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汉灵州傅燮家族的崛起与牺牲

东汉灵州傅燮家族的崛起与牺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灵州傅燮家族据说商王武丁在梦中见过一位圣人,名叫“说”(读说),第二天武丁就在群臣中寻找梦中的人,但是没有一个像他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到东汉时,又有傅燮一支重新崛起,延续了傅氏望族的门庭。当时灵州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为反抗官府的压迫和剥削,羌族不断发动起义。傅燮是本地人,自幼就了解少数民族的疾苦。傅燮对其痛斥,命令打开城门,亲自指挥守城的饥饿疲惫之师冲向敌人,他最终死于战斗之中。

东汉灵州傅燮家族的崛起与牺牲

东汉灵州傅燮家族

据说商王武丁在梦中见过一位圣人,名叫“说”(读说),第二天武丁就在群臣中寻找梦中的人,但是没有一个像他梦中所见到的那个人。后来发动百官到全国各地去按照画像访求,有一天一位大臣无意中在修筑城墙的人群中发现一名劳工与画像很相似,就领这个满身是泥土的人去见商王。商王见他的声音笑貌正是梦中的圣人,便一见如故,立刻拜这个劳工为辅佐大臣,封为国相。后来正是此人帮助商王成就“武丁中兴”的一番大事业,他就是傅氏家族的始祖傅说。西汉时代,在北地郡义渠县(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又涌现出一位名叫傅介子的人。他原来本是在北地郡御马监中负责养马的小军官,因在对匈奴作战中立功,升任中郎,管理平乐监马场。后来自告奋勇,出使西域,降服楼兰龟兹等国,立了大功,被封为义阳侯。儿子傅敞、曾孙傅长皆为官。在傅氏家族中,还出现高武侯傅善、孔乡侯傅晏、汝昌侯傅商、昆阳侯傅俊和文学博士傅毅等文武名臣。到东汉时,又有傅燮一支重新崛起,延续了傅氏望族的门庭。傅燮一生爱国忠君,绝不与权奸,尤其是不与把持朝政的宦官之流沆瀣一气。他誓死守节的高尚品格,代代相传,史不绝书。

傅燮(?~187年),字幼起,又字南容。他“身长八尺,有威容”,在少年时期就努力学习,苦练武功,被家乡父老乡亲公认是一个有文武兼备的好青年,由“举孝廉”而步入仕途。当他走进政坛以后,看到朝中宦官弄权,文武百官都畏之如虎而纷纷与之交结的现象,对此十分痛恨。他不计个人前途得失,曾给皇帝上书道:“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故阉佞弄权,忠臣不进。(希望陛下)速行谗佞放殛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由于当时朝中无人敢于站出来把矛头直指太监,只有他敢于冒死直谏,所以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们对他又恨又怕,这就给他的仕途埋下了隐患,甚至种下了杀身的祸根。不久,傅燮就被调出了京城,担任北地郡将。当时灵州一带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为反抗官府的压迫和剥削,羌族不断发动起义。傅燮是本地人,自幼就了解少数民族的疾苦。他上任后,抚恤羌人,组织他们开荒种田进行生产自救,渐渐流亡的乡民和退居山林的少数民族“怀其恩化,并来降附”,很快就使动乱的北地郡基本上安定下来,各族人民和睦共处。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二月,张角领导的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这时已经升任为护军司马高职的傅燮被调出灵州,跟随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俊,开赴河南颍川(今河南东南部)等地镇压农民军。傅燮所部虽然屡建战功,论功当封侯爵,但因不与张让、赵忠之流为伍,所以在战事之后,惟独他有功无赏。时执金吾将军甄举等为他鸣不平,对赵忠说:“有功不侯,故天下失望。”赵忠等也怕引起众怒,于是让其弟赵延到傅家传话,只要去给赵忠说些好话,送点礼,“万户侯不足得也”。但赵延碰了一鼻子灰,傅燮吊起脸说:“遇与不遇,命也;有功不论,时也。傅燮岂求私赏哉!”结果被调到安定郡任都尉。不久,又说他的身体有病,不能胜任而被免了职。由于黄巾起义的缘故,西北官兵大批东调,防务一时空虚,于是北地郡内的先零羌等民族推举北宫伯玉为首领,乘机举兵反叛。民族军拥戴金城(今甘肃兰州)名士边章、韩遂为军政正副指挥,积极开展攻城略地,杀金城太守陈懿、护羌校尉冷征等地方官,使得今甘肃境内大部分地区成为民族军的天下。当时,宰相崔烈极力主张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后退防守。新任议郎傅燮听到当朝首辅大臣竟然在大敌当前主张放弃土地,苟且偷安,便在朝堂上大声怒斥道:“斩司徒,天下乃安。”吓得满朝大臣无一人再敢提“弃守”的主张了。但是尚书杨赞却有意抛开议题,不谈御敌之策,反而将矛头指向傅燮,说他“廷辱大臣”,要皇帝治其罪。皇帝也问傅燮有什么辩解,他反而更加愤激:“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所以他认为这样的首辅大臣对国家的安全,都置之不顾了,还不该杀以谢天下吗?由于傅燮义正辞严,主张“弃守”的意见在廷议中未获得通过。当朝的大臣们,都对傅燮敢于当着皇上的面直言并对抗首辅而感到十分敬畏。(www.xing528.com)

中平四年(187年),因傅燮仍然拒绝专权宦官赵忠等的拉拢,不向权奸们行贿,又被排挤出京师,调往民族军最为活跃的汉阳(今甘肃甘谷东)任太守,这一着显然是想借刀杀人。当时,陇西郡(今甘肃临洮)太守李相如和凉州刺史耿鄙等地方高官都已先后向民族军投降,于是民族军在韩遂的指挥下,集中十多万人马,全力进攻傅燮据守的汉阳。傅燮虽然看到自己兵少粮缺,城破不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他决心以死殉节,绝不投降,并日夜亲自登城与将士们并肩作战。围城的叛军,不论是投降的官兵,还是民族军,因为其中多数人都来自北地、安定两郡,不仅认识他,而且感念他的治理德政和对少数民族的恩惠,纷纷在城下给他叩头,请求他弃城还乡,不要为腐败的朝廷白白送死,并愿意护送他回到灵州老家去。傅燮的儿子傅干也跪地哭求说:“国家昏乱,遂令大人不容于朝。今天下已叛,而兵不足自守。乡里羌胡,先被恩德,欲令弃郡而归,img3必许之。徐至乡里,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傅燮长叹一声对儿子说:“别成(傅干小名),汝知吾必死邪?盖‘圣达节、次守节’。且殷纣之暴,伯夷不食周粟而死,仲尼称其贤。今朝廷不甚殷纣,吾德亦岂绝伯夷?世乱不能养浩然之志,食禄又欲避其难乎?吾行何之,必死于此。”这时,原酒泉郡太守黄衍也在城下劝降。傅燮对其痛斥,命令打开城门,亲自指挥守城的饥饿疲惫之师冲向敌人,他最终死于战斗之中。后来,朝廷封他为壮节侯。

傅燮的后世子孙渐渐散居到内地和江南,仍然是代有名人出。傅燮的儿子傅干,曾担任过扶风太守,为东汉名臣。孙子傅玄是魏晋之交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文学家,曾在曹魏期间当过弘农太守、典农校尉。司马氏掌权之后,傅玄被封为男爵和子爵,加驸马都尉,担任过御史中丞,太仆、司隶校尉等要职,死后又被追封为清泉侯。傅玄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但大多数已经失散了,现有《傅子》文集传世。再往后世,傅家涌现出的名人还有三国时代的文学家傅巽、学者傅嘏;西晋时的名臣傅咸、傅畅;南朝宋廷的宰相傅亮、宁朔将军傅弘之、御史中丞傅隆,南朝齐廷的庐陵王傅琰,南朝梁廷的南平候傅岐、尚书傅昭,南朝陈廷的撰史学士傅縡、度支尚书傅准等。隋唐以后,傅氏家族枝叶繁衍,遍布江河南北,已不可尽考。

(《新消息报》2005年11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