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宗礼的学术品格:进取性分析

洪宗礼的学术品格:进取性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起洪宗礼的学术品格,同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进取”。近些年,面对非理性地抬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些激进的、绝对化的提法和做法,洪宗礼始终坚持他的“导学说”,始终坚守着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这些问题上,洪宗礼从不因时势而改变立场,非但不改变,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坚守自己的正确立场,足见洪宗礼求真务实、不断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所以,洪宗礼选择了积极进取,追求创新和卓越,永不自满。

洪宗礼的学术品格:进取性分析

谈起洪宗礼的学术品格,同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进取”。何以言之?笔者认为,他始终不渝地在积极进取,在追求真理,追求创新与卓越。说他追求真理,这一点在他的“五说”教育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表现在他追求真理,坚守语文的性质和教学的本务上。尽管他对语文性质的理解也随着自己对真理的不断探求而发生着变化,但他始终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辩证的统一体。近些年来,人文教育之风刮得很强劲、很浮躁。不少人都随风转了舵,而洪宗礼却从一(指语文姓“语”)而终,从未动摇、改变过自己的学术立场。2004年8月,在调查了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科书实验区的实验情况之后,他就曾撰文明确指出了教材使用应避免的十个误区,明确反对一概不提阅读要求,不做必要的指点和预习,合成必须精讲的课文搞所谓的专题探究,把语文课上成无休止的讨论课,忽视甚至放弃基础训练,盲目地搞多元解读等浮躁的教学行为。其次,表现在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上。近些年,面对非理性地抬高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些激进的、绝对化的提法和做法,洪宗礼始终坚持他的“导学说”,始终坚守着教师的主导地位。他反复强调,“主导”和“主体”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只有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才有可能保证学生的“主动”不致“盲动”,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夯实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根基;也只有艺术、灵活、民主的“主导”,才能保证“主导”不致“主宰”,不致包代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束缚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等。在这些问题上,洪宗礼从不因时势而改变立场,非但不改变,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真理,坚守自己的正确立场,足见洪宗礼求真务实、不断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

说洪宗礼追求创新与卓越,主要体现在他的教材编写和研究上。洪宗礼主编的教材始终把对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负责放在第一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求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人性化、民主化和个性化。从1983年起,他积极探索语文教材新体系,精益求精地主编了三套经国家审定通过的初中语文教材,被列入国家教材目录,推荐各地选用。该教材读、写、思三者兼顾,体例科学完整,且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深受一线广大师生欢迎。最新的一套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面覆盖了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个县(市、区),使用的学生有近千万人。2004年春天教育部组织38种教材调研,“洪氏教材”在三种语文教材中被排在前面,国家教材评价组的38项指标,洪宗礼主编的教材每一项指标都得了第一。洪宗礼曾讲,教材是“科学文化的载体精神文明的结晶,国家意志的体现,培育后代的依据”,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而编写的”,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合作、求知,独具审美眼光,净化、纯洁情感世界”,所以,教材编写者“要有对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有战略家高瞻远瞩的眼光”,还必须“精编、精研、精改”,要有“严格、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追求创新与卓越,把教材编成“一流的卓越的‘特殊精神产品’”。

也是因为这种不断进取、追求创新与卓越的学术品格,洪宗礼为自己选定了这样的座右铭:“人生应有极限,事业不会封顶。”他希望自己就做一盏壁灯,位置不动,永远发光。所以,洪宗礼选择了积极进取,追求创新和卓越,永不自满。虽然自己在教科研和教材编写等领域已成就卓著,人也已60多岁了,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另一座高峰——母语教材研究,这一奋斗又是十余年。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从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的双重维度,纵观历史,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育改革之路。这项研究纵贯中国110年、横联45个国家和地区,集合了国内外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200多位专家教授,以“立诚”“忘我”“唯实”“团结”的精神,完成了10卷本的《母语教材研究》皇皇巨著。有人曾问洪宗礼:“您已年逾古稀,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也可以说为语文教学殚精竭虑了,是不是该考虑休息休息,颐养天年了?”洪宗礼平静地答道:“事业永驻,为自己钟爱的母语教育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才是我的幸福与快乐。”这就是洪宗礼的学术品格,这也是他学术品格的魅力所在!(www.xing528.com)

现在,洪宗礼已年届耄耋,却仍壮心不已,意气豪迈,积极进取,追求创新和卓越,“事业不封顶”,“成功成仁,不成功也成仁”。作为语文教育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新课改的主力军,我们到底该对此做何感想呢?笔者的感想是,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是因为有青藏高原在奠基。可是,我们的“青藏高原”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去夯实自己的“青藏高原”?洪宗礼的学术品格里一定会有个谜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