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嗓音节奏训练:采用歌谣方法

嗓音节奏训练:采用歌谣方法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Ⅱ.中国歌谣《三轮车》三轮车目标:通过对歌谣节奏原谱及变奏谱的分析、比较、朗诵、演唱,感受嗓音节奏训练的多样性,体验合作朗诵的乐趣。

嗓音节奏训练:采用歌谣方法

Ⅰ.日本歌谣《大鼓小鼓》[4]

大鼓小鼓

目标:

1.唱准“5·、5”八度音,运用嗓音及动作的变化来表现大小鼓的不同音量。

2.感受日语的音韵,体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气息。

准备:师生围站成一圆圈。

指导:

1.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在日语中,大鼓和小鼓怎么说?

(大鼓叫“O-ki-na tai-ko”,小鼓叫“Tschi-sa-na tai-ko”)

●有谁知道日本最大的鼓有多大,最小的鼓有多小?

(最大的鼓很大很大,双手打开都抱不动;最小的鼓很小很小,可以放在手心。)

2.结合形体,朗诵歌词。

(1)先逐句跟诵,再两句跟诵,最后完整跟诵。朗诵时,可结合如下形体动作:

“O-ki-na tai-ko”——双手在胸前打开做抱大鼓状,并随节奏左右摇晃一次。

“ton-ton”——用整个脚掌跺两下。

“Tschi-sa-na tai-ko”——双手伸出小拇指相碰两下。

“ton-ton-ton”——用脚尖轻轻点三下。

(2)在完整、连贯的基础上,看老师手势,在鼓声处唱准“5·、1、5”三音。

3.加入旋律、学唱歌曲。

(1)在完整、连贯地朗诵的基础上,轻声跟着老师边哼唱歌曲,边做动作。

提示:反复练习时,可逐步撤走教师指挥的手势,撤走自身辅助的形体动作,明晰地感觉歌曲旋律的走向。

(2)看老师(或某个同伴)的指挥,进行快慢、强弱的练习。

4.结合大小鼓,复调练习。

(1)学生人手一面鼓。演唱时,根据不同的鼓声,运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来表现大鼓小鼓的不同音色和音量。

提示:一是教师示范时,可用鼓槌击打鼓心,表现大鼓声;可用手指弹奏鼓边(或鼓框),表现小鼓声。二是应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机会,若是数量不足,可以自制鼓,如挖掉罐头壳两头,蒙上剪去嘴巴的气球当鼓面,就可用小棒或手指弹奏,音响很不错。三是孩子练习时,应要求左右手同时参与,训练左右脑的协同发展。

(2)分两个声部演唱,进行卡农练习,一组选用形体动作伴奏,一组选用各种鼓伴奏;反复时,交换伴奏形式。

小结:作为一个教师,每组织完一个游戏,都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让孩子明白游戏的目的,有利于游戏更好地开展。(www.xing528.com)

Ⅱ.中国歌谣《三轮车》

三 轮 车

目标:通过对歌谣节奏原谱及变奏谱的分析、比较、朗诵、演唱,感受嗓音节奏训练的多样性,体验合作朗诵的乐趣。

准备:儿歌节奏原谱及变奏谱。

指导:

1.跟诵歌词,跟唱曲调,演唱歌曲。

(1)学习按旋律的节奏有表情地跟诵歌词。

(2)在琴声或笛声伴奏下,哼唱旋律,跟唱歌曲。

(3)鼓励学生边唱歌边即兴配上形象的肢体动作。

提示:这里的伴奏指可由教师弹奏钟琴或木琴,吉他钢琴,也可以吹奏竖笛等。

2.学习变奏后的歌谣,感受节奏变化的多变性和丰富性。

(1)出示“变奏1”谱子,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对照原曲,分析比较变奏的小节,说说变奏的意义。

●运用柯达伊节奏读谱念读“变奏1”的节奏。

●边拍节奏边朗诵变奏后的儿歌。

提示:“变奏1”的节奏由原来纯粹的四分、八分音符,加入了四个十六分音符,使速度明显转快,节奏更加活跃。

(2)出示“变奏2”谱子,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活动:

●对照原曲,分析比较变奏的小节,理解变奏的意义。

●运用柯达伊节奏读谱念读“变奏2”的节奏。

●边拍节奏边朗诵变奏后的儿歌。

提示:“变奏2”的节奏由原来八分为主、四分为辅的格局,变成了更有难度、更富于挑战的新格局,如以十六分为主,以八分附点、后十六分为辅,并出现休止……既用了固定变奏手法,又用了装饰变奏手法。使节奏更加多样,情感表达更加丰富。

3.编配变奏曲的表演动作,感受合诵合演的乐趣。

●学生分为两组,各选一种变奏曲,分别编配形象的表演动作,并练习至熟练为止。

●两组学生作为两个声部,以“合诵”的形式,表演变奏后的儿歌。

提示:儿歌朗诵是一项运用嗓音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艺术实践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对儿歌节奏原谱及变奏谱的分析和比较,通过节奏读谱和歌词朗诵的运用和训练,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了有关变奏曲的一些粗浅的乐理知识,训练了二拍子的稳定拍律感,感受到嗓音节奏训练的多样性,体验合作朗诵的乐趣。

小结:这是一首简单易学的闽南童谣,适合各种年龄层次的学习者,尤其是学龄前儿童。该童谣能让学习者充分感受闽南语的语音语韵,训练其运用语音及语调、表情及动作来表现“烧酒仙”的神态,从而有效引导学习者体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土化气息。同时,通过活动前奏,让学龄前儿童明白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浅显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