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成期的河南坠子襄河道流派研究

形成期的河南坠子襄河道流派研究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襄河道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襄河道本土坠子艺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独立占领书场,挂牌演唱,成为主导力量。事实上,襄河道本土艺人也有能力担负起这一重任。已经完成了孕育期的襄河道流派,水到渠成,进入了它的形成期。于是,三个必要条件具备,宣告了河南坠子襄河道流派的正式形成。

形成期的河南坠子襄河道流派研究

襄河道流派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襄河道本土坠子艺人群体的形成和壮大,独立占领书场,挂牌演唱,成为主导力量。

自1948年襄阳解放为转折点,襄河道土著坠子艺人和全国人民一道翻了身,作了国家的主人,成为新文艺工作者。而值得特别提出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对襄河道上河南籍的坠子艺人提出了去留的问题。因为一部分艺人的家小都还在河南老家,他们是只身来此行艺,如果留在襄河道,就影响在老家分配土地的份额,故而必须回家。襄河道不少县成立河南曲剧团,又吸收了一部分河南籍的坠子艺人(如襄樊市张义良、李武松、程玉莲、杨凤英等人都被吸收到曲剧团),这样,河南籍的坠子艺人人数大减,襄河道的茶馆书场就被本土艺人群体所占领。事实上,襄河道本土艺人也有能力担负起这一重任。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先后开始学艺的襄河道本土艺徒(包括河南籍艺人的亲属),如马玉兰、汪杏芝、景晓武、程玉莲、宋丽华、水大嫂、陈美玲等,经过十多年的摔打,特别是在茶馆书场唱大本书的磨练,大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都能长期占领一个书场,挂牌演唱,有了自己的固定听(观)众。在实力上,甚至超过了老师辈儿。如景晓武,1940年前后,就在老河口的“七七茶社”挂牌演出,“生意红火”。随后,辗转到襄河道的谷城、石化街、均县、草店、郧西等地作场。1943年又回到樊城,继续挂牌演唱,且名声大振。水家班的水大嫂,也以《薛仁贵征东》《狄青征西》等大本书的演唱,名噪老河口、襄阳一线。马玉兰在襄河道,甚至在豫西南一带的听(观)众中,更是有口皆碑。一次,因急切找不到伴奏琴师,她就大着胆子一个人到樊城四官殿,选块空场子,打起剪板干唱,居然因为出色的“第一腔”抓住了听(观)众的耳朵,吸引了过往的闲人。她也由此总结出“第一腔效应”的规律而受用终生。樊城有座草棚子茶馆,因一下雨就漏,茶客就立马走人,所以得了个雅号“雨来散茶馆”。其他艺人也因这个原因,不敢到这个茶馆说书。可马玉兰就敢。只要是她在这里开场说书,下雨天,听(观)众打着伞也坚持到收书散场。早在1949年前,她的收入就很可观,经常让其小叔子用“包袱”把钱包着背回老家,买砖,买瓦,买木料,买地皮,盖起了新房屋。可以肯定,直至50年代中后期,襄河道的襄阳、枣阳、老河口等地,相继成立曲艺队,而其成员,大多是襄河道本土坠子艺人。这些曲艺队除了化整为零,分成小组到私人茶馆书场演唱之外,也都有自己的固定书场,或曰曲艺厅。演出活动非常活跃。在孕育期已经崭露头角的马玉兰、水大嫂、程玉莲、景晓武、宋丽华、陈美玲等,随时移而势易,以他们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在襄河道广大的听(观)众中的影响力,一下成了领军人物。他们和同辈的,以及徒弟辈的艺人,形成了左右襄河道曲艺舞台的庞大的艺人群体,在襄河道的城市、乡镇、农村,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完成了孕育期的襄河道流派,水到渠成,进入了它的形成期。

襄河道流派形成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是,本土的听(观)众群体的壮大。他们支撑并影响着襄河道坠子流派的形成与发展。(www.xing528.com)

初解放的襄河道,可以说遍地是战争创伤,亟待恢复。由于新政权建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局面很快出现。但由于国民政府遗留下的烂摊子和战乱的影响,经济基础还是很薄弱的。以当时的襄樊市(后改名襄阳市)为例,据1950年调查,全市私营工商业的登记资金是(旧币)90多亿元,折合现人民币90多万元,其中流动资金仅40多万元。而其中商业、服务性行业多,工业几乎等于零,具规模的卷烟、纺织业,也都全是用手摇卷烟机和木制脚踏织布机生产,实质上还属于手工业。小商小贩有1千多户,占全市工商户的三分之一。可见,当时的襄樊市,是典型的消费型城市。但就是这样的消费城市培育了市民崇尚娱乐、追求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消费意识,促成了巨大的娱乐消费群体的形成,特别是商业、服务业、手工业、小商小贩,占了襄樊市人口的很大比例。再加上汉水上的船工,码头工人(据1953年统计,来往于襄樊市的船民人数,至少有一万六千多人,本地码头工人近千人)所组成的消费群体就很大。而当时的文化娱乐消费市场又非常小,除了一个电影院、两个戏院外,就是众多的茶馆书场了。这些人在工作之余,就涌向消费成本相对低廉的茶馆,成了书场的常客,成了“坠子书”的基本受众。他们爱听坠子书,接受并喜欢那些用襄河道语言语音演唱的坠子书,接受并喜欢那些加入了他们所熟悉的襄河道民俗风情的书目,对蕴含着襄河道地域文化的演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认同感,追捧他们心目中著名的本土艺人,造成了强大气场,组成了襄河道流派的巨大受众群体。而本土艺人群体也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期望、他们的爱好,知道怎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他们结下亲密无间的深厚友谊,从而有力地支持了襄河道流派的发展。

在本土艺人群体和受众群体的相互需求,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所组成的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襄河道坠子的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襄河道流派形成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关于襄河道流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专门论述)。于是,三个必要条件具备,宣告了河南坠子襄河道流派的正式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