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信息时代课程体系。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图1-1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图由此观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又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儿童过自己生活的权利,归还学生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念。

新课程改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有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已经存在生存危机,主要表现在:

部分学生不能好好睡觉——健康受到影响。比如一个尚处于成长和发育中的孩子,迫于各种学业压力,晚上11点之前无法睡觉。据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2004年的抽样调查,上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率为54.24%,高于2000年的48.6%,比1949年的4.35%上升了11倍。目前,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29.48%,初中生为61.08%,高中生为72.16%。

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运动、游戏、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受到影响。上海电台新闻频道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联合调查显示,上海6岁至12岁儿童中,78%感到“不开心”;63%不愿求助父母;79%认为父母苛求。

部分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念——探究受到影响。部分学生自己的观念被忽视,致使心灵被物化,创造性被压抑。当有些人醉心于我国学生“基础扎实”的时候,哈佛大学数学教授、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却做出了如下评论:“常常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基础比较扎实,只不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弱一点,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在10多年前,我招收的中国学生都非常优秀,但是现在的中国学生在哈佛的表现并不那么出色,遇到问题根本无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甚至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他们在哈佛读研究生期间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不能继续读下去。”

任何课程改革,只有从儿童的生存状态出发,才是道德的;如果仅从某种社会需要出发,不重视儿童的生存状态,那就是工具化的或不道德的,终究会被儿童所抵制。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旨在构建信息时代课程体系。它所针对的问题是因“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这一应试教育价值观所导致的部分学生人格受到影响。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是部分人教育价值观的扭曲和由此导致的学生学习的异化和教师教学的异化。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根本问题,本次课程改革确立了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这里的学习方式不是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思考,而是关于学习的价值思考:每一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课程应尊重每一个人学习方式的独特性。

在这一基本理念的指导下设置了两类课程: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即是所谓的“一心开二门”。

学科课程旨在发挥学科知识(学科逻辑)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学科逻辑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发挥生活世界对人的发展价值,它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每一个人的心理经验与活生生的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的关系。(www.xing528.com)

当面对阳光下盛开的花朵,多愁善感的诗人会把“我”投射到花朵中创造一种诗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文学。理智好奇的科学家会把花朵变成反思和研究的对象:鲜花在阳光下盛开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借助实验分析和数学计算,得出了“光合作用”的假设,日积月累,便形成生物学。这就是学科的由来。学科当然有价值,通过它,我们不仅可以和早在千年以前的人分享对这个世界的意义的理解,而且可以和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分享真善美,个人的视界由此突破了特定时空的限制。但无论学科的价值有多大,它也不能代替我们的心灵和眼睛:面对阳光下盛开的鲜花,我们看到了什么?鲜花在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建构了怎样的鲜花的意义?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图1-1 新课程的一个解释框架

由此观之,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成。学科课程由单学科(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等)与综合学科(如科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综合艺术等)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指定领域(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与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构成。

学生的个性是一个整体,有助于个性成长的课程也应是一个整体。因此,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体化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要求。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要基于学生经验生长的连续性原则和生活逻辑的内在要求进行整体一贯设计,并将学科知识积极运用于生活问题的探究之中。就学科课程而言,要基于探究原则和学科逻辑的内在要求加以重建,并从学科的视界对生活做出独特的解释,建构出独特的意义。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有力量,它在教育上才是有意义的;学科课程只有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样具有探究性、生活化、个性化,它才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尚处于成长和发育中的孩子,迫于各种学业压力,晚上11点之前无法睡觉,这种“教育”能称作素质教育吗?

保护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才是有前途的。在这种情况下,再去用“头悬梁、锥刺股”这种所谓“优良传统”去要求孩子,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有效措施把孩子的身体从功利主义的驱使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好好睡觉,享受应有的健康的权利。

教育是学习者所希望的发展行为,是高质量的生活。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整个教育改革的又一基本任务是归还儿童过自己生活的权利,归还学生探究的权利,尊重学生自己的观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体现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试图追求的意义是帮助学生在反思、体验生活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永恒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