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

实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运用“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大胆放手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这是改革的根本。(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自主互助学习首先要解决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问题,这是实施互助学习的先决条件。

实施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

运用“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大胆放手把学生推到课堂的前台,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这是改革的根本。

(一)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师专题研究

具体到每节课堂上,如何保证所有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游刃有余地调控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益,这是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若使众多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让所有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共同享受改革成果,就要加强教师个人反思及团队的专题研讨,不断交流彼此课改经验,互通有无,凝聚智慧,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1.撰写日志,加强反思

教学日志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写教学日志,教师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了解教学盲点,改进无效劳动。”因此,学校要求课改教师每天撰写教学日志:一是紧紧围绕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思考撰写。二是记一个案例,谈一点体会,提一个问题。日志每周一交给学科主任批阅。通过写日志,教师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总结。在日志里,能读到初期他们面对改革时的困惑,看到他们为了推进课堂改革采取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新学习方式下发生的深刻变化。每一名教师的日志都是一部生动的班级课改成长“纪录片”。[2]

2.专题研讨,突破瓶颈

在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小组长如何选定培养?如何指导学生有序高效交流?如何建立小组评价机制?学生不会讲题怎么办?如何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突破课堂改革瓶颈?面对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课改研究小组。课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由课改研究小组集体研究解决,课改小组每周将所有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把集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为这一周的主题,每个教研组结合自己所教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头进行研究。在研讨会上,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围绕典型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经常是窗外已满天繁星,室内却依然激烈争论。对工作的投入,对课改的执着,留住了教师们回家的脚步。很多问题通常要经过讨论—实践—再讨论的多次反复过程,才可能寻到较为可行的办法,这些研讨真真切切地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课例研讨,完善模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开始把研究重点放在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操作策略问题上,着力提高各环节的教学效益。这项研究主要是通过课例研讨来实现的,主要分为模块指导课和主题磨课两种。

(1)模块指导课

所谓模块指导课就是由一名教师针对某一模块进行执教,大家对这节课予以观察、分析、讨论。例如,针对“组内辅导”落不到实处的问题,请王云颖老师执教了《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节课,改革小组核心研究成员参与了听课研讨活动。

(2)主题磨课

主题磨课共分两个层次:一是教研组内主题磨课,二是校级主题磨课。教研组内磨课就是确定一位教师为样板,结合教研组集体研究思路上研究课。教研组所有教师参加听课、评课,总结课堂成功与不足之处,并商议解决办法。达成共识后,再由这位教师根据改进后的研究思路,二次或三次上课,验证改进效果,直至满意解决问题为止。每周每个教研组开展组内集体主题磨课至少两节。校级磨课就是每逢周五开展校级示范课展示活动,轮流展示各个教研组凝聚集体智慧的示范课。课后所有数学教师要分组讨论,围绕磨课主题,结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表现,开展评课活动,总结宝贵经验,找出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明确课改方向。

通过有效的主题磨课活动,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保证了数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

自主互助学习首先要解决小组的建设与管理问题,这是实施互助学习的先决条件。

1.小组组建

组建小组时,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宜采用2人一组;中年级宜采用3—4人一组;高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所增加,能力有所增强,由4—6人组成较为适宜。学习小组以固定座位为基础,前后左右座位的同学自然形成小组,这样避免了圆周式座次带来的看黑板斜视的弊端。它方便自如,易于形成,需要交流讨论时,学生只需转身即可,这样既节约了空间,也便于教师组织教学。

在分组前,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态度、性格、兴趣、性别、各种能力等因素,根据均衡互补的原则,认真调配座次,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同时要特别考虑到小组长的选用座次,要便于小组长的组织与管理。以六人小组为例。设正、副组长,每排坐三人,组员坐在组长两边。为了便于管理,给组员编号,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编为1号。2号应是学习上较为出色的学生,遇到问题能有自己的想法,帮助组长协调组内事务。其他依次为3、4、5、6号。1、2号学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承担“小老师”的角色,对组内的学困生进行帮扶。

2.小组管理

(1)精心选拔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学习将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会无合作可言。所以,一定要精心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如学习比较优秀,责任心、进取心强;在同学之间具有较高的威信;能管住自己,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听取他人意见;懂得怎样组织组员学习,鼓励同学多发言。

(2)注重组长培养

第一,明确组长职责。要帮助小组长明确职责:一是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好互助交流,使每个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组织交流时组长要了解本组成员的性格特征,思想、学习等状况,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组长还要有耐心。二是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协调,因人而异,给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适当安排学习任务,力求达到因材施教。三是组长要善于引导组员筛选问题,把握重难点,整合全组之力,研究解决关键问题,促进全组共同提高。四是要组织协调小组准备学习成果展示,安排组员分工;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整理,向老师或是向其他组织学习。总之,组长要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对组员起到有效的组织协调、带动、互助作用。

第二,教师做好示范。培养小组长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究各种互助合作的方法,然后总结整理,给小组长做出示范,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如学习活动如何组织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组员参与的积极性;活动的方式方法如何选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活动之后如何总结经验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等。

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可以教给组长常用的语言:①交流开始时“请xx同学先讲”。②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你讲得真好”。③当出现回答不全面时“谁来补充”。④组员回答支支吾吾时,用“你可以再想一想”。⑤有的组员不能主动发言时,“我们是不是请xx也来讲一讲”。⑥当出现意见有分歧时,组长应该多问个为什么。⑦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发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小组长要从简单的模仿运用,到独立实践,再到创新方法,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和过程。

(3)定期召开会议

小组长会议的时间要酌情而定。一般低年级要间隔时间短一点,以一周一次为宜,高年级两周一次。平时教学中也可根据情况随时开会或个别指导。小组长会议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长反馈组内情况,便于教师及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二是小组长交流经验,互相借鉴。

(4)制定小组公约

如果把学习小组的建立看作是新生命的开始,那么,维持这个生命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便是评价机制。若让小组可持续稳定发展,仅靠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内在热情才是最根本的。指导学生商定自己的小组公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做主人的感觉。小组公约一般由组内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讨论商定,意在调动每一个组员的积极性。

(5)教师有效调控

小组组建后,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关注动向,做到有效调控。例如,胡秋燕老师在组建小组后就遇到了以下情况:班上的第二小组,组内有个别组员表现比较强势,组长对其不能进行有效管理,导致该组运转低效,甚至是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就是在小组组建后,教师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调控,导致该组人心涣散,杂乱无序,严重阻碍了小组作用的发挥。后来只好重新组建小组。这个例子说明,教师如不能及时了解调控小组运转,个别组员就可能影响整个小组发展,继而影响整个班级的管理。所以,教师应该细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和学生交流解决。

(三)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因势利导,放手放权,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最终学会学习。(www.xing528.com)

1.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学生对知识充分自学,才能形成主体认知图式,感悟知识发展过程,形成体验,理解或是内化知识。自学时还可以整理出遇到的难题或是疑问,在小组内合作交流,与同学互助解决。合作应是充分自学基础上的合作,只有这样合作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自学是自主学习的基础,但我们认为自学不仅仅是“自读”,它除了阅读教科书,还可以是尝试解决习题,获得自己的体验。实验初期,学生还没有相应的自学能力,通常不知怎么自学,教师设计的自学提示就要比较详细,指导学生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随着学生自学能力逐步提高,可逐渐简化学习提示,逐步实现学生独立自学。

学生常用的自学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①任务落实自学法。即教师布置自学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自学;②课本标记自学法。即在自学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③动手操作自学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④尝试练习自学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自学时先独立试做,遇到疑难再返回自学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⑤查找资料自学法。在自学过程中,可以查找其他的相关资料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2.倾听能力的培养

“倾听”主要是用耳朵认真地听,辨析他人的语言做出自己的判断,形成自己思想观点的过程。涵盖会倾听别人的诉说,听懂理解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形成自己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而我们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在老师提问的时候,要么学生一门心思地争着发言,不注意别人说什么,要么就像与自己无关一样。特别是现在的自主互助式课堂,学生的讲解占了大多数时间,但学生在讲解时不能像教师一样有效地调控课堂,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势必影响课堂效率。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表扬的语言越具体越好,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如:“你听得最认真,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善于倾听”,“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真棒”,“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这样让学生能够及时品尝到认真倾听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示范引导,培养倾听习惯

随着课堂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辩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因此,教师自己要先做好表率,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含混不清,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充分尊重他们,不打断他们的话,努力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火花和有价值的观点,并加以及时评价。捕捉教育契机,盘活整个课堂。

专心倾听。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聆听时要全神贯注,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要求学生在听同学的发言时,找找同学的发言有没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想想同学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答案是否完整?快速整理针对他发言的评价。只有认真倾听,用心去体会别人的话语,才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并洞察想法的由来及不足。

耐心倾听。无论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语气,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同学发言有错误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委婉地表达。

学生听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反复训练。因此,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后,安排专门的倾听训练课。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方法,强化训练,提高倾听能力。

复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可以使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得到强化,加深印象;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能力。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教师对重点问题理解思路的分析:刚才同学怎么说的,你能再说一遍吗?

听答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如听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听记训练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如口头布置课后作业,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讲一遍,语速稍慢,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再如口头述说一件事,让学生对事情的要求进行记录,如活动准备材料等。

听辨训练真知总是在争辩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也是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和进步的。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知己知彼,完善自己的观点。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思辨,如“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当然,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它具有长期性。一位哲人说过: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创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讲题能力的培养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讲代替了教师讲,学生的讲题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讲题能力是自主互助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初期,教师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敢讲,不会讲,其他同学听不会的质疑,形不成“生生互动”的场面,交流问题不深入,出现“冷场”现象,致使很多教师重走老路,甚至失去继续推进改革的信心。

首先,鼓励学生敢讲。只要学生能走上讲台,教师就给予表扬,树立其自信心,增加锻炼机会,消除畏惧心理。其次,指导学生会讲。通过教师示范点评,开设专题讲题比赛课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在讲解时能抓准要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再次,鼓励学生主动讲。一是不要纸上谈兵、为“讲”而讲,要充分利用各组的小黑板展示自学成果和解题思路。大家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讲,同学们自己能看明白的不讲,讲了同学们也不明白的不讲。讲题者要通过板书、教具演示、学具操作、设计梯级问题等,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讲明白。二是教师重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实现互动,通过互动增强学习实效。

明确要求凡是上台讲题的同学,要做到声音响亮,自然大方,身体不能遮挡黑板。低年级学生走上讲台后,可以先集中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如大家请安静,听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等。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学具演示、板书、提问等方式把问题讲清楚,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及时质疑、补充。

为了让学生做到这几点,每节课讲题之后,都要开展讲题评价,包括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洪亮,语言是否流畅,互动是否热烈,神态动作是否大方等多个方面。使学生的讲题能力在不断的锻炼中成长。

示范观摩实施初期,学生不知道如何有条理地讲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讲题情况及时点评,亲身示范,给予一个准确、完整的方法分析讲解过程,指导学生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抓住关键要素,突破重点,让学生知道怎样讲别人才能明白,以便在今后得心应手地将解题思路表达出来。

例如,应用题的讲解,指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先找到已知条件,把已知条件中的关键句标画出来,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再从已知条件推导出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思路方法教师要示范给学生。

专项训练。“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了提高讲题水平,坚持每天5分钟的专项讲题训练。讲题之前,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先在组内讲,相互补充。然后指名上台讲题,其他同学补充评价。优秀者给小组加分奖励。在讲题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特别帮助指导。

家长支持把讲题作为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当老师,家长做学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家长参与学习了解孩子情况,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一致称赞。

(四)交流能力的培养

把学习组织形式由班级的整体授课变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小课堂,小组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交流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

学生在交流前要充分自学,只有对交流的知识有了充分的感知,有了独立的想法,交流时才能有话可说有的放矢,甚至是妙语连珠精彩不断。例如,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课前让学生自学并试做了习题,结果在试做672-36+64时,刘启庆同学说:“做672-36+64时不能写成672-(36+64)这样结果就变了。因为减号后边加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比如:8-2-2就是连续减掉2个2,如果要加括号就是8-(2+2),这样结果就相等。或者8-2+2时就应该是8-(2-2)结果相等。”接着组内其他同学又一起8-2+2创设了一个情景,说教室内本来有8个学生,走了2个又来了2个,就是相当于既没来也没走,就是8-(2-2),又一次说明减号后面加括号就要变符号。

这个例子就是因为在小组交流之前,事先让学生进行了充分地自学,所以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交流过程要有序

刚开始,学生对“交流”的理解就是“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简单,每个小组大多是学优生扯开嗓子嚷嚷一通便告结束。要使小组交流科学有序,教师就要提出相应要求:小组长主持组内交流活动;组员发言时要将讲解内容放在中间,尽量让其他同学都看清楚;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并做好记录,如果有想法或补充应举手示意;组员应围绕关键问题研讨,增强时间观念,提高效率;交流时优先照顾学困生,重点帮扶。总之,小学数学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内容丰富纷繁,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梯度前进的缓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注重长远目标,又注重当下教学方法的设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