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王室藏书利用方式探析:咨询服务与阅读提供

周王室藏书利用方式探析:咨询服务与阅读提供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王室藏书之利用,其方式主要有咨询服务、提供阅读两种。周王室司典籍的国史进行咨询服务,是周王室藏书被利用的突出表现。周王室国史接受了对方询问的问题后,回答时才智敏捷,学问渊博。周王室国史接受咨询就相当于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这是周王室藏书提供使用的又一种重要手段。周公是使用王室藏书的一个典型。周王室藏书到春秋以后,提供阅读对象有所扩大,向知名的“土”即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提供使用。

周王室藏书利用方式探析:咨询服务与阅读提供

周王室藏书之利用,其方式主要有咨询服务、提供阅读两种。

周王室司典籍的国史进行咨询服务,是周王室藏书被利用的突出表现。他们擅长口头咨询。咨询对象,主要是天子和诸侯,有时也为大臣。春秋之后,社会上出现了“士”,国史也为名士提供咨询。周王室国史接受了对方询问的问题后,回答时才智敏捷,学问渊博。

1.为周天子咨询

周文王即位后,蔡公、原公、辛甲、尹佚、毕公等国史,都接受过文王的咨询。尹佚还接受过周成王的咨询。比如成王问政于尹佚:我应具备怎样的德行老百姓才会亲近我?尹佚回答说:要尊重百姓,对他们要诚实、爱护。发布的命令要执行,不要说话不算数。并引《诗·小雅·小旻》含蓄地告诫成王切莫因丧失民心而重蹈夏桀、商纣覆辙。[17]内史过为周襄王解说晋国即使不亡,其君必无后嗣,其大臣吕甥、郤芮将无法避免灾祸。[18]内史过的解说较长,不便全引,但至少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旁征博引,又是《夏书》有之,又是《汤誓》曰,又是《盘庚》说,还有古之先王的实例,显得知识渊博,精通历史;二是以“礼”为中心,从古之先王如何讲“精”、尽“忠”、知“礼”、守“信”,说到现时之晋惠公如何“弃信”、“弃礼”、“弃忠”、“弃粘”,“四者皆弃,则远不至而近不和矣,将何以守国?”内史过由此得到结论,晋侯蒙骗大王,别人也将蒙骗他;晋侯想废弃执贽这样隆重的礼仪,别人也将废弃他。作为大臣的吕甥、郤芮食他的俸禄却不诫劝他,反而随声附和他,也一定会殃及灾难的。由此又可见内史过分析问题能切中要害。而事情发展结果的确没超出内史过预料,周襄王三年晋惠公执政,八年时普惠公大败于秦并被俘,十六年时晋人将惠公子怀公刺杀,怀公无后代,吕甥、郤芮也为秦王所杀。内史过咨询可谓料事如神。内史过为周襄王咨询很完整:有问,有答,有分析,有结果。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周王室之国史的咨询服务,并非一朝一时,而是贯穿周王室始末。还必须指出的是,国史为周天子咨询,不仅仅重视好的、正面的论说、分析,还注意对不当之言行进行规劝。辛甲作周王室大史时,就曾诫谏周天子之过失;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命百官也这样做。

2.接受诸侯咨询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载:蔡人杀五父而立陈厉公。陈厉公生子敬仲。敬仲年幼时,周王室大史带着《周易》拜见陈厉公并为厉公占筮,得观卦变否卦。周大史又以《坤》、《巽》、《乾》等卦象进一步为厉公进行了解疑。国史以占卜解疑,是其咨询的一种形式,是那个时代的固有方式。周王室之国史带着文献主动到诸侯处为其解答问题,可谓主动服务了。

3.接受大臣的咨询

据《国语·郑语》载,郑桓公担任周幽王司徒时,曾问周大史史伯:王室多难,害怕波及,有什么地方可以逃避死亡?周大史史伯对桓公所提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答覆。简,了之,史伯对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引证了虞夏商周四代相关资料以及《泰誓》、周宣王时童谣、《训语》等文献后指出:周王室存亡不出三年。您若想逃避王室衰亡带来的灾难必须迅速选择避难的地方,济、洛、河、颍四水之间的虢国和郐国是可以逃往的地方、细读原文,可以看出史伯的咨询滔滔不绝,分析透彻,引经据典,论证有力,使当时位在司徒的郑桓公口服心服,依计而行。

4.接受名士咨询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为周大史府藏书室之史官时,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亦作了答复。孔子对老子答复亦满意,并将老子比喻为龙。周王室国史接受“土”阶层名人的咨询表明,春秋之际,史官的咨询服务已从王室扩大到知识分子,这是服务进步的表现。

周王室司典籍国史的咨询服务,在当时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必须指出的是,周王室名望很高的国史的思想和言论,不仅在其生前起解疑的作用,而且在其死后对后世的影响还很大,周天子和诸侯、大臣有疑难还到他们遗留的言论中去寻找答案。对此,我们姑且称之为国史的“间接咨询”。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恐怕要数史佚了。史佚,或作史逸、尹佚、尹逸,为周文王、武王、成王时大史,可谓“三朝元老”,是周初颇负盛名的国史。他在时,是周天子及诸侯解疑的得力人物、权威。他死后,其言论仍起解答疑难的作用。秦大臣子桑曾引史佚的话来解决如何处置被俘的晋君,亦即如何处理秦、晋关系的疑难。鲁国惠伯引史佚之言为襄仲解决疑难,劝他抛弃前隙,遵照史佚的“亲之道”参加堂兄弟公孙敖的丧礼。晋中行献子引史佚“因重而抚之”之言,解答晋悼公关于卫国新君该不该讨伐的疑难,最后,晋侯听从了中行献子的劝告,决定先安抚卫新君,待其昏乱之时再伐之。[19]诸如此类事例充分说明,周王室名史官在咨询服务方面对后世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现代图书馆有参考咨询服务。周王室国史接受咨询就相当于现代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里,司典籍官员开展咨询服务,周以前未见。因此,周王室司典籍的国史开创了我国图书馆事业服务的新领域——咨询服务。

这是周王室藏书提供使用的又一种重要手段。当时藏书主要是供王室统治集团核心人物阅读,首先供周天子使用,“御书”便是周天子专门使用的书。

周天子使用典籍的例证,可以从《尚书》等古籍中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周武王病重时,周公曾祈求上天以自身替代武王去死,并命史官将祷告时的祝词写在典册上,放进匣子里,用金质绳索捆束好。第二天武王病好了。成王执政后,听信谗言,怀疑周公,导致天公发怒,狂风暴雨袭击庄稼。成王与大夫们打开匣子,取出周公册书读后十分后悔,亲迎周公回朝,于是天气好转,农业丰收。[20]这是一则天子用书的比较完整的记载。有用书之起因、经过和结果。

周公是使用王室藏书的一个典型。《墨子·贵义》称“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说的是周公每天早晨要读书,数量还不少。“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21],周公此话就证实他熟读过殷商留存周代的文献,所以才能搬出殷商典故来教训殷商顽民。

周王室藏书到春秋以后,提供阅读对象有所扩大,向知名的“土”即有名望的知识分子提供使用。最突出的例子是孔子修《春秋》时曾与左丘明一道到周王室大史处观书,不仅阅读了百二十国史记,还读了虞夏商周四代之典籍。

和商王室藏书相比,周王室藏书有显著发展:第一,收藏文献不仅数量更多,且载体类型也增加了;第二,收藏处所增加了;第三,管理人员结构层次更合理,更完备;第四,文献分类更精细,比商代更合理;第五,使用更突出,尤其创造了咨询服务,这是周王室藏书对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一大贡献,一大发展。

周王室藏书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王室衰微而遭受到损失。一是王室藏书外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王子朝及召氏之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奉周之典籍以奔楚。”二是文献管理官员出走。惠王和襄王时,司马氏离开周王室到了晋国。三是王室分发给诸侯国的典籍受损,犹如《孟子·万章章句下》所记:诸侯憎恨王室法度于己不利,毁掉了王室发给的典籍。

注释

[1]《逸周书·文传解》孔见注《夏箴》”夏禹之箴戒书也”。

[2]据近代学者研究,这是一部综合了夏代至春秋时期的历法知识的古籍。(能田忠亮《东洋天文学史论丛·》夏小正》天象论),《中日文化》笫二卷第九、1期,1942年)(www.xing528.com)

[3]柳诒微《中国文化史》上册,第25~26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

[4]嘉定朱右曾辑录、海宁王国堆校补《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桀》辽宁教行出版社1997年版。

[5]详见刘渝生《中国藏书起源史》,第41-46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周礼·春官宗伯·他人》。

[7]《史记》卷一二八《他策列传》。

[8]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六《释史》,中华书局1959年版。

[9]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史》。

[10]详见刘渝生《中国藏书起源史》,第48—50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华氏遗书外编》卷一七《和州志二·原道,见《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12]金毓鄴中国史学史》第一章<古代史官表》,商务印书馆1957年重印版。

[13]《章氏遗书》卷一〇(校雠通义内篇一・原道第一,见《代学城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14]《周礼·春官宗伯·大师》郑玄注。

[15]《尚书正义》也一。

[16]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第28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7]刘向《说苑》卷七《政理》,见《百子全书》第一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8](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19]《左传·僖公十五年》;《左传·文公十五年》;《左传·襄公十四年》。

[20]《尚书·周书·金滕》。

[21](尚书·周书·多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