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及杜威的观点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及杜威的观点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在杜威看来,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杜威还认为,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它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杜威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然而,在论述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时,杜威过分强调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中外学前教育简史-儿童与教师的关系及杜威的观点

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方面,杜威批判了传统教育的做法。他强调说:传统教育的“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所感兴趣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活动之中。在那样的条件下,就谈不上关于儿童的生活”。在他看来,在传统教育中,来自教师的刺激和控制太多,而对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考虑太少,甚至忽略了儿童这个教育对象。

由此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因为是儿童,而不是教学大纲决定教育的质和量,所以,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杜威曾这样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在杜威看来,教育以儿童为中心是与儿童的本能和需要协调一致的。心理是一个生长的过程,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由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而以儿童为中心正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杜威强调说:“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它包含着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体的同化作用。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在杜威看来,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理想的所在。

杜威还认为,对于教育过程来说,它是儿童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真正合作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和教师两方面是作为平等者和学习者来参与的。学校需要有一种儿童和教师在情感上、实际上和理智上共同参与的现在的社会生活。

因此,杜威在论述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同时,也指出教师不应该采取“放手”的政策。教师应该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转变成他们发展的手段和使他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工具,既不予以压抑,也不予以放任。在杜威看来,如果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只是问儿童喜欢做什么,然后就告诉他们去做,教师既不动手,也不动脑,不给儿童以必要的指导,那就不能促进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不能引导儿童有一种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就会使儿童所做的事情仅仅成为一时的冲动和兴趣的表现而稍纵即逝。这里杜威所说的“必要的指导”,就是选择对儿童的本能和冲动进行适当的刺激,以便使儿童更好地去获得新的经验。(www.xing528.com)

杜威指出:“经验生长的连续性应是教师的座右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为儿童提供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和适宜儿童生长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经常耐心地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注意儿童的哪些冲动在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才能知道儿童要做些什么以及用什么教材才能使儿童工作得最起劲、最有效果。

对于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杜威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但他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与传统教育相比,其区别在于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作用。然而,在论述儿童与教师的关系时,杜威过分强调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指出的:“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但是,一个出发点并不就是整个旅程。为了儿童去牺牲成人或为了成人去牺牲儿童,其错误是相同的。”

杜威作为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教育家,顺应时代和工业发展的趋势,对传统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判,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和研究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主张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应该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这不仅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而且对现代教育理论(包括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然而,也很少有教育家像杜威那样在受到那么多赞扬的同时,又受到了那么多的批评和攻击。这除了由于杜威教育著作的晦涩和他人的误解外,也由于他的教育理论体系自身确实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