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画鉴定经验分享

中国书画鉴定经验分享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风一以(此)吹,众音出俯仰。戊子冬十月,孔彰项圣谟并画。该卷所钤“骆楙湘印”乃黄士陵为其所治之印。初学花卉、翎毛于王铸九,又学山水于刘陈(小亭),造诣精深。晚年画风一变,多写真,尤喜画黄山松云峰,苍秀温润,精湛绝伦。与刘奎龄、陆莘农(陆文郁)、刘子久、萧心泉并称津门“画家五老”。兼工花木、竹石、人物,功力颇深,尤擅画松,有项松脂誉,名满东南。家贫志洁,不附权势,以卖画自给。

中国书画鉴定经验分享

项圣谟  深山幽居图

水墨纸本  手卷

1648年作

款识:长松挺劲姿,端居惬欣赏。落落盘屈义,萧萧传莽苍。天风一以(此)吹,众音出俯仰。广陵挟秋来,赤岸连云广。韵转无津涯,虚回合浩瀁。连山势郁盘,寻声不知往。静听未及已,渊里结遐想。戊子冬十月,孔彰项圣谟并画。钤印:项式孔彰(朱)  未丧斯文(朱)

题跋:孔彰此卷深得一峰老人家法,笔力苍秀入古,秦逸芬鹺尹《桐阴论画》评语谓为逸品,殆非溢美。往在白下得直幅一帧,笔墨亦称圆劲,终弗若此卷之气韵沉雄也。光绪己亥春雨水节后二日,碧芬词客道颖跋于宣南康斋。钤印:澄度(朱)  骆楙湘印(白)

钤印:项式孔彰醉心翰墨(朱)  兔乌叟(朱)  芷清(朱)  湘印(白)

画心:30cm×257cm 

跋文:30cm×29cm

跋者简介:骆楙湘,清末人。该卷所钤“骆楙湘印”乃黄士陵为其所治之印。芷清或为刘芷清(1889—1972),名仲涛,字子清,号梦松,天津人,回族。初学花卉、翎毛于王铸九,又学山水于刘陈(小亭),造诣精深。晚年画风一变,多写真,尤喜画黄山松云峰,苍秀温润,精湛绝伦。与刘奎龄、陆莘农(陆文郁)、刘子久、萧心泉并称津门“画家五老”。

项圣谟(1597—1658),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兔乌叟、莲塘居士、大酉山人、逸叟等,浙江嘉兴人。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之孙。幼承家学,擅画山水,风格隽永。兼工花木、竹石、人物,功力颇深,尤擅画松,有项松脂誉,名满东南。家贫志洁,不附权势,以卖画自给。工诗文,著有《朗云堂集》。

王朴  历代名姬图  

设色绢本  册页

年代不详

款识:

1.  题西施图:“若耶溪上浣纱频,一入吴宫宠在身。羞杀会稽半万士,足当君子六千人。争传南国无双貌,不许东邻更效颦。从此苎萝颜色冷,桃花流水总非春。秾桃淡柳俯溪浔,谁分寻常老织纴。七里山塘宫草茂,三江烽火甲兵临。沼吴自是君王事,近越殊非贱妾心。何以扁舟归去好,五湖烟水任浮沉。”

2.  题卓文君图:“犊鼻穿来回盼睐,酒肆临邛人尽怪。谁能俯首过青帘,真一似,金钱会,渔郎不向长街卖。千古当垆无此态,脸际芙蓉眉际黛。总饶典却鹔鹴裘,偿不尽,风流债,文园病渴何其惫。”

3.  题冯媛图:“建章之傍,上林千章。菁葱蓊翳,郁乎苍苍。乘舆游幸,和鸾锵锵。轶材之兽,毛发异常。破栈而出,拏攫腾骧。宫嫔辟易,天子徨。倢伃独立,挺身以当。兽在得人,其气则降。互犯至尊,何惜自戕。士奋厥武,击之而僵。宠缘兹渥,祸由此长。中山就国,从子一方。爱厥苗裔,祷祀邀祥。诬以诅祝,谒者监张。后也自杀,波及宜乡。呜呼噫嘻!入宫见妒,长信昭阳。蛾有不让,况此忠良。”

4.  题王昭君图:“款塞和亲事可嗤,云鬟高髻即藩篱。后宫多少良家子,为国分忧知是谁。有美一人毅然起,愿以微躯嫁远陲。再拜辞銮金殿上,容光飞舞映罘罳。君王重信轻红粉,便杀毛延寿也迟。不是画图微点污,长门争得见天姿。昭阳多少争妍者,难保官家宠不移。何似琵琶弹毳帐,妆成谁敢妒蛾眉。单于围合阴山下,驼得黄羊雉兔驰。老妪报来回猎马,葡萄应进酒盈卮。玉关空老幽燕将,紫塞无闻觱篥吹。汉帝筹边凭粉黛,呼韩稽颡为阏氏。吁嗟一代容华尽,不把黄金买画师。漫说红颜无傲骨,至今青冢草离离。”

5.  题赵飞燕图:“太液池中菡萏开,避风台下水潆洄。莲花人面娇相映,舞态蹁跹掌上回。紫文桂枻沙棠舸,佽飞暗引黄金锁。云母妆成彩鹢飞,翠缨结处留婀娜。帝眷潜移欲怨谁,三千宠爱在昭仪。宫里传闻歌赤凤,蛾眉不肯让连枝。美人美人何媚妩,几载朱门教歌舞。教成歌舞啄皇孙,至今犹恨阳阿主。”

6.  题蔡文姬图:“为惜蛾眉塞外残,千金谁肯付呼韩。怜才竟不遗闺阁,此事于今让老瞒。芳心竟付左贤王,一拍笳声一断肠。有女如斯仍薄命,令人千古叹中郎。穹庐帐外草萧萧,鸿雁高低汉塞遥。不是不知悲异域,膝前二子正垂髫。六龄态辨琴弦断,绝代聪明属翠鬟。即在便应嗟薄命,伤心不独在红颜。”

7.  题潘妃图:“侍女灌盆花,寒梅才吐玉。满地布金莲,君王看不足。宝卷自亡国,宫中起市阛。笑他王茂鄙,归罪与红颜。珠玉委泥沙,银瓶辞素绠。九鸾钗总留,何异胭脂井。夺国杀妇人,萧梁空号武。终不负东昏,玉奴犹可取。”

8.  题红拂图:“绝代有佳人,执拂藏朱户。郁此英俊姿,羞与粉黛伍。偶窥李药师,知为王者辅。可以托终身,潜踪出公府。赫赫上公威,视之如朽腐。束装偕远游,此身才有主。茅店暂居停,萧然对环堵。晓镜翠云寒,秋林红叶舞。虬髯策蹇来,坐起惊相睹。姓氏偶然通,遽与订同谱。何嫌复何疑,各各谈肺腑。药师一布衣,虬髯行踽踽。俱于落落时,邂逅能相取。骊黄牝牡外,物色龙与虎。悠悠者其余,碌碌何足数。巾帼岂寻常,俊眼足千古。”

9.  题虢国夫人图:“云幕之亲在椒房,三姨太真姊妹行。就中虢国尤轻扬,态浓意远不可望。炙手可热势莫当,平明起理浅淡妆。烟笼芍药待朝阳,爱骑骢马向朝堂。素面轻衣珥明珰,宝勒雕鞍金华钖。黄门端秀鞚紫缰,六龙西指蜀道长。华清温泉锁沐汤,长安水边丽人藏。新蒲细柳何若凉,剩有当年游冶场。”

10.  题江采萍图:“天香馥(都)郁斗红紫,五色纷披当户戺。绣闼丝[都]小篆烟,早纱帐底眠妃子。锦衾烂兮角枕粲,明珠为珰翡翠珥。公子金衣不敢啼,日长青琐难移晷。一泓秋水浸明霞,雾里花枝差可拟。侍女闲将红豆抛,雪衣架上调红觜。绿窗人静寂无哗,絮语传来惊不起。梦入华清宫有无,三郎何处寻芳蕊。”

11.  题关盼盼图:“燕子楼何在,千秋尚著名。阑(千)[干]横曲曲,桂影自盈盈。无复人间意,相随地下行。大都缘正气,不独为多情。残灯秋夜里,照此翠蛾颦。恐累尚书德,难辞世上嗔。宁甘居静室,非不肯殉身。那为香山激,终知苦节真。禁足高楼上,独眠起自迟。玉箫声久涩,瑶瑟轸长离。木拱尚书墓,香消太傅诗。此中无限意,那许舍人知。

12.  题冯小青图:“语云:红颜薄命。信斯言也,宜莫如小青。盖不红颜而薄命者,有之。红颜矣,命安得不薄!则小青之郁郁以死也,亦无足怪,乃世多伤之者,徒以懦夫妒妇之为祸甚惨耳!向使小青为中人妇,白首相依,泯泯以没,与草木同腐,亦安能脍炙于天下之口也耶!则小青之郁郁以死,适所以显之也。所可惜者,生平著作,悉付之祖龙一炬耳。然存此数章,已足不朽,即‘冷雨幽窗’一咏,非具达人之见者不能道。出昆山片玉、桂林一枝,便为名宝,多也云乎哉?而小青传矣。”

扉页:蕙兰衡鉴

题跋:

1.  唐宋大家善画者,垂至于今,积数百年久而益传。其中都具神理,人已含造化之巧,以人力夺天工。或山水、人物、翎毛、花草,各以得名,然皆须博识穷精,身心焦思,累日弥年,极其境趣。至于变幻莫测,一帧留世,使人爵之,心目相感如睹真形,不知其须笔研粉饰而出,非由学问渊邃,研通众妙,无以与于此也。保定王玉樵,高蹈遗荣,读书善解,船游吴越燕赵间,登临咏叹之余,辄取其胸之所发,寄为绘事。山水、人物、翎毛、花草无不能,缘其既综古法,又默察其所以然之理,故下笔无不妙。郡司马蔡公择古名姬,属玉樵为图十二章,随事模写,布置如生。管子若安每图各予题咏,命禧书之。玉樵之画,当世高手也。若安之诗,燕南雄杰也。禧俗吏耳,操笔居其后,且昧于八法,相形之下,不几惭负无地乎谁辞何?蔡公不许,为勉成之,再题其意之所存若此,倘有观者,以画、诗、字三绝称叹,则禧将掩面避舍之不暇矣!属吏海宁陈奕禧并识。钤印:陈奕禧印(白)  陈子文印(白)

2.  盖闻北方殊丽,倾国倾城;南地名姝,无双无对。六如偈送钱塘妾,争传学士之书;八斗才逢洛水神,徒有陈王之赋。胭脂两靥,偏翻芍药之花;石黛双眉,浅淡翠微之色。要皆轻盈窈窕,修来冶艳之容;绰约风流短尽,环奇之气者也。王子玉樵,摩诘后身,保阳佳士,胸藏丘壑,笔转化工。图蕉带雪,深通画里禅机;绘水有声,不愧古人能事。颊上添毫而欲活,眼中掐指以如生。妙选艳姿,同登素帧。冬炉夏扇,六阅月始告成功;春蕙秋兰,十二幅便堪传世。苎萝村女,能沼吴宫;司马琴声,曾挑卓氏。芳心欲赤,独拚粉黛立熊前;冢草犹青,一曲琵琶弹塞上。随风扬去,翠缨何必结长裾;按拍吹来,绿鬓还能归绝域。玉奴亡宝卷,宜其竟遇萧梁;灵石识虬髯,不独能知李靖。空留罗袜,绮纨传玩于马嵬;淡扫蛾眉,蹀躞娇驼来象阙。廿载冰霜抛玉轸,空嗟燕子双飞;五更风雨送梨云,愿作莲花并蒂。虽明眸皓齿,罔别妍媸;而静女妖姬,自分臧否。先民有训,尤物移人。露华偏湿蕊珠宫,触目警心而自戒。艳骨已成兰麝土,闲情窒欲以何求。时据乌皮,频翻缃帙。夫亦曰风曰雅,不遗正变之音;为贬为褒,聊寓阳秋之意云尔。爰缀小言,志诸末页。壬申嘉平月,素心斋主人蔡玮漫题。钤印:蔡玮之印(白)  景曹(白)  纫秋兰以为佩(朱)

画心:66cm×46cm×32 

跋者简介: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一字子文,号香泉、葑叟、玉山居士,浙江海宁人。贡生。官贵州石阡知府,康熙四十七年(1708)改江西南安知府。尤工书法、诗词,为王士祯门生,以书法名天下。藏金石甚富。

王朴(清康熙),字玉樵,河北保定人。以人物、仕女名于北方。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浙江湖州安吉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精绝,是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等。

吴昌硕  雁来红

设色纸本  立轴

1920年作

款识:七尺珊瑚夜不收。庚申惊蛰拟十三峰草堂法,七十七叟吴昌硕。

钤印:吴俊卿(白)  苍石(朱)  二耳之听(白)

尺寸:151cm×41cm

吴昌硕  墨荷

水墨纸本  立轴

1903年作

款识:青藤、雪个画荷有此墨趣。癸丑七月,吴昌硕放之。

钤印:安吉吴俊章(白)  安吉吴俊章(白)

题签:吴昌硕墨荷。

尺寸:132cm×49cm

黄宾虹(1865—1955),原名懋质,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晚年署虹叟,室名宾虹草堂。原籍安徽歙县,出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开派巨匠,有“千古以来第一的用墨大师”之誉。现代著名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在金石学、美术史学、诗学文字学古籍整理出版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杰出大家,与齐白石并称“北齐南黄”。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所长、华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著有《宾虹诗草》《古画微》《画法要旨》等。

黄宾虹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墨纸本  手卷

1930年作

引首:桂林山水甲天下。己卯中秋,邓尔雅篆。钤印:疋(朱)  私(朱)  肖形佛(朱)

款识:1.  粤山幽邃接湘漓,浩汗晴波一叶归。畏醉客中偏得酒,懒吟梦里又成诗。老来乐事须平淡,容易流光任转移。峦岫罗胸多垒块,卧游拳石蓄仇池。行箧中有卷云石,极类临桂。雉山峦岫天成,不翅缩本图画也。

2.  夜雨初晴秋涨高,溪流半啮倚云坳。鬼工壁削玉千叠,钟乳柱垂冰万条。历历江边余战垒,依依山色送归桡。同舟共解留连意,水石搜奇未寂寥。

3.  树石烟笼望眼迷,一帆初转认前溪。云岩陟绝攀援路,乳洞层分上下梯。往事蛮荒苔绣碣,新诗鸿爪雪融泥。谁将兴庆论千古,水志山径共与稽。

4.  榕阴垂幕草芊绵,行近荒村见暮烟。两岸石倾沤浴水,一潭山逼井观天。民风余此皇初朴,节候常于炎暑偏。争上滩头数帆落,隔舟人语又嚣喧。

5.  戊辰五月游粤西诸山,自阳朔旋沪上,得诗凡数十首。今庚午腊月,般若道兄先生将游金、焦,鉴古今书画,道出春申江,昕夕过从,相得甚欢。出楮索为拙笔目,写旧游山水,系以俚诗,即博笑正。黄山黄宾虹识。

钤印:黄质(白)  宾虹(朱)  四无恙斋(朱)

签条:宾虹先生桂林山水诗画卷,居素拜题。

画心:20cm×171cm  跋文:20cm×73cm

黄宾虹《桂林山水甲天下》

此卷作于1930年,即黄氏卷中所记“庚午腊月”,应好友黄般若之请,忆写“戊辰五月”(1928)阳朔之游。黄居素题端,卷首又有金石大家邓尔雅题写引首。从通篇快马斫阵一般的笔墨和洋洋洒洒的长跋来看,时年67岁的宾虹在创作这样一件“感惠徇知”的作品时,心情是颇为畅快的。画中山石丘壑以淡墨渴笔勾出,略施皴染,点苔亦疏朗可爱。中段杂树交错掩映,或双钩或点染,徐徐写就而物尽其态。通篇行笔仿佛闲庭信步,似不见着力处,却笔笔深厚,刚而能柔,润而不枯。若非极能磅礴之士,焉能到此?卷尾长跋,黄氏录自作游粤西七律四首,依次为《尧山》《兴坪》《云岩之二》及《榕树楼》,亦少见拙厚凝重之态,写得燕舞飞花一般,幽秀可人。黄氏山水以浑厚华滋著称,偶有超逸流便之作,少而弥珍,此卷无疑是其中极则矣。

黄宾虹  江山梦游图

水墨纸本  立轴

年代不详

款识:江山惬梦游,户外白鸥稠。何地烟波稳,轻阴一系舟。黄宾虹。

钤印:潭上质印(白)  片石居(白) 

尺寸:128cm×60cm

黄宾虹  粤西纪游

设色纸本  立轴

1948年作

款识:粤西横槎,江上舟行纪游。潜刚先生属粲。戊子八十五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白)  冰上鸿飞馆(朱)

尺寸:65cm×31.5cm

张大千  山水四屏 

设色纸本  镜片

年代不详

款识:1.流水向江心,天风苦饶舌。波卷佛头青,归帆几明灭。大千。钤印:季爰之印(白)  大千(朱)  苦瓜滋味(朱) 

2.渔父亦何似,桃源路转迤。水流花片片,休认避秦时。大千居士。钤印∶张季(白)  大千(朱)

3.潦倒清湘客,因寻故旧过。买山无力住,就枕宿拳宁。放眼江天外,赊心寸草亭。扁舟偕子顾,而且不单丁。仿湘老人白沙江村留别图。蜀中张爰。钤印:季爰之印(白)  大千(朱)  季爰(白)  明知壮则老(白) 

4.无边山色界清波,插入湖中点点么。最是远帆明灭处,令人入悟十分多。大千居士。钤印:张季爰印(白)  内江张爰(朱) 

尺寸:32cm×20cm×4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番禺。画家、书法家。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张大千  墨荷

纸本水墨  立轴

年代不详

款识:画舸无思别浦长,绿云十里暗红妆。一番雨过秋如许,从此西风夜夜凉。丁亥春似文斋仁兄法正,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  大千(朱)  

尺寸:143cm×67cm

潘天寿、汪铎、来楚生、姜丹书、谢海燕等  祝寿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47年作

款识:鳞甲之而不老松,悠然水阁快哉风。肯与烟霞长作侣,看山间坐一诗翁。丁亥腊梅开尽,扶九老友四十寿,声远、楚生、尚之、敬庐、海燕、士文、阿寿合作联吟并记。

钤印:海燕(白)  声远(朱)  潘天寿印(白)  姜丹书(白)  艺海堂(白)

尺寸:134×66cm 

作者简介:

1.  潘天寿(1898—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署阿寿、颐者、雷婆头峰寿者、懒道人、三门湾人等,室名听天阁等,浙江宁海人。现代艺术大师,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美术理论诸方面均取得重大成就。尤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破常规,立新格,气势雄阔,一扫清后百年陈陈相因的媚俗画风。其指墨画是自清代高其佩之后的又一座高峰,诗、书、印均有独到面目。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治印丛谈》等。

2.  汪铎(1886—1969),字声远,号北野、北野山樵、渐江渔父。美术教育家,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与黄宾虹相往还。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执教四十余年。

3.  来楚生(1902—1975),原名稷勋,以字行,一字凫,号然犀,别署非叶、负翁、木人等,求学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杭州组织“莼社”,后移居上海,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入上海画院。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常务理事、西泠印社社员、上海文史馆会员。

4.  姜丹书(1885—1962),字敬卢,号赤石道人,又别署金濑子。清末两江优级师范毕业,历任上海、杭州等各艺术院校教授。擅长艺用解剖、透视、美术史等课。

5.  谢海燕(1910—2001),原名益先,又名海砚,字燕园。毕业于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后又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国画月刊》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教务长、代理校长。1949年后,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江苏省人大代表、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徐悲鸿(1895—1953),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油画,精素描,尤以画马驰誉中外。曾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首任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

徐悲鸿  战马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41年作

款识: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照吾先生惠存。辛巳秋晚,悲鸿。

钤印:悲鸿(朱)

签条:徐悲鸿先生战马图。

尺寸:93cm×44cm

陆俨少  山水册页稼轩词意

1975年作

设色纸本  册页

题跋:江山胜揽。壮暮翁稚柳。钤印:壮暮翁(白)  稚柳(朱)

款识:

1.  片帆何太急。望一点须臾,去天咫尺。舟人好看客。似三峡风涛,嵯峨剑戟。溪南溪北。正遐想、幽人泉石。看渔樵、指点危楼,却羡舞筵歌席。叹息。山林钟鼎,意倦情迁,本无欣戚。转头陈迹。飞鸟外,晚烟碧。问谁怜旧日,南楼老子,最爱月明吹笛。到而今、扑面黄尘,欲归未得。辛稼轩《瑞鹤仙·南剑双溪楼》,俨少书并图。钤印:嘉定(白)  陆印(白)  俨少(白)  陆俨少之章(白)  宛若印信(朱)  就新(朱) 

2.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漫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辛稼轩《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陆俨少书并补图。钤印:嘉定(朱)  陆(朱)  俨少(朱)  自爱新之庐(朱) 

3.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履频来往,此地偏宜着老夫。辛稼轩《鹧鸪天·石门道中》,俨少书并图。钤印:更新(白)  陆印(白)  俨少(朱)  爱新(朱)  长精神(朱) 

4.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辛稼轩《玉楼春·戏赋云山》,俨少写图并书。钤印:自爱庐(白)  穆如馆(白)  嘉定(白)  俨少书画(白) 

5.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洞,石巃嵷。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功。辛稼轩《水调歌头·赋松菊堂》,俨少书画。钤印:就新(朱)  俨少(白)  俨少得意(朱)  就新居(朱)  自爱新之居(朱) 

6.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陆俨少补图。钤印:爱新(朱)  陆俨少之章(白)  穆如(朱)  与年更新(朱) (www.xing528.com)

7.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稼轩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俨少书并图。钤印:嘉定(白)  嘉定陆氏(朱)  俨少书画(白)  陆印(白)  俨少(白) 

8.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稼轩《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陆俨少书并补图。钤印:嘉定(朱)  就新之居(朱)  陆俨少印(白)  就新(朱)  宛若印信(朱) 

9.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钤印:自爱庐(白)  陆(朱)  俨少(朱)  陆俨少印(白)  穆如馆制(朱) 

10.  九衢中,杯逐马,带随车。问谁解、爱惜琼华。何如竹外,静听窣窣蟹行沙。自怜是,海山头,种玉人家。纷如斗,娇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要图画,还我渔蓑。冻吟应笑,羔儿无分谩煎茶。起来极目,向弥茫、数尽归鸦。辛稼轩《上西平·会稽秋风亭观雪》,俨少并书。辛弃疾当南宋初年身陷戎虏,倡建义军,严惩叛逆,只身渡江,可谓勇矣。自其来南上书十论、九议,其报仇卫国、收复失地之志未尝少衰。即屏处,带湖瓢泉之间,江湖摇落,而每饭不忘家国,实不谓之法家也哉。卓云先生于稼轩长短句中辑其可图者十开,属予绘写成册。予既景慕其为人,又好其词章,故乐于从命,图成,因志末页。乙卯八月陆俨少并识。钤印:就新(朱)  更新(白)  陆印(白)  俨少(朱)  穆如(朱)  肖形凤(朱)  自爱新之庐(朱) 

鉴藏印:永吉李卓云藏(朱)  虚怀斋珍藏书画印(朱)

尺寸:27cm×34cm×20

陆俨少(1909—1993),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

陆俨少  风光如画

设色纸本  册页

1977年作

扉页:风光如画。俨少题。钤印:穆妲馆(朱)  陆俨少(白)  宛若(朱)

款识:1.宣京同志正之。丁巳陆俨少画。钤印:陆俨少(白)  宛若(朱)

2.俨少。钤印:俨少(白)

3.俨少。钤印:俨少(白)

4.俨少。钤印:俨少(白)

5.俨少写。钤印:陆俨少(白)  宛若(朱)

6.俨少。钤印:俨少(白)

7.俨少画。钤印:宛若(朱)

8.俨少。钤印:俨少(白)

尺寸:17cm×22.5cm×9

陆俨少  岩居嘉会图

设色纸本  镜片

年代不详

款识:相逢湖上啜茗时,十月未寒气转迟。更约明年三月候,来听黄鸟啭深枝。壬寅之冬,予任教浙江美术学院,因来杭州,旧雨相逢,与抑非宗兄无日不过从也。暇日出佳纸属予点染,遂写岩居嘉会图以报。相别数年,笔墨荒落,学不加进,惭惶惶之。十二月初三日,陆俨少记。此后,予将如候鸟南征,一年再莅,而所居密迩,柳浪闻莺,故末句云云。俨少又记。

钤印:陆俨少印(白)  陆俨少(白) 

尺寸:32.5cm×78.5cm

上款简介:陆抑非(1908—1997),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号非翁、甦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为吴湖帆入室弟子。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与唐云、江寒汀、张大壮一起被誉为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陆俨少  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1985年作

款识:杨彬同志正之。乙丑二月,陆俨少画。

钤印:俨少(白)  宛若(朱)  七十七岁值牛年(白)

尺寸:68cm×43cm

陆俨少  高江急峡图

设色纸本  镜框

年代不详

款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陵诗意,并写出峡所观,骫骳道人陆俨少。

钤印:陆俨少(朱)  骫骳道人(白)  一日安闲值万金(朱)

尺寸:100cm×50cm

红色题材:上钢新韵

《上钢新韵》为1958年9月陆抑非先生为“上海中国画院秋季画展”而精心创作的作品,并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为钢铁而战》选为封面,是陆抑非创作中极少见到的历史革命题材的精品。

此作为陆抑非先生三写上海钢铁一厂而成,描绘了上海钢铁一厂新转炉车间外景的劳动画面。构图新颖,造型准确,线条挺拔,疏密布置得体。画面中厂房宏伟,烟筒林立而冒出滚滚白烟,有一百多个人物,有的在开拖车,有的在搬运,有的在吊索……画面气势恢宏,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讴歌了当时人们的革命精神,传达出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时人们对中国画能否反映活生生的现实,往往抱着疑惑态度,或者认为至多只能反映某些方面,譬如“开山筑路”“粮食丰收”“和平鸽”等等之类。可是“秋季画展”告诉人们,国画是能够反映“大跃进”时代的各个方面的,画展中陈列了反映三个“元帅”的作品,其中“为钢铁而战”的描绘尤见突出。在这里,转炉、平炉、高炉、出钢水、双吊钩、火样灼气氛、钢样的英雄……都一一跃登画面,成为画家们新的描绘对象。山水画与花果画中,同样也看到画家们用满腔的热情来歌颂新生的巨人-人民公社,描绘农业大丰收与上海市政建设的新面貌。

陆抑非  上钢新韵

设色纸本  镜片

款识:钢花开来红又红,浑身干劲钢铁工。一滴汗珠钢一吨,赶上英国,我们是先锋。一九五八年九月,三写上钢一厂新转炉车间外景,并录民歌。陆抑非。

钤印:陆翀之印(白)  为钢而战(朱)

尺寸:84cm×151cm

还有一个令人注目的变革,是画面上的题跋大多已换上了民歌。谱民歌、题民歌,和当时举国欢腾、高歌猛进的非凡形势糅合起来,增强了画面的新颖气氛,可说是新时代中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些新的情况,不能不说是祖国民族绘画在社会主义时代中一个可喜的跃进。

“形势遭人,情急智生”,“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画要炼,人更要炼”,是国画家们当时常常提到的感受,从这本选辑的作品中,人们也可以看出来,这是国画艺术在方向对头以后进一步的深入与发展。

陆抑非  大吉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64年作

款识:一九六四年秋日,陆抑非写于杭州。

钤印:陆翀书画(白) 

尺寸:81cm×149cm

陆抑非《大吉图》及其画风之变

陆抑非先生长于花卉,兼及翎毛草虫,工笔、写意、没骨、泼墨等无所不精。其画风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此次美术传媒拍卖即将上拍的陆抑非《大吉图》高81cm,宽149cm,落款为“一九六四年秋日,陆抑非写于杭州”,落白文“陆翀书画”,此作品应为他中期作品。

他工笔始追两宋,写意继元人笔墨以及对明清、近现代各大家皆有研习,晚年致力于兼工带写与大写意,注重色、墨韵味的变化,老辣朴茂却又具备典雅之趣。1964年是陆抑非先生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教习、成立“书法刻印”科兼授有关课程的第二年,他常说“书是画出来的好,画是写出来的妙”,强调“以书入画”。他还警勉自己:“书法对于画有重要影响,不注意书法的练习,就很难画出中国画的韵味来,很难体现中国画深沉的艺术意蕴,就不能立体地去欣赏它。”他遍及唐宋书法名迹,晚年专草书,因此其画面往往呈现出一种朴茂但不失典雅的风格,并自成一派。

陆抑非先生成熟时期的花鸟画,融合工笔和写意两种手法于一体,有时以工笔为主,有时以写意为主,这种手法,统称“兼工带写”。陆抑非先生认为“写意应从严谨来”,意指写意画应以严谨的工笔画为基础。此时的他在绘画技法上吸取了八大山人、缶翁等大写意的技法,使画风为之一变,笔墨更趋于生辣苍润。这个阶段应是他绘画风格的转折时期,不同于其更加重视写生的早期风格,这也是他的绘画风格由工笔到兼工带写再到写意的渐变过程,此作品也是体现他兼工带写之风的有力写照。

他喜写四时之景,《大吉图》表现的是四时之秋,整幅构图,虚实相间,聚散得宜。画面采用对角构图,布局疏密有致,枝杈穿插避让,花朵偃仰开合,枝干遒劲有生气。意笔松动灵活又不背离花卉的自然形态。潘天寿先生说:“陆抑非的花鸟画当代用色第一。”其画面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靓丽,那画仿佛像雨后的空气般透爽,画面色调为暖色,有黄色的向日葵、家禽等,与白色的农作物画面色调互补,恰到好处,同时向日葵与棉花在当时也是花鸟作品中极为少见的题材。整幅造型严谨而不刻板,画上,五只家禽刻画入微,是画面的中心,并且对其加以着重刻画,体态自然,顾盼有情。如雪的棉花,朵朵异中有同,变化多姿。其大笔铺毫,没骨泼色,看似狼藉的画面实则虚实相生。以遒劲之笔墨写出生动与优美,而画花仍不失其娇艳典雅。粗细刚柔,相得益彰,能以如此的笔情墨趣赋予作品以永久的魅力,证明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及精湛的传统功力。

晚年的陆抑非先生常用“非翁七十以后作”“非翁年八十后作”“非翁年九十后作”等印章,这是其衰年变法的体现,由其不同时期的画作可见,他在对绘画的不断探索中逐渐建立起自己非常系统完整的绘画形象、色彩、笔墨语言体系。他继承和发展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也在“变化”着,在中国绘画的艺术上成功地将传统与自然相结合,创出属于他自己的一套绘画程式,同时在艺术上也达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双美合一的艺境。

2013年初秋于杭州养正楼

陆抑非  桃柳燕子图

设色纸本  镜片

年代不详

钤印:抑非(朱)  先师古人后师造化(朱) 

尺寸:111cm×69cm

先师古人  后师造化

——读陆抑非《桃柳燕子图》

陆抑非(1908—1997),江苏常熟人。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花甲后自号非翁。古稀之年沉疴获痊,又号苏叟。是近代杰出的中国花鸟画大家和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早年师从李西山,继师陈迦盦。定居上海时,因其内兄孙伯渊在上海开设“集宝斋”经营字画,得以窥见古代名家真迹。而立之年入“梅景书屋”,师从吴湖帆,遍览吴氏所藏历代书画作品。陆抑非曾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应潘天寿院长之聘,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画系花鸟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为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及花鸟画教学作出了巨大贡献。陆抑非与江寒汀、张大壮、唐云并称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与陆维钊、陆俨少并称“三陆”。

陆抑非饱览宋元明清历代名画,寝馈于斯,穷研不倦,积累了大量名迹稿本,尤其致力于宋元及林良、吕纪、南田、新罗的研究。陆抑非先生的创作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尤精于没骨花鸟,用笔活泼灵动,设色鲜丽雅逸。他的工笔画极具宋元遗韵而绝无刻画之虞,用线凝炼流畅,设色鲜丽明快,偶作生纸双钩亦意趣横生。

陆抑非的绘画艺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学习中国书画传统技法、临摹古今名作和对物写生收集创作素材的时期。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自然,而两者有机结合,正是他后来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为今后成熟时期的艺术创作打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陆抑非也注意到书法的重要性,注重以书入画。他认为,要达到“信手拈来”的境地,对于一位中国画家来说,书法的功力是必不可缺的。陆抑非后来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书法是画出来的,而画却是写出来的。”第二阶段是他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探索自己独特的技法和艺术风貌,这也是他花鸟画创作的成熟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花鸟画兼工带写、艳丽清新的艺术风格。第三个阶段是陆抑非“衰年变法”期,从有法到无法而法,进入创作的自由天地,画风更加老辣、朴茂,以书法入画的成分更多。作品上显得更加气韵生动,大气磅礴,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意境。

陆抑非这幅《桃柳燕子图》,高111厘米,宽69厘米。虽然没有落款创作年份,但从画面的整个布局构图可以大约判定为是陆抑非中年时期的佳作。从整个画面布局来看,鱼儿在水中摇曳着身躯,欢欣地游到水面来;燕子停息在桃柳枝桠,顾盼相生……鱼的欢欣,极其自然;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柳条绿盛、桃花绽放,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带给人晴暖的春天之愉悦、欣欣向荣的感受。以没骨法画杨柳,画面清新淡雅,尤显南田、新罗之笔意,又不失自己的风格。桃花盛开得如此娇嫩,但主干却是老虬古劲,金石味十足。花与枝,一拙一秀,一老一嫩,盎然天趣。禽鸟工而不滞,艳而不俗,动态各异,相互相生。线条简单明了,格调高雅。作品的右下角,钤有一颗压角章“先师古人后师造化”。

陆抑非的艺术创作,并不满足只停留在对深厚传统的学习和研究上。他的“师造化”并非是某些人叶公好龙式的装潢门面,而是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给予了相当重视并在外师造化过程中练就了一套很强的写生功夫。《桃柳燕子图》正是他重视传统、体悟生活感受、充分发挥他写生优势的一种体现。

2016年于杭州养正楼

余任天  山水

设色纸本  镜片

1973年作

款识:用笔缜密,深似黄鹤山樵。一九七三年四月,观江乡兄正之,天庐。

钤印:余任天印(朱)  诸暨(朱)

尺寸:32.5cm×94cm

余任天(1908—1984),字天庐,浙江诸暨人。自幼学字,十一岁开始作画和刻印。他的篆刻取法广泛,兼容并蓄。在字法上吸取了汉印、砖铭、简书的特征,古朴自然。他还善于用隶意行楷入印,不作无谓的盘曲缭绕,使字法结构显得简洁明了。

余任天  菊石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69年作

款识:己酉九月十三日画。天庐病目。

钤印:余任天(朱) 

尺寸:42cm×54cm

李震坚(1921—1992),浙江缙云人。1941年入缙云仙都初级中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职员。1946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受业于黄宾虹、潘天寿等艺术大师,学山水、花鸟,兼习人物素描、油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专攻中国画人物画。在多年的美术教育和中国画人物画创作实践中,继承中国画优良传统,并吸收西洋画之所长,融会贯通。他是中国画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现代中国画人物画奠基人之一。

李震坚  祝福毛主席

设色纸本  立轴

1975年作

款识: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一九七五年,震坚于杭州。

钤印:震坚(白)  李(朱)

尺寸:75cm×48cm

吴茀之(1900—1977),初名士绥,改名溪,以字行,号溪子,别署广明畸士,又号逸道人。浙江浦江人。中国花鸟画大师,现代浙派中国画首领人物。吴茀之的写生观及其对花鸟画的理念,是以革新与个人品格为根基的,体现出关照自然、高逸灵秀的人文情怀。吴先生擅长写意花鸟,间作山水、人物,气格不凡。

吴茀之  燕子桃花

设色纸本  画心

年代不详

款识:吴溪。

钤印:茀之(朱)

尺寸:146cm×47.5cm

顾坤伯(1905—1970),曾名乙,字景峰,号二泉居士。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现代国画家、教育家。善作山水画,得力于沈周、文徵明,将沈、文重勾勒的画理与其所学土木工程讲究造型结构的严谨学理相贯通,同时又涉猎历代名家。传统功力深厚,重视写生,善用水墨烘染,并渗以西法,自创新意,是一位善于示范而卓有成效的教育家。

顾坤伯  秋色照楼台

设色纸本  立轴

1940年作

款识:灵峰万叠忆蓬莱,小艇摇摇任往回。一夜寒霜染林木,满山秋色照楼台。庚辰秋仲顾坤伯写于沪上。

钤印:顾坤伯字景峰(朱)  奇峰草堂(朱)

尺寸:137cm×57cm

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号南屿山人,浙江安吉人。著名国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政协常委、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第四次文代会特邀代表。其画擅长写意,工花鸟、山水,作品乡土气息浓厚,具有朴素醇雅、浑厚华滋、古茂雄秀的特点。

诸乐三  岁寒三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年代不详

款识:乐三先生之岁寒三友图,笔法遒劲奔放,章法穿插有致,虽无落款署名,实为先生罕有之一大佳作。壬辰夏于杭州,品操识。

钤印:张品操印(白)  安吉张氏(白)

尺寸:136cm×68c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