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解决嗓音职业病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解决嗓音职业病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发声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突出发声技能训练而不是理论教学与学习。(一)科学发声教学训练的原则与方法1.科学发声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科学的言语发声教学跟声乐教学有很多相通之处。教师要正确看待发声训练中的高原现象。科学发声训练也不例外。

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解决嗓音职业病

科学发声训练是一种技能训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要突出发声技能训练而不是理论教学与学习。发声训练教学法在艺术语言发声和歌唱发声的教学中有一些研究成果。下面,我们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笔者20多年来自己的发声学习和发声教学实践,对科学发声训练方法进行一些讨论。

(一)科学发声教学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科学发声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

科学的言语发声教学跟声乐教学有很多相通之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很大,生理结构不一样,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千差万别,性格与心理不同,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各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特别是在听辨学生的发声问题、指导学生的发声训练环节,更要注意这一原则。有经验的教师不仅知道如何处理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发声问题,还有办法指导解决学生出现的个性问题。比如,学生在呼吸训练中普遍存在气息浅、气息不通畅、气息僵硬、屏气、气息补充不到位等问题,可能有的学生会出现气息过深,丹田使不上劲等问题,教师就要因人而异地指导。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接受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事实。学生在学会科学发声之前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发声技术问题、认识问题甚至心理问题,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心中要有数。

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要加强对科学发声的研究,广泛学习艺术学理论,学习声乐、戏曲演唱、播音主持发声、话剧表演等艺术发声的理论与技法,具备基本的解剖学、嗓音医学的知识,适当了解物理学相关知识,掌握一些语音学知识,借鉴艺术发声教学理论与方法,积累足够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学活动中认真观察学生训练的情况,认真备课,课堂上正确处理意料之外的情况,做好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不断丰富教学训练经验。

(2)鼓励为主

科学发声是一项比较难学的技能。它的难学之处在于,发声器官的内部运动情况难以凭肉眼观察,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依赖模仿和领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训练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学生的各种探索精神,正确看待学生存在的各种发声问题。只要学生有进步,就应该充分肯定,甚至在面对那些性格内向、不自信的学生时,只要他们没有退步,就应该肯定。

教师要正确看待发声训练中的高原现象。学生不可能每次上课都会进步。有时是因为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佳,有时是因为情绪不好,有时是因为学习或工作压力太大,有时可能是训练进入瓶颈期,此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尽快疏导学生心理,调整训练方法。当学生找不到良好的发声感觉时,发声学习遇到较大困难时,更要给予鼓励,使其对学习充满信心。

科学发声训练跟许多艺术、体育技能训练一样,很多时候比较枯燥,特别是扎实基本功的构建,需要在千百次的重复训练中实现。所以教师要有耐心,要通过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精神动力。

当然,教学训练中的鼓励为主,并不等于一味地迁就学生。鼓励,也要分阶段,看场合,辨对象,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初学发声的阶段,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声训练中喜欢自己瞎折腾的学生,要告诉他们规范的训练要领。在班级教学中一般要避免总是只表扬一两个特定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肯定;骄傲自满的学生,反而要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

(3)循序渐进

陌生技能的训练,往往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科学发声训练也不例外。正如第二语言的习得是有先后顺序的道理一样,科学发声训练如果也遵循其固有的规律,那么,训练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通常说来,在指导科学发声训练时,应该先练习发声的基础技能,再学习发声的应用技能、提高技能。比如,呼吸技能、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调节、静态吐词、动态吐词、声音弹性的基本功练扎实后,再强化嗓音的应用即表达技巧的训练。气息的基本功还没扎实,丹田的控制能力还没具备,气息的通畅目标都没实现,就不能急于练习吐词技能。实声还没练扎实,就不要着急练虚声。强控制技能还没掌握,就不能匆忙开始弱控制训练。

当然,这些都是基本原则,不可绝对化。事实上,有的学生实声没有练扎实,可能是他还不清楚什么是实声,适当让其练练虚声,找到实声与虚声的差异,或许有助于他的实声练习。

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宏观上把握训练的进程,清楚地知道什么阶段应该训练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同时也会在微观上明白,不同技能的训练应该如何安排,如何展开。

循序渐进也要因人而异,不可一刀切。面对嗓音条件好、领悟力强的学生要增加训练内容,适当加大训练难度,使其始终处于不那么舒适的学习区,往往有利于他的不断进步。面对嗓音条件不太好、领悟力不足的学生,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而要放慢学习的进度,降低学习的难度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科学发声教学训练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

(1)准确讲解

发声教学也要讲解必要的知识和训练要领。教师在讲知识和要领时,首先要把知识和技能讲准确,不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讲。发声学有其基本的理论,不可摒弃这些理论,在没有充分研究前,不可自己独创一套所谓的理论体系,按照自己的错误理解去讲课。比如发声器官名称的使用,对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的剖析,都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当然,我们不排斥理论创新,相反,我们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发声理论,创新发声理论,但是,这跟凭自己感觉讲课是两码事。

发声理论比较枯燥,教学讲解中最好能将枯燥的理论具象化,因而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运用图片、模型、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

讲解技能要领时往往要把训练要领分解为若干项,一步一步地训练,降低训练的难度。同时还要注意,要领的分解不是目的,当分项技能掌握后,要着重将这些分解要领综合起来训练。

(2)正确示范

发声技能教学少不了教师正确的示范。教师的示范不能随意,课前应该做好充分的示范准备。有一些难学的技能,示范时除了要反复操作外,还要放慢速度,适当夸张,以便学生能更清晰地感悟到。这种方法称为夸张法,也有人称为“矫枉过正法”。比如,初学者一开始不能掌握大声朗读词语的方法,教师可以用夸张法示范:先用向远处夸张地呼喊带有开口度较大的ɑ音的人名、短句的方式寻找发声的感觉,如阿兰——,阿来——,阿强——,梁——海——洋——,开——船——啦——,快——回——来——……待学生找到了气息通畅、声音响亮的良好发声感觉后,再让他们朗读其他词语。

教师发声示范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们往往就是模仿教师的发声示范去训练的。因此,教师应坚持发声训练,不断积累自己的训练感悟,尝试不同方法的训练效果,持续提升发声技能,具备出色的示范能力。

(3)认真听辨

教师的听辨声音能力、鉴别学生掌握发声技能的能力对教学训练非常重要。教师听得准,看得清,才能准确判断学生训练的情况和发声技能的掌握程度。为此,教师要首先建立科学发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要有非常丰富的发声训练经验,有正确的发声技能判断标准。

教师对声音的判断标准要科学,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或者只根据自己的嗓音去判断学生的声音。学生的嗓音条件千差万别,发出的声音色彩各式各样,但只要它是通畅的、集中的、圆润的、自然的、流畅的、清晰的、扎实的,都是可以接受的,至于是否明亮、雄浑、清脆,或者音域宽广,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初学阶段,声音通畅是第一要务。

对学生的发声活动的判断,应从声音的整体上考察,树立整体发声观念,特别是进入有声训练阶段后,教师要先从整体上辨别学生的声音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再从具体的问题上去审视。具体问题可能主要涉及呼吸、起声、喉部控制、口腔控制、共鸣、吐词及发声状态不积极等多个方面。

教学经验不足的发声教师生活交际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他人的发声活动,训练自己的眼力和耳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在课堂上,听辨不是只有听的问题,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运动情况,把听和看结合起来,以便找到他声音问题的成因。

(4)科学点评

教师应建立发声的整体观念,学会抓主要矛盾,不能把所发现的问题全部告诉学生,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学生学习陌生的技能,开始可能不适应,有的人还会紧张,甚至焦虑,如果开始训练就彻底否定学生的努力,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损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刚开始进行发实声ɑ的训练时,首先要看学生的气息和声音是否通畅,而不是马上就盯住学生的音色是否动听。

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发声问题时,要尊重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不可只顾自己畅快,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师生们对某一个或某一些学生训练认识的分歧,此时教师更要注意尊重学生,用事实正确地说服学生。必要时可以采用师生一起听被评学生录音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都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评判发声的情况。对学生来说,听自己的录音更为客观,因为这排除了学生在发声时听自己声音的骨传导干扰。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录音听辨法。

找学生的发声问题,一定要找准,并且要说清楚,说具体。不能一会儿说是这个问题,一会儿又说是那个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也不能说得太笼统,比如,“你的发声方式不对”“你的呼吸有问题”“你的共鸣不好”等。要说具体,比如,评学生的呼吸问题,要具体说是气息太浅,浅到什么程度,具体表现是如何的。再如,说共鸣有问题,是低音共鸣不够?还是鼻腔共鸣过多?或是口腔共鸣不充分?(www.xing528.com)

在有声训练中,教师的点评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通常是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先从总体上看做得如何,再从呼吸、起声、喉部控制、口腔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等分项上去考察。

点评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能用所谓“自创”的概念去说,要用发声学、语音学等学科通用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即使必须用新概念,也要把概念解释清楚,说得有依据。

点评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教师只点出学生的问题,不帮助其分析原因,学生多半不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形成这些发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认识上的,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发虚声最有利于保护嗓子,所以总喜欢虚里虚气地说话。也有的是对理论误解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把“气沉丹田”理解为气息向小腹部使劲下压,造成喉部捏挤,声音紧张。还有的是心理紧张形成的,比如,有的人一旦面对众人发声,心里就紧张,由此带来整个发声状态过紧,声音生硬、僵直。当然,还有的是单纯的发声技术原因,例如声音过亮的原因可能是丹田收得太紧,造成气息密度过大,喉部用力,声带闭合太紧,上部共鸣太多等。

最后,点评后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发声问题,所以,教师要根据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帮助学生分门别类地找到解决发声问题的办法:要先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声音不是越亮越好听,男生的声音不是越浑厚越好,女生的声音不是越温柔越好,天生的小嗓门不能老想着练成大嗓门,这些都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而定;鼻音并非越多越好,而是恰到好处,不能让人听起来鼻音过多,像伤风感冒似的;吸气不是越多越有利于发声,而是够用就行;不是无论发什么音丹田都要非常用力,而是要根据声音的高低、轻重等实际需要来确定丹田用力的程度。然后,要准确理解发声的概念、基本理论。比如,“腹壁站定”,不是整个上下腹部都绷紧,而是在发声时上腹部始终保持微凸(至少上腹不向后瘪)的状态,且并不绷紧,下腹收住,换气时上下腹部都要放松。若是因为紧张造成的问题,就要先消除紧张的心理,这可能需要教师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有的可能需要学生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习惯面对大家发声,当然,适当做一些利于放松的运动也有益处。至于技术原因所致的发声问题,则要根据具体的技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科学发声教学组织训练的方法

(1)选择训练方式

教师要根据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安排,在教学中注意选择好训练方式。通常可以采用集体训练和个别训练结合的方式。需要学生普遍掌握的技能,可以先进行集体训练。此时,要注意观察和听辨,既要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关注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当场纠正的,应该及时纠正。个别训练主要应用在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上,同时,也多用于集体训练中发现的重要问题、难点问题的纠正上。个别训练时,要让其他学生也一起聆听,以便帮助全体学生训练听辨能力,帮助他们具备正确的声音判断力。仅用集体训练,没有个别指导,是难以教会学生的,因为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不可用集中训练代替个别训练指导。当然,仅有个别训练,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也不允许。

(2)下达训练指令

下达训练指令,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准确、清晰地说明训练的内容、要求等事项,否则,学生会不知怎么办,造成课堂混乱。发声课堂上如果人数较多,学生中一些人这样做,一些人那样说,不仅不利于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学生掌握目标技能,还容易对教师造成多种负面影响,比如降低人们对教师调控课堂能力的认知,教师因多次高音大嗓制止学生而损伤自己的发声器官等。很多时候,学生在训练中的各种乱象,不是学生理解出现偏差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师指令下达不清楚,造成了语意歧义。为了避免课堂混乱的发生,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准确表达的习惯。当然,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很重要。

(3)调控训练进度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计划、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把握好训练各环节的时间,及时调控训练的进度。有时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会出乎备课时的预料,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训练内容或方法,不可拘泥于备课时的设计。此时教师的理论水平、训练内容和方法的积累就会派上大用场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心观察。训练初期,要注意学生发声时身体的状态,比如发声的姿态是否合适,口腔开度够不够,下巴是不是在使劲,换气时肩部、锁骨是不是在上抬。必要时,教师需要感受学生的腰腹部运动的情况,发现问题,迅速纠正。

教师还要及时询问,善于倾听。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训练中的感受,尤其是教师感觉到学生发声有问题,但又不能完全肯定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学生发声的自我感觉很好,但声音听起来不太对劲的情况,有时又会出现教师觉得声音不错,但学生觉得嗓子不舒服的现象。遇到这些情况,要首先尊重学生喉部的自我感觉,以学生不觉得难受为前提,其次才考虑声音的质量。与学生的现场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既要学会询问,也要善于倾听,不可仅凭自己的感觉行事。

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在点评后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再次组织训练,及时纠正这些发声问题。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问题,只要不是大问题,不会伤及发声器官的,一时不能纠正的可以暂时不管,以免影响教学进度。若是个别学生出现棘手的问题,可以课后或者下次课再解决。有些发声问题是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得到解决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

在组织训练过程中,有一种比较实用的具体训练方法——以优带劣法。以优带劣法,是指用发得较好的音去带发那些发得不太好的音的训练方法。比如,有的人发ɑ声音总是不集中,但i发得不错,就可以在练习ɑ的时候先用i来领发ɑ。

4.科学发声教学训练的总结

每次发声教学课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当天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深入分析成功与不足的成因,不断积累教学的成功经验,提醒自己今后应避免哪些问题。对于教学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要广泛查阅资料,深入思考,与同行或专家探讨,尽量找到应对的措施。一般说来,教师能够准确模仿学生的发声错误,往往就能找到攻克难题的办法。因为教师在模仿学生的错误发声过程中,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学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后总结中,要多反思,多揣摩。

学期课程结束后,也要及时进行总结,以便下次教学时改进。总结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

1.倾听与观察

学生在学习科学发声技巧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倾听,要听明白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教师请教,以便准确领会发声要领。同时,学生还要在教师示范时认真观察教师发声时身体的变化。比如,发声的姿势如何,口形怎样,喉部如何运动,必要时还可以在教师同意的情况下感受教师发声时下巴、喉部的情况,腰腹部肌肉的运动方式等。训练中要动脑子,对比自己的发声和教师的发声有什么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我们曾经提出,“接受教师指导训练的方法是:一看、二听、三记、四想”[2],可以作为参考。

2.模仿与揣摩

模仿是技能训练的重要方法。在发声教学中,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后,可以照着镜子,自己模仿教师的动作,结合所学发声要领进行训练。这就是照镜训练法。在学习科学发声的呼吸方式时,若是现场教学,除了看清楚教师的动作之外,最好去感受一下教师的腰腹部是怎么运动的,有时候,一点细微的变化就会影响发声的质量。比如,学习胸腹联合式呼吸,吸气时要先有气息吸到丹田然后再收小腹,发声时丹田继续采用内收的状态,上腹部微微向外扩张,丹田的内收和上腹的向外扩张形成反向运动,上腹部没有向下用力的感觉,这些细微之处,通过感受教师的做法,更能够体会到。

如果是跟着视频学习,在模仿训练时可以同步录音,然后把录音与视频中教师的声音进行比对,分析自己学习的效果,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模仿训练,并不是要把自己的声音模仿得跟老师的一模一样,而是要模仿教师的发声方式,模仿教师声音的通畅、集中、圆润、扎实、流畅、自如。我们学会了科学发声的方法后,就不用再去模仿教师了。如果此时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发声能力,就要多向有声语言艺术家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发声和表达风格。

学习者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反复揣摩发声的各项要领,要敢于尝试。发声训练前,要想好要领,调整好发声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身体和心理都要放松,注意采用正确的发声姿势,腰带不宜扎得太紧。一般说来,初学者自己训练的时间一次不宜太长,10~20分钟即可,感觉好时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感觉不好时,经过一番调整,仍然觉得不妙,就要立即停止训练,寻找和分析感觉不好的原因。

有的时候,找不到正确的发声感觉,可以试试以错带对法[3]。先做一个与正确的方式相反的错误动作,然后再用与这个错误动作相反的正确动作,把两者进行对比,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发声感觉的方法。比如,发声时不知道自己的喉咙是不是在用力捏挤,就用捏挤喉咙的错误方式发一个音,然后再用放松喉咙的正确方式发音,体会放松喉咙发声的感觉,找到正确的放松喉咙发声的状态,并通过训练,把这种正确的发声感觉巩固下来。这种方法往往适用于喉咙的放松与紧张、口腔的横与竖、下巴的前伸与后缩,软腭的上提与下塌、声音的前与后、字音的圆与扁等有二元对立特征的训练中。不过,这种方式不能频繁使用,因为错误的发声方式是违背发声器官正确运动规律的,稍不注意,容易使嗓子感觉不舒服。

以错带对法在教师的教学训练中也可以使用,但同样不可多用。

3.反馈与评价

在现场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训练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并告诉学生纠正的方法。而在非现场教学中,学生对自己发声活动的正确反馈与评价就很关键。视觉反馈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通过照镜法来实现。初学者不清楚自己发声时口腔开度够不够,吸气是否提肩、提锁骨,可以通过照镜练习获得反馈。在自我反馈中,触觉反馈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通过用手触摸自己的下巴和颈部肌肉,来观察自己发声时下巴和喉部肌肉的松紧程度。

除了自我反馈与评价,非现场教学中还可以有同伴的反馈与评价。发声训练时,同伴之间相互提醒,也是一种常用的反馈与评价方式,只是,这很考验同伴的听辨能力。

如今,网络可以使人们进行异地语音交流、在线视频沟通,在线训练成为可能,因而线上反馈与评价也是一种可行的反馈评价方式。只是这已经超出了学生自我反馈与评价的范畴。

学生通过这些手段获得正确的反馈与评价,再及时调整发声的状态,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