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嗓音节奏训练:通过歌曲提高技巧

嗓音节奏训练:通过歌曲提高技巧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余学生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控制音量和气息流动的方式。在运用嗓音表现带有情节的歌曲时,首先应根据歌词所描绘的情节、内容,曲调所表达情感基调,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咽喉肌肉的振动,并运用恰当的气息流动方式等发出不同音色、音量、力度、节奏的声音。

嗓音节奏训练:通过歌曲提高技巧

Ⅰ.学唱歌曲《春晓

春 晓

目标:

1.感受古诗词音乐美术的完美结合,能用恰当的声音朗诵古诗、演唱歌曲。

2.运用柯尔文手势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体验两声部合唱的乐趣。

准备:竖笛一把,教师能熟练吹奏;学生围站一圈,面向圆心。

指导:

1.鉴赏古诗:《春晓》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中国古诗词,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孟浩然之手。这首诗是诗人隐居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2.感知旋律:学生手拉手,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按四拍子韵律左右摇摆,四个八拍(前奏)后,教师吹奏起悠扬的《春晓》主旋律为其伴奏。

3.哼唱旋律:教师采用逐句吹奏的方法,引导学生逐句哼唱,学生体态动作同前。

4.辅以手势:仍以逐句哼唱的方法,辅以柯尔文手势,并将手势取代左右摇摆的体态动作。

5.导入歌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组织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和声音朗诵,才能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两种感情?

(2)制作图谱:请学生将讨论的结果以图示的方式标注在黑板上。结果参考如下:

●节奏处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嗓音处理:前两句用轻柔、舒缓的语调朗诵,“鸟”字的尾音可稍上扬,表现见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喜人景象;后两句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的音量,表现出对落花的惋惜之情。

(3)表情朗诵:结合自制图谱,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6.学唱歌曲:学习用适中的力度、速度,连贯、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唱第一段;用适中的力度,较快的速度,相对有弹性、更短促的声音演唱第二段。特别要注意装饰音和休止音的唱法。

7.拓展练习: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两个声部的轮唱。

小结:本活动是一个“本土化”的奥尔夫教学实践,旨在感受中国古诗词与现代音乐、美术的完美结合,并能用恰当的嗓音朗诵古诗、演唱歌曲,从而积累起运用嗓音表达音乐中强弱、快慢、高低、断连等经验。

Ⅱ.学唱歌曲《大灰熊》

大 灰 熊

目标:大胆地运用嗓音和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现音乐故事,培养即兴表演的能力。

准备:歌曲图片四张,吉他一把。

指导:

1.教师生动地弹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趣

要求:听听这是一首什么歌?歌里讲了一件什么事?听后感觉怎么样?

2.运用视听结合法,引导学生熟悉旋律,唱准曲调。

(1)教师借助柯尔文手势语,放慢速度,逐句引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2)学生在教师的吉他伴奏下,完整连贯地一边唱旋律一边做着手势语。

提示:该曲节奏简单,音域较窄,曲调平稳,适合学龄前儿童演唱。但曲调中多处出现半音“fa”“si”,对学龄前儿童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容易唱准。为此,当你面对学龄前儿童时,不妨借助柯尔文手势语,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把握这两个音与其他音之间的高低关系,有利于他们唱准这两个音。虽然不提倡让学前儿童掌握这种手势语,但丝毫不影响教师借助这种手势语帮助儿童理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

3.展示图片,导出歌词,探索如何有表情地演唱。

(1)出示图片,讲述的故事。

第一张:一只大灰熊正在洞里安安静静地睡觉;第二张:两个小朋友从大灰熊身旁轻轻地走过;

第三张:其中一个小朋友好奇地轻摇着大灰熊;第四张:醒过来的大灰熊生气极了,正在发怒。

(2)运用整首跟唱法,轻声跟唱全曲。

(3)组织讨论:如何控制音量、运用气息?

提示:当教师面对学龄前儿童时,可以运用以下的问题来引导。如“演唱歌曲时,什么地方是轻的?什么地方是重的?”“演唱歌曲时,什么时候应该连贯唱?什么时候应该断开来唱?”

(4)师生共同梳理归纳讨论结果。

参考:根据歌词描绘的不同意境,改变嗓音。

如在音量方面:第一句中等;第二句渐轻;第三、四句渐强,最后两个字“发怒”最强。

又如在气息方面:第一、二句用较连贯、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演唱;第三、四句则用相对较短促、不连贯的气息流动方式演唱,以表达出大熊发怒的情绪和情感

(5)组织演练,验证探讨的成果。

4.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嗓音和身体动作的变化来表演故事。

(1)个别学生即兴表演:一学生扮演大灰熊,两名学生扮演小朋友,一同表演故事。其余学生演唱歌曲,提醒学生注意控制音量和气息流动的方式。

(2)全体学生一道表演:

第一次:一名学生扮演大灰熊,其余学生扮演小朋友,请其中一个小朋友去摇醒大灰熊。

第二次:学生仨仨结队,轮流扮演大灰熊和小朋友,大胆地表演整个的音乐故事。

小结:人的嗓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在运用嗓音表现带有情节的歌曲时,首先应根据歌词所描绘的情节、内容,曲调所表达情感基调,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咽喉肌肉的振动,并运用恰当的气息流动方式等发出不同音色、音量、力度、节奏的声音。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因此,教师首先应注意自己歌唱时情感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性,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其次,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容,才能有助于学生逐步学会用形象生动的声音进行表现。

【梳理巩固】

无论让孩子学什么音乐,都要为孩子描绘一幅图画,给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一个精华部分。因此,作为奥尔夫教学法教师,面对每个音乐活动的教学之前,心中应早已形成一幅完美的蓝图,然后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孩子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习它,最后再把所学的东西整合起来,实现心中这一完美的蓝图。这一点,在本章节的几个活动课例中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歌曲《大灰熊》、古诗《春晓》,还是民谣《轰隆轰隆》《相牵手好朋友》,或是歌谣《三轮车》《大鼓小鼓》等,都若隐若现地在教师和孩子的心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显露出来。

【调整活动】

Ⅰ.舞蹈《自由探戈

自由探戈

目标:感受探戈音乐与动作节奏活泼、明快的特点,体验两人面对面舞蹈的乐趣。

准备:教师事先与一学生排练好示范表演;学生在围成半圆形的位置上站好。

指导:

1.观看教师与学生代表的示范表演。(www.xing528.com)

要求学生边倾听音乐,边观赏示范表演,边随音乐节奏伴以拍手、拍腿或跺脚的声势。

2.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第一组动作:1个8拍

(1)上肢动作——双手举在胸前,手掌竖起掌心朝外,每两拍划一个圆,先往左边划两个圆再往右边划两个圆。

(2)下肢动作——脚步一拍一动,以左右左停、右左右停的步伐,先往左再往右迈动。

(3)上下联合动作——前四拍脚步往左迈动四步,双手往左划两个圆;后四拍反之。

第二组动作:

(1)上肢动作——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

(2)下肢动作——前四拍,左脚起步往前迈四步;后四拍,转身仍以左脚起步返回原位。

3.学习两人结对动作。

(1)面对面站立进行练习,先做第一组动作再做第二组动作。

第一组面对面左右移动:可事先商量好先向哪个方向移动;

第二组面对面的转换位置:正好与对面舞伴位置先交换再返回。

(2)随着音乐节奏,循环反复练习两组动作。

4.通过思考与讨论,进行延展练习。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将舞蹈进行拓展延伸?

(2)讨论结果参考、练习:在舞蹈中间交换舞伴、变换队形。

5.教师简单介绍音乐背景:《自由探戈》原是皮亚佐拉为电影《探戈课》所作主题曲。皮亚佐拉是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纽手风琴独奏家。他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训练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并能表达深刻哲理纯音乐形式,并由此创立了“新探戈音乐”乐派,成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受到世界范围内的顶礼膜拜,以至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在世界很多地方热烈地上演。

Ⅱ.舞蹈《我和我的小狗》

我和我的小狗

主歌:

副歌:

目标:

1.感受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能随音乐速度更换动作,节奏正确,动作合拍。

2.愉快地与舞伴合作表演,体验集体舞蹈的乐趣。

准备:全班围成圆圈,两两结伴。

指导:

1.学习副歌部分的两人对拍动作。

(1)观赏老师与学生代表的示范:

第1、3、5拍双手自拍,第2拍伸出右手、第4拍伸出左手与舞伴单手对拍,第6、7拍与舞伴双手对拍,第8拍双手放在自己腿上。

(2)在老师引导下两人结伴练习,反复四个八拍。

(3)老师哼唱副歌旋律,为学生伴奏,速度由慢渐快。

(4)学生边唱边做,速度由慢渐快。

2.教师以讲述故事的形式,结合生动有趣的体态语,介绍歌词内容。

3.学习主歌部分的舞蹈动作。

(1)主人动作

“穿上我的鞋”——伸出右脚,脚跟点地,左手叉腰,右手食指指向右脚。

“背上我的包”——收回右脚,双手屈肘于胸前,似背上书包状。

“我和我的小狗一起走一走”——向前迈四步。

“风也大呀,树也摇”——双手上举,手心相对,先左右各摇摆一次,再连同腰部左右各摆动两次。

“我和我的小狗一起躲一躲”——缩回四肢,身体微团,似害怕状。

(2)小狗动作

“穿上我的鞋,背上我的包”——右手勾住主人左手臂,左手屈肘于左耳旁,手腕自然下垂似耳朵状,双膝外屈,眼睛看着主人,似趴在主人的身旁状。

“我和我的小狗一起走一走”——向前迈四步,似和主人一起散步状。

“风也大呀,树也摇”——将勾住主人的右手缩回,做左手一样的动作,眼睛东瞧西看。

“我和我的小狗一起躲一躲”——和主人面对面,做同样的动作。

4.老师放慢速度哼唱歌曲,学生两人结伴,学习完整表演(前奏+主歌+副歌)。

5.围成圆圈,在录音伴奏下,完整表演。反复练习时,交换角色。

【活动延伸】

Ⅰ.儿歌《小白兔

活动建议:

1.该儿歌适合学前期儿童学习,重点在帮助学前期儿童更好地掌握拍的节奏。

2.在引导儿童学习2—3声部节奏朗诵时,在轮说、合说中可加入拍手、跺脚等为其伴奏。

Ⅱ.民谣《抢的抢、拽的拽、走》

活动建议:

1.请模仿民谣《轰隆轰隆》的做法,编配一个含有朗诵、拍手(或拍肩)、跺脚等声部的节奏练习。

2.在完成第一项任务的前提下,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双声部的朗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