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化的社会和学校视角分析

分化的社会和学校视角分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永远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社会的经济、文化现象总要对人们施以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乃至儿童,影响趋于直观,更易于被模仿,更具诱惑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考试分数高低为最重要的标准。总之,中学生学业异常分化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原因是客观的,也是不能低估的。

分化的社会和学校视角分析

社会永远是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社会的经济文化现象总要对人们施以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乃至儿童,影响趋于直观,更易于被模仿,更具诱惑力。

1.影视文化的影响

电影电视的普及,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人们生活改善和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获得大量信息的渠道,于生产、于生活,都有它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许多内容浅薄、情节怪诞、场面恐怖、色情严重的影视片,良莠不辨,是非难分,对少有自控能力的一大群刚刚步入青年期却又没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意识的青年男女,怎能没有这样那样的消极影响?一些在启蒙阶段还很优秀的儿童,到了中学阶段,有的毁于言情小说,有的在武打片中堕落,不是个别现象。

2.不适当娱乐活动的影响

从京城到省城,从省城到县城,从县城到乡镇,到处可见录像厅、镭射厅、台球室、电子游戏室,对于休假的成年人,也许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但是相当一批青少年,却在这些场所经历了从好奇尝试,到玩上瘾的沉沦,再到贪图享乐、不思节俭习惯的养成,以至于荒废学业,成了“玩物丧志”的生动诠释了。

3.舆论导向的影响

舆论导向的影响既无从考证是谁的发明创造,也找不到政策法令上的根据。可这些年来,各种“星”和各种“家”的泛滥,却在我们的青少年中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庞大的“追星族”的出现,许多人对于“大款”“大腕”等贵族式“企业家”的盲目崇拜,各种宣传媒体对于科学家、发明家的宣传报道力度则不够,这直接间接地影响了青少年。至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弘扬培养,宽厚朴素作风的可贵与可敬,似乎成了点缀或多余。如此等等,对于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广大青少年,能有几厘几毫的积极影响呢?(www.xing528.com)

4.少数通俗文学的影响

打着通俗文学的旗号,喊着反映生活、惩恶扬善的口号,竭尽美化包装之能事,塞尽许多描述庸俗下流东西的文字和画面,毒害了多少青少年,污染了社会风气,人们无法统计。能够纳入统计的,是这些人背后卑鄙无耻地赚了多少钞票。应了那句“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老话,这些书刊被广泛地、持续地、无孔不入地兜售着、推销着。应了另一句“养不教,父之过”的老话,多少没成熟的少年男女,半公开半隐蔽地阅读着这些书刊,不少家长要么睁只眼闭只眼地不加过问,要么简单地斥责两句,好像是尽到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了,其实根本没有解决问题。

5.教育机制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总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不可能不为青少年的培养带来一些消极的甚至是不利的影响。

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有重点、名牌和一般之分,而所有的名牌和重点学校,在录取学生时,虽然有“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但是“择优”的最终落脚点是落在考试分数上。这样一来,势必将某些具有特别专长的学生拒之门外,也因为如此,一些中学生过早背上了“不如人”的包袱,也就听天由命地混下去。其实,他们的天资、才智,未必逊色于人,可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他们在这一口号之下,只好认命了,相反,一些分数高的中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宠爱,却在高分的掩盖下,滋生并养成许多不良的品德,这是升学机制的影响。升学率高,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是到了只抓升学率的地步就变成坏事了。从教育的内部管理看,校长对教师工作的考核,教育局长对校长的评价,甚至市(县)长对局长的评估都是以升学率高低作为最高乃至唯一的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是以考试分数高低为最重要的标准。由于上述影响,到了少数教师跟前,处理问题就有了巨大的反差。考分低的学生,座位不在后,就在边;犯有同样过失的学生,对考分低的讽刺挖苦的语言不到解恨不为止,对考分高的则轻描淡写,甚至装着没看见,家长也因此受到“株连”,考分高的学生家长受到热情接待,考分低的学生家长不是挨抱怨,就是被敷衍几句了事。

总之,中学生学业异常分化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原因是客观的,也是不能低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