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写作教学的总目标与课标要求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写作教学的总目标与课标要求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课标》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从”即顺从,“顺”指通顺,“文从字顺”就是说文章表意清楚通顺,行文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这是从形式上来描述小学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学作文指导教程:写作教学的总目标与课标要求

(一)总目标表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标》对语文教学目标的总体表述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课标》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二)总目标分析[1]

关于小学写作教学的总目标,《课标》中只有一句话:“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简明扼要却观点鲜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教学定位显然不是培养诗人或作家,而是培养作为普通公民应该具备的日常写作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所要掌握的更应该是褪去浮华尘铅的本色作文能力。小学写作教学的基本定位是:文从字顺,真实表达。

1.文从字顺

既然小学写作教学的根本价值在于发展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那么,首先得让学生过文字关。“从”即顺从,“顺”指通顺,“文从字顺”就是说文章表意清楚通顺,行文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这是从形式上来描述小学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

在小学阶段,孩子学习写作是从学写一句句完整、通顺的话开始的,句子是文章的骨干。只有每个句子都通顺明白,整篇文章才能清楚、流畅。一篇文章如果有若干不通不明的句子,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篇好文章。

具体来看,“文从字顺”指向的是写作用语的准确、连贯、得体。

准确,是作文用语最起码的标准。汉语中近义词很多,要尽可能贴近自己的表达意思,往往得在模糊中求精确,找到适合这一句的最恰当的那个词来。前提是学生必须掌握足够丰富的词汇,以供选择。如果学生能够说出“粉红”“深红”“绯红”“绛红”“紫红”“黑红”“青红”“滇红”“浅红”“橙红”“蓝红”等词语,并能细微地辨析它们的区别,那么他在描写天边的那抹晚霞时,就能写出彩霞红云的多姿变化来。

准确还意味着言简意赅,要把那些啰里啰唆、不得要领、不知所云的废话、赘言剔除掉。如一个小学生所写心得的开头第一句:“我在写语文作业,我没有心思写,我边玩边写。后来,我一边读一边东张西望。”接连出现四次“我”,语义拖沓,完全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我没有心思写语文作业,边写边东张西望”。

不仅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有时甚至一个标点符号,也要仔细斟酌一番。比如一个同学作文开头第一句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他的语文老师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变成了“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样一改,原本平淡的陈述因为语速的舒缓而顿时变得生动起来了。

连贯,指句与句之间要连接顺畅。这是从对一句话中用语准确与否的考量,延展到对句子之间关联的要求。文章要连贯,应做到文思清楚、表意集中,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是写文章的“向导”。句子主要是靠句意的自然延伸来连接的,如果前一个句子表达一个意思,还没说完,后一个句子又说到另外一个意思上去了,前后不搭,文气就不畅,读起来就别扭、费劲。

得体,就是写文章要因时、因地、因对方情况的不同而变化,采用适宜的言说方式,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这一要求应对着“新课标”中“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句话。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种意思,常常可以用若干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要学会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www.xing528.com)

我们可以把“文从字顺”按学段分为三个不同层级的衡量标准:

最低标准——无错别字,语句正确;

较高标准——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最高标准——根据需要,表达得体。

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要先求准与通,再求达与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使自己所写文章的“通畅”“准确”“达意”“管用”“有效”等目标要求上。

2.真实表达

从写作内容上考量,小学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指向的是一个“真”字。在《课标》中提出的“小学写作教学的建议”中,补充了以下几条: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要“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是要把小学生写作还原到最本真的性灵书写上来。我们可以把小学写作教学的内容总体要求简单归结为“三真”:真性情、真言辞、真文风

“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至真则至善,至善则至美。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真”的理念,学生作文时也要以“真”为尺度去写作,“是自己要写,而不是他人要自己写”,“是为自己写,而不是为他人写”。

“真性情”意味着写作的内容要从学生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真实感悟出发,一哭一笑,一言一语,都可以表达,未必只能表达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等高尚的情感。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这样既可以解决无素材可写的问题,也可以保证作文的真实可信。

“真言辞”与“真文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写作的言辞要真实、真诚,自然地表达自己。学生将基于生活的见闻思感表达出来,文字自然也就真实。这就需要预防“亚健康”文风的出现。这是一种写作失真的病态文风:或文字失于油滑、粗俗,滥用网络语言,常有“时髦话”,频见“脏字眼”,陷入消解一切的调侃与“寻开心”之中;或篇幅冗长,矫情造作,多为成人化话语,说大话、套话、空话、废话、假话;或文辞优美而内容稀缺,陷入各种“伪写作”“伪伤感”“伪抒情”“伪天真”“伪深沉”,甚至“伪叛逆”,呈现辞藻堆砌式的“小文人”话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