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关键素养一览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关键素养一览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反映了其整个的道德面貌。另一方面,以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来看,也充分说明了道德在幼儿劳动中的重要性。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是保教结合,这是其他年龄段的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需要幼儿教师多加注意。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他比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进步,言行一致。幼儿教师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主要表现为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关键素养一览

(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健康的身心素质;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反映了其整个的道德面貌。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道德标准,也直接影响到她的兴趣、情操,甚至整个个性品质。另一方面,以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来看,也充分说明了道德在幼儿劳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修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教育,而且对于培养年幼一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学前儿童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长,成人的爱抚对幼小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园对教师有种特殊依恋,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幼儿教师热爱幼儿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爱,不是个人的好恶,不是自然的爱,而是理智的爱,尊重的爱,严格的爱。这也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活动中要对幼儿有爱心、耐心、热心、细心、童心和责任心。

(1)爱心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把爱心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其职业道德的核心。特别对于小班初入园的孩子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甚至于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教师之于这些孩子来说首先充当的是妈妈的角色,而后才是教师的角色。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原则是保教结合,这是其他年龄段的教育所不具备的特点。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我爱儿童,儿童爱我。”这也充分说明了:作为幼儿教师,只有发自真心地去爱孩子,无论孩子聪明与否、漂亮与否、家庭条件怎样,都会全身心地去爱孩子,才能体会到幼儿园工作的乐趣,幼儿也才会真心地去喜欢老师。只有喜欢老师的孩子,才会真正地喜欢上幼儿园,才能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2)耐心

由于幼儿身心阶段发展的特点,其求知欲和好奇心表现得尤为突出。当面对孩子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教师更重要的是要不厌其烦,耐心地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面对孩子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于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身心存在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幼儿教师耐心地去对待。

(3)热心

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仅要对幼儿热心,而且在日常与家长的接触中,也要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使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幼儿教师可充分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询问家长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以期对孩子有一个整体和全面的了解。另外,当幼儿教师与家长关系融洽时,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发生分歧时以及孩子在幼儿园不可避免地磕着碰着之时,家长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理解幼儿园。所以,做好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幼儿教师的热心至关重要。

(4)细心

在幼儿园中,孩子的事情非常琐碎,特别是保育员老师,面对着孩子的各种问题,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以及午睡后的梳头发、剪指甲等。每一件事情虽然都很细小,但是在这些细小的事情之中更需要幼儿教师细心的教育。

(5)童心

拥有一颗童心,才能更好地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孩子,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进而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一个真正充满童心的幼儿教师,不仅能够得到孩子的喜欢,而且自己的心态也会越来越年轻,幸福指数也会大幅度提升。

(6)责任心(www.xing528.com)

一个好的幼儿教师,责任心非常重要。只有有了责任心,才能使儿童免受伤害。在幼儿入园的环节中,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应该严格按照规定对每个孩子进行仔细的晨检,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应该询问每个孩子是否有带药的,并做好服药记录。在教育活动中,有的孩子喜欢把笔放到嘴里,有的孩子在写字画画的时候喜欢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或者是嬉闹……这也需要幼儿教师多加注意。从自由活动或者是户外活动来说,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在活动前就对孩子们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并且在整个活动中认真看护每个孩子。从离园活动来说,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不会仅仅让幼儿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打发时间,而是可以和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

幼儿教师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职业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对待同事应互相尊重,看到别人长处,虚心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团结,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集体,才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另一方面,家长的配合是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家长,理解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的心情,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多交流,以使家长与幼儿园更好地配合,并参与教育工作。

3.以身作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人,他认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因为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这样。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再也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琢磨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也说明幼儿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是何等重要。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他比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进步,言行一致。

(二)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

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就理论层面而言,良好的教育思想与理念是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反映了一名幼儿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美好追求。从实践层面来讲,幼儿教师良好的教育思想具有激励人的功能,也具有教育人、规范人和指导人的作用。

幼儿教师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主要表现为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儿童观主要是幼儿教师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的依据。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包括:首先,认识到幼儿是独立存在的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其次,儿童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不能以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最后,每个幼儿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充分利用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

教育观简单来说就是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教师一定要树立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这不仅是教育的起点,也是归宿。其次,对幼儿的教育要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最后,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园教学过程是师幼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健康的身心素养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当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假如幼儿教师的情绪极其不稳定,整天愁眉苦脸或者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那么幼儿则会处于焦虑或者恐惧之中,不敢和教师接近。假如幼儿教师和蔼可亲,有亲和力,情绪稳定,幼儿就会心情舒畅,特别喜欢这样的老师,特别喜欢幼儿园。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开心的环境,幼儿的思维才会变得积极活跃,幼儿的性格才会变得自信乐观。

(四)仪表风度

风度仪表是一个人性格气质、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幼儿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指她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以及衣着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教师个人道德情操的反映,是内心美的外在表现,是文明行为的组成部分,直接对教育工作和幼儿的心灵产生影响。

幼儿教师的衣着打扮等更应符合幼儿教师的形象,做到端庄大方,从容有礼,适度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审美标准,既不能过分陈旧,显得落伍,也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艳丽、花哨。幼儿教师的服装从颜色上看应以暖色调为主,服装的样式应在体现时代特点的基础上便于与幼儿一起进行各种活动、便于规范幼儿的生活。相反,过肥、过宽的衣服,迈不开步的裙子等,都是不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的。鉴于幼儿具有“向师性”的特点,特别喜欢模仿老师,受老师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仪表方面更应多加注意,突出整体效果,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威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