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民俗传统的手饰文化及历史变迁

中国民俗传统的手饰文化及历史变迁

时间:2023-07-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的配饰文化历史悠久,自原始社会至清朝,贵族们和平常百姓们的配饰可谓琳琅满目,在制作工艺上、所赋予的意义上、身份地位象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魏晋时期,南方的步摇富丽堂皇,缀以珍珠、翡翠、玛瑙,看起来栩栩如生,这一时期,步摇不仅是贵族妇女的装饰之一,民间女子亦能享用。(三)手饰手饰一般佩戴在手指、手腕、手臂上,中国古代手饰包括手

中国民俗传统的手饰文化及历史变迁

中国古代的配饰文化历史悠久,自原始社会清朝,贵族们和平常百姓们的配饰可谓琳琅满目,在制作工艺上、所赋予的意义上、身份地位象征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配饰和衣裳、鞋子、帽子一样,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的实用功能,另一方面还渗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每一时期的配饰都有着每一时期的特点,他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的配饰既标新立异,又上下传承,流淌着独属于中国韵味的配饰文化。关于配饰的起源,《后汉书·舆服志下》写道:“后世圣人……见鸟兽有冠角頔胡之制,遂作冠冕缨蕤,以为首饰。”可见,首饰的起源,与美、装饰甚至与炫耀身份有关。中国古代的配饰装饰在人的各个身体部分,如头、颈、耳、手臂、手腕、手指、腰等,头上戴簪、笄、步摇、钗等;颈上戴项链、颈圈、念珠、璎珞等;手腕戴手镯;手指戴各种戒指、护指;耳垂戴耳环、耳坠;腰系腰带,腰带上可挂香囊荷包等挂饰。中国古代配饰既可以按照实用功能分,又可以按照材质分,比如分为金属材质和非金属材质,中国古代制作首饰的材料十分广泛,有骨、石、陶、蚌、荆、竹、木、贝、皮革、翠羽、花卉、玉石、铜、琉璃、铁、金、银,象牙、牛角、玳瑁玛瑙琥珀水晶、瓷珠、陶珠、砗磲、玛瑙、珍珠、丝线等;除此之外配饰还能按性别分,分为男性配饰与女性配饰。

(一)头饰

中国古代头饰有着相当长的一段发展时期,从历史整体来看,头饰可具体分为笄、簪、钗、步摇、钿、扁方、梳篦、华胜、掩鬓、挑心、分心、玉珩、莲花冠、凤冠、巾帼等,这里我们选取最主要、最具特色的头饰进行探讨。

笄,早在先秦时,我国就出现了笄,笄的作用,一是安发,二是固冠。男女皆用。从出土实物来看,这时期的笄主要有玉笄、骨笄,形式多样。

簪,簪又称为“搔头”,簪是笄的发展,其形式开始变得更加华丽。簪在秦汉开始流行,簪的地位在古代很高,皇帝一般会将簪作为赏品赠予大臣与后宫妃子,如果犯罪了,就要将赏赐的簪退回。男子的簪在清代失去了价值,女子的簪则在历代中占主流地位,簪与笄常做成一股,两股的称为钗。钗的出现较之笄和簪都要晚一些,钗为女子专用,在历史中,被工匠制成各类精美的形状,如花、鸟、树等,到了清代,人们在簪钗上更大胆地镶嵌翠鸟羽毛,能随光线变化色彩,十分灵动。贵族妇女的簪钗极其奢华,使用金、银、玉等材料制成,普通百姓则用素面或鎏花银簪甚至用荆钗,古代男子称自己妻子为“拙荆”,便从此处而来。

步摇,是簪、钗的进一步发展,在簪钗上装缀可以活动的花枝,并在花枝上垂以珠玉等坠饰,便成了步摇。作为古代女子,无不喜欢步摇这种发饰,即使作为21世纪的女性,见到步摇这种灵动、精美的装饰物,依旧爱不释手。步摇多以金银丝编制成花枝,用于发际,当人走动的时候,下垂的珠玉随着步伐前后摇曳,故名“步摇”。步摇早在秦汉时便已出现,到了西汉时,步摇的制作已十分复杂。魏晋时期,南方的步摇富丽堂皇,缀以珍珠、翡翠、玛瑙,看起来栩栩如生,这一时期,步摇不仅是贵族妇女的装饰之一,民间女子亦能享用。

凤冠,是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凤冠上饰龙凤样式为主,凤冠的样式,体现了我国古代装饰工艺的高度发展,凤冠造型庄重,制作十分复杂,成品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凤冠上饰有各类珍贵宝石,且数量众多。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朝会时戴用的礼冠,皇后所戴的冠上缀九龙四凤,随着地位的下降,命妇所戴的冠饰不允许缀龙凤,其上装饰珠翟、花钗。凤冠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到了明清之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的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之时。我国京剧女子的古代装扮,亦采用凤冠。

孝端皇后的凤冠

孝靖皇后的凤冠

京剧造型中的凤冠

(二)耳饰

中国古代的耳饰主要分为耳珰、耳坠、耳环、耳钉、玉玦等。

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耳饰文物,一般都为环形并且有缺口,材质以玉石为主,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到了商周时期,玦的制作更为华丽,除了圆形的玦外,还有椭圆形和柱形的。从出土文物来看,玦的佩戴既可双耳也可单耳,并无男女之分。

耳珰,是指插入耳洞之中的饰物,耳珰早在新石器时期便已出现。穿耳在我国早期并不是起美化装饰作用,而是出于警示的作用。早期蛮夷妇女行为不大检点,因而人们让这些女子穿耳以起到警戒作用,后来传到了中原,成为他们的习俗。在秦汉时,皇后等贵族妇女不打耳洞,只有土庶妇女才打耳洞,直到宋代,穿耳才开始真正流行起来。耳珰在明代也被作为耳坠,明《客座赘语》“耳饰……在女曰‘坠’,古之所谓耳珰也。”(www.xing528.com)

耳环,简称“环”,耳环的出现较晚,这与汉以前不流行穿耳有着密切的关系。耳环最初是以金属为主体材料制成的环形耳饰。到了辽宋时代,耳环的制作繁简不一,简单的耳环仅以铜丝绕成圆环;复杂的耳环则会制成各种花样,做工繁复。到了明代,环脚在耳后伸出很长,具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早期,耳环主要是少数民族的耳饰,除了女性戴之外,男性也会戴之,《南史夷貊上》:“林邑国……男女皆以横幅古贝绕腰以下……穿耳贯小环。”到了汉朝,男性便不再戴耳环。到了清代,没有旒苏的为耳环,满族称耳环为“钳”。清代有着一女戴三钳的说法,即一只耳朵上戴三个耳环。受到广大网民喜爱的清代宫廷戏《延禧攻略》,将这种满族习俗体现得十分地道。如果仔细观察,便能得知剧中的皇后、皇贵妃等妃子乃至选秀的秀女耳朵上都戴着三钳。这种钳也是有一定规定的,比如皇后戴一等东珠,皇贵妃二等东珠,其他妃子用三等东珠。

一耳戴三钳

耳坠,又称“坠子”,从耳环衍变过来的一种耳饰。耳坠的样式大多由两个部分构成,首先是圆形耳环,其次是挂在耳环上的坠饰。与步摇有所相似的是,人们在来回行走的时候,耳坠会随人的走动而摇曳,灵动巧便,颇显女子的婀娜之姿。耳坠在明晚期才开始数量增多,款式也较简洁,明代有“寿字耳坠”、“灯笼耳坠”等。耳坠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清朝将有旒苏的称为耳坠。耳坠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人们通常将玉石磨成坠,再打小孔,用绳子穿之,形式制作简单,虽不一定美观,可人们在金属工艺不成熟的情况下用以玉石来穿挂坠饰,可谓独具一格。

(三)手饰

手饰一般佩戴在手指、手腕、手臂上,中国古代手饰包括手串、臂钏、手镯、戒指、戒面、扳指、手链指甲套等。

手镯,戴在手腕上,手镯在商周时期便已是常见的手饰了,男女均可佩戴,左右手也可自由佩戴。魏晋时期,手镯制作工艺逐渐成熟,贵族妇女常戴金手镯,其工艺精细,线条流畅,整体造型规整。到了隋唐,手镯样式的制作发生了一些变化,隋唐时的手镯一般为中间宽,两头窄,佩戴时还可根据手的大小进行调节,可见,这时手镯的构造已趋于合理。这一时期的手镯依然以金银为主要材质,还有些手镯会镶嵌宝石,显得异常华美珍贵。唐宋时有将护身符咒藏于手镯内,起到辟邪的作用,显然蕴含着以前的宗教思想。清代的手镯工艺精美,文饰华丽,材质不局限于金银玉石,还有其他多种材料制作,沿袭着前代手镯活口的处理,这时的手镯多为一端有开口或有活钮可开闭。

戒指,又名指环、手记、代指、约指等,戒指在中国古代的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含义。早在原始时期,便已存在戒指了,其依据是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骨戒指,有的戒指上还镶嵌有绿松石。戒指早期并无审美功能,在先秦至秦汉这一段时间,戒指是用来区分身份、辨别等级的,戒指还有“戒止”之意,即戒掉朝秦暮楚的心态,古代身已所属以及已有身孕的女子戴上戒指,具有某种拒绝他人追求以及禁止房事之意,故有“戒止”之意。由于戒指是外来文化,多与胡人的侵入有关,因而戒指往往具有某种神秘的异族色彩,这种不仅充斥着爱情和魅力的元素,还充满了某种神秘、诡异的元素始于汉,并在魏晋广泛流传。古代关于戒指绝大多数与男女交欢有着联系,或男赠女,或女赠男,且和婚姻无关,多为一夜缠绵。可见,戒指并不是良家女子所戴。到后来,戒指被用作婚礼的聘礼之一,直至清代,戒指才隆重登场。清代男女皆戴戒指,多用金银和各类珠宝玉石材质来进行制作,模样精美绝伦。此时的男子手上戴的戒指多为扳指,扳指由古代的鞢演变而来,多戴于右手大拇指,亦有左右手皆戴的情况。

指甲套,又称作“护指”,专指清代贵族妇女手指上所戴的长尖状指甲套。清代贵族女子素来有留长指甲的习惯,因其地位高,不需劳动。清代皇宫里皇后和嫔妃们的指甲套可谓极其奢华。用金银制作,上镶珠玉宝石,纹饰极为精美华丽,一是身份的象征,二是美丽的象征。中国古代美甲人物数慈禧最具代表性,至今,我们仍能通过慈禧画像,来一观护指之华美。

(四)腰饰

腰饰,中国古代腰饰种类繁多,远远超过今日之数量,历代腰饰可分为带钩、带环、带板、香囊、腰牌、禁步、组佩、玉璜、玉璧、玉媛、玉环等。腰饰一般有玉制、皮革制、丝制、金属制几种。第一,玉制,“古之君子必佩玉”,玉是古代最主要的配饰,孔子将君子比喻成玉,温润谦智,有着“君子无故,玉不离身”之说法。古人将玉置于腰带上,行走时颇显儒雅。古代玉制腰饰有琼、瑶、瑾、环、玦等,琼是一种美玉,常与瑶相配。玦为环形并有缺口的美玉,古人常以玦来表达断绝之意。第二,丝制,主要有香囊、香包、金龟等。香囊用丝绢等制成,里头放入各类香料,香囊男女皆可戴之,亦可送人。古代女子若喜欢一个男子,便会亲手制作香囊赠予男子,表达暗恋之意。金龟一指古代官员的一种绘有龟状的配饰,二指所佩杂玩之物,而后人们以金龟来比喻对人才的赏识。第三,金属制,金属制的配饰有刀、剑、腰牌等。刀和剑是古代男子随身佩戴的兵器及饰物。腰牌是古代官员的一种身份标识,从皇帝到侍卫,皆有属于自己的腰牌,腰牌能起到见牌如见人的效果。第四,皮革制,如韦,这是一种加工后柔软的皮,做装饰或起到激励或约束自己行为的效果。

(五)颈饰

颈饰包括项圈、项链、璎珞等,河南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了一串玛瑙珠项饰,其由一色的玛瑙珠穿成,十分华美,为贵族饰品。夏商周时期,男女皆可佩带,一般都为串饰。金银项链到了隋代,其制作工艺已十分成熟,出土的金银项链样式精美,叹为观止。唐代的项链多由项圈和璎珞组合而成,这种项饰还与头饰相结合,如步摇、簪,显得女子更加雍容富贵。到了宋代,人们沿袭唐代佩戴的各种金银珠宝项链,并且风气更盛。清代项饰有长命锁、领约。长命锁一般为男女孩佩戴,祈求“锁”住生命,以保平安,在当时十分常见。领约是贵族妇女所戴的一种项圈,它以镶嵌的珠宝质料和数目来区分各等级。皇后领约缕金,饰东珠,并串珊瑚,垂明黄绦,皇贵妃及其他妃子饰东珠,明黄绦末缀以珊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