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坚决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如何坚决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借助新自由主义思潮,加强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侵蚀力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主动防范和果断打击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很大程度上清除了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毫不动摇地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如何坚决抵御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彼此交织的复杂局面。在这一背景下,西方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借助自由主义思潮,加强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侵蚀力度。因此,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批判新自由主义思潮,成为我们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实现“两个巩固”目标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加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主动防范和果断打击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很大程度上清除了新自由主义的负面影响。然而,由于新自由主义已经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生存土壤,再加上西方政治力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强势渗透,当前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某些领域还表现得比较活跃,错误论调不绝于耳,试图干扰甚至左右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的方向。为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在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上毫不动摇地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

(一)保持政治清醒,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与危害

新自由主义思潮植根于西方社会,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矛盾发展的综合性产物。这一思潮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①产生阶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自由主义在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然而由于1929—1933年爆发于美国并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完全暴露了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弊端,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新自由主义也随之遇冷。②蛰伏阶段。为了缓解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1933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围绕救济、复兴和改革三大主题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史称“罗斯福新政”,这些政策遵循的宗旨是倡导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的引导下,美国经济高速发展,逐渐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这期间,尽管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形态不断发展成熟,但是由于和当时在美国处于主导地位的凯恩斯主义存在不同的主张,因此,新自由主义蛰伏和酝酿了40年的时间。③兴盛阶段。20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美国依旧奉行凯恩斯主义,颁布了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有效需求,实现经济复苏。但是这些政策非但没有解决经济停滞的问题,过量增发货币又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危机束手无策,受到各界严厉批判。伴随着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的上台,新自由主义取代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成为官方经济学,其大力复兴古典经济理念,主张私有化、市场化、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④全球蔓延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华盛顿共识”的全球推进,以“反凯恩斯革命”为自我标榜的新自由主义嬗变为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政策体系,迅速向拉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发展中国家蔓延开来。

综上可见,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几经波折,但在资本主义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即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政治上依然屹立不倒。原因在于,新自由主义不仅创造了实力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而且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性。新自由主义诞生之初将自己标榜为一种经济学理论,但实际上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是披着经济学理论外衣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政治使命。新自由主义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灌输、渗透资产阶级的价值理念和思想理论,实施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构建促进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国际秩序。尽管新自由主义具有多个流派,其表现形态、主张看法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与核心思想是不变的,都是围绕“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全球化”进行理论建构和推广扩张的。

首先,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市场化是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市场,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资本主义是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发展得越彻底,就越追求万物商品化。新自由主义倡导的是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认为造成经济动荡、效率低下乃至社会不公的罪魁祸首就是政府的干预,而否定了政府干预,就否定了以政府调控为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彻底否定社会主义。其次,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是资本流动和资本扩张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新自由主义强调,只有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全球统一的市场,实现金融和贸易的自由化与国际化,才能高效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种理论无疑顺应了资本流动的内在要求,为垄断寡头获取剩余价值提供了平台。最后,与市场化、自由化相配套的必然是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产权改革。新自由主义推行的私有化是以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宗旨且超越一国一域空间限制的私有化,将公有制等同于垄断,否定生产资料公有制,极力鼓吹在所有制变更下的私有化,或者通过私有化促成私有制的确立,并向全球推广其私有化改革的主张。

由此可见,不论新自由主义的表现形态如何变化,究其实质,始终是附属于资本逻辑并服务于资本利益的全球扩张的,其所主张的一切都直接服务于扩展和加深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领域中的资本主义市场关系,矢志在全球范围内重塑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新自由主义的建立历经了多个时代也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时至今日虽然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但它作为主导西方国家40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下仍然在发挥其作用,短时期内不仅不会消亡,甚至可能会随着时代辩证发展,产生新的形态。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在这种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往往会通过新的方式,以虚构或解构中国历史、否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等为目的,借机制造事端,混淆公众视听,产生恶劣影响。我们需要时刻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新动向,旗帜鲜明地批判新自由主义,揭示它的实质,分清理论是非,防止其冲击主流意识形态,侵蚀人民群众的思想认知。

(二)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决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迫切需要系统完备的思想体系指导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以妥善应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面对新矛盾、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发展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

首先,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经济发展成败的标准,其贯穿于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最后,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分别从五个方面全方位地提出了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成功经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西方经济理论始终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回答,打破了西方普世主义的神话,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与理论突破。因此,进入新时代,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暗流涌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和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分运用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坚决批判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这一思想的创立,不仅建构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指引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程,而且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鲜明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个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努力夯实抵御新自由主义侵蚀的经济基础

新自由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嬗变与衍生,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解构人们制度认同的实践性力量。因此,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的侵蚀,不仅需要加强理论武装,更要在实践中纠正谬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首先,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新时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引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五大新发展理念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赋予了发展全新的内涵。照搬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只能使中国陷于停滞或倒退。抵御新自由主义的渗透和影响,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遵循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实践的新发展理念。

其次,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发展和繁荣的根基,也是当前和今后抵御新自由主义的坚实制度基础。新时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保障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建立科学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形成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新型分配格局。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2018年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再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当前我国经济跨越由“量”到“质”的关口的迫切要求,而发展实体经济、提高供给质量则是建立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所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正确方向,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着力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最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逐步形成全面贸易伙伴关系。当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始终面临着新自由主义不断渗透的压力,因此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降低对部分发达国家过高的出口依存度,保护本国不受外来经济势力的掠夺和剥削,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习近平:《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第1版。

(执笔人:王庆五 王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