欢,非常开心,也花了蛮多的钱。它说明什么?中国古代有很多资料、很多东西说明了这个在中国古代这个东西很流行,也很普遍。为什么很普遍呢?它反映出古代很多现象。一个现象:寡妇守节,年轻轻的20岁、18岁死了丈夫了,她一辈子不能再嫁了,你说这么一个年轻妇女她有她的需求吧,生理心理需求,她长夜漫漫,她多难过啊。实在不行的话,她拿这个东西自慰。而中国的古人对女性偷汉子这类事觉得那是不得了的,因为涉及到将来野种问题,子女血统问题。拿这个自慰一下,不涉及贞操问题,所以很流行。第二个原因,中国过去达官贵族有钱人很多,这些人都娶老婆娶一大堆,娶几个甚至上百个,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里边的刘备,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中山靖王叫刘胜,是西汉人,这个刘胜很有名,他为什么有名呢?他大小老婆很多,一百多个。你一个男人应付得了这一百多个女人吗?应付不了的。应付不了怎么办,女人去偷汉子也不行,所以刘胜就设计了铜阳具,他自己设计出来发给他的大小老婆用,说我照顾不到你的时候你自己自慰一下。这东西在1960年在河北满城汉墓的挖掘当中挖掘出来的。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女性在这方面她是很难得到满足的。第三,太监很多,或者有些失去性功能的男人,对太监来说,虽然男人那个宝贝他没有了,但是还有一种性心理啊。特别太监得势了以后,他有时候还要跟宫女做假夫妻,就是没有性生活的夫妻,这个历史上叫“菜户”,青菜的“菜”,户口的“户”。做假夫妻又不能真的性交,怎么办呢?就做这种东西,大家来弄。就反映了这么一种现象。第四种现象,在明清的时候,广东福建一代,沿海的海运开始发达了,很多人出海谋生,出海发财去了,男的出海两年三年不回来,女在家里只好等啊。她这几年她多难受啊,她有性要求得不到满足,就用这个去安慰一下。当时的风俗就这样,阳性工具有得卖,女的上街去了,到店里去,就到卖这个的店里去,又不好意思公开买,就拿点钱,比如八毛钱一个,八毛钱,拿斗笠一盖就走了,就办别的事去了,过一会儿又回来了,那个伙计已经把八毛钱拿走了,斗笠下面放一个阳具。它反映出古代社会很多现象,就这么一个东西反映很多现象,你要研究它。当然这个东西、这种现象目前社会不存在了,但是现在社会还存在很多和古代社会有关系的东西。比如说扫黄打非,对黄书,政府查得非常紧,禁止,判罪;还有禁娼,取缔娼妓也查得很厉害。你看看历史,明清代初期,甚至宋朝有个阶段都是朝廷严厉的打击违法出版物,打击娼妓的。打击效果如何呢?好的也不过四五十年就完了。甚至最后连皇帝都去嫖妓女去了,最有名的是宋徽宗、清同治皇帝,还有谁啊?最后都嫖妓女去了。你光靠行政权力不行,所以历史给我们一个启发,就是要扫除这种丑恶现象,不能光靠行政权力,你还要有疏导的一面,这是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政府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我觉得做得不够,你要查禁这些黄书,你必须有更科学的一种,更有兴趣的书籍,用科学的东西来取代它,否则你查禁不了,仍然会有人偷偷买。你要查禁妓女,但社会上有这种需求,至于这种需求是畸形的还是不是畸形的,我们可以讨论,但是社会还是有这种需求,你怎么来解决这种需求?你才能最后把这个问题解决。现在我们光禁,越禁越多。现在有的学者统计,中国现代的暗娼超过了1000万人。所以这个东西我们都是从历史上得到启发,至少应该触动你去思考,你不要再走历史的老路。

再比如说,中国古代就有性教育。我记得1985年,在上海,刚开始试点性教育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还有的校长说,狗都不用教,人还要教?狗交配自己会交配,人还要教?校长说这个东西不能进我们学校。但是我们如果翻开历史来看看,再查找一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性教育,这种性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但也是性教育。为什么?中国人重视传宗接代,他知道生儿子要靠性,你不研究性就很难传宗接代了。我在第一件收藏品、性文化收藏品就是性教育工具。我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到苏州去,当时我对性学已经开始感兴趣了,但还没有太下决心收藏性文物。我一个朋友找到一样东西,他说刘教授这个东西你感不感兴趣?是什么?桃子,有个盖,一打开里面就是男女交合的姿势。这个叫什么?在古代很流行,叫压箱底。平时盖起来放在箱子底下是避邪的,到女儿要出嫁了,母亲就拿出来打开给她看一看。这就是暗示她,你结婚了,你跟你丈夫应该怎么做,这种暗示也是一种教育,这个是教具。如果我们了解到这种情况的话,我觉得可能我们社会在这方面的阻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最后一个收获是我想讲的光复人性。这个问题我过去也没认识到,也是这一两年才刚刚认识到的。有人问我,说刘教授你对中国人性满足的估计是怎样的?我说我调查有这么一个数据,结婚十年的夫妻,经常得不到性高潮的占1/3,有时候得到性高潮的占1/3,结婚十年也没有到性高潮的也是1/3。当然性高潮就是一个人生理上的满足,还有心理的问题很难测试。我感觉到假如说生活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的快乐、幸福,如果是十分的话,你现在得到几分呢?我敢肯定在性的方面许多人三分四分能够得到,也可能达不到。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使我们的后代比我们得到的更多,能够比我们更幸福,更美好。(www.xing528.com)

曾子墨:非常感谢刘达临教授今天给我们进行的很精彩的演讲。在这里还有一些问题想和您沟通和交流一下。您刚才在演讲当中也提到了娼妓文化,或者说我们现在社会管这样一个群体称作是性工作者。我们知道在古代的中国社会这样一个群体就已经存在了,尽管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在1949年之后曾经很短暂地消失过,但在今天它又变成一个我们不可回避的现象。我想问您,这样一群性工作者是不是一个社会的必然的现象,这样一个群体是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它的存在可能是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或者说符合人的需求的吗?

刘达临:据我看它是历史上不可避免一个现象,在一个长的时期之内。为什么?因为大家知道商品经济不可回避,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什么都可以卖,道德可以卖,良心可以卖,劳动知识都可以卖。年轻女人没有什么好卖的,她身体可以卖,她向往钱,用她的青春来换钱,这个现象在古代,在现代,在中国,在外国,都是这个情况。但是这个是一段时间当中的事情,如果说在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以后,人们的文明和财富高度提高了,它会自然的消失。

曾子墨:有可能真的消失吗?

刘达临:你刚才问我有可能现在消失,我说没有可能在现在消失,但是有可以在遥远的将来消失。

曾子墨:好,谢谢。这边还有一些网友的提问,想和您沟通和交流一下。这个网友的名字就叫做“一夜风流”。他提的问题,我想也和一夜风流有关。他说:一夫一妻制,违背了人的本性,也扼杀了人的活力。他认为性是人创造力的源泉之一,本来他就是一个很有活力人,但是结了婚以后,对妻子就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性带给他的活力和创造力就变的越来越小了,所以他认为诸如婚外恋啊,或者一夜情才能刺激他,刺激他对生活那种新鲜感,重新恢复他的活力。您怎么看待他的这种想法的?如果说从性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一个正常的心理?

刘达临:我先讲婚姻制度,因为他讲到了婚姻制度。婚姻制度不是一开始有的,大概建立婚姻制度到现在也就三千年左右。三千年以前人们都在群婚杂交,甚至最原始的群婚杂交,父母辈跟子女辈,兄妹辈都可以性交,当然这个是非常不好的,对优生来讲,对社会稳定秩序很不好的,所以以后逐渐地建立了婚姻制度。什么叫制度?制是限制,度是限制程度。婚姻实质是对人们性行为的限制,规定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这样的。历史上建立的一夫一妻制,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它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孩子从小有个家庭抚育他,但是如果这个制度搞得不合理,或者人们处理得不好的话,就会限制很多。我们希望人们能够将婚姻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且这个爱情能够在结婚以后能够很好的更新,不但有新内容进去,夫妻能够白头到老,很多夫妻都是这样。可是如果说你在结婚以后处理得不好,它就会限制很多人的感情、很多人的自由。我觉得不能够完全归于婚姻制度不好,而只能够讲你对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婚姻作为制度,它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我们应该做的是怎么发挥它的优点,而它消极的东西能够更好地克服。像这位网友所说的,丧失了新鲜感,你为什么不能很好跟你爱人在一起?能够感情上很更新,生活方式不断的调解,这样不就很好了嘛。你一疲劳就找外面的人,搞婚外情什么的。你有你的理由,但是作为社会来说,不会提倡这样,如果这样的话实际上对家庭的一种冲击,家庭不稳定社会不会稳定。

观众:刘老师,你好!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性跟爱情有点对立的关系。比如林黛玉她没有什么性满足,但是她的爱情却特别动人。就是这个小问题。

刘达临:林黛玉有没有性要求我不知道,也可能曹雪芹没有写她这个方面的要求,但我相信正常人应该有性的需求吧!我总是在写书、讲课,提倡正常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爱情、婚姻、性三者统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很不幸的,没有婚姻的性目前也很难为社会规范所接受,我提倡目前爱情和婚姻和性的统一。

观众:刘教授,您好!我一直很关注一个问题,是我关注了四年的问题。我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在带家教,我一共带了12份家教,教了15个孩子。我每天都在写日记,在研究这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我都带过。他们给我非常大非常深刻的感受,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性教育,至少在青少年这段时间是非常落后的。因为我也是刚刚从青春期走过来,是属于青春期晚期,我很想跟你说,我今天说实话,我听了您的讲座,我觉得受益匪浅,感同身受,很想忍不住地跟您说。我今晚写日记的时候,我会把你写成是我生长的偶像和奋斗的动力。

刘达临:谢谢,不敢当。

观众:还有一句话非得跟您说:我对您的崇敬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所以我建议大家对我们刘教授精彩讲解,报以热烈的掌声。我的问题是,你对我们中国现在青少年的性教育怎么看?因为我觉得太担忧了。他们给我的感受,有两个例子,如果大家不介意我讲一下的话。有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我带家教的孩子,同学跟他讲我们都是爸爸跟妈妈睡觉生出来。他回去问他爸,他爸很生气就甩了他两巴掌。后来我给他上课的时候,他跟我说,哭着跟我说。说这个问题我当时都非常难受。另外是一个初一的孩子,上生物课的时候,老师其实是在上有关性教育一些启蒙的课。他就问老师,我们男孩子为什么都会遗精。就这个问题,他老师当场就说你要在课堂上捣蛋就站到后面去。他真的就站了一节课。这两个孩子的话给我的触动是四年的触动!所以我想问您对中国性教育到底怎么看,而且通过你们性协会应该怎么加强我们中国的青少年的性教育水平?

刘达临:非常感谢您对我的一些看法。对于性教育上的问题,我也很不满意,作为一个性学工作者,在性教育问题上,应该说我们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从1988年开始,国家教委、国家计生委颁发文件,全国各中学普及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1988年到现在有十七八年了,应该说还在不断的进步。在2001年还是2002年,我们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把它写进了法律,这个还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我觉得现在性教育的质量离我们所希望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这主要不是说政府下了一个命令,下了一个规定,大家都做了,虽然做了,但做到什么程度,你怎么做的,有很大问题的。现在这方面的规定性教育大纲还没有,大家百花齐放。这个还不是最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现在师资缺乏,不是说缺人,性教育老师有的是,但是真正能够非常合格的教师,不是太多。特别是性教育不是灌输知识,性教育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性的知识教育,还有一个性的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你怎么培养他的人格?一个老师和学生交心,以心换心做好朋友,使你的学生掏心跟你讲他最隐私的问题,才能有利于教育,这方面都是很不够的,还应该做很大的努力。特别是对幼儿的性教育和老年中老年性教育,社会还没有予以必要的关注。所以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我们不能说性学工作者能够改变乾坤,但是我们能够从某一个方面,从学问的方面能够呼吁,能够推进此项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和学校的性教育不一致,小孩回来了,父母问他你今天上什么课了,他说我上什么课了,老师教给我讲阴茎什么了,父母说老师怎么跟你讲这个问题啊,别听他的。这样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给抵消了,就冲撞了。所以我觉得近期比较直接的问题是,要很好的培训性教育的老师,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社会的长期的一个系统的工程。

曾子墨:好,谢谢您的回答,谢谢。今天,得知刘达临先生来到我们《世纪大讲堂》的现场,给我们来揭秘中国古代性文化,我们有一位观众,还特别给您准备了一份礼物,但是这位观众今天不能够亲自来到我们的现场,所以请我们的编导把这份礼物转交给您,好吗?

刘达临:好,谢谢。

编导:他说不知道这东西是哪年的,让您鉴定一下,另外告诉他为什么这么一个东西是鱼。

刘达临:一看我就明白了,鱼在古代是女阴的象征。为什么?鱼产子多,所以把鱼象征女阴,特别是双鱼,更象征女阴。有两条鱼的,这个看不出来,有两条鱼处于这样的状态,中间有个孔更象征女婴阴,所以这个跟性是有关系。但它是新的东西,是仿制的。不过我觉得很有意思,非常感谢。

曾子墨:您能看出来它不是古代的?

刘达临:不是古代的,这个我看得太多了。

曾子墨:好,谢谢刘达临先生今天给我们作的演讲。其实听了您给我们作的演讲,又听了你跟我们观众的交流,我有一个特别深的印象,觉得刘达临先生是个非常勇敢的人。无论是当初他很年轻的时候,勇敢走上战场,还是早在20多年前他就能够勇于冲破禁区,去进行性文化的研究,虽然说这个事业带给他很多的压力——我们刚才也讲到的,不被人理解,而且还有巨大的经济方面的压力——但是刘达临先生却依然非常乐观,说这个事业给了他很多的快乐。最后我就想问刘老师:如果人生能够重新来过,你是不是还会选择性学研究作为你的事业?

刘达临:如果人生还能重复十次,我还要做十次。

曾子墨:你带给了我们知识,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欢笑,感谢刘达临教授,也感谢我们今天在座的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世纪大讲堂》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