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沈阳人物在中国电影界的影响和贡献

沈阳人物在中国电影界的影响和贡献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批电影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为沈阳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选择电影人的基本标准包括:在沈阳出生或在沈阳工作、生活过的人。这是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戏剧片。任庆泰可称得上“中国电影第一人”。

沈阳人物在中国电影界的影响和贡献

张晓琳

20世纪初期,电影伴随着近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其独特的形式传入到沈阳。100多年来,几经变迁和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沈阳人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批电影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为沈阳电影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课题试图通过大量的资料、数据和图片,将100多年来那些孜孜以求的沈阳电影人一一记录,通过丰富、完整和翔实的资料对沈阳电影的百年历史进行记载。

本文选择电影人的基本标准包括:(1)在沈阳出生或在沈阳工作、生活过的人。(2)对中国以及本地区电影做出过突出贡献、产生重大或广泛影响的人,包括制片(生产)、表演、放映、宣传、技术、经营管理、理论等。(3)分为重点人物和重要人物。重点人物是指对中国以及本地区电影做过突出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荣获国际国内电影界大奖以及享有国家级各项荣誉称号的人;重要人物是指在电影行业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部影片等做过突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荣获国际国内电影界大奖的人。(4)按照沈阳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人物进行排序,完成人物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业绩)的介绍。

以已过世的人物为主,详写;以在世的人物为辅,简写。

1.任景丰(庆泰)(1850.1—1930.5)

任庆泰,字景丰,甫名觐风,被后世誉为“中国电影之父”。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农历十二月十八,任庆泰生于沈阳法库四台子村。13岁那年,任庆泰跟随本村木匠开始学习木工手艺。由于他具有“勤奋好学之资”,再加上他心灵手巧,很快就在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小有名气。1872年,任庆泰随本县魏家楼子首富于子扬来到北京协助管理当地的产业,并逐渐成为于子扬非常信任的朋友。这一年,于子扬到上海料理生意,无意间遇到有人从欧洲带回一台由英国制造的照相机器,并带有附属设备。由于当时照相机在社会上是极其罕见的物件,于子扬不惜重金购回来。因为不会使用,他便和任庆泰一起研究琢磨。任庆泰心灵手巧,很快通晓了这个照相技术,并为于家以及街坊四邻、亲戚朋友等拍出了一些照片,深受欢迎。于子扬不善此道,再加上后来由于生意上的繁忙等原因,逐渐对照相失去了兴趣。但是他看到任庆泰喜欢得不得了,就将照相机和附属设备一并送给了他,并帮助他在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开设了一家照相馆——这便是后来在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丰泰照相馆。

公元1876年农历三月十六,丰泰照相馆正式开业,地点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土地祠,这是北京城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开业之初,达官显贵、太太小姐、富贾商人纷纷涌入,争相留影,以表时尚。一时间,人头攒动、门庭若市,生意兴隆。

1904年五月中旬,任庆泰将原来一个小剧场改建成京城第一家新型的影剧院——大观楼正式对外营业。这是一座既能演戏又能放映电影,既能娱乐又能举办各种展览的多功能综合文化场所。

当他听说法国有了活动摄影照片后,便想利用已有的条件,筹划试制自己的电影拍摄机。于是,他购买了一些机械部件和电影胶片,自己动手,开始了电影拍摄机的试制工作。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试制出了一台木壳手摇电影拍摄机。有了电影设备,但是拍摄什么题材的电影呢?当时看电影是一项奢侈的活动,考虑到当时的消费人群和票房,任庆泰便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合作,首拍了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片段。

1905年端午节后,任庆泰在丰泰照相馆后院采用自然光,利用7天时间,拍摄了《定军山》中的三个片段。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还要对毛片进行剪接,去掉效果不佳的镜头,然后还要进行合成,再将压缩的唱词和道白用字幕打入影片中,忙忙活活又弄了半个月才算大功告成。《定军山》共三本,每本10分钟左右。影片制成后,任庆泰首先请谭鑫培先生过目,征得先生的首肯。该片于1905年农历六月初正式问世。这是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片,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戏剧片。影片公开上映是在任庆泰新改建的大观楼内,打出的旗号是“向谭鑫培大师诞辰六十周年献礼暨《定军山》首映式”,对外不售票。任庆泰以谭鑫培的名义广邀戏曲界演员,又以自己的名义邀请商界和官场的朋友,到场的约二百人。影片放映后,效果奇好,人们不时发出一阵阵的赞叹声,同时也多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赞叹声和掌声,不仅表达对谭鑫培先生的崇敬和热爱,也表达了对任庆泰由衷的敬佩。

《定军山》剧照

《定军山》在大观楼放映后,每天都是观者如潮、车水马龙,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局面。观众除了满足自身的好奇心和“天下宗谭”的京剧名角原因外,那种长期被压抑的爱国热情也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后来,任庆泰又先后拍摄了谭鑫培《长坂坡》。从1906年到1909年,丰泰照相馆持续在原地拍摄京剧演员俞菊笙、朱文英、许德义、俞振庭、小麻姑的《青石山》《艳阳楼》《收关胜》《白水滩》《金钱豹》《纺棉花》武打和舞蹈动作片段等六部戏曲片。这些戏曲影片把京剧艺术中五花八门的武打和做功几乎囊括概尽,极具观赏价值,且雅俗共赏,从士绅官宦到寻常百姓,皆百看不厌。更让任庆泰兴奋的是,这些影片还被上海、武汉、广州、福州等地多家影戏院购买上映,引起了全国性的轰动。任庆泰1905年拍摄电影《定军山》,距离西方发明电影仅差10年(1895年)。任庆泰可称得上“中国电影第一人”。

2.韩庆发(1906—?)

1906年,韩庆发生于河北一个贫苦人家。早年“闯关东”来到沈阳,只身一人靠乞讨和打零工来维持生计。20年代初,在日本人开设的奉天馆(后来的沈阳小剧场)做“杂役”。由于他“干起活来很有眼力见,整天忙前忙后,又很爱学,耳濡目染就学会了日本话,很受日本老板北川幸夫的喜欢”(其子韩春来的回忆)。于是,北川就委托朋友,“把父亲送到大连日本人开的新世界电影院学习放映,父亲15岁学了一年的放映回到奉天馆成为一名助理放映员”。“1932年,日本人佐伯常太郎在沈阳站前开设一座叫平安座的电影院(现在文化宫原址)。打算招一些中国人做夫役(勤杂工),父亲看到这机会便用日语和佐伯说他学过放映,于是他就在平安座做了一名放映员。当时,平安座使用的电影放映机有日本产的‘罗亚鲁’(译音)和德国产的‘蔡斯’(译音)。据说,在当时全沈阳没有几个人能会用,父亲很快掌握新机器技术,成了优秀放映员。因此,薪水比别人多一块大洋”(韩春来的回忆)。

当年,韩老先生曾经这样说:“在平安座干了几年,有了积蓄。我就开始琢磨着干点事情,像那个‘老日本’似的自己也开个电影院”。“那时候,所谓的老北市场是全市最热闹的地方,做什么买卖的都有,父亲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那里。因为他很快发现北市场很繁华,拥有各行各业,但却没有一家电影院,能看电影都是日本人或有钱人所享受事情。于是,父亲就决定让他的电影走进北市场”(韩春来的回忆)。

于是,这个当年的“小杂役”真正开始了他自己的“创业”。韩庆发从岳父那里借了钱,加上原有的积蓄,于1938年初将当时北市场西侧的保安茶社买下。“父亲又为茶社添置了一些条凳子,向平安座老板佐伯租借了一部被淘汰的手摇放映机和几部老旧影片拷贝。茶水烧开、瓜子花生,配上一部由父亲亲自放映的《卓别林淘金记》,这‘玩法’绝了。北市场很多人根本就没见过真正的电影,过去只看过‘拉洋片’的。一时间,纷纷赶来凑热闹。而保安茶社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韩春来的回忆)。据当年韩庆发说,其实保安电影院初建时是非常简陋的,只是用油毡纸盖的不足200平方米的大棚子。而临时借的设备也是一台手摇电影放映机,放映时用广东音乐配音。

韩庆发一家

第一次创业的尝试,使得韩庆发对电影放映能够在这商贾云集北市场赚钱的信心陡然增强。于是,不久,“父亲又有了新的想法,又找来好友蔡大伯(蔡文礼)和任大伯(任昆山),他们都是当地的木匠,合股在茶社的基础上盖了一个小影院,专演电影,又命名为较吉祥的保安影院,后来也称作‘小保安’”(韩春来的回忆)。

而真正确立保安电影院在沈阳电影市场的地位却离不开一部影片的影响,那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武侠影片《火烧红莲寺》。当时,《火烧红莲寺》一上映,就成为沈阳城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主题,市民们争先恐后涌入影院,观看这部武侠片。不仅如此,这部影片还带动了当时沈城电影市场。各家影院纷纷行动起来,抢拷贝、增加场次、扩大观映人数。就在这时,保安电影院也经历着更加夸张的上映“大战”场景。本来,当时的保安电影院无论其规模还是设施设备在沈阳都不是属于上乘。当年,韩庆发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盛况:“上映时,由于观众过于拥挤,我们每天不得不加演一两场,甚至将电影院后几排的座席撤下,卖站票让更多的观众能看到。当时,我们这个仅能容纳400多人的小影院,一场居然卖出了1500多张票(虽然这个数字还有待进一步核实其准确性,然而至少说明当时的观众人数已大大超出影院的承受能力)。电影连续放映40天,却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老人在谈论到此时,那布满沧桑的脸颊上不时露出了几分得意,“那时候,钱还是赚了不少的”。经历了那武侠热的“火烧”,保安电影院从此在北市场的西北角立住了脚。然而,也正是由于这部影片带来“火爆”生意的影响,在一次上映《火烧红莲寺》时不慎失火,使“小保安”毁于一旦。

在“小保安”火灾发生后的不久,韩庆发就在开始运作新电影院的建设了。40年代初期,保安电影院的原址由于扩展马路被占用。他们不得不另选新址开始筹建,于是就选中了现在的地址——和平区皇寺路二段56号。1942年初,由韩庆发、任昆山、蔡文礼合资,开始重建保安电影院。

然而,在筹建过程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这项工程几乎夭折,甚至差一点要了韩庆发的命。为了使新电影院建设早日开工,韩庆发通过多方关系,搞到了急需的各种建筑材料。但是在伪满时期,建筑需要的水泥和钢材是日本人严格控制的军需物资,中国人若私自动用,就会被定为“经济犯”。因此,当电影院工程刚刚开工不久的一天,日本宪兵便把韩庆发抓走,将他押进了西塔日本监狱。在监狱里,韩庆发受尽折磨,日本兵对他拳打脚踢,还用军用皮带抽打他。拷打过程中,军用皮带的金属头伤到了韩庆发的左耳,他的左耳从此失聪。最后,就在日本人决定把他送去喂狼狗时,情急之下的韩庆发终于忍无可忍,用日本话对日本宪兵破口大骂。日本人发现这个中国人居然会说日本话,遂停止用刑,开始调查韩庆发的背景。这个过程中,韩庆发无意中说出了佐伯的名字。日本人立刻联系到平安座的老板佐伯常太郎,佐伯闻讯很快来到监狱。恰巧,当时日本驻沈阳宪兵队队长是佐伯的小舅子,佐伯告诉殴打韩庆发的日本兵:此人曾是他的杂役,是纯粹的“良民”。盖电影院虽然他占用了军用物资,但他放映的电影却还是日本电影。于是,日本宪兵队便释放了韩庆发。老佐伯“走后门”,挽救了韩庆发的一条命。

1943年1月的春节前,保安电影院正式开业,由韩庆发任经理。“记得开业当天,北市场有头有脸的人都来捧场,摔跤的董永山、练武术的辛健侯、变戏法的韩景文等都来了”(韩春来的回忆)。新电影院,二层楼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座席838个。开业之初,电影院的经营情况比较好,一方面是由于新影院的设施设备都比较完好,再加上经营者千方百计引进一些新影片,吸引观众前往观映。一时间,保安电影院前门庭若市,人们蜂拥而至。然而,由于此时的伪满洲国随着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已出现了风雨飘摇的颓势。由于社会环境恶劣的影响,电影观众的大幅度减少,使电影院的经营状况也开始每况愈下,直至难以维持生计。

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随着上海国产影片大量的引进,沈阳的电影市场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在保安电影院上映的“影片一下子多起来,有反映抗日战争《九死一生》,也有武侠片《雌雄镖》《鸳鸯剑》《新关东大侠》,还有《夜半歌声》《万家灯火》等进步影片。为招揽观众不时搞一两场戏曲演出。记得一次演《牛郎织女》时,居然把真牛牵上了舞台。但那头牛不争气,上场就拉了一泡屎,引起全场观众一片哄笑。”“但是好景不长,国共开战后,保安电影院再难‘保安’,一个国民党军官强行租用影院,不租不让开业,还不给租金,明摆着强抢霸占。父亲无奈只好带我们子女离开心爱的影院,躲避战乱,全家七口一路艰辛去了北京。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间屋子,白天父亲在东市大街卖牙刷、牙粉、毛巾为生”(韩春来的回忆)。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北京也紧接着解放了,父亲带着我们全家又回到沈阳。霸占电影院的国民党官也跑得无影无踪,但感谢他的‘霸占’,保安电影院在混乱中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我清楚地记得新中国成立后保安电影院上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号召妇女解放平等的《姐姐妹妹站起来》,还有反对迷信的《神鬼不多》,还有什么《大地重光》《陕北牧歌》《胜利重逢》等影片”(韩春来的回忆)。从沈阳解放初期至1956年,保安电影院始终是韩庆发等人的私产。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保安电影院归由沈阳市文化局直接领导。同时,更名为群众电影院。公私合营后公方经理为邓铭友,私方经理仍为韩庆发。从1958年开始该电影院先后两次交区人民政府领导。

20世纪80年代已退休的韩庆发在群众电影院门前

1964年初,经过技术改造,群众电影院成为放映立体电影的专业电影院。同年4月24日,经过技术改造的群众电影院开始放映我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同时,作为加演片还上映了立体纪录片《北京的春天》。立体影片的出现,立即引起了沈阳人的极大兴趣。

当时,“由于立体电影太火,一连放映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由于看电影的人太多,每天需要放映9场,导致影片过热,在‘倒片’时不慎着火。火灾发生时,当时的立体眼镜扔得到处都是,大批观众冲出影院,算上退票和整理工作,足足忙活了一天,群众电影院才重新恢复正常营业。那是1964年的12月末”(韩春来的回忆)。

而此时,“父亲继续留在电影院里工作,直到1981年退休。退休后父亲依然舍不得这个自己用毕生心血打造起的电影院,很长一段时间他在影院门前卖水果,继续看护着他所割舍不下的影院”(韩春来的回忆)。

3.浦克(浦聿方)(1916.1—2004.3)

浦克,1916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县,原名浦聿方。15岁时到沈阳一家经营布匹、绸缎、皮草和瓷器的泰和商店当学徒。当时的泰和商店四楼还经营人们极少见的16毫米电影放映机,也配有电影片子。有时有客人来买放映机,他就偷偷跑上楼随着看一部半部影片。浦聿方在这里最早接触到了电影。偶有空闲,他也到电影院看电影,这时的浦聿方对电影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浦聿方刚入泰和一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后来,沈阳新建了一家电影院,称光陆电影院。原泰和的老板张慎斋到这家新建的影院当经理。这可乐坏了浦聿方,一有空闲,他就会到光陆影院蹭电影。上海片和美国片都看了不少,卓别林和魏鹤龄等都成了他崇拜的偶像。

正当浦聿方对电影兴趣渐浓时,1938年4月中旬的一天,他的好友张经理给传来一个好消息——“满映”(全称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来奉天招考演员。浦聿方闻讯,连忙赶到光陆电影院。张慎斋早为他打听好了情况:只要三元钱的报名费,谁都可以报名。他们一同到报考地点,以浦克的化名报了名。考试由“满映”演员训练所专职教师近藤伊与吉主考,考试项目先作目测,然后进行几句简单的问话。目测满意,只问:“你的,考演员,为什么的?”浦克爽快地回答:“为了艺术。”初试合格。第二天复试,他只朗读了一段诗文,就顺利通过。这使浦克兴奋不已,数日后接到录取通知书。5月1日,他打点行装到新京“满映”报到,从此他成为“满映”演员训练所第三期学员。此前,“满映”已招收了两批学员近百人,按计划学员要在演员训练所学习一年,实际上,大多仅仅学习数月,就抽出拍戏。浦克也不例外,5月入所,7月就抽出在《国法无私》中演一个速记员的小角色。外景地在大连夏家河子海水浴场,他演的片段是跳海救人。导演交代情节后,浦克为难,他告诉导演自己不会游泳。导演说:“你跳,没关系,到时候有人救你。”浦克只好遵命,导演喊“开始”,他纵身跳进波涛汹涌的大海,结果不但抓不到人,自己却拼命挣扎。眼看渐渐下沉,人要淹死了,导演才喊“停”,这时,有人跳入海中,拖上被海水呛得几乎奄奄一息的浦克。为什么这样?这正是导演所要求的效果。浦克这次在摄影机前的表演,使他初次尝受到做演员的滋味。不过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他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此后,他在给《真假姐妹》《患难交响曲》出演了配角后,1941年,中国导演张天赐邀请浦克在《荒唐英雄》中扮演主角王大凡并兼演马博士。后又主演了《镜花水月》《一顺百顺》《歌女恨》《迎春花》《劫后鸳鸯》《千金花子》《绿林外史》等多部影片,成为“满映”后期著名的男演员。

抗战胜利后,他在金山领导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与张瑞芳合作,在影片《松花江上》成功地扮演了老祖父。1949年10月全国解放后,参加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的演出。之后,又应邀相继拍摄了《高歌猛进》《一贯害人道》《丰收》《一场风波》《沙家店粮站》《夏天的故事》等影片。1955年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接连在《新局长到来之前》《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寂静的山林》《风从东方来》《英雄儿女》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79年以后,先后参加了《向阳院的故事》《艳阳天》《人到中年》等影片以及多部电视剧的拍摄。从影50多年来,形成了深沉、质朴、凝练、幽然的表演风格。

4.封顺(1921.7—1999.1)

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21年7月出生,沈阳人,毕业于奉天演剧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奉天协和剧团和满洲映画株式会社当演员,1942年至1945年在上海新华影片公司、中华联合影业公司担任导演、演员,1945年转到北京伪中央电影制片厂三厂,直至1949年接管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封顺先生作为一名人民电影表演艺术家从影五十年,参演影片一百五十多部,一生塑造了各个不相同的影幕形象,其中大部分是反面角色。作为配角演员,他演得投入,演得认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顺先生创作的银幕角色,无论是“冯狗子”“伪军”“陆和尚”“茶馆掌柜”,都那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专演配角,多为反派,如《吕梁英雄传》中的日本小队长、《龙须沟》中的冯狗子、《林家铺子》中的陆和尚、《小兵张嘎》中的胖伪军、《神秘的大佛》中的管家赖猴、《武林志》中的尤掌柜、《假大侠》中的响破天、《烈火金刚》中的解老转以及电视连续剧《夜深沉》中的张三等。1997年封顺查出肺癌,1999年他人生最后的一部电影《洗澡》拍毕,不久后就去世了。

5.白晞(杨永鑫、杨啸空)(1915.3—1994.6)

白晞,1915年3月生于江苏淮安。辽宁省电影家协会首任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发行学会名誉理事,辽宁延安文艺学会理事。此外,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辽宁省陶行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他童年受教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倡立的著名的新安学校。1933年17岁时,曾领导母校的新安儿童旅行团至淞沪一带参观访问,引起社会极大轰动,被上海著名报刊和一些外文报誉为“中国儿童的壮举”。他也是1935年“新安旅行团”最初的14名团员之一。1938年去延安,“抗大”毕业后,先后在延安烽火剧社、“部艺”、“青艺”、枣园文工团、热河军区剧社从事戏剧艺术工作。

1947年初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东影驻哈尔滨等市办事处主任兼影片发行科长。这是新中国最早的电影发行机构,为“东影”最早摄制的各种类型影片作了开拓性的发行工作。“东影”迁长春改名“长影”后,他受命筹组东北大区影片发行机构,于1943年春在沈阳成立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后改名中国影片发行放映公司),任经理四年有余。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后,奉调北京中国电影发行放映总公司。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是当年全国六大行政区中成立最早的影片发行公司,也是最早与国外进行影片输出输入的机构。该公司在平壤设有办事处,专门把人民中国摄制的影片输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同时代理发行苏联的全部影片。东北区影片发行公司主要成就是开创性地为新中国影片发行事业系统、全国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大批专业干部。后来这些同志成为许多省市影片发行公司领导和骨干。他为新中国电影发行事业的开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他殷切希望重返表演艺术岗位,调北京后获准改调北影演员剧团。曾在故事片《罗小林的决心》中担任角色。后因工作需要,改任北京中国杂技团常务副团长。1962年受命协同创建辽宁青年戏曲实验剧院,任书记兼副院长。当时又兼任筹组摄制故事片的工作。开始在摄制条件和设施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以辽宁电影制片厂的名义先后摄制了《水晶心》《车祸轶闻》两部故事片及《棋魂》电视剧。《水晶心》受到中央电影局的表扬并被列为1983年国外发行影片。他用两部故事片所得的纯利润购置了摄制故事片的器材和设备,为辽宁电影制片厂的重建储备了人力和物力。

白晞于1994年6月去世,享年80岁。

6.徐新(1922.11.3—2018.9.1)

徐新,1922年11月生于内蒙古实泉,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1949年任东北影片经理公司齐齐哈尔办事处主任。1950年调任东北影片经理公司沈阳办事处副主任。1954年东北大区撤销,辽东、辽西、旅大电影发行机构合并成立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辽宁省公司,他任副经理,直至1985年离休。离休后,他仍担任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副会长、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发行放映学会名誉会长。

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后,开始从事电影放映管理工作。1949年又做影片发行领导工作,组建发行机构,开辟了齐齐哈尔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事业。调沈阳后继续从事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工作,并在工作中作出了优异成绩。1951年被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共沈阳市委和市总工会命名为劳动模范。在数十年的领导管理工作中,开创了影片“分线发行”办法;抗美援朝时期推出了“集中编映”办法;1956年又领导总结出全省的影片发行办法;电影胶片困难时期,组织实行了“三定”发行办法,充分发挥了影片的宣传作用。抓重点影片映出中成绩显著,《新兴力量运动会》《陈毅市长》等片创造了全国最佳效益。辽宁电影发行收入“文革”前长期居全国各省之首,拷贝单产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影响很大。

徐新于2018年9月去世,享年96岁。

7.朱旭(1930.4.15—2018.9.15)

朱旭,沈阳市人。中国人艺表演艺术家,影视、话剧演员。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戏剧系,同年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1950年改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三年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曾出演过电影《变脸》《洗澡》《刮痧》等众多文化意蕴深厚的影片,还参加了《末代皇帝》《似水年华》《大宅门》等大量电视剧的拍摄。他以炉火纯青的演技为广大观众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1987年,出演影片《鼓书艺人》,饰方宝森,因在《小巷名流》《心香》《阙里人家》的出色演出,三次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评委会提名,他以纯熟的演技和深厚的生活、文化底蕴,塑造出多个鲜明生动的银幕形象。1991年,获中国话剧金狮奖。1993年,因在电影《阙里人家》中成功地扮演了孔令谭这一人物获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的最佳男演员奖。

1996年,朱旭与吴天明合作的影片《变脸》获得第9届东京电影节3项提名,并最终斩获最佳导演及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2009年,他又在蒋雯丽自编自导的影片《我们天上见》中扮演了姥爷这个角色,这部影片又为他拿到了首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及2011年的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特别影人奖。朱旭的表演自成一格,他常常以喜剧的手法去演绎悲剧人物。在令观众捧腹大笑之后又能引起苦涩的回味。朱旭是个相当随和的老者,和他交谈,你可以从他的言语中体会到他思维的缜密,他的语气淡而雅,笑声轻而柔,不时散发着机智的诙谐,从他丰富的笑谈及表情中,你似乎又可捕捉到影视中那一个个活着的灵魂,若隐若现,令人回味无穷。

8.李默然(李绍诚)(1927.12—2012.11)

1927年12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尚志。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

1947年10月,入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担任话剧演员。1960年首次涉足影坛,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甲午风云》中饰演民族英雄邓世昌,一举成名;后参演话剧《八一风暴》《第二个春天》《智取威虎山》《报春花》及电影《花园街五号》等。1986年,获中国戏剧家协会“话剧表演艺术家”及“话剧终身荣誉奖”。2007年,获第十七届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身成就奖”。2012年11月8日去世,享年85岁。

1960年初,长影指派林农为导演,邀请时任辽宁艺术剧院副院长的李默然为主要演员,开始了电影《甲午风云》的拍摄历程。其实,李默然最初进入《甲午风云》剧组是服从组织的安排,什么都没问,连演什么角色都不知道就进了剧组。开始导演有意让李默然演李鸿章,最后改为邓世昌,李默然都有点匪夷所思,他戏称“邓世昌是我捡来的”,一个满脸疙瘩的人怎么能演民族英雄,导演说的一句话很经典“脸上没有疙瘩的人才不是英雄”。第一次拍电影一点也不紧张,李默然说:“我完全被这个人物的乐趣感情和行为震慑了,用咱们北京人艺的演技学派来讲,一个演员塑造一个人物的形象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这个人物应该是什么样的,对待某些人是什么样的,我这个脑子里头就像演电影似的一幕一幕的都有了,所以我塑造的邓世昌这个形象,我一直是这么认为,如果说我没努力,但是它所以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有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民族气节在邓世昌身上有集中的表现,跟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吻合。”一部电影《甲午风云》让李默然蜚声全国,他把民族英雄邓世昌的风骨鲜明生动地呈现上了银幕并永远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成为中国银幕上别具一格的“硬汉”标本。

《甲午风云》的成功带给李默然雪片般飞来的信件的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当年的电影“百花奖”。遗憾的是因为“文革”的原因,当年的奖项被取消。

9.王秋颖(1924—1984.1)

王秋颖,话剧演员,吉林长春人。1945年后任长春星火剧社、辽吉军区分区宣传队演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辽西话剧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从1943年第一次登上舞台,王秋颖在86部话剧、电影中成功扮演了86个角色。这些角色中有工人、医生、教师、律师、县委书记、省长,还有外国经典话剧《吝啬鬼》中的阿巴公、《为了革命》中的罗曼诺夫斯基,而在影片《甲午风云》《花好月圆》《兵临城下》《内当家》中他成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0.陈颖(陈宗林)(1931.2—2014.8)

陈颖,话剧演员,辽阳人。194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一二八师宣传队任演员,1952年在四十一军文工团任演员,曾任创作组组长。曾参加演出歌剧《血泪仇》《刘胡兰》及《人往高处走》《糖衣炮弹》《控诉》《塔山的英雄》《战线南移》等话剧。1953年在中南军区第二届文艺会演中,他编导的《一封家信》获一等奖,编导的《李困富上北京》获三等奖。1955年,他转业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他曾因在话剧《前进,再前进》中的演出获文化部演员奖;在话剧《高山下的花环》中的表演获文化部主演一等奖。

1957年应邀在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青春的脚步》中饰演男主角彭珂。1974年在长影故事片《创业》中饰演章总工程师。1975年在北影故事片《决裂》中饰演曹副校长。之后又拍摄过《巨澜》《钟声》《赤橙黄绿青蓝紫》《嫌疑犯》《遗失的伴侣》等影片。他善于扮演中上层领导干部,善于挖掘这类人物的独特的内心世界,塑造出性格迥异的领导人物,为丰富我国的银幕人物画廊作出了贡献。

11.赵凡(1928—?)

赵凡,回族,原名赵国勇,1928年出生于吉林。中国当代书画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书法美术创作中心荣誉教授,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辽宁剧协理事,辽宁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进入部队文工团,1954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后回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任演员。1976年踏入影坛。在影片《希望》中扮演严水宽。他出演的影片还有《水晶心》《父女情》《迷人的乐队》等。

执导的电视剧《公诉人》《月照细柳湾》《将军会古城》均获得奖项。

12.刘文治(1941.11—)

刘文治,1941年11月4日生于辽宁凤城通远堡。1960年进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尖子演员。曾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现任辽宁影协副主席,中国剧协艺术委员会委员、理事。

从艺50多年来不断地求索,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眼睛看待世界。他利用和发挥了自身特有的深沉内向的气质,塑造了一个个与众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给每一个角色都注入了活力。表演上努力区别于他人,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博采众长但绝不刻意模仿,使他的表演路子越走越宽。同一时期在舞台上塑造了大正反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周恩来(《报童》)和张铁生(《白卷先生》),中央宣传部和省委领导看后极力称赞;两个人物都演得这么好。在后来的话剧中,他仍是不断地塑造大正大反的人物,如《报春花》中的由贵,《人生在世》中的赵蒙生都是性格、身份迥异的角色。他从生活入手,寻找人物内心的潜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基调,使每个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都那么自然、生动,逼真感人,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好评。

在电影《熊迹》《苦恋》《水晶心》中塑造的角色,从潇洒倜傥的特务到深沉含蓄的画家、工程师,个个形象鲜明动人,显露出他超尘出俗的表演才华,闪烁着他特有的艺术魅力,博得戏剧界、电影界交口称赞,确立了他在电影界的明星地位。与日本合拍的《杨贵妃》一片的唐明皇,他演得既风流倜傥不失君主的威严,又将君主的风度与常人的举止水乳交融呈现给观众。尤其在《孙中山》一片中塑造的孙中山形象,更是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称赞,好评如潮,使他的影响扩大到东南亚,享誉海内外。1983—1989年,他屡获大奖:如首届“梅花奖”,首届“学会奖”,中国电影第七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等十几项奖励。

13.王向峰(1932.11.9—)

王向峰,1932年11月9日出生于辽中县。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为辽宁大学文艺美学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文艺美学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表彰突出贡献证书。

1958年以来至今,一直在辽宁大学中文系从事文艺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文艺的审美规律、中国美学史、文艺的基本理论及文学、戏剧、电影等部门艺术的特点等,都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曾发表专题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300余篇,出版文艺美学方面的专著11种。以上著作中,在全国得奖的有2项,在省里得奖的有8项。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辽宁分会理事、辽宁省文联委员、辽宁省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理事。他从事电影艺术的评论与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一批优秀国产影片问世,他对《红旗谱》《红色娘子军》《自有后来人》等,都给予热情关注,在报刊上著文对其艺术表现的特点加以评论,把影片的具体经验提高到审美规律上予以分析,显示了一种特殊的评论方式。

进入80年代以来,王向峰对电影艺术的研究,不论视野与力度都有很大的开拓与加强,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向观众介绍新影片。《阿西们的街》《大篷车》《日出》《非常大总统》等影片即将公演时,为了帮助观众正确把握这些中外影片的时代、主题、人物等,在报刊上发表了精短的影评。对于质量粗糙的影片,如《蜜月的阴谋》,则给予尖锐的批评;他与另一同志合写的《一部粗制滥造的影片》的影评,1986年曾获全国和辽宁省电影评论奖。二是对于根据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进行审美导向性的评论,帮助观众领会其深层审美意蕴。如英国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苔丝》、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巨著《悲惨世界》、鲁迅先生的《伤逝》等,对这些改编的同名电影,都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找出理解的突破口,进行细致的审美分析。三是对于电影艺术的体类及表现手段进行理论研究。他与另一同志合写的《〈牧马人〉的文学审美特征》长篇论文,抓住了从小说到电影的特殊处理之处,发表后受到电影界的重视,被收入《〈牧马人〉从小说到电影》的专集之中。他还在主编的《文艺美学辞典》《青年审美手册》中立有多项电影美学条目,并组织有关人员加以理论阐述,进行了电影美学的基本建树。在系统研究文艺美学的过程中,把电影作为其理论视野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并在审美理论的提高与审美欣赏的普及的结合上自觉地下了功夫,其有关成就与特点都与此紧密相关。

14.冯家礼(1935.9—)

冯家礼,沈阳市人。电影放映技术工作者。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员。

1956年从事电影放映技术工作,在部队做过放映员;1959年复员到沈阳电影机械修配厂,主持电影机车间生产技术管理工作;1963年在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任技检员、检验员,省电影器材公司经理。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以来,冯家礼经过电影放映专业培训,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在电影应用技术方面,多次立项研究技术难题,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推动了应用技术的发展。1973年他参加了西德引进样机的测绘工作,从中获得多项技术信息,对于指导渤海牌放映机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多项理论根据,并于1975年由他主持制定了渤海放映机的改型方案。1974年,为了解决氙灯应用技术难题,他立项研制氙灯整流电源、深椭圆反光镜和水平氙灯技术,以上3项技术同期立项,综合攻关,仅在半年里就同时完成。辽宁人成为国内最早使用水平氙灯的人,加速了氙灯光源应用技术的进程。基本上解决了在应用技术方面影响氙灯使用寿命和光利用率低的问题。1980年,研制了小花牌配套设备,以加大光源的办法解决了35毫米提色机在俱乐部放映亮度低的问题。这项设计采用了氙灯、反光镜轴线垂直于放映物镜轴线,经过折射的灯箱系统的新技术,解决了外形设计要小巧美观、高光通量、性能稳定、适应性能广的要求,深受省内外放映单位的欢迎。解决35毫米提包改用铟灯光源,光利用率低和照度不均的问题,他研制了用于小型放电光源的双曲面反光镜。这项成果,在35毫米提包机上使用,提高光效25%,均匀率可达到70%。这项技术为后来多曲面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983年,为解决农村16毫米放映队使用单机实现连续放映问题,他又立项研制了FD-1300供收片装置,该装置最大容量为1300米16毫米影片,一次装片可放映120分钟。这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鉴定委员会对于该项主体设计和采用的技术,都给予了全面肯定,并提出:样机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属于国内首创,在16毫米放映设备方面,属于填补空白项目。这项成果获1984年文化部科技成果四等奖,辽宁省发明创造三等奖。同时被列为中影公司向全国推广的五项成果之一。

冯家礼主持了辽宁省第一个电影院标准《辽宁省专业电影院等级标准》的起草工作。

15.邓庆铭(1926.12.28—)

邓庆铭,祖籍辽中县。原任沈阳市电影公司美术干部。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一届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沈阳市水粉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他自幼酷爱美术、书法,从事电影美术专业工作40年。他热爱电影事业,认真研究古今中外各画种之特点,孜孜求索刻意创新,在电影宣传画水粉画技法创作中总结出一整套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在书法和美术装潢设计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为电影美术培养出很多的人才,为电影宣传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迈入电影界,正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之时,当时沈阳的电影宣传画还处于初级阶段。为繁荣新中国的电影事业,他认真学习文艺理论和电影宣传画的技法,探索中外各种宣传画之特点,掌握电影宣传创作的规律。他创作的电影宣传画,独具一格。他的画常常成为同行们学习的范画,博得了领导和专家们的赞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多年来他勤奋刻苦埋头工作创作的两千五百多幅电影宣传画,形式各异、技法多变,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在他的带动下,沈阳市的电影宣传画打破了千篇一律临摹海报的旧框子,出现了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新局面。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不断追求,从理论到实践,总结出一整套经验。辽宁省电影公司曾印册交流,引起了美术界一些专家名人的重视,使电影宣传画列入了美术界研究的新门类。沈阳市电影宣传画水平在全国提到了领先的地位。

他创作的电影宣传画《幽灵》在1981年全国电影宣传画展览中获一等奖,并选入1982年《中国电影年鉴》中。《叶塞妮娅》获辽宁省1978年电影宣传画一等奖。《夜茫茫》获1984年沈阳市文联优秀作品奖。《阿诗玛》《复活》《海蒂》《人证》《跟踪追击》《哑女》《水晶心》等均在《国际电影宣传画》出版及《电影世界》等报刊上发表。

他对水粉画的研究作出了新贡献,他根据水粉画的特点,准确熟练掌握水粉画的性能,把油画、水彩画的技法和国画的写意恰到好处运用在水粉画之中。既有鲜明新快的厚度,又有湿润豪放的效果,形成了水粉画的新流派。多年来他经常在市、省和全国各地讲学或作示范表演,传授他的理论和经验,多次应聘到鲁迅美术学院讲课,被同行誉为“水粉之王”“第一把刷子”。1984年京、津、辽三大地区在沈阳举办电影宣传画学术研讨会,他代表辽宁省电影公司作主要发言和技术表演,受到了领导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16.秦永春(1936.12.8—)

秦永春,沈阳市人。东北电影院业务宣传部主任、二级美术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员,辽宁省年画学会会员,沈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沈阳市水粉画研究会理事,沈阳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沈阳市委会委员。

他自幼喜爱美术,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50年考入沈阳市南市区文化馆美术培训班;1952年在市文联美术服务部工作;1953年转入电影系统,从事电影宣传画的创作与绘制。与此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的美术创作。

《天云山传奇》宣传画

早在1954年,他就发表了处女作、电影连环画《绑架》,至今已创作了连环画11册(套)、宣传画15幅、年画36幅、封面29幅、电影宣传画43幅,国画、书籍、报刊插图2000余幅。以上绘画作品均被辽美、人美、岭南、人民体育出版社和中影公司出版发行。其中,宣传画《布下天罗地网》于1964年参加省美展后选送出国展出。年画《丰收忙》1979年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电影宣传画《蝙蝠》《天云山传奇》参加1981年全国第一届电影宣传画创作展览,并分获二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在我国电影宣传画创作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所创作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美术作品展览,多次获奖。

《蝙蝠》宣传画

他的绘画以写实为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去表现主题。四十多年来的艺术实践、刻苦的磨炼,他的水粉画技巧完全融于电影广告画之中。利用干湿的画法去塑造艺术形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形成了自己严谨、朴实、细腻的风格,深受同行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他的水粉像艺术被中影公司拍成教学片,向全国发行。他是一位多产画家,而且是地地道道的自学成才者。其主要生平被载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画家名人大辞典》《辽宁美术家》等十多部辞典中。

17.王大中(1936.6.13—)

王大中,沈阳市人,沈阳二中高级教师。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会会员,沈阳市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1961年7月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61—1968年于沈阳市沈河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来,在影视心理与影视教育理论研究上成果颇丰。1986年撰写的《当代中学生影视心理蠡测》论文,在《辽宁文艺界》发表后,在辽宁电影家协会艺术研究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1987年被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全国理论研讨会上选为大会交流论文,后被收入全国电影理论研究论文集《社会·电影·观众》一书中。1988年撰写的《他们活在两代中学生心中》论文在《电影文学》(1989年1月号)上发表,受到长影领导的关注。论文《拓宽影视教育的渠道,打开视听艺术的窗口》《影视批评的启蒙艺术探》《儿童影片市场与少儿影视心理面面观》等多篇约20万字的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其探究的中学生影视求知心理、共鸣心理、无知心理、好奇心理、性心理、慕名心理、逆反心理,少年儿童影视的向善心理、尚武心理、仿效心理、好奇心理及窥视心理等,填补了《教育心理学》及影视心理学的空白。在影视理论探索的同时,他有50余篇的影评作品发表,其中1992年的论文《世纪风雨后的沉思——献映片新的艺术视角探》荣获了中国影评学会、中影公司、上海文汇电影时报等举办的全国影评大赛二等奖。

多年来,王大中把更多的心血花在了培养跨世纪的“小影评家”的身上。他亲自辅导的沈阳二中火炬影评社,就涌现出在全国、省、市影评大赛中获奖、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文笔出众的“小影评家”百余名,培养出如李泓冰、王曼曼、祝勇、佟丽霞等50余名已在新闻界、文艺界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在全国、省、市发表或获奖作品达300余篇,引起了影评界、新闻界、教育界的关注。在辽宁省文联会议上,省电影家协会、省文化厅、省教委的电影教育工作会议上多次介绍其经验,所辅导的火炬影评社1992年荣获全国“上菱”杯群众影评先进集体称号。荣获全国“春笋奖”和春风文学大奖赛的“伯乐奖”,连续荣获市影评大赛的优秀辅导奖。他的事迹已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影视卷)。

18.刘武(1940.4—)

刘武,康平县人。1957年参加教育工作,1962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先后担任放映员、会计、站长、经理等职。曾任康平县文化局副局长兼电影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高级经济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康平县政协委员。

从事电影近40年,长期从事基层电影工作,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地探索解决电影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理论上,他颇有见地,撰写的《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论在偏僻农村开发电影市场》等6篇文章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创造性地解决了电影收费问题,并在全国推广。在他的努力下,康平电影走出了低谷,他连续10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经理。为拓宽农村电影市场,公司开展的“点映”“喜庆电影”“乡镇机关建立微型放映厅”等活动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赞赏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宣传科技、为农民提供实用科学技术,受到农业部、科委、科协、文化部的表彰。康平县电影公司的经济效益与文明程度稳步提高,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党支部为省级先进党支部。他于1988年被选为县、市党代表。1986年7月,康平县电影公司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授予“全国电影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9.武隽(戈佳)(1938.2—2002.9)

武隽,河北省武安县人,1938年2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榆树县。在辽宁电影制片厂先后担任动画片导演、副厂长、厂长职务。在由国家电影局组建的中日合资太阳国际动画有限公司中曾任总经理职务。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动画学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漫画家协会会员。

1960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作品《走在风雨前》参展于东北三体会首届国画展,陈列于辽宁美术馆。1960年至1966年担任《辽宁群众文艺》美术编辑;1973年辽宁省举办首次“电影电视展览”担任总体设计,后将原设计移植到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办“全国首次电影电视展览”。1972年开始创办动画片班底。1980年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思想参加编剧、兼任导演及美术设计和动画指导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动画片《飞往太空城》问世,该片经国家电影局审查通过后,列入次年国庆上映影片。该片引起国家电影局、专家和同行的重视和鼓励。1982年他又编导(兼美术设计)了动画片《好呱呱》。《辽宁画报》刊载并评价说:“《好呱呱》是辽宁科教电影制片厂最近为孩子们摄制的,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比较高的儿童动画片,该片在艺术处理方面色彩鲜明、描绘细腻、笔墨构思都具有民族风格。”1983年、1984年,他又参加联合编剧、独立导演了动画片《小熊买西瓜》《奖牌发给谁?》,被定为国内外发行影片。1989年他受国家电影局委托,拍摄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献礼动画片《少女与魔鬼》,并参映中国首届电影节,他担任该片总导演。

20.吕晓禾(1945.3.26—)

吕晓禾,男,汉族,中国影视演员。194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977年从影,出演的首部影片是《孔雀飞来阿佤山》。1985年以《高山下的花环》中的梁三喜获金鸡、百花最佳男主角奖。吕晓禾创作的人物形象多以刚正、粗犷又不失细腻见长,多年来他在《秦川情》《田野又是青纱帐》《谋刺关东王》等影片及《吴大帅传奇》《铁篱笆》等电视剧中扮演角色,他主演的话剧《榆树下的恋情》获1987年全国戏剧梅花奖。1987年荣获全国“十佳”男演员奖。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被中共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百位文艺名家”称号。2006年,被特聘为沈阳大学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教授。

吕晓禾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中扮演梁三喜,他以深沉、质朴的表演,塑造了当代人民军队基层指挥员的生动形象。所以每次谈起这部电影,他都不忘谢晋导演的栽培。作为一位艺术家,吕晓禾还曾在多部话剧中出演男一号。1986年5月的一天,《榆树下的恋情》在上海演出。演出结束后,中国剧协主席曹禺一见到吕晓禾,便激动地说:“你演得很精彩,很好。我看到了一流的演员。”吕晓禾说,这席话他至今铭记在心,前辈们的谆谆教导是前行的基石和坐标,他始终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在前行,这是他艺术创作的一个方向。

吕晓禾还主演或参演了多部影视剧。《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林海雪原》《激情燃烧的岁月》《笑傲江湖》等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塑造的劳模、平民、司令员等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漂亮的事》更是备受好评。拍《漂亮的事》,吕晓禾与著名导演高希希相识。第一次合作,人好戏好、德艺双馨的吕晓禾也让高希希钦佩不已。《三国》名角云集,董卓一角同样竞争激烈,最后,高希希还是选择了吕晓禾。背负着这样的期望,吕晓禾自感压力很大。为演好董卓这样一个人物,吕晓禾也做了很多案头工作,包括肢体语言和情绪上的培养。

吕晓禾从事戏剧、影视创作40多年,如今他仍旧一部戏接一部戏地拍。他说:“我不属于高产演员,也不属于高价演员,但是我要演属于自己的戏。接下来我的工作还将继续,但是对于角色的选择我不会再重复。”

21.黄吉人(1943.1—)

黄吉人,生于1943年1月。曾任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6月入伍,1965年5月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电影科(文化工作站前身)。

他通过入伍前后在校和在职学习,较好地掌握了影视技术的理论基础,在影视技术管理和发行、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影视技术方面。他在学校时,学过《电工学》《无线电电子学》等课程,入伍后又在放映实践中学习了影视技术理论,因此能组织影视专业人员培训。1970年夏秋季节,他主持办了军区放映技术学习班。因为“文革”中敢于搞专业技术训练,在全军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影视发行方面,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部队特点的排片法,1981年在全军推广,至今仍在沿用;在影片调度、租片等工作中曾提出过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曾主持制定过若干发行放映管理制度。

在影视宣传方面,他调到军区以后,开始任电影宣传干事。工作中他注意节目的思想性,结合部队政治工作搞宣传。曾多次总结运用电影配合部队教育的经验,在军区以至全军推广;他大力倡导群众影评活动,1986年底,文化工作站在全国群众影评会议上介绍了经验,被评为“群众影评先进单位”。当时,全军只有沈阳军区获此荣誉。他主管《电影宣传》报(后改名《前进影视》)质量较高,其文章常被《中国电影报》《八一电影》《电影评价》等报刊转载,受到部队和首长的好评;他还撰写了影视评论、专访、通讯等200多篇,发表在全国20多种报刊上,其中多篇获省级以上奖励;他还结合自己看电影的体会,编著了《简明影迷手册》《军人眼中的影视艺术》等书,分别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和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培养影评骨干,他编写了《电影评论与欣赏》,作为影评教材印发军区部队。

22.陈北京(1953年—)

1953年出生,中共党员。曾任辽宁电影制片厂厂长、党委书记。

从70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电视工作,曾参加过故事片《赌命汉》《将军的抉择》《飞车世家》《红军留下的儿子》《天骄》《小巷幽兰》《远行者》《爷儿俩开歌厅》《大辽太后》《河流》《潘作良》《郭明义》《钢的琴》和中美合拍《北京故事》等;美术片《飞往太空城》《好呱呱》《小熊买瓜》《关公战秦琼》《小神仙》《篮球赛》《土地闹天宫》《守护精灵》《妙妙城》《拇指熊—康吉》以及电视剧《相遇贵相知》《啊,太阳》《谁知道明天》《苦路》《盐场风云》《契丹萧太后》《黑土地黄棉袄》《经典爱情》《人大主任》《裸雪》《心理较量》《远东阴谋》等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摄制工作,担任制片主任或总制片、制片人。

故事片《赌命汉》曾在上海农民电影节上获得“腾飞奖”,获1990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摄制组荣获“全国优秀摄制组”的光荣称号。纪录片《支撑》荣获2000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在中美合拍的故事片《北京故事》中,担任中方制片主任,该片荣获1987年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优秀影片”提名奖。

多年来,一直从事影视制片管理工作,经过实践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影、电视剧创作、生产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电影家”。

23.董贵平(1944.8—2012.3)

董贵平,沈阳市人。1961年11月参加工作,在沈阳市光陆电影院做义务服务生;1963年至1969年,在沈阳市郊区放映队任放映员;1970年至1980年,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任放映员、服务组组长;1981年至1983年,在沈阳市电影公司任管理员;1984年至1987年,在新闻电影院任经理;1987至1995年,在沈阳市东北电影院、新星电影院担任总经理兼任市电影公司副经理;1995年至1996年7月,担任沈阳杂技团副团长;1996年7月至2004年4月,先后担任沈阳戏曲剧院、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工会主席;从2004年4月起,担任沈阳艺术团党委书记。

几十年来,他在电影放映事业中,大胆改革、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对东北电影院进行了总体改造,使影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闯出了一条对老影院进行改革、改造、自我发展的成功之路。他提出的变影院的封闭型为开放型,变单一经营为多种经营,变设备低档为高档的改造影院方针及实践,为沈阳电影放映事业的振兴和腾飞,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推出的站立服务、微笑服务、招手到位服务,映前致迎宾词,语言在影院服务中的技巧运用等,在国内都属首创,使东北电影院的服务走在电影同行的前列。

董贵平获得的证书

多年来他连续被评为市文化局系统和市电影公司系统的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被中共沈阳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年,因在影院改革和改造上贡献突出,市电影公司给他记大功一次。1987年至1988年由于他在以文补文工作上有所贡献,被评为省级以文补文先进工作者。1988年他的《改革之年搞改造,单一变为多功能》论文,荣获“当代工人杯”二等奖。1988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1989年被辽宁省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先进个人”称号。1990年又先后获得“全国金鹰奖十佳影院经理”等称号。1991年荣获沈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并再一次荣获沈阳市劳动模范称号。1992年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1993年获得辽宁省“学雷锋模范”称号;同年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经营管理者和五一劳动奖章。他所在的东北电影院也连续几年被评为评为省级“文明影院”、市级“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获得了广播电影电视部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他的事迹已在国内外十几家报纸、杂志上发表,香港的刊物《广角镜》上称他是“电影大亨”。

24.徐广顺(1950年—)

徐广顺,沈阳市人。曾任辽宁广播电视台“徐广顺影视剧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艺术家协会会员。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公开发表影视、文学作品共计1000余万字,其中电影12部,电视剧500余部(集),长篇小说9部,著作4部。

徐广顺从事影视创作40年。这期间,他曾荣获“欧亚(莫斯科)电视节”最佳创作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国际、国家和省级以上奖40余次。2002年荣获“辽宁省优秀电影家”称号(辽宁省文学艺术联合会、辽宁省电影家协会颁发);2007年荣获“全国第五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18年,为纪念中国电视剧60年,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徐广顺被收入“人物卷”中。

25.黑纪文(1950年—)

黑纪文,1950年生。沈阳市人,国家一级编剧。中国剧协会员、中国影视协会会员,影视协会会员。

他创作的三十部舞台剧、五部电影故事片、百余部集的电视剧及其他戏剧作品。曾经九次摘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还多次获得省艺术节大奖。

从2008年以来,黑纪文开始进入电影创作,10年里创作的五部电影,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故事片《潘作良》由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美电影节“重大社会贡献奖”。

故事片《郭明义》由辽宁电影制片厂拍摄。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故事片《雷锋在1959》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故事片《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由黑龙江电影制厂拍摄。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故事片《镜泊湖的枪声》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得长春电影“小百花优秀影片奖”。

26.姜黎黎(1954.12.18—)

姜黎黎,出生于1954年12月18日,沈阳市人,影视演员。

1975年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76年拍摄首部影片《雁鸣湖畔》,1980年参演《红牡丹》,1982年接拍影片《赤橙黄绿青蓝紫》,1983年凭借《赤橙黄绿青蓝紫》获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1984出演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1991年参演由导演宋江波执导的《女歌星的故事》,1997年出演由翟俊杰执导的电影《挺立潮头》,2008年出演励志情感电视剧《女人无悔》,2013年参与拍摄由丁仰国和沈怡联袂执导的《新京华烟云》。

27.张景芳(井方)(1930—)

张景芳,主任编辑(导演),原任辽宁电视台译制部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电影家协会会员,辽宁电影家协会顾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1983年他译制导演了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全国近百家电视台播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从1983年到1991年他共译制导演了日本、美国、英国、苏联、捷克等国家的电影、电视连续剧300多部(集)。这些影视节目在全国、省级电视台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影视节目在全国、东北三省和辽宁省评选中获奖。美国故事片《不该发生的故事》获中国电影电视声音学会译制片一等奖;中日合拍《苹果树下》获第三届东北三省优秀电视剧评选“金虎奖”的特别奖;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获辽宁省第二届优秀译制片奖;美国故事片《后宫》获辽宁省第三届优秀译制片奖;美国故事片《险途恋情》和苏联故事片《两栖人》获辽宁省第四届优秀译制片奖;美国连续剧《特警4587》获辽宁省第五届译制片一等奖。

28.高长利(1950.1—2011.3)

高长利,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沈空文工团、沈阳话剧团、辽宁电影制片厂工作,2005年调入沈师大戏剧艺术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担任教授。从1980年起,他曾先后在25部影视剧中饰演贺龙,并在100余部影视剧中饰演角色。2002年被授予“辽宁省优秀电影家”称号,在辽宁电影制片厂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提起高长利的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他在众多影视剧中饰演的贺龙元帅,从早年的电影《南昌起义》《大进军席卷大西南》《大进军解放大西北》《战斗年华》,到后来的电视剧《百团大战》和《开国领袖毛泽东》等,高长利一生在25部影视剧中饰演了一个个不同时期的贺龙,并以其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表演被誉为“中国银屏贺龙第一人”,是不折不扣的饰演贺龙“专业户”。

29.韩晓黎(1954.1—)

韩晓黎,沈阳市人。现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长,国内著名制片人。1975年,从事影片发行放映工作。曾任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发行科长、副经理、经理。1997年12月,任辽宁北方电影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0年1月,任辽宁中影北方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01年8月,任中影集团中影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2003年6月,任中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辽宁省第八届政协委员。2007年2月,任中影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怀柔区政协常委。2010年12月起,担任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月,当选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会长。

在辽宁期间,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关心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参加了建设发展农村集镇影院的工作。全省先后建立、恢复320多家农村电影院,为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实现系统化、正规化管理,参加了农村放映、管理人员转为集体工人的调查落实工作,参与制定若干放映的管理规定。参加农村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从而实现了自选节目、自订拷贝、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体制。

进入中影后,在推动电影院线制发行改革、新影院投资建设、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曾经获辽宁省政府、广电部、省文化厅颁发的文化科技奖一、二、三等奖;2008年初,韩晓黎领导国家中影数字基地建设了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1995年4月,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10月,获“辽宁省优秀电影企业家”称号;1997年4月,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1998年4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0.高保林(1952.8—2019.4)

高保林,沈阳市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班毕业,高级经济师。1952年8月30日出生于俄罗斯,1954年回国。1970年参加工作,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1980—1982年,任沈阳市天乐电影院副经理。1982—1993年,任沈阳市电影公司副经理、经理。1993—2000年,任沈阳市电影公司党委书记、经理。2000—2003年,任沈阳市电影公司调研员、辽宁北方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2003—2007年,任沈阳市侨联党组副书记、驻会主席。

从1985年起,开始担任沈阳市电影公司经理。此时,正值电影发行放映业由高峰跌入低谷时期。他依据中国电影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针对城市电影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档次、多功能、新技术、高效益”电影院改造设计的总体目标,从而确定了城市电影院改造的方向和实施操作方法。经过1985、1986两年的实验、运筹,1987、1988两年的改造,使沈阳电影事业的经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多层次的变化,于1989年提出结构经营的理论,组织建设“新星”“宝石系列”电影院、厅,从而形成了“高中低”不同档次、“大中小”不同规模新的院线结构,以及与之配套的服务、宣传、发行、经营承包等全方位、多形式的经营改革。1992年,又倡导电影发行放映业发展复合经济,大力开发第三产业。(www.xing528.com)

作为卓有成就的电影事业经营者,他使沈阳电影企业从濒临亏损成为文化企业创利大户,固定资产增长2.5倍,利润增长6倍,企业有了自我改造与发展能力,经济进入良性循环。他在城市电影院改造中创造的多档次、不同规模、一院多厅的结构模式,小姐服务、发行、宣传等改革,在全国为此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被誉为城市影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在全国同行业中推广。同时,他还在全国和地方报刊上及理论研讨活动中发表理论文章十篇。其中《论电影市场整体质量、功能》《深化城市电影院改造的实践和认识》《浅谈新模式电影厅的服务管理艺术》《调整票价结构,势在必行》等文章,具有扎实丰厚的市场学与电影美学的价值,对于电影企业的经营与电影经济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他的结构经营理论,在全国同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在全国有关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为此,他先后被推举为辽宁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辽宁省第八届人大代表,沈阳市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沈阳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沈阳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并当选辽宁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还先后担任中国侨联第七届委员,辽宁省侨联第七届副主席。曾先后获国家文化部、广电部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和辽宁省、沈阳市“新长征突击手”,辽宁省优秀电影企业家,沈阳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31.赵本山(1957.10—)

赵本山,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院长,本山传媒集团董事长。2016年1月25日在辽宁省曲艺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赵本山被推选成为第八届曲艺家协会主席团副主席。

1982年,赵本山主演了拉场戏《摔三弦》,1990年开始踏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连续十五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被誉为“小品王”“东方卓别林”。1999年由个人投资主演的电影《男妇女主任》获得第二十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赵本山获最佳男演员奖。2002年春,电视剧《刘老根》在中央电视台1套播放,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

2015年12月30日,赵本山出席电影《过年好》的发布会,该片由赵本山领衔主演,高群书执导,于2016年大年初一上映。

32.孙海英(1956.10—)

孙海英,沈阳市人。因为从小受到了话剧艺术的熏陶,先后于1974年和1979年进入西藏军区话剧团和福建军区话剧团,两次参军经历让他在部队生活了11年。1989年,孙海英进入沈阳话剧团,他又一次正式地回到了舞台上。因为具有出色的演出经验,一进话剧团就成了话剧《喧闹的夏天》的主演。此后,孙海英便不断在《大决战》《双旗镇刀客》《走出西柏坡》等一些电影中有着不俗的表演。

2002年因在《激情燃烧的岁月》中饰演一位军人父亲石光荣而一夜成名,并因此荣获第二十届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2010年出演电影《高考1977》荣获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同年12月31日,与妻子吕丽萍一同荣获2010国剧盛典年度公益慈善大奖。

2002年,孙海英与吕丽萍合作出演了一部三集的贺岁片《心中的节日》,该剧以纪实的风格拍摄,讲述了两人双双重返西藏,记录下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片段思索。同年9月,孙海英和吕丽萍夫妇继续联袂主演了一部都市情感剧《假装没感觉》。2003年,35集古装大戏《大唐歌飞》播出,孙海英在剧中饰演飞流豪放的诗仙“李白”。他表示李白的狂放不羁与自己性格中的某些部分极为相似,因此饰演李白一角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同年与演员李亚鹏、周迅合作出演了古装剧《射雕英雄传》,在剧中饰演洪七公。

2009年,孙海英与演员赵薇合作出演年代情感剧《一个女人的史诗》。孙海英扮演的都汉是赵薇饰演的田苏菲生命中另一重要人物,剑胆琴心,可敬可爱。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相似,孙海英再次扮演部队首长的角色。4月,孙海英与王学兵合作了电影《高考1977》,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固执但不失善良的农场领导,孙海英凭借这部影片获得了第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

2010年,孙海英加盟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爱情片《山楂树之恋》,该电影是根据艾米小说《山楂树之恋》改编的。2016年7月29日,电影《毒中毒》上映,剧中,孙海英饰演超级师傅叶大厨。2018年1月12日,孙海英主演了中国首部关注留守儿童和乡村代课老师的电影《一个人的课堂》。

33.宋国峰(1950.9—)

宋国锋,国家一级演员。1950年9月13日生于内蒙古赤峰,1966年4月被选调到赤峰市乌兰牧骑任演员,1978年调入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现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政协常委,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剧表演艺术学会会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曾先后主演了《于无声处》《报春花》《高山下的花环》《秦始皇》《父亲》《任弼时》《凌河影人》《矸子山的男人女人》《山野》《天轮》等五十余部大型戏剧影视作品,塑造了一批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本人曾三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07年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大奖”桂冠,成为中国话剧获此殊荣第一人。四次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此外还曾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等十五项国家级大奖。由他主持创作并领衔主演的话剧七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三部获“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大奖”。他因在电影《父亲》中成功地塑造了“父亲”的银幕形象,在第二十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最佳男演员奖。他因主演电影《生死牛玉儒》获第二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他主演的话剧《父亲》《凌河影人》《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连续三度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尖子演员。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辽宁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授予“辽宁文艺新星”称号。1999年被授予“辽宁省德艺双馨文艺家”。200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2001和2005连续被辽宁省委、省政府命名为“辽宁省优秀专家”。2007年荣获“国家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殊荣。

34.方青卓(1955.5—)

方青卓,大连市人,中国大陆女演员,吉林动画学院客座教授。1975年考入辽宁营口市文工团,1979年进入沈阳市话剧团。

1987年因参演《雪野》获得第七届飞天奖女主角称号。2002年参演喜剧《妙手神捕俏佳人》饰演铁心兰。2005年参演贺岁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饰演刘翠翠。2007年参演《圣水湖畔》(第二部)饰演马莲。2010年参演新《还珠格格》饰演容嬷嬷。2011年参演公益电影《暴走妈妈》,因陈桂贤一角获得第三届纽约中国电影节“亚洲受欢迎艺人奖”,第九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2017年10月13日,其参演的喜剧片《你往哪里跑》在中国内地上映。

方青卓以自己吃苦的性格,细心琢磨每一个角色,先后在《为什么生我》《秦川情》《田野又是青纱帐》《最后一班车》《雪野》等影视剧中扮演角色。由她悉心刻画的中青年普通妇女形象入木三分,深入人心。1997年她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有话好好说》中扮演女大款形象亦是可圈可点。方青卓是近年来活跃在影视圈的一位实力派演员,她的敬业和演技同样为人称道。其和蔼的神情、略带喜感的生动表情和热情洋溢的话语,让人印象深刻。方青卓通过真诚的表演将温暖、快乐、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观众。

35.范伟(1962.9—)

范伟,沈阳市人,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1995年,范伟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卖拐》并获得小品类一等奖。2003年,范伟获得“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6年,凭借在章家瑞执导的电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三十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演奖(金钥匙奖)。2007年,主演喜剧电影《耳朵大有福》,饰演王抗美并获得了第九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2009年,主演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此后获得了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最具号召力男演员奖。2011年,在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中饰演滕飞。2013年主演战争喜剧《上阵父子兵》,饰演乔日成。2014年,主演电视剧《小宝和老财》,饰演周老财。2016年,参演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2016年11月26日,凭借《不成问题的问题》获第五十三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36.巩汉林(1957.10—)

巩汉林,沈阳市人,国家一级演员,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

1988年,因创作小品《国粹异彩》获得天下大奖赛“大连星海杯”创作表演三等奖。1990年,首次在春晚舞台上表演小品《打麻将》。1995年,凭借在春晚上与赵丽蓉、孟薇合作表演的小品《如此包装》获得全国观众最爱的节目小品奖一等奖。2000年,出演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2004年,参演情景喜剧《巴哥正传》。2009年,出演喜剧片《剧组的故事》。2011年,出演励志电视剧《六块六毛六那点事》。2014年,出演谍战剧《黎明前的抉择》。2016年,出演电影《断片儿》,演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2017年1月26日,与潘长江父女共同在辽宁鸡年春晚演绎小品《善意的谎言》。

从1990年开始,先后参演了20多部电影的拍摄,饰演了多个不同角色。其中,电影《火狐》荣获第四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荣获第十七届华鼎奖观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奖。

37.黄宏(黄长寿)(1960.5—)

黄宏,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小品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演员工作委员会长。

1973年夏,沈阳军区文工团来哈尔滨招生,13岁的黄宏考了个第一名。同年8月18日,黄宏成为全市唯一一名特招的小兵,成为一名文艺战士。1974年,黄宏在下部队演出时,自己创作、表演第一部作品《姜大叔保猪场》。1977年,17岁的黄宏被送到基层连队锻炼105天,在锻炼期间黄宏获得三等功一次。1982年,就读于解放军沈阳军区党政干部自修大学。1987年,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1992年8月18日,调入总政歌舞团。2012年4月,黄宏被任命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1987年,黄宏第一次登上大舞台是在辽宁电视台春晚上表演小品《卖挂历》。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鞋钉》,作品获得春晚节目评比一等奖。他创作、表演的喜剧小品家喻户晓,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超生游击队》《打扑克》《鞋钉》等多次荣获“文华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大奖”等舞台艺术重要奖项;曾出版《黄宏小品集》《黄宏曲艺集》,散文《从头说起》《非常日记》等近百万字的文艺、文学作品。

2001年,主演电视剧《党员金柱有点忙》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2002年10月,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2013年9月,电影《倾城》荣获第二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最佳原创剧本奖;同年12月,又荣获第一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和最佳导演提名;2013年2月2日,黄宏被评为“2012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之一。

1995年,黄宏首次主演歌颂军民抗日的爱国主义喜剧影片《巧奔妙逃》。2007年,主演贺岁喜剧电影《阳光天井》。主演电影《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让我们记住》《阳光天井》,并在片中担任编剧、导演、制片人多个职务。2006年,黄宏执导并主演365集情景喜剧《低头不见抬头见》,同年,与殷桃、牛群、张凯丽联袂主演电影《网络少年》。2007年,与江珊、朱旭、陈建斌联袂主演贺岁喜剧电影《阳光天井》。2010年,与杨立新、徐帆、何冰、宋丹丹等联袂主演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第一书记》。2013年执导了喜剧电影《倾城》。

38.潘长江(1957.7—)

潘长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喜剧表演艺术家,小品演员,二炮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凭借二人转《猪八戒拱地》获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个人表演金奖。走上小品的艺术道路后,获辽宁十佳演员第二名。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元旦和综艺大观等文艺晚会。

1994年,参演首部电影《三女休夫》,饰演阙里侯;随后,潘长江在张建亚执导的抗日喜剧电影《绝境逢生》当中,饰演铁匠。2000年,在农村题材电影《明天我爱你》中饰演主角郝三多,荣获第二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2002年8月,参与谷锦云执导的反映二炮部队生活的《导弹旅长》,饰演二柱。2003年6月,搭档郭达,主演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喜剧片《举起手来》,饰演日本鬼子“罗圈腿”。2005年5月,在宋祖德投资的贺岁电影《杨德财征婚》里面,饰演男一号杨德财;随后,潘长江一家三代参演冯海涛执导的儿童喜剧电影《别惹小孩》,饰演小志爸爸;6月,搭档郭德纲主演罗惠德执导的爱情谍战电影《大胃王》,饰演三好。2009年4月,潘长江搭档闫学晶、李静主演二人转戏曲电影《贵妃还乡》,饰演尚阳县令。2010年3月,在英达执导的第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情景喜剧《地下交通站》中,出演李班长;随后,在钟澍佳执导的古装爱情喜剧电影《龙凤店》中饰演李小虫;7月,在冯小宁执导的战争喜剧电影《举起手来(之二)追击阿多丸》当中,继续出演日本下等兵“罗圈腿”。2011年6月,搭档郭德纲、许绍洋、张馨予出演都市温情喜剧《车在囧途》,在片中与瞿颖饰演一对“疯狂传销”的组合。2012年8月,搭档孙耀琦、游大庆共同主演历史武侠剧《武松》,饰演武大郎。2013年9月,搭档恬妞、巩汉林参与由其本人执导的喜剧电影《毛驴县令》,饰演县令。2017年10月20日,其参演的《胡杨的夏天》在中国上映。

39.句号(句兆杰)(1962.10—)

句兆杰,艺名句号,丹东市人,国家一级演员。

1977年,15岁的他参加辽宁省文艺汇演并表演对口快板《批零蛋》,获得优秀表演奖。1980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到沈阳军区守备十一师任战士演出队演员兼放映员。1984年,被调到军区话剧团。1987年,因参加沈阳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表演了小品《考演员》而崭露头角。1990年,主演剧情电影《现世活宝》。1995年,在电影《脸对脸背靠背》中饰演李会计而获得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1997年,因在影片《惹是生非》中饰演村长王长安而获得第四届长春国际电影节影帝。

1999年,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搭档黄宏表演小品《打气儿》。2000年,再次携作品《爱笑的女孩》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01年,连续第三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并表演小品《说声对不起》。2005年,主演轻喜剧《别活得太累》。2007年,时隔6年后,再次携小品《送礼》登上央视春晚舞台。2008年,第五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并表演小品《街头卫士》。2010年,获得第六届中国曲艺节牡丹奖表演奖。2012年,主演年代谍战剧《与狼共舞》。2014年,参演现代都市剧《离婚律师》。

40.于小慧(1965.12—)

于小慧,丹东市人,中国内地女演员。1983年考入沈阳话剧团。

1996年主演军事题材剧《和平年代》和历史古装剧《汉武帝》,为观众所熟知。2001年主演情感推理剧《情有千千劫》。2005年主演历史剧《大航海》和励志情感剧《花开有声》。2007年在《周恩来在重庆》中首次饰演宋美龄。2010年凭借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春暖南粤》获得第二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演员。2012年出演家庭时尚偶像剧《亲情保卫战》。2013年主演的动作偶像剧《爱的保镖》。此外,还在《新中国第一大案》《主仆历险记》《风流羊角镇》等10余部电影和《我是军人》《花开有声》《解放》《东方》等20余部电视剧中担任重要角色。

这位从沈阳话剧团走出去的演员,仅仅用美丽二字形容她是远远不够的,《和平年代》里温柔娴静的慕容秋、《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里的女强人吴丹妮、《荣誉》里心狠手辣的女老板沈玫……她的每一个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41.巩俐(1965.12—)

巩俐,山东济南人,出生在沈阳市。电影演员,联合国促进和平艺术家、联合国粮农大使。1987年,巩俐主演电影《红高粱》而一举成名;198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1992年,巩俐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获得威尼斯影后的华人;1998年,被法国文化部授予“艺术与文学勋章”军官勋位。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巩俐主演的电影《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分别获得金熊奖、金狮奖、金棕榈奖,成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揽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演员。

2000年,巩俐受邀担任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成为首位担任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同年,获得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及艺术成就大奖;2002年,受邀担任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成为首位两度担任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2004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纪念大奖;2006年,上榜美国《时代周刊》60年亚洲英雄。

2010年,巩俐被法国文化部晋升为“艺术与文学勋章”司令勋位;2014年,受邀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5年,受美版《VOGUE》邀请出任Met Ball联合主席,作为华人的代表,积极推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2016年主演的古装神话电影《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

42.于慧(1965.12—)

于慧,山东青岛人,在沈阳长大。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女演员。

1989年,于慧在黄蜀芹执导的电视剧《围城》中饰汪太太。1994年出演古装历史剧《武则天》。1996年凭借主演的剧情电影《喜莲》获得第三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和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2001年主演警匪悬疑剧《插翅难逃》。2002年因剧情电影《巧凤》获得第八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11年凭借电视剧《金达莱》中出色表演获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主角奖。2016年凭借电影《遥远的约定》获得四十七届美国纳什维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43.郑爽(大郑爽)(1966.11—)

郑爽,沈阳市人。中国内地女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1985年主演歌舞剧《搭错车》获得中央文化部个人奖,同年首次出演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1988年首次主演电影《游侠黑蝴蝶》,同年凭借电影《上海舞女》和《江湖妹子》同时提名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1993年凭借电影《仇恋》提名第十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1996年在央视版《水浒传》中饰演扈三娘,为广大观众所熟知。2002年在古装武侠剧《天龙八部》中饰演余婆。2007年出演历史剧《吴承恩与西游记》。2010年在电影《甲天下》中饰牡丹仙子琬珠。2014年出演农村情感剧《欢天喜地对亲家》。

郑爽在央视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成功演绎了武功高强、英气逼人的“一丈青”扈三娘,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凭借靓丽的外形和扎实的演技诠释了无数经典人物角色。

44.赵明明(1970.3—)

赵明明,满族。沈阳市人,中国内地女演员。1988年考入吉林艺术学院表演本科班,1989年主演电视剧《铁人》,从此走上演艺道路。1992年毕业后因主演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获得电视金鹰最佳女主角奖提名。1993年主演电视连续剧《京都纪事》《我爱我家》。1997年与袁立联合主演电视剧《汉宫飞燕》,饰演赵飞燕。2002年拍摄电视剧《摩登家庭》和《没有冬天的海岛》。2012年出演电视剧《世纪家庭》。2013年参演英达执导电视剧《我爱我家》的姊妹篇《我们是一家人》。

赵明明饰演的赵飞燕倾国倾城,是清丽脱俗的红颜祸水。娱乐圈一代又一代的美女,很少有像赵明明这样离开娱乐圈多年依然被观众深深挂念的。赵明明是难得的圆脸美人,面若满月,明眸皓齿,不施粉黛也可光彩照人。在属于赵明明最红的那些年里,她为观众奉献了许多个美丽青春的少女形象。

45.王千源(1972年—)

王千源,原名王锦鹏,沈阳市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

1994年首次参演霍建起导演处女作《赢家》,1997年在孙周执导的电影《漂亮妈妈》中与巩俐合作。1998年与舒淇、吴辰君主演叶鸿伟执导电影《山顶上的钟声》。2002年在电视剧《金锁记》中饰演陆荐云。2006年参演电视剧《五号特工组》,其后改名为王千源。2007年在《关中男人》中饰演王长安。2010年凭借电影《钢的琴》获第二十三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第七届中美电影节最佳男演员。2014年参演吴宇森执导的《太平轮》,以及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2015年参演丁晟执导的《解救吾先生》。2016年参演电视剧《黎明决战》。2016年参演电影《健忘村》。2017年3月3日,参演的电视剧《黎明决战》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首播。8月17日,主演电影《破·局》上映。9月16日,凭借《解救吾先生》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11月21日,其参演的《海上牧云记》在爱奇艺、腾讯、优酷首播。12月8日,其主演的喜剧电影《龙虾刑警》在中国大陆上映。

他在很多的影视剧当中扮演的都是很生活化的小人物,有的时候戏可能不多,但是总是表现得很有光彩。

他不是很帅,但浑身透露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阳刚之气。作为事业型的男人,他对待工作百分百投入。中戏科班毕业的王千源在业内是被大家公认的演技很好的实力派演员。他演的角色,不管多小,都能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有人评价他是“演配角都能把主演的光彩抢走”的演员,《浪漫的事》里的“结巴”,《空镜子》里女性化的男人,《荆轲刺秦王》里的“赵使”,《漂亮妈妈》里和巩俐吵架的“路人甲”等等,王千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和喜欢。

46.金巧巧(1975.4—)

金巧巧,沈阳市人。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歌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1983年,8岁的金巧巧进入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校芭蕾科。1993年,首次触电,担任林依轮《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MV女主角并走上演艺道路。1994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1998年出演了《西游记续集》。1999年,凭借《走过柳源》被提名为金鹰奖最佳女配角,2000年获得中国大众电视观众最喜爱电视剧女演员。2003年,成立“北京巧巧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制作出《佳人有约》《辣妈寻夫记》等剧。2011年,凭借《老大的幸福》获得第四届华鼎奖观众最喜爱电视剧女演员。

从影以来,金巧巧共计拍摄60余部影视作品,被誉为“公主专业户”“电视剧女王”“古装美女”。她所塑造的众多角色,无论是多情泼辣的都市女郎,还是历经坎坷的农村寡妇,无论是装扮秀美的古装少女,还是叱咤风云的女强人,都演得张弛有致,恰到好处,富于感染力。

2012年,参演公益电影《我想有个梦》。同年,在于正制作的古装电视剧《陆贞传奇》中饰演女官杜司仪,剧中扮演的是女主角陆贞的师傅。2013年,出演彭氏兄弟华语首部灾难电影《逃出生天》(3D)剧中和香港演员张兆辉饰演一对夫妻。2015年,在当代都市情感戏《继父难当》中饰演罗大佐(林永健饰)老板韩玉萍。2017年,参演电视剧《孤芳不自赏》。

47.陈思诚(原名陈思成)(1978.2—)

陈思诚,沈阳市人,演员、编剧、导演。2001年,签入华纳唱片公司,并拍摄统一冰红茶广告正式出道。因自编自导自演的《北京爱情故事》大热而被观众熟知,现为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旗下艺人。

2002年,大三时出演电影处女作《法官妈妈》并获得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华表奖最佳新人提名,获得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2005年,电影《桃花灿烂》获得第十六届丹麦哥本哈根民族电影国际电影节“安徒生荣誉奖”。2006年,再次与导演康洪雷合作,拍摄电视剧《士兵突击》饰演男二号成才。此电视剧获得第二十七届飞天奖最佳长篇电视剧一等奖,第二十届全军电视剧金星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首届东京电视剧大奖“海外优秀电视剧”奖。2007年,签约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在电视剧《王昭君》饰演大将军王盾,并获得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演员奖”提名。2008年,拍摄电视剧《命运》饰演冯宁,并获得第二十八届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2009年,娄烨导演的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第六十二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陈思诚作为主演入围第六十二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参与拍摄电影《守望者:罪恶迷途》饰演周栋,获得英国万像国际电影节优秀男配角奖。2012年,成立了上海骋亚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并出品电影《北京爱情故事》,凭借《北京爱情故事》获得MSN新锐导演奖及乐视年度最期待导演等奖项。2015年,自编自导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7月,陈思诚客串了董成鹏导演的喜剧电影《煎饼侠》。2016年5月8日,凭借《唐人街探案》获得第二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编剧奖。2018年2月16日,其参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2》在中国大陆上映。10月21日,因出演《远大前程》获得第五届文华奖最佳男主角奖。

48.印小天(1978.9—)

印小天,沈阳市人。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北京拾捌文化经纪有限公司签约演员。

1997年,参演首部电视剧《家事风云》,2002年,凭借海岩电视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成名。2004年3月,与孙俪、何润东主演《一米阳光》。2005年4月,与黄晓明、于娜主演《女才男貌》。2012年主演电视剧《大河儿女》,饰演贺青。2013年,主演《闯天下》,饰演吴桥杂技艺人赵沧海。2014年主演电视剧《东方有大海》,饰演萨镇冰。2014年8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献礼大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中饰演从北京下放到云南的知青“田源”。2016年主演谍战剧《解密》。

49.秦岚(1981.7—)

秦岚,沈阳市人。中国女演员、歌手、平面模特。

1999年参加第六届全国推新人大赛获广告模特组金奖,成为首艺推新人艺员培训基地艺员。2003年因扮演《还珠格格3》中新增人物江南名媛陈知画而成名。2007年在《又见一帘幽梦》中饰演汪绿萍,知名度进一步提升。2011年凭电影《母语》中的表演荣获第三届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具潜力女演员奖”;凭《王的盛宴》中吕后一角提名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配角”;获2007年星光大典“内地年度最受欢迎女演员”;2012年其主演的国际酒店品牌Holiday Inn假日酒店微电影在亚洲实效营销节上荣获“最佳品牌内容”大奖。2013年7月主演都市偶像剧《非缘勿扰》。2014年10月参演电影《别有动机》,饰演女一号叶霜。2017年5月,秦岚担当出品人的网络电影《超级APP》在广州开机。2018年2月9日,参演的电影《泡芙小姐》上映。3月14日,参演并担任出品人的电影《超级APP》上映。2018年7月19日,主演的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在爱奇艺播出。

50.宋佳伦(1983年—)

宋佳伦,出生于内蒙古赤峰,沈阳人、国家一级演员,所属世纪星润传媒旗下艺人。

2006年参演《雄关漫道》,饰演备受肯定的李明皓。2007年参演战争戏《井冈山》,饰演王佐。2008年参演《情系北大荒》,饰演赵天顺。2011年参演《一个鬼子都不留》,饰演王金龙。2012年参演军旅剧《火蓝刀锋》,饰演兽营教官武钢。2013年参演抗日剧《神枪之出生入死》,饰演斗智斗勇的野谷川。2014年参演抗日剧《燃烧》,饰李修文;同年,参演郑晓龙执导《红高粱》,饰演罗汉。2015年,参演励志情感电视剧《梦想越走越近》、电视剧《赤焰1948》、大型少数民族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和电视剧《芈月传》。2016年,主演电影《毛丰美》和影片《勇士》。

宋佳伦在剧中的形象更是让观众眼前一亮,在电视剧《火蓝刀锋》《一个鬼子都不留》《神枪之出生入死》中亦正亦邪的表演,受到观众好评。在热播剧《红高粱》中,宋佳伦饰演罗汉,罗汉有礼有节,尊卑有序,被郑晓龙导演称“嫁人就要嫁罗汉”。宋佳伦通过自己的表演也将“酒神”罗汉的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受到观众喜爱。

51.朱梓骁(1986.8—)

朱梓骁,沈阳市人,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中国内地男演员,主持人。2009年,在内地青春校园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中饰演上官瑞谦一角崭露头角,2010年继续出演《一起又看流星雨》,该剧多次获得收视冠军。2012年主演都市爱情剧《童话二分之一》《无懈可击之蓝色梦想》。2013年主演军旅题材电视剧《火线英雄》、古装剧《吉祥天宝》、古装武侠剧《神雕侠侣》,电影《宫锁沉香》等。2014年4月18日,获得了第一届中国电视演员形象榜优秀青年演员奖。2015年,先后拍摄现代都市剧《花火》、大型3D民族史诗电影《东方女儿国》;5月22日,主演的都市爱情剧《闪亮茗天》登陆深圳卫视黄金剧场,收视率一度保持前五的成绩;6月1日,主演的现代奇幻爱情电影《你在干嘛》开机。2016年首次尝试担任制作人并主演网络剧《我的真芯男友》,2017年主演现代航空题材电视剧《壮志高飞》。

52.林更新(1988.2—)

林更新,沈阳市人,中国内地新生代男演员,2011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2011年,因出演《步步惊心》中的十四阿哥而走红,之后主演了《姐姐立正向前走》《轩辕剑之天之痕》《舞乐传奇》等电视剧,逐渐崭露头角。2013年,凭借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获得第三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提名。2014年,主演电影《同桌的你》饰演男一号林一,影片获得4.6亿票房;同年,在电影《痞子英雄2之黎明升起》中饰演陈真,获得2亿票房、参演电影《智取威虎山》,饰少剑波;2015年,主演大型电视剧《武神赵子龙》。2016年,加盟由张艺谋执导的3D动作片《长城》。2016年7月,主演电影《快手枪手快枪手》上映,参演由徐克监制、尔冬升导演的电影《三少爷的剑》。2017年,参演周星驰监制、徐克导演的电影《西游伏妖篇》。2017年2月9日,作为常驻嘉宾正式加盟《放开我北鼻第二季》。同年6月5日,主演古装剧《楚乔传》在湖南卫视播出,剧中饰演宇文玥。2017年12月4日,获得2017年度腾讯视频星光大赏“最具人气电视剧男演员奖”。

53.井柏然(1989.4—)

井柏然,沈阳市人。中国内地男演员、歌手。2007年度加油好男儿选秀比赛,最终夺得比赛总冠军和最佳人气奖,之后与华谊兄弟经纪公司签约而进入娱乐圈。2010年凭借首部电影《全城热恋》获得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新人奖,并入围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2012年主演电影《影子爱人》《消失的子弹》和《血滴子》接连上映,分别饰演毕达、小伍和侯佳十三。2013年在郑晓龙导演电视剧《新编辑部故事》中饰演何澈澈一角而受到广大观众喜爱。随后在与倪妮合作的电影《等风来》中担纲男主角。2014年在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中饰演“赤火”一角,并与天王刘德华合作拍摄电影《失孤》。2015年初井柏然便成为巴黎欧莱雅首位内地男明星代言人;5月,井柏然作为欧莱雅代言人参加戛纳电影节,也是欧莱雅代言人中首次受邀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内地男星;7月,井柏然成为第一位被联合国人居署授予青年创新创业奖青年形象大使称号的内地男演员;7月6日,主演电影《捉妖记》上映,影片中井柏然饰演天荫;截至2015年9月16日,《捉妖记》累积票房达24.38亿,打破《速度与激情7》创下的内地电影票房纪录以及内地观影人次纪录。2016年5月,凭借电影《捉妖记》获得第三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10月,主演许诚毅执导的古装奇幻电影《捉妖记2》。2018年2月16日,《捉妖记2》在中国大陆上映。8月27日,参演的电影《三城记》上映。

同年,与杨颖合作主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爱情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在片中饰演网名“一笑奈何”、外表清俊但却很自恋的男主角肖奈。同年8月5日,其主演的动作冒险电影《盗墓笔记》上映,而他在片中则饰演了外表高冷孤傲、为人神秘莫测且身手不凡的男主角张起灵。随后,推出个人单曲《最初的梦想》,并作为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推广曲。

54.郑爽(小郑爽)(1991.8—)

郑爽,沈阳市人,中国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07级表演系本科班。2009年,因出演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女主角楚雨荨而踏入演艺圈,并凭此系列剧入围第二十五届中国金鹰节电视剧“最佳女演员”。2012年,凭借电影《画壁》中饰演牡丹一角,获得2012年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新演员金奖”和第三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的提名。之后相继主演了《武则天秘史》《胜女的代价2》等影视作品。2014年,凭借在《古剑奇谭》中娇俏可爱的小狐狸襄铃一角获得第十三届电视华鼎奖“全国观众最喜爱的影视明星奖”。2016年5月21日,凭借《抓住彩虹的男人》获得第十九届华鼎奖中国近现代题材电视剧最佳女演员;同年,主演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广受好评。2017年,郑爽主演的青春剧《夏至未至》,魔幻片《悟空传》相继播映。2018年6月18日,其参演的都市情感剧《为了你我愿意热爱整个世界》在爱奇艺首播。11月12日,参演的电视剧《我的保姆手册》在中国大陆首播。2019年,郑爽以固定嘉宾身份参加芒果TV情感观察真人秀《女儿们的恋爱第二季》。

(本文作者张晓琳系沈阳市和平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