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关组织机构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与界定

相关组织机构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与界定

时间:2023-07-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欧盟从具体功能的角度界定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所需的素养。[5]4.三个组织机构关于核心素养的比较前述三个组织机构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价值取向、概念内涵、发展目标等情况如表1-1-2[6]。表1-1-2三个组织核心素养的比较

相关组织机构对核心素养的研究与界定

1.经合组织(OECD)

1997—2005年,经合组织(OECD)为明确21世纪应培养学生哪些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个人需要并推动社会发展,启动“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简称“DeSeCo”),并于2003年发表《为了成功人生和健全社会的核心素养》研究报告。这一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有关核心素养最有代表性的项目”[1]

项目团队认为:核心素养(keycompetencies)是个人实现自我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是后天习得而非与生俱来的跨领域、多功能的素养。同时,认为核心素养应具有如下特性(价值定位):①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②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并带来益处;③应可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基于此,经合组织在2005年《核心素养的确定:执行概要》中明确提出包含“互动地使用工具”“自主行动”和“在社会异质团体中互动”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体系,并认为素养的核心是反思(如图1-1-1)[2]。报告还指出:“由于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核心素养的选择可以是多样化的。”[3]

图1-1-1 经合组织的核心素养框架

对于核心素养三个维度的内容,具体包含如下九项: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及文本的能力,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互动地使用科技的能力;在复杂大环境中行动的能力,设计认识规划与个人计划的能力,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的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合作的能力,控制与解决冲突的能力。显然,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课程学习获得的素养。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长期致力于学习与各地教育质量监测等的研究。早在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财富蕴含其中》报告中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四大终身学习支柱,这一报告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003年,在四大支柱基础上提出“学会改变”的第五支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融合“五大支柱”的“21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框架。“五大支柱”包含的具体指标如表1-1-1[4]

表1-1-1 “五大支柱”对应的具体指标

(www.xing528.com)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与一些机构合作开展“学习指标专项任务”的研究,并于2013年发布《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检测学生学习的七个维度: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些方面,实际上是学生关键素养的体现。

3.欧盟

为应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欧盟理事会确立“教育与培训2010工作项目”,试图建立起适应知识与社会所需的欧洲教育和培训新体系,其核心即为欧洲核心素养框架,并于2006年年底与欧洲议会联合发布《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盟参考框架》。这一框架虽然提出时间较晚,但素养框架最为系统完整。报告认为: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知识社会中自我实现、社会融入以及就业所需的素养,是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就应具备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素养。

欧盟从具体功能的角度界定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成功就业所需的素养。据此,其核心素养框架提出了八个方面核心素养,具体为: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并指出:八大素养同等重要,因为每一个素养都会对知识社会的成功人生作出贡献。

由于欧美的素养着眼于结果,为更好地指导实施,《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欧盟参考框架》制定者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创造性、首创精神、问题解决、风险评估、采取决策以及建设性管理情绪等主题应在八个核心素养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上述心智过程和能力作为‘暗线’贯穿、渗透于八大核心素养之中。”[5]

4.三个组织机构关于核心素养的比较

前述三个组织机构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价值取向、概念内涵、发展目标等情况如表1-1-2[6]

表1-1-2 三个组织核心素养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