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梦:孕育共好班级节,传承爱心密码

追梦:孕育共好班级节,传承爱心密码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验共好品格”是我们“共好”节开展的第四大活动。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爱心好习惯”培养活动,我推出了“121”行动。第二个“1”是评选优秀家长,实施“优秀家长升级制”,从“学习典范”升级到“义教达人”再到“伴读模范”及至“爱心大使”。种子节、培育节、昆虫节、收获节、感恩节这五大“共好”班级节,我们美其名曰“四季五节”。

追梦:孕育共好班级节,传承爱心密码

时光追溯到2012年5月30日,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是我们“小精灵班”的“共好”日。建立“共好”日,是因为班里有一个特殊孩子“宫好”(“宫好”与“共好”谐音,意在建立一个“共同美好”的团队)。2015年9月,我与密州路学校孙思邈班”相遇,传承“小精灵班”的“共好”精神,我把“小精灵班”的“共好”日的来历讲给孩子们听,和孩子们一起创建班级“共好”节。

如何过“共好”节呢?我决定让孩子们自行策划,邀请家长参与探讨。不久,吉祥物小组最早提出“共好”节吉祥物为大雁,因为大雁在飞行时善于团结、互助,谁也不掉队。大家一致点头认可。诗歌小组的孩子们编写了节日主题儿歌:“大雁大雁排成齐,团结向前一二一,一二一呀喊不停,相互帮助在行动。”歌曲小队选定音乐教材中的《群雁飞》为节日主题歌曲:“晴天高,白云飘,西风起,雁群飞,排成一字一行齐,飞来飞去不分离,好像哥哥和弟弟,相亲相爱不分离。”就这样,我们班形成了“画节日吉祥物、诵节日诗歌、唱节日主题歌曲”三大“共好”节主题。孩子们在爱与被爱中快乐地生活学习

“体验共好品格”是我们“共好”节开展的第四大活动。“家长进教室,孩子回家庭”的方式会弱化孩子们“感恩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也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体验共好品格”走出家庭、班级,走上社会呢?考虑到团队活动强大的带动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我倡导家委会组建节日公益团队,推出“拼团”和“拼家”两个家庭志愿者行动,把节日“共好”扩展到社会并奉献社会。

我首先采取班级主导、家委会参与的方式,由班级家委会在家长群中宣传贯彻,招募家庭志愿者,然后根据报名情况,结合学生居住的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本着自愿结合、就近优先的原则,组成了五个志愿者家庭。

下面是我们志愿者行动组建表:

“拼家”行动开始了。各团队不时在班级群里互动,上传活动现场的照片、视频,家长和学生参加交流会的劲头更足了。更有团队把读书交流会搬到户外进行,引得行人驻足围观。随着“节日亲子传统文化读书交流会”的开展,志愿者妈妈还带领孩子们实践传统文化,带领孩子们做起了节日小手工,献给最敬爱的人,让孩子们感知爱、学会爱、表达爱。持续十二次的家庭读书交流会,次次爆满,既传承了节日传统文化,又拉近了亲子关系,为创建和谐班级、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拼团”行动也开始了。六一节,多个亲子“共好”团队到敬老院奉献爱心,把体验“共好”品格的活动,由家庭、班级扩展到社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给老人送上礼品,为老人捶背、梳头、整理房间,老人们很开心。那一次,我虽然脚疼得不敢着地,却也很幸福。下午,细心的家长朋友就给我送来了顺筋枝,让我烧水泡脚,令我很感动,也很幸福!以后五年时间里,建军节进军营、国庆节进社区、清明节进烈士陵园、劳动节植树护绿、六一节进特校……一个个亲子“共好”爱心团队带孩子走向社会、奉献社会,培育了孩子的社会公益心和实践能力,使“共好”深深地镌刻进孩子们的生命里。最难忘的是下元节,孩子们在“共好”团队的陪伴下走进诸城舜王庙,近距离感受舜帝感动天地的孝心。

就在下元节期间,潘浩宇的妈妈得了重病,我抓住机会组织了一次“手拉手共美好”活动。家长们也纷纷伸出友爱之手,募捐了3000多元的爱心款,让一筹莫展的潘浩宇爸爸看到了希望。为了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孩子得到幸福,我们的公益亲子团队带孩子们定期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诸城信息港刊发《诸城市“微心愿”爱心义卖会成功举行》。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共好”更有情感地融进孩子们的生命里,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留下美妙的花香。学校特意把孩子们的“共好”品格足迹制作成精美的图片、视频,在学校大电子屏巡回播放,带动更多的孩子、更多的家庭开展“共好”品格行动……

就这样,班级“共好”节四大主题活动让我们感受着生命的温度,相互取暖,共同享受着“节日爱心养成教育”编织的“共美”生活。班级主题帖上,陌生人“墨河王正”连发四帖赞赏我们开展的“共好”节活动!如今,我们的班级“共好”节志愿者团队已形成鲜明的特色:绿色、诗意、公益、常态化。诸城电视台、潍坊周末A7版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

2017年7月,我迎来教育生涯中最为自豪的庆典——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十大榜样教师。2017年8月,我以《传统节孕育爱心少年》为题,在诸城市新教师岗前培训会议上作经验介绍。2017年10月,我在《教育》(读写生活)发表了《亲子共育爱心养成》一文。

为鼓励家庭志愿者持续地开展活动,我创新“家长课程”形式,通过开设家长课程引领家长。爱孩子,首先是陪伴!这是第一次家长课程上我和家长达成的共识。课程中,我一改往日空洞的说教,通过《阿莫得病日》这个绘本引入课程主题。这是一本关于慢生活的绘本。也许,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身边的人,从来没有挤出时间来陪陪家人,或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但是阿莫却每天都在繁忙中挤出时间来陪陪那些可爱的动物。当阿莫得病时,同样获得了动物们的爱心回报……爱,是唯一的动力。《花婆婆》让孩子明白要实现“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梦想,得要自己先有这样的梦想和决心。爷爷用行动告诉了爱丽丝——画画,爱丽丝用行动告诉了小爱丽丝——种鲁冰花,小爱丽丝肯定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的。(www.xing528.com)

“爸妈们,不要忘记和孩子一起行动。”这是我们第二次家长课程的彼此驯养理念。一年四次的家长课程学习成就了家长的自我成长!

家长的成长除了自我成长需求的推动外,还需要外部激励、评价机制来推动。为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爱心好习惯”培养活动,我推出了“121”行动。第一个“1”是指随时给家长书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共育活动的内容决定:共育活动初始写一封富有感召力的信件;共育过程中写一封分享信,或一封建议信,或一封表扬信;共育活动结束写一封总结信或一封感谢信。“2”是指创建2个展示平台,共享活动成果:一是班级微信群,二是班级主题帖。第二个“1”是评选优秀家长,实施“优秀家长升级制”,从“学习典范”升级到“义教达人”再到“伴读模范”及至“爱心大使”。

种子节、培育节、昆虫节、收获节、感恩节这五大“共好”班级节,我们美其名曰“四季五节”。来源于班级特色实践活动“熬一锅爱心粥”,最初,我们的爱心粥食材是去超市购买。后来,有孩子自豪地在班里说:“我的爱心粥食材是自己种植的。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材最光荣,我是最美劳动者。”班里的孩子们可羡慕了,都想成为最美劳动者。于是,2017年新学期开学,我们开启田园种植生活,孩子们亲手种植爱心粥食材,感受劳动的光荣。

记得种子节,我们以“种子”为主题进行的诵诗活动把种子的成长经历一一呈现。小种子在一声声吟诵中醒来;“小芽芽”悄悄露出了小脑袋。诵读中,我们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在兴奋、惊奇、欣喜中感受一粒小种子努力向上生长的力量!

培育节,我们在校园墙角种下爬山虎,在校园主路两边种上太阳花,在楼房拐角处搭建攀爬架……教室窗台、花架摆满了各种作物的花盆,有废旧矿泉水瓶,有暖壶盖……孩子们亲自种植精心挑选的种子,如花生、大豆土豆玉米……在与植物、田园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自然的变化,科学的奥秘,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

昆虫节,我们重点研究的“朋友”是蚂蚁。节日期间,孩子们纷纷到田间观察蚂蚁、寻找不同种类的蚂蚁、收集蚂蚁的资料、制作蚂蚁标本、读《地下一百层的房子》、画蚂蚁的宫殿、写蚂蚁的童话、看电影《蚂蚁总动员》、研究蚂蚁是否对田里的蔬菜有影响,等等。孩子们了解这些的过程就是享受自然之美的过程,是懂得生态平衡的过程,也是学习与动物友好相处的过程。

收获节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一次高度综合各学科的学习。“晒晒我们的丰收果”既是展示收获、比拼产量,又是信心的鼓动;“尝尝我们的美食”“看看我的草编手工艺品”,让家长和孩子用我们的收获合作制作美食,增强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还有父母与子女、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收获节之后学期结束前,我们迎来感恩节。孩子们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感恩信件流淌于笔尖。在暖暖的书信互动中,增进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情感。

随着四季的脚步,我们把诵读、实践、探究、体验、感悟融入“四季五节”中,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于田园种植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使孩子们在热爱与收获中感知父母的养育恩情。2018年1月,我被评为“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2018年9月,我们的课题“田园种植育人策略”顺利结题,获优秀科研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