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政府县长 潘建宁
2021年1月10日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攻难点,全力以赴抓“六保”、促“六稳”,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98亿元,增长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00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520元和11170元,分别增长6%和8%。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及时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建立全县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果断实施防、控、治、保各项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紧急设立9个交通查验站、242个城乡查验点,抽调10678名党员、干部投身防疫一线,并肩值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面推行预检分诊,新建医学观察隔离病房,设置沙塘公租房等4个集中隔离点,共隔离观察重点地区来隆人员、发热病人等2123人次。特别是及时有效隔离、转运、救治3例确诊病例,并迅速开展密切接触者流调,确保没有发生二代病例、死亡病例和医务工作者感染。在全区率先建成县级核酸检测实验室,累计检测14446人次。多渠道筹集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286万件,争取抗疫特别国债资金9427万元,接受社会捐款121万元,全部投入防控一线。县人民医院5名志愿者临危受命,逆行出征,驰援武汉,为全县抗疫树立榜样、增添信心。广大干部群众坚守一线、无私奉献,构筑起了群防群控、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的坚固防线。同步推进流行性出血热疫情防控和狂犬病防治工作,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扎实开展“四查四补”,整合资金2.5亿元,持续补齐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发放小额金融扶贫贷款2.16亿元,财政投入2810万元,扶持农户发展草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新建扶贫车间10个,认定消费扶贫产品108个,销售额1.24亿元。新增公益性岗位1000个,保障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稳定就业。采取低保兜底等综合措施,49户163人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32元。
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出台企业技改升级、援企稳岗、复工复产等支持政策,发放惠企贷款1.5亿元,减税降费3031万元。实施工业园区排污管网、孵化园四期18栋标准化厂房、集中供能改造等承载能力提升项目,招商引资21亿元,信毅中药、德世花灯等9家企业落地园区。六盘山中药智能生产车间、浩德纸业彩印生产线、黄土地无菌化车间建成投产;深化拓展与海底捞、永辉超市等知名企业合作,工业增加值增长14%,达到1.39亿元。园区企业获得专利27项,人造花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千峰兔业和新街村肉兔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新增肉牛养殖示范村6个,出栏肉牛3.8万头,创收6亿元。建成太联等6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全县中药材总产值达到3.4亿元。新建张楼等3个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全县种植蔬菜5万亩,创收2.5亿元。特色种养业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8元。县域特色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1600万元,增长30%。接待游客129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2亿元。
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坚持建管并重、精细管理,完成龙城世家等7个小区雨污分流、西海子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德邦路等3条道路提升、清流河等6处绿化工程,花园式城市内涵进一步提升。建成好水、张程小城镇,新建串河等7个美丽村庄。新建农村水冲式厕所3000户,敷设排污管网91千米;在清泉等58个行政村试点垃圾分类,探索建立“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分拣利用新机制。新建桃威等农村公路7条81千米、5G基站37个。快递网点进村、城乡公交语音呼叫服务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集中开展河库“清四乱”行动,完成前庄等4个水源地规范化保护、清凉等4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建成工业园区固废贮存处置场,推进畜禽粪污、作物秸秆和农用残膜综合利用,渝河联财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完成312国道、隆张、好兴等公路沿线乔灌花草绿化美化,开展村庄绿化2500亩,新增造林7.85万亩。治理咀头片区小流域,建成渝河流域水库调蓄联通工程,渝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通过验收。建设高标准农田6.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5000亩。发展联合红梅杏等“四个一”林草产业25万亩,初步形成“山绿”与“民富”并进发展的局面。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实施隆德一小教学楼等21项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招录幼儿教师70人,培训教师6384人次。光纤入校率达100%,“互联网+教育”有力促进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组建县级医疗集团,成立胸痛等5个医疗中心。建成基层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智医助理系统”,开展远程诊疗846人次,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发放创业贷款2.26亿元、各类救助资金1.7亿元,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2%。建成城关、张程综合文化站,县文化馆凤岭、联财分馆和县图书馆红崖社区分馆,网络电视入户9534户。
政府效能显著提升。编制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和基层政府权力事项清单,向县委提交审定行政决策事项145项,公开政府信息2800余条。开办企业审批时限压减为1个工作日。164名公务人员取得行政执法资格。深入整治“四风”,减轻基层负担。高质量办理人大议案建议、政协提案建议79件,办结率达100%。全面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创建全国示范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在全区率先完成乡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信息化建设,启动人民调解一站式服务试点,信访事项同比减少12.7%。深化平安隆德建设,不断扩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启动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人武、统计、科技、调查、气象、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工作水平不断提升。(www.xing528.com)
各位代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迎难而上、历尽艰辛,一些工作在全国全区创造了经验、成为亮点。我县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百佳富氧县、2020年全国最美县域、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信访“三无”县、全国第一批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区“双拥”模范县等荣誉。全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推进会现场观摩在我县举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交流,“残疾人托养+”隆德模式在全区推广,我县在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方面成效明显,创造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国务院督查组表扬,在2020年国务院大督查及专项督查中予以“免督查”,并奖励1000万元。
回顾“十三五”发展,我们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蓄积了强大潜能。
五年来,我们直面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稳步向好。累计金融放贷13.4亿元,减税降费5844万元,争取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资金3600万元,扶持产业转型发展。争取国家债券基金等21亿元,支持项目建设、产业开发和民生保障。引入社会投资75亿元,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3%和10.5%,快于经济增速。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29亿元,年均增长7.1%,经济总量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步入结构优化、多元驱动、质效并重的新阶段。
五年来,我们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累计投入资金19.5亿元,促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全覆盖。创建“三带四联”产业扶贫机制,建成扶贫车间49个,村集体经济创收4870万元,88%的贫困人口通过发展草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1678名贫困人口通过公益性岗位、园区就业稳定增收,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6%。建立医疗兜底、控辍保学、教育资助等全方位脱贫兜底防返贫政策体系,全县10167户3961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8项全面小康监测指标基本达标,预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5%,全县人民即将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聚焦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产呈现融合联动发展良好态势。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推动广州香雪、上海医药等上市企业和黄土地、人造花等龙头企业扎根工业园区,稳定建立以中药材加工、农副产品生产、特色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有力带动特色产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园区入驻企业从“十二五”末的32家增加到60家,工业总产值从3.3亿元增加到4.5亿元,成为区域极具活力的绿色工业集聚发展区。累计补栏基础母牛1.66万头,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中药材加工转化率达70%,特色农业呈现绿色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新态势。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新业态,来隆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隆隆薯、葆易圣等电商品牌引领隆德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大市场。服务业比重较“十二五”末提高17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全力推进城乡内涵式发展,积极培育竞争发展新优势,美丽宜居隆德建设再上新水平。建成覆盖五大流域的水系库坝连通联蓄联调联用工程,构建了“南水北调、丰枯补给”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体系。实施渝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程,系统治理了渝河水污染,实现了水资源高效利用、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绿色产业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赢,渝河被国务院和自治区确定为全国全区治河样板。2018年在全国818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中名列第六,是全区唯一一个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变好”序列的县域。精心推进特色县城建设,全面建立布局规划、公共服务、绿化亮化、精细管理体系,县城品质品位显著提升。新建小城镇10个、美丽村庄53个,乡村绿化覆盖率提高4.4个百分点,路灯覆盖80%的行政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7.47%。初步建立城乡网格化环卫保洁、垃圾分类、污水处理一体化格局。公路总里程达到1300公里,路网密度高于全区均值,5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全面普及,城乡“颜值”和“内涵”同步提升,隆德已成为六盘山西麓宜居宜业宜游的靓丽“明珠”。
五年来,我们始终秉持为民宗旨,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累计投入105亿元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1384户城镇困难群众住上保障房,农村户户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用上太阳能热水器,1.9万户农村居民用上水冲式卫生厕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消除辍学现象,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以县“三馆”为标志,建立了功能完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医疗服务提质控费成效明显,共为城乡居民报销医疗费用4.17亿元,居民平均寿命较“十二五”提高3.9岁,达到76岁。发放创业贷款7.14亿元,提供公益性岗位2873个,实施农村老饭桌、医养结合等民生新举措,城乡低保2次扩面4次提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各位代表,五年的接续奋战,我们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即将实现。五年的创新实践,初步探索了符合我县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五年来,我们对“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更切实的体会,对“踏平坎坷成大道”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区市党委和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更凝聚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劳作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区市驻隆单位、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隆德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隆德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村低收入人口返贫风险依然存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质量需持续提升;二是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足的基本县情尚未彻底改变,高质量发展还面临很多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三是特色农业开发不足,工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任务艰巨;四是生态环境基础依然脆弱,高铁等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体系仍处于空白,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瓶颈问题需加快解决;五是政府职能转变仍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新要求,干部优质服务意识、群众创新发展劲头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需持续优化。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始终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下更大的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重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