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音乐创作教学: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音乐创作教学: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音乐创作”教学的进步。(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音乐创作教学属于实践性强于体验性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实践性、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与音乐创作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即兴创作是学生根据当下的感受而随之产生的音乐创作活动,是不需要事先做好准备的临时创作。

音乐创作教学: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一)增强音乐创作基础理论知识

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最关键也是最难之处就在于,学生能够独立或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音乐写作,也就是在书面谱写出自己的创作。这就需要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即乐理知识、视唱及记谱能力。

1.对学生进行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时值等方面的训练

乐理在音乐教学中是相对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生不容易接受,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因此,教师应利用生活常识或是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音高教学时,可以让孩子们敲击生活中的物体,自行探索声音的高低;进而加入有音高的训练,如找出7个高低不等的学生,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依次给予昵称“do、re、mi、fa、sol、la、si”,通过游戏的方式,认识各个音高。节奏的训练,可以通过走、快走、跑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的训练;在这样的动态过程中,利用停下站立、半蹲、蹲下来表现十六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通过联想的方式建立起音值的概念。在高年级,则可以在原有的感性认识上,进行反复的运用和书面练习,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良好的视唱及记谱能力

这对于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提倡对所学歌曲或乐曲的主题句进行模唱练习,并训练学生运用简谱、图谱进行记录。到了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则可以适当加入五线谱的记谱训练。如5~6年级,对一个八度内的自然单音听、唱并用五线谱记录;并听、唱、记2~4小节的八分音符以内的节奏训练;7年级则发展为一个八度内包括变音的单音、自然音程进行听、唱、记;适当加入2~4小节的自然音旋律听记。8年级增加节奏训练的难度,听记带有休止符的2~4小节十六分音符以内的节奏;旋律听记也由原本的自然音改变为含有变化音。9年级进行4~8小节的旋律(含变化音)、节奏(含休止符)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填空、选择、判断、抢答、对答、接龙等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力和创造力。

总之,增强中小学学生“音乐创作”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一个漫长久远的过程,教师不可过于心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才能使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之后的音乐创作奠定基石。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音乐创作及教学能力

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音乐创作”教学,各地的教育部门应利用好每个可以培训的机会,开设我国著名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学家的讲座或课程,加强对教师创作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从中不断学习,提高自我创作水平,丰富“音乐创作”教学的经验。

一是加强对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创作手法,能够创作30小节以上的复调作品、钢琴小品等。除此外,教师还应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改编能力,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对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二度创造,或带领学生对感兴趣的乐曲和歌曲进行改编等。在教学过程中,将创作、创编的知识与经验传达给学生,成为学生“音乐创作”学习的导师。

二是提高“音乐创作”教学的能力,多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多参与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的进修班,并结合作曲理论的学习,找出适合所教年级学生的“音乐创作”教学的方法,敢于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音乐创作”教学的进步。

(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www.xing528.com)

音乐创作教学属于实践性强于体验性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实践性、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但在低年级阶段,教师可利用体验性教学方法中的音乐欣赏法和演示法来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兴趣。在讲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时多运用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根据笔者的调查,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对于体验性和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运用得体,相对较为熟练。相反,实践性及探究性的音乐教学方法则运用较少,多数教师不能在音乐创作教学中得心应手地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因此,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创作教学法是开展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作教学法的使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与音乐创作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创作教学法包括即兴创作(如即兴律动、即兴伴奏、即兴编创等课堂上的各种即兴性行为)、音乐创作(如节奏创作、旋律创作、歌曲或乐曲的创作等)、创作表演(创编音乐情景短剧或舞蹈等)三个方面。但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消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音乐是抽象的,音乐创作是作曲家的特权,因此,常常忽略了对孩子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创作教学,将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甚至将音乐创作拒于中小学学校音乐教育之外。古今中外,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都将音乐创作教学摆在了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地位,这说明,中小学学生是具有音乐创造力和创作能力的,教师应当在音乐教育中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鼓励并引导他们创作,满足学生的音乐创作欲望。

2.重视“音乐创作”教学的过程,分清即兴创作与音乐创作之间的关系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目标并不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或作曲家,因此教师不必太过在意学生创作的成果如何,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创作教学的过程中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分清即兴创作与音乐创作的联系与区别。

即兴创作是学生根据当下的感受而随之产生的音乐创作活动,是不需要事先做好准备的临时创作。即兴创作往往与即兴表演相联系,二者相辅相成。这点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育就能看出,教师往往通过即兴律动、即兴表演来实现学生的即兴创作,是现阶段教师掌握较为熟练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音乐创作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写作或改编乐(歌)曲的音乐活动。与即兴创作的根本区别是,音乐创作是需要准备和酝酿的,经过加工和修改,最终成为较为完整的音乐作品。其中最难之处在于加工和修改的过程中,如何在不影响学生的创作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将脑海里的音乐创作记谱下来。简单而言,就是要提高中小学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即兴创作是音乐创作的基础和前提,音乐创作是即兴创作的升华,两者在中小学“音乐创作”教学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教师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动“音乐创作”教学的发展。

【注释】

[1][美]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