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楚国印子金:昭王挟胜逼楚的历史背景及其黄金产业

楚国印子金:昭王挟胜逼楚的历史背景及其黄金产业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夷宾服之后,周昭王决定挟胜逼楚。除了对久不入朝的楚人报以颜色外,更让昭王心驰神往的还有灿灿如日的楚地黄金。『爯』字在先秦时的一些写法:楚国金版郢爯陈爯汉朝金饼所谓“雍州出玉,荆扬出金”,楚国向来都是先秦声名最著的黄金产区。不同于汉代常见的饼、马蹄、砖等形状,楚金以版状为形,以“爰”字为文,故又名为“印子金”或“爰金”。

楚国印子金:昭王挟胜逼楚的历史背景及其黄金产业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东夷宾服之后,周昭王决定挟胜逼楚。除了对久不入朝的楚人报以颜色外,更让昭王心驰神往的还有灿灿如日的楚地黄金。

黄金是一种古老的称量货币,早在姜太公创设的“九府圜法”中就有以黄金为货币的记载。是故“三致千金”的陶朱公和“家累千金”的吕不韦,都是富埒王侯的豪商巨贾,“一诺千金”和“千金买骨”也都是极言难得之事。

先秦文献中的“金”多指铜,所以有“千金之剑”“百金之鱼”的表述。至于金、银、铜,大抵是用颜色区分:《尚书·禹贡》有“惟金三品”的记载,《史记》称“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班固在《汉书》中亦说:“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故可知三者皆可称金,只是按照颜色称之为“黄金”、“白金”与“赤金”而已。至于更易与黄金混淆的黄铜,则是千年之后的事物了。

『爯』字在先秦时的一些写法:img

楚国金版

郢爯(一说郢爰)

陈爯(一说陈爰)

汉朝金饼

所谓“雍州出玉,荆扬出金”,楚国向来都是先秦声名最著的黄金产区。不同于汉代常见的饼、马蹄、砖等形状,楚金以版状为形,以“爰”字为文,故又名为“印子金”或“爰金”。

楚金从来都备受列国觊觎,倘若是侵略强夺,免不了楚人以牙还牙;要是诈术巧取,也避不过之后的再三牵扯;索性快意将楚国灭了,却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危局了。

此番周昭王南征楚国倒算是“明智”,竟失足溺死于汉江之中,自我了断了。

昭王以降,周室渐衰。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昔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周天子如同倡优一般,为往来的霸主唱喏。

起初是郑庄公,这位周朝卿士封地不大,胆子不小。他把“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弟弟赶到共城,将生母置于“黄泉”之中。天子联军他敢战,五国征讨他能胜,最后他还要走了周天子的儿子当人质,好不威风。幸好这位同宗还算识趣,依样画葫芦地给周天子送去了自己的儿子,史称 “周郑互质”。平时的贡品、朝见也都不见少,勉强算是维护了天子的颜面。

接着是位忠臣,谁对天子不尊他就打谁,天子不高兴谁他就讨谁。依靠着这棵大树,周襄王大张天子之威,时不时地还能把几十年不用的天子兵车拉出去遛遛。南方的楚国也被迫送来了“包茅”朝贡,算是了却了周昭王死于征楚的仇怨。周襄王找回了天下共主的感觉,投桃报李地在葵丘赐给这位忠臣天子胙、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举凡《周礼》所载,能给的尽给了。后来这位忠臣被自己的儿子关了禁闭,活活饿毙,史称齐桓公

贫者事哀。见辱于诸侯还毋算,都城之内,周襄王的亲弟弟也造起了反。周襄王和先祖周平王一样开始逃难。这次襄助周天子夺回洛邑的不是护送周平王的秦人,也不是周襄王的老朋友齐桓公,而是一位长相奇特、肋部连成一整块的远亲,叫姬重耳。此公便是春秋时期的第二个霸主——晋文公

历经战祸的周王室日渐式微,但还是极尽赏赐,甚至连临近晋国的周地都分封给了晋文公。晋文公没有令周襄王失望。城濮之战后,他不仅将战俘和战车献与周天子,还帮助王室修建宫殿,不久又召集列国朝拜天子,面子、里子一并还了。如此,周襄王与晋文公各自拥着王道与霸业的美梦,含笑九泉了。

磬币:
春秋时期周王畿地区铸造的桥形币,亦称磬币,一说为铜璜,是否为货币尚有争议。

周道日衰,在铸币中也体现得分明,最为典型的当属废除“子母相权”、独行大钱一事。

所谓“子母相权”,即发行轻重不等的两种货币:物价上涨时,发行大钱以购买贵物;物价下跌时,发行小钱以购买贱物。国家通过轻重货币的依次发行,以平衡物价。

子母相权最早出现于周文王时,《逸周书》有载:“(周文王见)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周景王即位后,想要废除小钱,专行大钱。单穆公劝谏道:“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乏)乎?”然而周景王一意孤行,致使国势维艰,最后竟到了向列国乞讨的地步。

可笑的是周景王不知自省,反以“数典忘祖”来斥责因忙于应付夷狄而难以资助王室的晋国。如此,赫赫大周不仅威严扫地,连尊严都涤地荡然了。

北方的周人苟且着,南方的楚人到底是意难平了。

楚人本是火神祝融之后,却被商人、周人看作茹毛饮血的野人。即使是帮助周人收拾河山,楚人也只换来低微的爵位——“子爵”。他们自己穷得连祭祀用的“大牢”(牛、羊、猪)都凑不齐,仍不惜举全国之力给周天子献上楚地的珍奇之物,却依旧被周天子视作蛮夷,同处地偏远的酋长们一起在殿外看火。后来只因为疏忽了朝贡时间,楚国竟招致周天子屡次三番的征伐。

等到周天子势衰了,崛起的霸主们也都头一个拿楚国开刀。每一次的尊王攘夷,背后都是楚人流不尽的血泪。

可是这个氏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蛮楚,恰如卧丘猛虎,伏爪忍受。一俟骨子里盗火者的血液波涌翻腾,便于狂风中怒吼:

“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楚国大布:殊布当img背十货(一说背七慎)

说出这句话的人叫熊渠,中原诸国眼中的卑贱楚子,振兴楚国的一代豪杰。面对强大的周王室,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趁着周天子讨伐太原之戎的时机,偷偷地蚕食周围小国的土地,使羸弱的荆楚一跃成为江汉流域的霸主。更为“僭越”的是,他竟然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成王爵。他虽然后来迫于周厉王的威势,将王爵自行废去,但是依旧把不循成法、敢于突破的楚人精神,彰显得淋漓尽致。

楚国连布(四布当img
楚国大布是连布的两倍,是所谓子母相权,与后世非等额的虚值大钱概念迥异。

一百多年后,楚君熊通即位,他创造过两个第一:一是吞并权国后,设置权县,这是中国郡县制的开始;二是通过汉阳诸姬向周天子讨要高等爵位未果后,自立为王,称楚武王(非谥号),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www.xing528.com)

楚国不顾中原大国的反对,屡屡吞并周天子分封的小国。在进逼中原的过程中,楚国终于碰到了硬钉子——晋国。当时的楚王是雄主楚成王,可惜他的对手正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据说晋文公流亡时曾被楚成王收留,许诺晋楚两国若是开战,晋国必当“退避三舍”。不料一语成谶,竟真有了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

此一役,晋国大胜。晋文公向周襄王献楚俘一千名、兵车四百乘,并被周襄王命为诸侯之长,匡扶江山,不在话下。战败的楚成王从此一蹶不振,最终被儿子商臣逼迫自缢

国势无常,真正属于楚国的荣耀,还在二十年后。彼时楚成王的孙辈楚庄王继承了楚人铁与血的精神,率领着楚军走向了所向披靡的问鼎中原之路。

楚庄王性本昏聩。《史记》有载:一日,楚庄王左拥郑姬,右揽越女,佐以音律,活色生香。突然大夫伍举(一说伍参)冒死进谏:“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听出了伍大夫的弦外之音,想起自己从政数年,或是飞狗围猎,或是沉湎声色,以至楚国江河日下,内有若敖独断之难,外有晋国蚕食之祸,国亡政息就在眼下。庄王先是沉默,继而思索,终而奋发:“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从发下一鸣惊人的豪言开始,真正让楚庄王前后判若两人,甚至连轻佻的性格都为之一变的原因应该是楚庄王八年的“问鼎中原”事件。

见金四朱(视金四铢)
陈介祺、袁克文、张叔驯、平尾赞平迭藏,现藏于赵梓凯处

是品“见金四朱”铜钱牌,出土于湖北东南部一带,为战国中晚期楚铸币。旧释“见金”为“良金”“白金”“艮金”,“见”通“现”,今又有学者释其为“视”,谓此则文义可解通。此系列铜钱牌有“一朱”“二朱”“四朱”之等级差别。据考证,它们系楚国用来与金版兑换的地方性货币。

那时楚军饮马黄河,在大周王畿举行阅兵。彼时的大周早已沉睡在齐桓公、晋文公“编织”的太平盛世里。新任天子周定王在惊惧之下,慌忙派出大夫王孙满去犒劳楚军,以探虚实。

只见王孙满华车衣锦,缓步来到楚军营帐前,说道:“楚子讨伐‘陆浑之戎’,途经我洛邑。天子甚慰,特派外臣来劳师。”

未等楚庄王开口,左右便不怿了:“我先祖成王时,周天子赐胙,命我大楚镇辅南方,当时楚王就已是‘侯伯’之尊。如今阁下见我王不行大礼,称之为‘子’,难道符合周礼么?”

王孙满见楚人中计,回道:“大人所言不虚,然天子让楚国镇守南境,勿侵中原。如今楚军陈兵王畿,却是谁先失的礼?”

楚营中的王孙满口若悬河,将楚人批驳得直喘粗气。只听轰隆一声,楚庄王掀翻案几,将历代楚人的兴衰荣辱狠狠地“宣泄”出来:“寡人今日就是想看看,天子的九鼎,能否大过我千里楚地,能否重过我万钧楚兵!”

王孙满长叹,揖道:“楚王容秉,在德不在鼎。昔时大禹铸九鼎,以承天命。夏桀昏聩,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以德配天,鼎再小也重;暴虐昏聩,鼎再大也轻。如今周室衰弱,但是天命未改。江山有多重,九鼎就有多重!”

楚庄王怔住了,本已高高举起的发兵令信,被他缓缓地放下。或许他能扬鞭灭周,以血前仇,起码也能赚几个鼎再归国。然而强晋在侧,周藩环伺,一时意气,奈何存亡。

最终王孙满被礼送回洛邑。

自楚庄王三年起,楚国先后战胜庸、麇(音同“君”,常误作麋、靡)、宋、舒、郑、陈等国,并于十七年在邲地大败晋国,成为天下霸主。

根据《左传》记载,邲之战后,潘党建议楚庄王将晋军的尸体筑成 “京观”,来彰显武功。“京观”又称“武军”“阬”,即是将敌军的尸体或者头颅堆叠在道路两旁,用土夯实,形成锥状土丘。

京观是一种非常残酷的虐尸行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入土为安”的思想,往古只有惩罚元恶大憝时,才行此酷刑

白起长平一役,阬赵军四十万,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号曰“人屠”;秦皇诛戮“文学方术士”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千载之精粹,百家之鸣刊,尽喂秦火;项羽破釜沉舟,于新安城南阬秦卒三十余万,多少孤妻幼子,枯冢荒烟。此三人者,世称暴虐,其视人命,如艾草菅然。俟后身死国破,各以类至,报应之势,果共轧之。

楚庄王如是答对:“所谓武字,止戈为武。晋军为国而战,义胆忠肝,怎可筑成京观?”

悯恤忠义,止戈为武,千载之下,令人神往矣。是所谓:

赫哉庄王,仁德之主。

始不飞鸣,终能张楚

窥周围宋,声威如虎。

践兹中土,败晋扬武。

虽为荆蛮,桓文为伍!

在问鼎之路上,楚庄王也曾废除小钱铸造大钱(“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果然招致和周景王时一样的困顿局面:“百姓不便,皆去其业。与周景王不同的是,楚庄王善于纳谏。他听从孙叔敖的建议,恢复了旧制。

楚国是唯一具有金、银、铜三种铸币和版形货币的先秦国家。有文铜贝是除楚金外,楚国货币体系中的另一支柱。因面文形似蚂蚁歇于鼻尖,又像是令人瑟缩的可怖鬼脸,故其又被称为蚁鼻钱和鬼脸钱。有文铜贝钱的常见的币文是“巽”和“紊”其中“紊”字被认为是“各六朱(铢)”的缩写,含有“一币即六铢”之意。

特立独行的楚国货币与敢为人先的楚人精神一脉相承。楚庄王的问鼎,与楚国货币所带来的经济的繁荣是难以割裂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楚国的问鼎就是楚币的问鼎。

在诡异莫测的楚金、鬼脸上,歪歪斜斜地记录了楚国近千年的彷徨与荣耀。如今硝烟散去,行走在湖北武汉的街头,你偶尔还能听见当地人说着古老的方言——“不服周”,恍若隔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