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解各种利率类型:名义利率、综合年化实率以及浮动利率

理解各种利率类型:名义利率、综合年化实率以及浮动利率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目前监管机构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正规的贷款机构都会向客户展示综合年化实际利率。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根据LPR变动而变化。

理解各种利率类型:名义利率、综合年化实率以及浮动利率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他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例如,张某在银行存入100元的一年期存款,一年到期时获得5元利息,利率则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并不是投资者能够获得的真实收益,还与货币的购买力有关。考虑贷款成本的时候,一定不能只看名义利率,这样估计出来的贷款成本非常不准确,甚至常常带有误导性。更准确地说,以名义利率估算的贷款成本通常低于(且更通常的是大大低于)真实水平。因为如果发生通货膨胀,投资者所得的货币购买力会贬值,因此投资者所获得的真实收益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2.实际利率

所谓实际利率,其实可以理解为内含报酬率(或称内部收益率),是指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时对应的贴现率。目前监管机构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正规的贷款机构都会向客户展示综合年化实际利率。

3.二者关系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是完全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i表示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借贷期内的通货膨胀率,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

一般简化为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例如,如果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而同期通胀率为3%,则储户存入的资金实际购买力在贬值。实际利率为-1%(2%-3%),也就是说,存在银行里是亏钱的。因此,扣除通胀成分后的实际利率才更具有实际意义。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及通胀压力难以消化的长期格局下,很容易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即便央行不断加息,也难以消除。所以,名义利率可能越来越高,但理性的人士仍不会将主要资产以现金方式在银行储蓄。只有实际利率也为正时,资金才会从消费和投资逐步回流到储蓄。

拓展阅读5-1

全球债务规模与负利率范围持续扩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球公共和私人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88万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3万亿美元。2018年全球平均债务占GDP的比率已升至226%。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平均债务比率有所下降,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债务比率则进一步上升,且新兴市场新增加的债务主要源于公共债务。全球债务的脆弱性正显著增加。

也正是由于全球各国债务总体规模的持续扩大,全球各国每年在还本付息上需支出的额度快速增加,全球债务增速有超过GDP增速的趋势,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市场利率必须大幅下降,否则负债率高的国家债务违约率会快速上升。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传统经济学中,利率降到0即发生了所谓的流动性陷阱,但各国央行早已将此发扬光大,利率不仅可降到0,还可降到负数。从2016年日本央行首次实施负利率以来,全球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负利率的阵营。彭博社2019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利率低于0的债券总额已经超过1.3万亿美元,多个国家5年期和更短期的国债收益率已降到0以下,一些国家长短期国债收益率出现了“倒挂”,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利率正常化的国家只剩中国和美国。但美国利率正常化之路也不那么顺畅,2015年年末开启的加息周期仅维持了3年便在2019年又重启了降息操作,远低于此前加息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当前全球债务总规模已创历史峰值,总杠杆率也接近历史峰值,受此影响,各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负利率政策,但未来全球各国如继续持续债务扩大和负利率的扭曲操作最终会导致债务链条越来越脆弱。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各国最高决策机构改变目前仅通过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方式,更需要加大财政政策调节贫富差距的力度,还需要经济学界诞生出适应目前经济环境的理论指引。

(资料来源:范欣.全球债务规模与负利率范围持续扩大何解?[N].中国经营报,2020-01-20(A06).)

(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按照货币资金借贷关系持续期间利率水平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1.固定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不随物价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的利率。固定利率在稳定的物价背景下便于借贷双方进行经济核算,能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较为确定的融资成本预期。但若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固定利率有利于借款人而不利于贷款人。在一年以上的贷款业务中,贷款合同往往要规定一个借贷双方都同意的利率标准来计算利息,该利率标准就称为该项贷款的固定利率。

2.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限内随物价或其他因素变化相应调整的利率。某人在银行有一笔两年期的存款,第一年发放了100元的利息,第二年发放了150元的利息,两年的利息不相等,此即为浮动利率。借贷双方可以在签订借款协议时就规定利率可以随物价或其他市场利率等因素进行调整。浮动利率可避免固定利率的某些弊端,但计算依据多样,手续繁杂。一般来说,短期借款(一年以下)采用固定利率,而中长期借款(一年以上)的利率是浮动的。

拓展阅读5-2(www.xing528.com)

房贷利率有变化 选哪个利率好?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告称,将于2020年3月至8月期间,进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其中与大家钱包息息相关的就是房贷利率了。

公告中最关键的变化就是,将以前房贷钉住的贷款基准利率,转换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以前,说到房贷利率时,一般说“基准利率打几折或上浮多少”;现在再提起房贷利率,就是“LPR利率下浮或上浮多少”了。

在存量房贷定价转换时,购房者面临两个选择。第一,选择固定利率。也就是说,房贷利率与当前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后不管LPR利率怎么变化,购房者房贷利率保持不变。比如,以前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那么选择固定利率后,到期前购房者房贷利率水平维持5.39%不变。第二,选择浮动利率。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根据LPR变动而变化。假设重新定价周期为1年,此前房贷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10%,2019年12月份,5年期以上LPR为4.8%,那么,加点幅度应为0.59个百分点(5.39%-4.8%=0.59%)。2020年,房贷水平不变。从2021年开始,购房者房贷利率为2020年12月31日的5年期LPR+0.59%,此后每年以此类推。

两种方式,该如何选择?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尽管银行会提供浮动和固定两种贷款报价,但在预期LPR下降的背景下,客户通常会选择浮动利率报价,因为点差已经固定了。如果因经济回升、通胀上行,LPR处于上升周期,则房贷利率也会随之走高。但如果此前选择的是固定利率,则房贷成本不变。

(资料来源:陈果静.房贷利率有变化 浮动固定哪个好[N].经济日报,2020-01-03.)  

(三)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

1.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受到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经济学家将这种状态下的市场利率称为“均衡利率”。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市场利率一般参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中国也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其利率SHIBOR(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也是市场利率。

2.官定利率

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通常称为官定利率或官方利率,也叫法定利率。它是国家为实现政策目标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反映了非市场的强制力量对利率形成的干预。官定利率包括银行利率,如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再融资利率,包括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有价证券利率,包括债券、国库券等债券发行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的高限利率。

(四)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是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划分的。年利率以年为计算单位,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表示,称为年息几厘。月利率以月为计算单位,一般以本金的‰(千分之)表示,称为月息几厘。一般银行在房贷合同上的利率都用月利率来表示。日利率以日为计算单位,一般以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称为日息几厘。三者可相互换算:年利率=12×月利率=360×日利率。

银行公布出来的月利息,基本上是以年利率来表示的,举例来说,三个月的年化存款利率为2.6%(银行挂牌),其实真正算到三个月的当期实际收益率也只有0.65%。日息1厘,即本金1元,每日利息是0.001元。

拓展阅读5-3

利率约定不明时怎样确定利息?

2016年张某向李某某借款5万元,借条载明:“今借到张某现金5万元,利息2%。李某某2016年7月1日。”2017年李某某多次向张某索要借款未果之下,诉至法院要求偿还本息。

本案存在的争议集中在借条中利息是日利率、月利率、年利率还是整个借款期间的利率,当事人在签订借条时未约定明确。所以,这种情况是利息约定不明之下视为无息借款,还是利息约定明确利率不明,司法实践中尚存在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张某与李某某在签订协议时对利息约定不明,应视为无息借款,张某无须向李某某支付利息。

另一种观点认为,张某与李某某对支付利息约定明确,但支付多少利息存在争议。本案中李某某与张某借条中的“利息2%”是当地普遍的一种写法,按月利率计算更符合当地交易习惯,故张某应支付李某某月利率2%的利息。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是《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的利息约定不明确是指对支付利息与否约定不明确,本案中对是否支付利息约定明确,而是对支付多少利息存在争议。若本案中利息以日利率、年利率、借款期间利率计算,明显高于或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有悖常理,显失公平。

二是实践中,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常受到当事人文化水平、当地交易习惯等因素影响,出现约定不规范、有瑕疵的情况。本案中的利率应按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合同解释的一般规则,从借条的整体语境,并结合本地借款时交易习惯进行解释,认定利息为月利率2%更为合理,也更契合当事人签订协议时的真实意思。

(资料来源:吴克成.利率约定不明时怎样确定利息[N].江苏经济报,2019-08-07(B03).)

(五)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的划分是以信用行为的期限为标准的。一般来说,一年以下的信用行为通常叫短期信用行为,相应的利率则是短期利率,如短期资金市场的国库券利率、票据贴现利率、银行短期存贷款利率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年以上的信用行为通常叫长期信用行为,相应的利率则是长期利率,如资本市场上的长期债券利率、长期抵押贷款利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