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口结构变化:为襄河道流派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人口结构变化:为襄河道流派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末民初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影响襄河道人口结构变化的两件大事,它们使河南中下层人民涌向襄河道谋生,改变了襄河道的居民结构。这条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钢铁长龙,改变了襄河道在全国范围内的位置,降低了它在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削弱了它显赫的“咽喉要地”的作用。襄阳花红随即丢失了市场,当地果农受到了打击。襄河道很快从“集五湖四海于一郡”的多元结构,改变为由本地土著加河南籍老乡的两元结构。

人口结构变化:为襄河道流派孕育提供必要条件

清末民初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影响襄河道人口结构变化的两件大事,它们使河南中下层人民涌向襄河道谋生,改变了襄河道的居民结构。

一件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京汉铁路穿越鄂、豫之间的大山,正式通车。这条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钢铁长龙,改变了襄河道在全国范围内的位置,降低了它在南北交通中的重要地位,削弱了它显赫的“咽喉要地”的作用。它明显地萧条了。举一个例子吧:襄阳过去盛产“花红”(一种水果,又名林檎,北方叫沙果),由于其品质优良,曾远销武汉。当时,襄阳城里城外,随处可见花红果园。每当花红收获的季节,就有大量的果商云集。因当时从襄阳到武汉,要靠水路运输,本来就慢,而汉水又无航标,不能夜行,下水船也要走6~7天。果农必须在花红果七八成熟的时候,带两片叶子采摘,随即装船起运,好在运输过程中让其自熟。船行两天之后,到荆州地区的沙洋县境内,部分花红果就自熟透了。等运到武汉,其成色自然减等。可有了京汉铁路,河南的花红,一日可到武汉。于是,河南花红就占领了武汉市场。襄阳花红随即丢失了市场,当地果农受到了打击。最后,花红树几乎被砍光。由此可见,“南船北马”终究敌不过“钢铁长龙”。它的“身份”自然地降低了,致使南北各地各省的商人们,转移了投资取利的方向。除了早已在襄阳娶妻生子、落地生根的那些人,很少甚至从此不再有大批新的商人涌向襄河道。

就在这个历史阶段,还发生了第二件大事,那就是“河南省各种自然灾害,遍及各州县,而且灾情十分严重”,“除了黄河水患之外,旱灾、风灾、蝗灾也屡见不鲜”。[2]到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汤恩伯荼毒河南,就有了“水旱蝗汤”四大害的说法。这第二件大事,足以使中下层的河南人无法生存,就选择了“逃荒”。首选之地,就是襄河道。

为什么?(www.xing528.com)

因为襄河道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再是“咽喉要地”,但它毕竟是一个交通隘口。在鄂西北、豫西南这个局部范围内的经济影响力仍然强劲。它仍然是鄂西北、豫西南一带重要的经济枢纽。而鄂西北、豫西南之间,语言大致接近,水土自然相连,大道自古相通。而汉水的支流,如丹江、湍河、白河、唐河等河流,在河南境内,网络了11个县之多,为河南人口的大量南迁,提供了水陆交通便利。所以,这个时期,豫西南一带的中小地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贫苦农民,大量涌入襄河道。襄河道上的河南籍人口激增,尽管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证明,但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樊城为例,所有的棉纺织业,包括织布、织袜、织带业(均系手工作坊,使用脚踏木制纺织机、手摇织袜机),卷烟业(也是手工作坊,使用手摇卷烟机),白酒铺、染坊、布铺、颜料商店、铁匠铺、篾匠铺,赶马车的、钉马掌的、捏糖人儿的、卖针卖线的,从老板、职员、工人到小贩,几乎全被河南人占据。其他省市地区的老板所经营的工商企业,也都愿意招收工价低、能吃苦的河南籍店员、工人。而这些北来的河南人,大多携亲带友,在这里落地生根。一时间,河南来的人口,在所有外地人口中比例大增。而其他地区早年旅襄居民的后代子孙,也大多为本地文化所同化,不少人也就认同了自己是襄河道人。这就大大地改变了襄河道上的居民结构。襄河道很快从“集五湖四海于一郡”的多元结构,改变为由本地土著加河南籍老乡的两元结构。

“艺人走旺地”,“商路即戏路”。大量的河南老乡涌向襄河道,就必然为河南坠子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受众,河南坠子就有了巨大的“销售市场”。而有市场之地,就是养活艺人的“旺地”。襄河道这个“旺地”,当然就对河南坠子艺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必然吸引众多的河南坠子艺人涌向襄河道,这就是艺人要“到襄河道走走”的“原动力”,致使河南坠子这个曲种,在襄河道落地生根,并逐步发展壮大,扩展实力,进一步占领了襄河道的曲艺舞台,为襄河道坠子的产生,播下了种子。而有了种子,就必然会成长、发育、开花、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