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书画著录简述:中国书画鉴定之求真心路

古代书画著录简述:中国书画鉴定之求真心路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目是一种目录性的书籍,它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清晰地记载了有关中国书画发展的状况,对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以及作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书画著录,最早见于六朝的《太清楼书画目》,但已佚。此书记述当时著名收藏家赵与懃、王芝、郭佑之、赵孟、庄肃等36人所藏历代书画名迹,是中国首部以私家藏画为主并兼涉南宋部分皇室藏品的著录。此编记其所见书画,备录其中诗文题跋,有世所罕睹者均附录。

古代书画著录简述:中国书画鉴定之求真心路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书目是一种目录性的书籍,它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清晰地记载了有关中国书画发展的状况,对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以及作品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书画著录,最早见于六朝的《太清楼书画目》,但已佚。前文我们在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中对其作了一个概述,这里单独拿出一章,按时间顺序,对一些能看到的、比较可信的书画著录给予梳理。

1.《贞观公私画史》,一名《公私画录》,唐代裴孝源编。1卷。裴孝源,官中书舍人、吏部员外郎。书前有贞观十三年(639)自序,谓汉王李元昌(高祖第七子,工书,善画马,间作人物)命他记录魏晋以来宫廷、佛寺及私家所藏前人画迹。但书中所载多隋代官库本,应属隋室旧藏至唐贞观初尚存之画迹,所记壁画亦迄于隋代。每件作品,前列图名,后列作者,并注明《梁太清目》。(南朝梁官库藏画目,已佚,裴氏可能见之,故有记录。)

2.《宣和画谱》,20卷。卷首有宋徽宗赵佶宣和二年(1120)《御制序》。记录宋徽宗宫廷所藏历画家231人的作品共6396件。分为十门:道释49人,人物33人,宫室4人,番族5人,龙鱼8人,山水41人,畜兽27人,花鸟46人,墨竹12人,蔬果6人。每门先作叙论,次为画家评传,传后则列画目和件数。《笔麈》认为:“《画谱》采荟诸家记录,或臣下撰述,不出一手,故有自相矛盾者。”蔡绦《铁围山丛谈》云此书中论述的作品大都由米芾所鉴别。但因蔡京执政,颇多书画名家被黜,对画家评论,亦有失当之处。然在官家著录中,仍不失为一部画家传记较完备的巨著。

3.《东坡题跋》,北宋苏轼著。6卷。第一卷文跋93条;第二、三卷诗跋189条;第四卷书跋119条;第五卷画跋106条;第六卷杂事96条,共603条。东坡美学思想多散见于题跋之中,虽非完整的理论,然皆长年积累,出自甘苦之言。

4.《山谷题跋》,北宋黄庭坚著。9卷。第一卷铭文等50条;第二卷诗跋45条;第三卷画跋33条;第四卷碑帖34条;第五、六卷书跋76条;第七卷题跋47条;第八卷书画69条;第九卷诗书91条;共445条。

5.《广川画跋》,北宋董逌著。6卷。董逌,字彦远,广川(今山东东平)人。政和中官徽猷阁。与黄伯思友善,均以考据学擅名。此书凡134篇,卷末有阙,缺文3篇,仅存目。古画多作故事物象,故逌所跋,皆考证之文。其论山水者,唯王维范宽、李成、燕肃数条。其辨析《武皇望仙图》《丹东王千角鹿图》《七夕图》《兵车图》《陆羽点茶图》《勘书图》《击壤图》《戴嵩牛图》《秦王进饼图》等,引经据典,皆极精核。然亦有小疵,如《封禅图》,立义未确;《分镜图》,拘滞无理;《地狱变相图》,误列卢棱伽在吴道子前。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云:“不甚评画之高下,俱论古今之章程仪式,可谓极备。”

6.《云烟过眼录》,南宋周密编著。2卷。周密,字公谨,号草窗,济南人,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此书记述当时著名收藏家赵与懃、王芝、郭佑之、赵孟、庄肃等36人所藏历代书画名迹,是中国首部以私家藏画为主并兼涉南宋部分皇室藏品的著录。

7.《珊瑚木难》,明代朱存理编著。8卷。朱存理,字性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编记其所见书画,备录其中诗文题跋,有世所罕睹者均附录。随见随录成册,不分时代先后。每种有自评,并系以跋语。以出于文徵明、文嘉、王稚登、王腾程四家收藏者为多。明以前著录书画之书,均不录原文及题跋款识,至朱氏此编始录之,实为首创。

8.《赵氏铁网珊瑚》,旧题明代朱存理编著,实为赵琦美所编。16卷(书品10卷、画品6卷)。赵琦美,字元度,号清常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以无名氏采辑之唐宋元明人书画跋语并为一本,以其所见真迹补缀而成。书画分卷,每种末无自写跋语。搜集繁富,所载书画题跋印记,颇足以辨析异同,考究真伪,后世赏鉴家多引为参证。

9.《寓意编》,明代都穆著。1卷。都穆,字玄敬,郡人称南濠先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礼部郎中,加太仆少卿。本编乃记其所见书画真伪及当时收藏名氏,凡60条,鉴别颇详。有并非真迹而素来著名者,亦录入,也有仅记书画品名,或云“余不曾见”,可待后来征访。

10.《钤山堂书画记》,明代文嘉编。1卷。钤山堂即严嵩斋名。原自跋谓历时三月始毕事,记录数目,间有附注,鉴别甚精。按时代为序,法书名画分列,其中珍贵名迹极多。

11.《弇州山人题跋》,明代王世贞著。5卷。内载墨迹跋3卷,俱宋以前及元明人书法,颇见精要。画跋2卷,上卷41条,俱元以前画;下卷47条,俱明人画。

12.《竹懒画媵》,明代李日华著。1卷,续1卷。《明史·艺文志》总作2卷,清《四库全书》存目。名为《画媵》,是以画为主,诗文为附从之意。其诗各体皆备,以七绝为最潇洒有致。如有句云:“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人将去,茶熟香温且自看。”

13.《味水轩日记》,明代李日华著。8卷。以日记形式,记其所见书画,并附时事异闻,理论价值和鉴赏价值兼具。

14.《西湖卧游图题跋》,明代李流芳著。1卷。流芳性好游佳山丽水,中年曾居杭州西湖,建南山小筑,造清晖阁,与名士山僧交往唱和。此书即汇集其历年所作西湖诸图之题咏,共21幅。题语及诗俱佳,凡写景处尤妙,颇能展现明季画士风流胜概及湖山天然之美。后有丁文蘅跋。

15.《珊瑚网》,明代汪砢玉编著。48卷。汪砢玉,字玉水,号乐卿,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寄籍嘉兴(今属浙江)。此书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分书录、画录各24卷,载录自藏、目见、抄集书画款识、题跋及藏家收藏名录,间有著者自撰的跋语和论说。这是一部具有成熟编排体例的书画著录书,先录前人题跋,后附汪砢玉本人论说。尽管它是一本书画著录书,但汪砢玉在评论中所提供的材料,具有书画笔记的性质。如果通过恰当的运用,这些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探究汪砢玉书画鉴藏的有效证据。

16.《孙氏书画钞》,明代孙凤编。2卷。孙凤,字鸣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此书分列法书、名画。法书录原文及题记,名画仅录题记,其他如何人所藏以及卷轴种类、纸绢、尺度等,都未有记述。

17.《东图玄览编》,明代詹景凤著。4卷,附录1卷。詹景凤,字东图,号白岳山人,休宁(今属安徽)人。穆宗隆庆元年(1567)举人,以南丰教谕任吏部司务。此编所记历代法书名画凡600余条,又碑帖书画题跋38首。其鉴赏不斤斤于款识印章,而详究笔墨法度。(www.xing528.com)

18.《清河书画舫》,明代张丑编著。12卷。张丑,初名德谦,字叔益,后改今名,字青父,号米庵,昆山(今属江苏)人。藏有书画,精于鉴赏。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所录始于三国,迄于明中期,计有书画家140人,先书后画,书迹49件,画迹115件。作有评论考证,许多作品录有款识、印记,后附《米庵鉴古百一诗》1卷。

19.《南阳名画表》,明代张丑编著。1卷,有自序。记长洲韩世能家藏名画(“南阳”为韩氏郡望),乃丑应世能子朝延之请,继《南阳法书表》而作。表计分五格,第一格时代,自魏迄元凡47人;第二格道释人物,自三国吴曹不兴至元代钱选凡42图;第三格山水界画,自隋代展子虔至元代倪瓒凡38图;第四格花果鸟兽,自唐代陈闳至元代钱选凡13图;第五格虫鱼墨戏,仅北宋米芾、元代龚开2图。共95图。亦略记题跋人名及收藏印记。

20.《庚子消夏记》,清代孙承泽著。8卷。孙承泽,原名曙,以字行,改字扶桑,号退谷,江苏常熟人,官至礼部左侍郎。此书成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即庚子夏,故名。记述自藏及寓目之晋唐以来书画墨迹、碑刻及法帖320余种。所载作品,叙述流传始末,选录重要题跋印记,间评论作者书画造诣,并考辨作品真赝。于碑帖多与他本校核异同,引证广博,阐发己见,颇见精到。

21.《平生壮观》,清代顾复著。10卷。顾复,字来侯,自号方泾上农,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居江苏常熟。精鉴赏,家藏法书、名画、古器物甚富,并延交东南诸收藏家,得见书画名迹,随笔记之,积35年所见作品著录成书。

22.《绘事备考》,清代王毓贤著。8卷。王毓贤,字星聚,三韩(今内蒙古喀喇沁旗)人。康熙三十年(1691)官湖广按察使。此书卷一为画法,凡21则:画法、笔意、赏识、优劣、楷模、服饰、藏弃、道释、人物、番族、龙龟、兽畜、革虫、花鸟、蔬果、墨竹、宫宅、山水、制作、装潢、格式;卷二至卷八为历代画家小传及其名迹画目。前有自序,引用书目甚多,称“折中诸书,删其繁复,订其谬误,补其漏脱”,然辑录旧文,有记有不记。

23.《墨井画跋》,清代吴历著。不分卷,凡63则。前有杨复吉跋。为其随笔题跋及论画之作,记平生所见宋元名迹和递藏情况,以元四家画迹为多,剖析各家优长之见,颇为允当。并载自作及临古之迹,兼述与友人游历山川、挥笔作画等逸事。

24.《清晖画跋》,清代王翚著。1卷。系后人辑王翚题画跋及论画语录而成,共96则,其中有题古人名迹者,有题自作者,有题恽寿平、吴历所作者。王翚对前人画法研习深广,与恽、吴交谊笃厚,故所论颇为精核。另有论画法、画理数则,多出自己经验心得,言简意赅,如谓“凡作一图,用笔有粗有细,有浓有淡,有干有湿,方为好手,若出一律,则光矣”,“画有明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明暗兼到,神气乃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浑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其论古之言颇见精卓。

25.《瓯香馆画跋》,一名《南田画跋》,清代恽寿平著。其题跋虽片言只语,却富有美学哲理,如谓“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又如“迂翁(倪瓒)之妙会在不似处,其不似正是潜移造化而与天游,此神骏灭没处也。近人只在求似,愈似所以愈离,可与言此者鲜矣”。此书版本有三,一为《瓯香馆集》本,2卷,补遗1卷。一为《翠琅开馆丛书》本,乃叶钟敬辑。自谓“于收藏家及估铺,有先生画,必诣求观咏,跋必手录以归。友人知其好,不远数千里,亦钞录邮寄,久之遂成”。其实增补寥寥。一为光绪四年(1878)葛元煦《啸园》刊本,不分卷,总203则。《丛书集成》本据《借月山房汇钞》本排印。

26.《麓台题画稿》,清代王原祁著。1卷。辑自画题跋53则。所画多仿宋元诸家之作,而仿黄公望多达25幅,如其题仿大痴笔云:“古人用笔,意在笔先,然妙处在藏锋不露。元之四家,化浑厚为潇洒,变刚劲为和柔,正藏锋之意也。子久尤得其要,可及可到处,正不可及不可到处,个中三昧,深参而自会之。”跋语中对前人画格及笔墨特长,评论精辟,有自己创作心得。如提出“淡中取浓”“浓中取淡”,尤得用墨之秘。

27.《江村消夏录》,清代高士奇编著。3卷。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自序及宋荦、朱彝尊两序。经三年编撰,录自藏或目睹之书画,不分类别,以时代为序,自东晋王羲之起,迄于明沈周、文徵明诸家。俱详载书迹原文,画迹内容、布局、画法和跋尾,以及卷轴、纸绢、尺度、印记,并附自撰评语、题跋,间有收录伪本和标题失实之处。是书别有记录法式,大抵以标目、尺度、评语为主,本文、款识为次,故下一字,题跋又下一字。对于印章,不能摹入,则用楷字加圈以别之。其有文字损蚀难辨者,亦加方圈。凡前人所书古文辞已见刻本者,概不录,唯记其款识跋语;有与世本异同者,则详录以备考订。

28.《式古堂书画汇考》,清代卞永誉编著。60卷。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自序。卞永誉,字令之,号仙客,汉军镶黄旗人。康熙间官刑部左侍郎。此书辑录前人所记及其自藏、目见的清以前法书、名画,分为书考、画考,记载作品的款识、题跋,有时分列正文和外录,或注明纸绢、尺寸、印记等。两考之前,有《书评》《书旨》及《论画》,系采集前人之说。

29.《墨缘汇观》,清代安岐编著。4卷,续2卷。有乾隆七年(1742)自序和端方序。书成于翌年。安岐,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原朝鲜族,后入旗籍,居天津。安依事纳兰太傅,声威赫奕,得从盐务,往来淮南、津门两地,书画商求售,往往辏集于此。安氏素负精鉴名,一时所藏,为海内冠。间有求其鉴别者,每多罕见之本,安氏择其精美,亦汇录于此书。卷一、二汇录法书,始于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三希堂法帖》所刻,半见于此。卷三、四汇录名画,始自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亦止于明代董其昌。正录记叙纸绢、作品内容,凡名人题跋及收藏诸印、裱褙、骑缝、上下左右、堂心钤记,一一毕举,使后人得据以考查真伪。间作考订,并论书法、画法。

30.《石渠宝笈》,清代高宗弘历命张照、梁诗正等编纂。44卷。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后又命董诰、阮元等编纂续编,40册,成书于五十八年(1793)。后嘉庆皇帝又命英和、吴其彦、胡敬等编纂三编,共28函,120册,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内府所藏书画可谓尽于此。各编分书册、画册、书画合册;书卷、画卷、书画合卷;书轴、画轴、书画合轴九类。每类分上、次两等,上等著录纸绢、尺寸、款识、印记、题咏、跋尾,一一详列。次等甚简。此书与《秘殿珠林》为姊妹编,一般书画入《石渠宝笈》,道释书画入《秘殿珠林》。

31.《板桥题画》,清代郑燮著。系《郑板桥集》6辑中之1辑,录有关题画文字48则。《补遗》部分有题画竹56则,题画兰15则,题画兰竹石23则,题自画及别人之画17则。郑燮反对因袭模仿,强调独创,其题画诗来自现实,言中有物,有感而发,富有艺术活力,诗格亦清新自然。

32.《青霞馆论画绝句》,一名《论画绝句》,清代吴修著。收论画七绝100首。吴修,字子修,一作子思,号思亭,亦作息亭居士,浙江海盐人。官布政司经历,候补铨州同知。精鉴别,能写生。所述乃据生平所见画迹,加以吟咏评述,论及画家,始自王维,计唐3人,五代1人,宋29人,元8人,明20人,清18人。前有道光四年(1824)自序,后有葛元煦跋。光绪二年(1876)开镌。诗后加小注,杂以评议,兼述轶事。如咏王翚画:“爱才若不遇娄东,那得名成一代中。更有南田能责善,论交真与古人同。”后注:“石谷山水经太常(王时敏)指授……乃成一代名手,南田极推重之。”

上述所列仅属部分,此外明清以来有名的著录尚有:张丑《真迹日录》、朱谋垔《画史会要》、郁逢庆《书画题跋记》、朱之赤《朱卧庵藏书画目》、徐沁《明画录》、陶宗仪《书史会要》、杨慎《书画神品目》、丰坊《真赏斋赋》、佚名《天水冰山录》、陈继儒《妮古录》、厉鹗《南宋院画录》、吴其贞《书画记》、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附续记》、周二学《一角编》、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随笔》《石画记》、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张庚《图画精意识》、胡积堂《笔啸轩书画录》、胡敬《西清札记》、吴荣光《辛丑销夏记》、迮朗《三万六千顷湖中画船录》、张大镛《自怡悦斋书画录》、陶梁《红豆树馆书画记》、谢堃《书画所见录》、史梦兰《家藏书画记》、蒋光煦《别下斋书画录》、孔广镛和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方睿颐《梦园书画录》、邵松年《古缘萃录》、庞元济《虚斋名画录》、金梁《盛京故宫书画录》、廉泉和吴芝瑛《小万柳堂藏画目》、崇彝《选学斋书画寓目笔记》、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郭葆昌《觯斋书画录》、李浚之《榆园旧主课画杂咏》、秦潜《曝画纪余》、张伯驹《丛碧斋书画录》、完颜景贤《三虞堂书画目(附碑帖目)》、容庚《伏庐书画目》、吴辟疆《广堪斋藏画》、劳民庇《明遗民书画录》、梁章钜《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尾》、韩泰华《玉雨堂书画记》、潘正炜《听帆楼书画记》、沈树镛《书画心赏目录》、青浮山人《董华亭书画录》、李佐贤《书画鉴影》、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杨恩寿《眼福编》、徐康《前尘梦影录》、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李葆恂《无益有益斋读画诗》、陈夔麟《宝迂阁书画录》《故宫已佚书画目录四种》等等,皆是古代书画收藏、研究的重要参考著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