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县茶园改造:从无性多良种茶园到吉湖工程茶叶项目的实施

浮梁县茶园改造:从无性多良种茶园到吉湖工程茶叶项目的实施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2017年,全县无性多良种茶园已发展到6万余亩,其中吉湖项目发展留存的面积3000多亩。198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贷款,市、县财政配套共筹得资金68.26万元,对12个浮红出口基地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为浮梁县吉湖工程茶叶项目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实施阶段 1991年2月9日,县政府决定,把江村乡作为低产茶园改造试点。

浮梁县茶园改造:从无性多良种茶园到吉湖工程茶叶项目的实施

种植技术改革

1990年,浮梁县开始实施吉湖农业开发项目。随着茶叶开发新技术的引入,新发展茶园技术也开始变革。首先是由种子直播改为栽植良种茶苗。栽植方式有:条栽和双行双株栽两种。亩栽茶苗数3000~6000株。良种茶园其发芽一致、品型统一的特点,为浮梁茶园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机械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是茶园建设一次新的革命。如今效益较好的臧湾新佳、蛟潭广明、王港园艺均等一批茶园都是良种引进后新方式栽培的浮梁第一批无性多良种茶园。至2017年,全县无性多良种茶园已发展到6万余亩,其中吉湖项目发展留存的面积3000多亩。2001年后,农业综合项目和2007年整合资金项目扶持开发的良种茶园57000多亩。

台刈更新和重修剪

重台刈更新改造茶树,是将衰老茶树离地面5~10厘米剪掉,利用其土下根系萌发出新的茶树。较新播种或移植时间短、收效快,一般只需2~3年即可开采。

茶树台刈后,便立即做好清蔸工作,把枯枝、杂草全部集中烧毁。同时,为了做好台刈后及时施肥,茶农在台刈前就把肥料运送到茶丛旁边,台刈后及时施下。台刈后的茶丛如果萌发的新枝数量太多,则待新梢第一次生长停止后,或到第二年的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整枝剪去一部分纤弱枝,每丛留下10~20根粗壮枝。对个别茶蔸较大的,也可以适当多留,但各枝条相互间要隔一定隔离,不能重叠。第二年春茶前可离地面40厘米处进行第一次修剪,并合理打顶采摘。严防早采、强采,以培养和扩大树冠。

对树冠枝条年龄不大的半衰老茶树,或因病虫、冻害造成部分枝条枯死的茶树,则采取重修剪的方法进行改造,以保证树冠恢复快,对当年产量影响不大。

重修剪时期,需要进行重修剪的茶树,一般春茶还有一定产量,为了兼顾当年的收入,重修剪一般选择在春茶后的5月中下旬进行。

重修剪的高度,主要是根据树形的高矮和树冠枝条年龄的大小确定,树形高大的应比树形矮小的高些,枝条年龄小的应比年龄大的高些。一般以离地面40~47厘米比较适宜。

重修剪中用篱剪或整枝剪按一定高度平剪。切口要求光滑、无破裂。对茶丛的纤弱枝、拖地枝和病虫枝,尽量剪去,土蕻枝和健壮的侧枝则全部留下。

茶树重修剪后,立即施有机肥,并追施效肥,促进枝条健壮。为了迅速恢复树冠,扩大采摘面,修剪后的当年,一般都不采茶。如果新梢长势旺盛,则可适当打顶,以促进分枝。第二年春茶前在剪口以上提高17厘米进行平剪,以后的管理,同成龄茶树一样。

在进行局部台刈时,浮梁茶农在春茶前或春茶后,用柴刀将一部分老枝砍去,对个别老枝下部已抽发出较多腰蕻板的,进行重修剪;地蕻枝健壮的,全部留下,并按重修剪的高度剪平。以后茶树的管理和采摘,同重修剪的茶树一样。

对于一部分因管理不善或采摘不合理造成“未老先衰”的茶树,或未经定型修剪、树形零乱、未形成树冠的茶树,暂时不可进行台刈和重修剪的,茶农在加强肥培管理的前提下,采用剪、采、养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改造。具体做法是在春茶前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篱剪或整枝剪剪去茶树最大采摘面积以上的高枝和徒长枝,然后用整枝剪清除茶蓬内的一部分纤弱枝、拖地枝和病虫枝,使树冠的枝条主从分明,以培养好骨干枝。当年夏茶留养不采秋茶适当打顶采,第二年春茶前的2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轻修剪,以后留叶采摘,以养为主,采养结合,逐步培养,扩大枝冠后,按成令茶树采摘。

吉湖工程

筹备阶段 1987年,鹅湖、蛟潭区开始申请参加江西省吉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积极配合省吉湖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和景德镇市计划委员会、景德镇市外资利用办公室,开展世界银行贷款的前期论证和项目准备工作。1988年8月30日获世行及国家计委的正式批准,1988—1989年两年间,茶叶开发项目全部通过了世行专家组的选项、立项、考察、预评估、正式评估和项目谈判等6个阶段。复县后,1989年6月12日,县外资利用办公室、农业开发公司正式成立,址在罗家中学。其职责是:负责全县茶叶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制订发展茶叶规划,管理使用茶叶低改资金等。

1989年10月,浮梁县开始进行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作。该项目总投资为7851.42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为1058.14万美元(按1∶3.71折算人民币为3736.6万元),国内配套资金为3736.6万元。计划投资内容为:茶园低改4365.6万元,改造茶园3833公顷,稳产期新增鲜叶1.725万吨;茶叶初制厂2393.43万元,新建初制厂37座,年新增加工能力4440吨;茶叶精制厂447.15万元,改扩建精制厂5座,年新增加工能力4000吨;新建茶叶纸箱包装厂1座,资金268万元,年产纸箱120万只。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浮梁县根据实际情况,在取得省、市计委、外资办公室同意的前提下,将计划做了局部调整,即增建1座县茶厂,增大纸箱包装厂的投资规模,适当发展一批优质速成的高产茶园,初制厂由原计划的37座增到65座。

1989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贷款,市、县财政配套共筹得资金68.26万元,对12个浮红出口基地进行低产茶园改造,为浮梁县吉湖工程茶叶项目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基础。

实施阶段 1991年2月9日,县政府决定,把江村乡作为低产茶园改造试点。1991年3月18日,县政府在罗家垦殖场召开了全县茶叶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近几年来县域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讨论了1991年茶叶发展前景,提出了几项优惠鼓励政策,在1991年茶叶亩产比1990年增产、产品扩销25%前提下,实行粮茶挂钩,税收返回。即以50万公斤粮食为基数,实行1担(折合50公斤)茶叶供应定购稻谷10公斤,议价与定销价款分别由市财政负责40%,县财政负责30%,乡财政负责30%,茶叶工商税按实收数返回10%,由市、县财政各负担一半。其次,以1990年县内的茶叶工商税为基数,按县税收递增比例70%,实行税收包干,超过部分只征收30%。再次,以1990年任务数递增12.5%为依据,由县财政局核实茶叶农林特产税包干基数,实行茶叶农林特产税包干,超过部分金额返回。

1991年4月20日,县外资办、县财政局下达了1992年“吉湖项目”茶叶低改(抚育)第三批资金,总额183万元,全属世行贷款。其中:主要来源是复合肥和尿素,以物抵贷核算人民币158.627729万元;其次是货币资金24.372271万元。

5月4日,景德镇市财政局、景德镇市计划委员会受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委托,与浮梁县人民政府、林场签订了《关于使用国际开发协会信贷实施“江西农业开发项目”的转贷协议》。同年5月7日,江西省下达吉湖茶叶项目低改的第一批资金共计192.7万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为77.3万元,省、市、县财政周转金为115.4万元。该批资金主要用于低产茶园改造购肥、技术培训、茶园普查和筹建茶叶纸箱厂

10月16日,县计委根据资金到位情况,下达茶园改造计划,总面积10572亩,其中重修剪2404亩,台刈478亩,深修剪4719亩,双行双株速成高产茶园1140亩,幼龄改造1831亩,下达低改资金为421.79万元。除商品肥一部分以物抵贷未作安排外,实际下拨资金总额为322.75万元。其中世行贷款为255.25万元,占下拨资金的79.09%;财政周转金为67.50万元,占下拨资金的20.91%。

1992年1月3日,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用好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茶叶基地”的决定,明确“谁借谁用、谁偿还、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并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各茶叶单位多产茶。同时还决定筹集茶叶生产发展和风险基金,按茶叶税收总额提取10%,作为茶叶生产发展与风险基金。畅销时用于支持和扶持发展生产,滞销时用于保护茶叶生产单位和加工企业。防止茶叶生产的大起大落。

2月28日,县茶叶生产普查与规划领导小组成立。由县茶叶局、县土地管理局抽调二十一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此项工作。

5月24日,江西省下达吉湖开发项目(茶叶加工建设)首批资金共计89万元,其中世行贷款55万元,财政配套周转金24万元,省计委农业投资公司的拨改贷10万元。6月9日,景德镇市计委下达1992年“吉湖项目”投资建设计划的通知,计划为3473.3万元。6月28日,县外资办根据《江西省吉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景德镇市项目检查备忘录》的精神,结合浮梁县的茶园改造,采取重修、台刈、深修、幼苗扶育、密植速成5种方式,按省项目办的要求提交了《浮梁县茶园低改可行性补充报告》。

10月20日,由于项目资金缺口大,特别是国内银行贷款和项目建设单位的配套以及自筹资金难以落实,为了完成任务,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县财政局及外资办启动了项目的预借款,下达了1992年度“吉湖项目”(茶叶改造)第四批资金。总金额为560.4095万元。

1993年10月20日,县财政局、县外资办下达了吉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茶叶低改)第五批资金,总额为490.975万元,全属世行贷款。其中:低改4179亩,计123.015万元;改植改种自然面积2808亩(复算为低改茶园面积8424亩),计367.96万元。

1989—1993年,县属九龙山垦殖场、万寿山垦殖场、罗家垦殖场、臧湾垦殖场、蛟潭镇、浮梁镇、经公桥镇、鹅湖镇、西湖乡、江村乡、储田乡、兴田乡、峙滩乡、福港乡、三龙乡、黄坛乡、洪源乡、新平乡、王港乡、臧湾乡、天保乡、金竹山乡、湘湖乡等23个茶叶外资项目建设单位,均分别成立了项目实施外资利用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也成立了茶叶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吉湖项目从1991年10月正式实施到1993年年底,已完成茶园低改3139.4公顷(其中新发展双行双株高产茶园448.9公顷),占总计划82.5%,实际投资1751.6万元,茶叶单产由原来1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建好茶叶初制厂19座,占计划改造总数的79%,实际投资830万元。新建纸箱包装厂1座,土建全部结束,从日本引进的生产设备,实际投资3138万元。技术培训方面:培训中心大楼竣工,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实际投资39万元。全县名优茶制作人员由几个人发展为500多人,实际投资54万元。整个项目实际完成总投资7862万元。

1989年浮红出口基地建设项目(www.xing528.com)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申报与预实施(1999—2004):1999年,浮梁县由县农委牵头从农业局、茶业局抽调人员组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工作组”。2000年得到项目批准,2001年开始实施。2001—2004年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财政资金927.5万元,其中有偿资金63.88万元;多种经营项目完成财政资金188.1万元,其中有偿资金5300亩,新发展茶园9041亩,低改茶园6758亩,新建初砌渠道9.98千米,维修拦河坝1座,新建及维修田间机耕路2.04千米,茶园机耕路20.62千米,培训1.744万人次。多种经营项目扶持了4家茶企,新建加工厂房602平方米,维修厂房4230平方米,添置加工设备420台套,新建冷库3座,新建综合楼500平方米,低改茶园1730亩,新建茶园400亩。

项目正式实施阶段(2005—2017):2005年8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29号公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管理办法》之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浮梁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项目: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土地治理主要建设内容为要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济林(茶叶)建设、项目培训。产业化经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含茶叶企业加工能力和市场建设(2010年财政部60号令发布后增加农业企业生产加工设施投资的贷款贴息补助内容)。

2005—2017年土地治理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小流域治理项目,完成建设面积9.94万亩,共投入财政资金9836.8万元,项目建设辐射15个乡镇72个行政村,新建及维修拦河坝162座,新建初砌渠道252.30千米,新建及维修田间道路177.46千米,新建电灌站8鹰,新建建筑物3671处,河道护岸2067米,新发展茶园2.73万亩,低改茶园2820亩,新建及维修茶园机耕路56.13千米,培训1.7万人次。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26家茶企、专业合作社实施茶叶加工厂新建和扩建提升项目34个,投入财政资金3908.5万元,新建茶叶加工厂房27450平方米,维修厂房10600平方米,引进设备631台套,建成茶叶加工流水线8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有力地提长了浮梁茶产业茶园基地和加工基地的水平。

整合资金项目

浮梁县整合资金项目于2007年开始申报实施,其全称是“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促进茶产业发展项目”,项目自2007年开始作为全国试点项目开始实施,当年获国家财政部奖励资金500万元。2008—2015年成为省财政厅专属项目,每年考核,每年申报。为更好地推进项目的申报与实施,成立了“浮梁县整合资金促进茶产业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担任,并由财政、茶业等部门抽调主要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财政局、茶业局一把手担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市场与品牌建设等四个方面。

2007—2015年利用整合资金项目共计整合用于茶叶产业发展投资53294.3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4595.7万元;争取国家与省级财政奖励资金融500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36198.6万元。完成茶园基地建设70769亩,引进名优茶加工设备397台套,扶持茶叶加工厂和茶叶保鲜库96座,参加品牌宣传推介53次。整合资金促进茶产业发展项目2016年结束。

2007—2015年整合资金项目投资建设一览表

浮梁茶品牌项目

项目全称为“江西省浮梁县浮梁茶品牌建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该项目是2015年“浮梁茶”区域品牌列入江西省“四绿一红”重点打造品牌以来第一个重点项目。

2015年度浮梁茶品牌项目完成总投资助1115.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800万元。主要完成建设内容见下表。

低产茶园改造提升完成情况一览表

创新研发和标准制定和质量监管建设完成情况一览表

2016年度浮梁茶品牌项目计划投资82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至2017年12月,完成总投资646.31万元。其中:主体项目420万元,市场奖补226.31万元。完成11300亩无害化茶园示范试验的绿色防控,5400亩茶园改造提升,奖补了一批茶企、专业合作社在外省市开设专营店。展示展销活动以及有机化建设、出口创汇等。

标准茶园提升完成情况一览表

续表

1991—1993年“世行贷款”浮梁县茶叶低改任务实际到位资金一览表

人员培训 1989年10月16日,景德镇市、浮梁县农业开发公司和景德镇市良种场联合举办了首届茶叶开发项目培训班。学员主要是各项目点的负责人、茶场(厂)领导、技术员等。

1990年11月,县政府出资金6560元,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队到湖南长沙金井茶场、江西茶科所、修水三都茶场等地参观考察。

1991年2月4—6日,县人民政府举办了茶叶项目管理与规划设计培训班,参加人员有各乡(镇)场主管茶叶项目的乡、镇、场的乡、镇、场长,以及茶叶技术人员24人,还有县计委、县农经委、县财政局的领导及参与项目的有关人员。

2007—2016年浮梁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茶叶加工项目汇总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
(1)十年来新建加工厂房27450 平方米,维修加工厂房10600 平方米,以及晒场、厂区道路、绿化、水电安装等基础设施建设;
(2)购置加工设备631 台套,其中:名优绿茶加工流水线四条、红茶初制加工流水线一条,绿茶初精制加工流水线一条、大宗绿茶初制加工流水线二条;
(3)绿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2683吨,大宗茶(红、绿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4150吨,精制红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680吨,精制绿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300吨,工夫红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050吨,名优茶机械加工能力达到150吨。

1992年2月19日,江西省农牧渔业厅经作处举办了名优茶生产技术培训班,为浮梁县培训技术人员3人。

1993年4月20日,县外资办举办了茶叶加工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共有56人。新平乡、三龙乡、西湖乡、金竹山乡、浮梁镇、王港乡、黄坛乡、湘湖乡各派了6人参加。培训班聘请7名专家授课并现场指导。其中:浙江省绍兴市茶机总厂专家3名,浙江省富阳县(现富阳市)受降镇茶机总厂专家2名,景德镇市茶叶加工专家2名。到1993年,全县通过各种形式举办的培训班8期,培训茶技人员1036人次,印发茶园低改技术标准资料7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余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