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产业结构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文化产业结构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孕育有天然的历史资源禀赋的古都西安具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优势和条件,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将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西安市在国家级文化产业宏观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确立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结构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从区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具有生产与消费的规模报酬递增以及正外部性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文化产业发展必然成为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孕育有天然的历史资源禀赋的古都西安具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优势和条件,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将资源优势变为竞争优势,西安市在国家级文化产业宏观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将文化产业确立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从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来说,西安市文化产业的主导地位意味着其产值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高比重和高增长率,并且与区域内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关联性,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因而,文化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关联产业的扶持与支撑。按照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关联产业可进一步划分为前向联系产业、后向联系产业以及旁侧联系产业。前向联系产业是直接利用文化产业产品的产业,如文化用品的零售行业;后向联系产业是为文化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如设备制造业、相关生产资料零售业教育产业等;旁侧联系产业则是为主导产业提供技术、能源及其他服务的产业,如信息产业、电力产业、会展产业等。另外,在区域经济中,还存在着基础性产业,即为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从产业发展的层面来看,文化产业内部可以继续细分为核心层、外围层以及相关层,三层之间的平衡性、合理性的结构比例直接影响三层分别的联动效应和产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此外,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及规模、分工状况,以及企业之间的垄断与竞争关系的作用结果集中体现为企业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继而通过累积效应,表现为产业的竞争力。

区域文化产业间的结构关系与文化产业内部的结构关系共同构成了在稳定中动态演变的文化产业结构系统,它们通过与区域资源相适应、协调部门间关系以及文化产业集中度调节、升级转换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行为,从内生力量影响着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1)与区域资源相适应的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行为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区域间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区域内丰富、密集的生产要素拥有相对较低的价格,而稀缺的生产要素则价格较高,只有优先发展、重点开发比较优势强的生产要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这样的产业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具有竞争力的。例如西安市丰富的历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主导产业为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并且各区域间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因而要根据区域资源的特点、分布和结构发展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相关文化产业,才能发挥区域资源的比较优势。反之,若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相关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而没有相对优势的资源反倒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到相对较大的比重,这样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的错位很难促进竞争力的形成,是不合理且需要调整的。

(2)协调部门间关系的文化产业结构合理化行为

文化产业不仅产业内部部门之间需要分工合作,而且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其与非主导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因而其产业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协调。例如,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以及传媒产业存在直接的上下游关系,相互之间联系密切、依赖性强;教育产业为文化产业直接供给劳动力资源,移动通信产业为数字内容产业提供消费平台,它们之间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度。区域内部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度大,则意味着部门之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通力合作,通过系统化的运作产生协同效应,不仅降低了单个企业或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提升了区域经济的凝聚力,经济综合潜力大,前景广阔。另外,产业部门间的上下游关联还将导致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依存、竞争与合作,即产业集聚效应。波特认为产业集聚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我国学者高飞指出某一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自然集聚并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业集聚产生的新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组织形成了五大效应,即产业内部的竞争协作效应、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学习效应、品牌与广告效应,这五大效应引起的产业结构性因素调整对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与减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文化产业集中度调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行为(www.xing528.com)

集中度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其最常用的指标是集中率,它是指某个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几个企业的有关数值(如产量、销售额、职工人数、资本额等)占整个市场的份额。产业集中度能够引起产业竞争力的改变。通常而言,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规模扩张将带来成本的降低、技术创新的产生以及不确定性的减少,从而增加产业的竞争能力。但是规模扩大同时又会导致市场垄断的发生,抑制竞争,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适度的分散化市场结构将有利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政府“办文化、管文化”的文化管理方式,导致了产业体系的高度集中,缺乏市场活力,不利于竞争机制的形成。随着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确定,各级地方政府适当放权,形成了利益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产业格局,从而增强了文化产业分散化趋势。就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而言,历史资源与文化市场相互依赖。历史资源被文化市场中的生产者所利用,制成文化产品,通过文化市场的商业化行为进行流通、传播、消费,最终实现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同时文化市场又由于历史资源的价值增值过程而得以繁荣。因此,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所开发的文化产品遵循市场机制的经济运行,从而说明合理的产业集中度将有利于历史资源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但是,特别的是,由于文化遗产类的历史资源是由政府管理的特殊公共资源,因而基于文化遗产开发的旅游产业的主体其实质是具有行政垄断性质的企业,这样的产业市场结构具有较高的集中度,易于形成规模经济,快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但由于缺乏竞争机制,不利于文化创新能量的释放。

(4)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合理化行为

区域文化产业结构是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在适应区域资源结构、协调部门间关系、集中度调节等综合行为作用下的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现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就需要调整方向,使其向合理化的方向改变,如果产业结构转化能力强,则调整顺利、速度快、代价小,能够把握有利时机迅速转换,进入一个更为高级水平和阶段的产业结构,对区域文化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有利;反之,则调整困难、速度慢、代价大,应变能力差,对客观环境反应迟钝,不利于区域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即使目前看来区域文化产业结构是合理的,但也要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比如,当文化产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原料发生枯竭或输入困难时,文化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及时转换,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消除或避开突然而来的不利因素,保持区域文化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使区域系统可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状态,区域产业结构也应该把握时机、创造条件,主动地向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优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式就是区域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竞争中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由两个基本维度构成:一是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二是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较低层次,它与资源相关,是指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所特有的资源和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重在对资源的利用,是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更强的能力与素质,如创新能力、文化企业的战略能力等。文化产业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区域的内生能力,而这种内生能力来源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正是在外促力量与内生力量综合作用下的一个不断动态演变的过程。市场需求驱动力、资源转化方式驱动力、信息产业驱动力以及政府政策驱动力作为外促力量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营造了文化需求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以及政策环境,催生了核心竞争力的内生力量的形成与释放,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演变行为作为内生力量才是核心竞争力的真正来源所在,同样内生力量也在不断影响、改变、完善着外促力量,二者在相互磨合中影响着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图2-7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