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6届沪剧班:承载并传承沪剧的振兴之希望

2006届沪剧班:承载并传承沪剧的振兴之希望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参加这次赴京演出的沪剧院青年团演员都是上海戏曲学校2006年开办的沪剧班毕业生。当时为了应对戏曲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寻觅和延续沪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代火种,沪剧院和市戏曲学校联手举办的。上一届沪剧班只招到了15个学员,离原来的目标相差很远。2011年7月,承载着沪剧传承振兴希望的这一届戏校沪剧班举行毕业公演,学员们演出的两台沪剧优秀传统剧目《陆雅臣》和《大雷雨》赢得普遍赞扬。

2006届沪剧班:承载并传承沪剧的振兴之希望

参加这次赴京演出的沪剧院青年团演员都是上海戏曲学校2006年开办的沪剧班毕业生。当时为了应对戏曲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寻觅和延续沪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代火种,沪剧院和市戏曲学校联手举办的。全院上下都特别重视,从招生到教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魂断蓝桥》中青年演员洪豆豆、丁叶波饰玛拉、罗依

由于地域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局限,沪剧人才的培养很不容易,既无法从外地引进,也很难从兄弟剧团“挖角”,只能自力更生,自主进行。近年来戏校沪剧班遇到了招生难的问题。随着上海市郊不断城镇化,很多家长不愿意孩子学戏。上一届沪剧班只招到了15个学员,离原来的目标相差很远。这次沪剧班招生,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生源十分紧缺。剧院领导和市教育部门多次沟通,终于被允许到上海的毗邻地区招生。

《家》“洞房”中青年演员钱莹、王森饰瑞珏、觉新

招生的老师跑遍了全市各区,得到清水路小学、华漕中学、洛川学校、东新中学、新泾中学等沪剧特色学校的大力支持,还在南通设立招生点,远赴常熟、太仓、嘉兴等长三角地区寻找条件好的新苗。由于招生范围扩大,这一届生源素质有所提高,但也带来新的问题。27名学员近一半不是上海人,分别来自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和江西等地。外地孩子都一口方言,听不懂、更不会讲上海话。即使是上海籍学生,由于大多来自市郊,地方口音也十分浓重,这对演唱沪剧在语言上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开学后的第一学年,老师们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纠正语言、学习上海话上。教研组想尽了办法,不仅平时生活中倡导讲上海方言,而且用上海话来教学童谣、民歌和绕口令。教研组达成了一个共识,在这几年里即便不能把学生们调教成说一口流利沪话的“小上海人”,但沪剧唱腔念白必须把上海话念准。

同学们学习上海话都十分用功。光一个上海话的“我”字,很多人练了两个多星期,有的甚至连睡梦中也在念。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达到预期目标,过了语言关。即使外地来的学员也不仅能听懂上海话,还能用上海话交谈交流。(www.xing528.com)

孩子们学习沪剧表演也相当刻苦,从最初的新奇茫然,到渐渐的喜爱投入。从刚进排练课堂,手脚不知道如何安放,眼睛不知道看哪里,到学艺道路上的琢磨思索、渐渐开窍。这中间经历了多少摸爬滚打,多少甜酸苦辣,又有多少暗自的哭泣,收获的欢笑。一个个从懵懵懂懂的孩子,成长为能演善唱的小演员,开始明白了学艺的艰辛和追求,也萌生了对沪剧艺术的憧憬和担当。

名师出高徒,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沪剧院先后邀请安排十几位沪剧名家来校授课。诸多沪剧传统剧目与经典片段成为主要教材,老师们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一遍遍讲解,一遍遍示范,甚至主动放弃了休息日来教课。五年时间老师们的鬓角生出了白发,学员们的表演才艺在不断地进步。

《星星之火》“母女会”是沪剧前辈艺术家韩玉敏和著名沪剧演员王珊妹把着手教的。韩玉敏老师七十多岁高龄了,一点三刻上课,她每次十二点钟就来了,和学员交谈,非常亲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叫她韩奶奶。

叛逆的女性》“花园会”是沪剧西装旗袍戏的经典剧目,早年由石筱英和邵滨孙两位前辈沪剧艺术家唱红,后来茅善玉和孙徐春也演得相当出色。茅善玉还曾因这个剧目的演出获得过上海青年演员会演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如今他们俩又手把着手教会了沪剧班的学员。担任沪剧院院长的茅善玉尽管工作繁忙,却在百忙中抽时间坚持到沪剧班教课。每星期三个半天,总是早晨八点多就来了,从不脱班。正因为有这些好老师的悉心栽培,才使沪剧新苗迎着阳光茁壮成长。

2011年7月,承载着沪剧传承振兴希望的这一届戏校沪剧班举行毕业公演,学员们演出的两台沪剧优秀传统剧目《陆雅臣》和《大雷雨》赢得普遍赞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