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摄影实务:题材表现探究

新闻摄影实务:题材表现探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该团伙头目温建猛被判死刑,并处罚金10万元;温建兵被判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20万元。至此,备受关注的“温氏兄弟”涉黑案终于尘埃落定。

新闻摄影实务:题材表现探究

第三节 新闻摄影的题材表现

一、突发新闻摄影

突发新闻,顾名思义,是指突发性的新闻事件。如地震火灾自然灾害、重大事故、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事件等。突发新闻因其发生的突然,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求记者以最快的速度赶赴现场,接近新闻事件的核心,抢拍到最真实的现场环境,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出最新的消息。因此,突发新闻事件的摄影以其图片内容的新闻价值来衡量其优劣,而图片的效果如何、曝光是否准确、对焦是否清晰等问题,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突发新闻摄影要求记者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快的临场反应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事件中像“雷达”一样迅速捕捉到最典型的瞬间,并以熟练的摄影技术获得摄取片段,否则经典的瞬间将转瞬即逝,而其新闻价值也将逐渐衰退。随着事态的发展,记者还要重视跟踪报道,把事件的处理及各种变化报道出来。

(一)火灾的拍摄

拥挤的城市、杂乱的电线、粗心的市民,火灾占了突发事件的很大一部分。要拍到第一现场的图片,必须和消防部队的通讯员保持密切的联系,这样记者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赶到火灾现场后不要慌乱,紧跟消防队员,并听从他们的指挥,有危险的地方尽量不要进入,不要逞英雄。为了避开有害烟雾,拍照时尽量下蹲,弱光的环境下宁可用高感光度获得颗粒粗糙但是清晰的图片,也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高画质”而把图片给拍模糊了,聚焦不准的照片是很难上版的。

(二)交通事故的拍摄

交通事故的现场有可能十分血腥,在拍摄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同时要注意安全,新闻业界从前曾经出过记者采访车祸时遭遇二次车祸的事情,而摄影记者常常与事故、灾难打交道,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安全。

二、体育新闻摄影

体育新闻的摄影是捕捉动态、速度、激情的过程,给读者以惊险、刺激和趣味的多重审美感受,是最具感染力的摄影门类。它要求摄影师用创造性的手法记录真实的动感画面。由于体育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并且发生频率快,特别如短跑、跳高赛车等速度型项目,持续时间短、动作强度高,摄影师必须对所要拍摄的体育项目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在整个过程中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

技术的进步让体育新闻摄影越来越容易,同时也越来越困难。

相机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让摄影师在很多时候只需设置好相机然后按快门就可以得到理想的照片了。我们在各种体育竞赛场馆可以看到,众多摄影记者长枪短炮,甚至摄影爱好者也是全副武装。例如,拍摄运动员百米冲线的镜头,如果等运动员挺线时按快门就晚了,拍出的效果是运动员过线了。只有把相机调好,构图基本稳定,然后当看到运动员刚要挺线而又尚未碰到终点线之际按下快门,才能拍到挺线的镜头。

img101

图4-11 卢君晨 摄 火灾现场

img102

图4-12 卢君晨 摄 高速路上的事故

当然,随着受众审美要求的提高,体育新闻娱乐化、休闲化和趣味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摄影师除了抓取比赛进程中精彩的竞技瞬间外,还可以拍摄一些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家人及友人的反应、比赛中的呐喊和挣扎、赛后的庆祝或集体的表现等,从而丰富体育新闻摄影的报道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

三、日常生活新闻摄影

日常生活新闻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狭窄,活动内容多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不同于其他新闻的重大性和时新性,主要突出的是常态性和情景性。日常生活新闻取材广泛,一切和老百姓有关的事情,如交通旅游、投资理财教育子女、夫妻感情、柴米油盐、饮食起居等,都给这个题材的摄影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而摄影师要紧紧抓住生活新闻的贴近性和情趣性,将生活中充满对比、反常性及冲击力的片段凝固下来,满足读者需求。

img103

图4-13 卢君晨 摄 用抽象派的方法拍摄正在踢球的运动员,动静之间,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img104

图4-14 卢君晨 摄 超市里对购物没有兴趣,无可奈何的小朋友

四、新闻人物和肖像新闻摄影

新闻人物和肖像摄影是专门针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摄影题材,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不同于普通的人物摄影,他们可能本身就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各种新闻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还有的可能是普通人,却因为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而走到观众面前,成为事件主角。摄影记者要根据环境的情况,在新闻事件中塑造当事人的形象,将事件中人物具有标志性的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突出表现人物性格或气质,使照片既能反映真实情况,也同样具有观赏性。

新闻人物摄影针对的是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所以新闻事件本身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摄影师要在了解事件背景的情况下,对新闻现场进行合乎情理的理解和判断,使用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抓拍,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如下面这则新闻:

温氏“黑老大”一审判死刑[5]

img105

图4-15 卢君晨 摄 温氏“黑老大”一审判死刑

楚天时报讯昨日上午,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温氏兄弟”涉黑团伙,13人各自获刑。其中,该团伙头目温建猛被判死刑,并处罚金10万元;温建兵被判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20万元。至此,备受关注的“温氏兄弟”涉黑案终于尘埃落定

拍摄黑社会,记者特意选择了这个角度来表现黑老大头上的伤疤,两位身着黑色制服的法警分列左右,起到画框的作用,犯人的黄色囚衣十分显眼,提示出此人的身份,在外呼风唤雨的老大,到了监狱里只是一个数字代号。图片隐喻地拍摄了黑老大受审的情景,既没有露出人物的正面,保护了当事人的隐私;又记录了事件的人物,完成了报道任务,并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www.xing528.com)

五、自然与环境新闻摄影

自然与环境新闻主要关注自然和环境,如动物植物风景、生态等,这类新闻的摄影侧重纪实性,要真实地反映自然环境出现的变化,并将对人类生活有巨大影响的环境变化记录下来。如下则新闻:

欲寻砍竹工,“筠”深不知处[6]

深山中渐逝的编织艺

记者刘海锋卢君晨

未曾想,距黄石市区不足50公里的阳新县太子镇,竟还有片如此静谧的地方——筠山,为了追寻传统的竹编织手艺,我有幸走入这里。

我们的采访车在逶迤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行走,道旁的竹林茅草,青黄相间,仿若两个季节。望着幽深的山涧,沐浴着沁凉的山风,蒙蒙薄雾下,数支清泉流于石上,真可谓胜似人间仙境,美不胜收。

大山深处的筠合村汤家湾,全湾历代都是编织小筲箕的。据说这是他们祖先传下来的习俗,每个湾子只能从事一种竹制品的编织。村民马姑生今年60岁了,看起来只有40岁左右,她开玩笑说是山里的水土养人。她和丈夫每天能编40个小筲箕,一个卖2块钱,一个月下来也有千把块,她的儿子儿媳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只剩下3岁的孙子与老两口相依为命。我们到她家时,恰巧她的丈夫上山砍竹子去了,欲寻之,她说,山太深了,不可能找到的,这里也没有信号,联系不上,到吃饭时间他就回来了。

垱下柯家垱的徐维秀奶奶,则擅长编织一种叫做“折子”的物品,她说是用来挖煤时挡住粉煤掉落的,黄石的煤矿都用得上这东西。

在筠山另一侧的山涧中,有一个专门编织筛子的村落——夏清村。今年70岁的甘桃花老婆婆,从几岁就开始学做筛子了,由于有70多道工艺,加上冬天刀子冻手,她现在一天都很难完成一个,每个筛子,批发价仅仅为6块5毛钱。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这个了,嫌钱少,都宁愿到外面打工,现在留下的孙女,是因为太小,才勉强帮着编一下。”甘婆婆无奈地说道。

走了几个山里的村落,几乎没有发现年轻人留在家里编竹制品,仅仅是一些老人在支撑着传统文化的脊梁,没人知道,他们还能撑多久。

看着渐行渐远的筠山,我不禁有了一丝担忧,这些做工精美的竹制品,会不会哪天消失于黄石街头,抑或渐逝于深山中?

img106

图4-16 卢君晨 摄 编竹子

img107

图4-17 卢君晨 摄 绑竹子

img108

图4-18 卢君晨 摄 下山送货

图片真实记录了深山里以编竹为生的人们,图片构图简单,色彩质朴,纪实感强。

思考与练习:

1.新闻摄影的图片分为哪几种形式?

2.新闻摄影的体裁有哪些?

3.新闻摄影的题材如何表现?

【注释】

[1]《楚天时报》2011年2月21日。

[2]《楚天时报》2011年2月21日。

[3]《楚天时报》2011年2月21日。

[4]《楚天时报》2010年12月28日。

[5]《楚天时报》2011年3月4日。

[6]《楚天时报》2011年4月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