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解题思维与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数学解题思维与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集智备课,这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探究的备课形式。集智备课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战略的实施,以学科组或备课组团队为单位。集智备课在现代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四)集智备课的作用集智备课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很有必要的教学研讨模式,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集智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

数学解题思维与能力培养研究成果

一、集智备课的含义

(一)集智备课提出的时代背景

传统教学认为,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上好课的前提;同时,备课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组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深化并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因此,每位教师都会在备课上下足工夫,但由于每人的知识阅历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难免会有偏颇,从而造成个人备课的局限性。在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的前提下,有些教师的备课就以量为本,忽视了备课实质。那么,如何扭转这一现象,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并通过备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呢?

集智备课,这是一种基于教师合作、探究的备课形式。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理念,这一理念对于教师备课同样适用。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然而由于教师个体的精力有限,其知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十分完美的教学流程。因此,个人备课显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我们实施新课程需要集智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变得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套路,加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创造水平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让许多教师感到驾驭教材和课堂的难度增大了,备课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增加了,要考虑的东西突然增多了。新课标发布以后,我们的备课由原来的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由原来只需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这两个问题,又多出来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同时,教材也呈现出知识生活化的特点,和以前的教材相比,更注重基础性、实用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材系列版本多样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手段也多样化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集智备课的思想。可以说集智备课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校本教研的发展,必然选择发挥教师集智智慧的重要形式,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的有效载体,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前提

(二)集智备课的含义

集智备课是为了发挥集智智慧,打造集智研讨模式,探索集智教学的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高效课题的重要备课环节,集智备课形式在高效课堂操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集智备课是高效课堂顺利普及和有效推进的保证,是让高效课堂建设走上快车道的有力推手。集智备课能否切实有效的落实,决定了高效课堂建设的成败。

集智备课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战略的实施,以学科组或备课组团队为单位。一是发挥集智智慧,合理分工、有效合作,设计出既凸显教学共性与个性特色,又达到师生共享的生态教育理念的导学案的教学活动。二是组织教师集智研读课标和教材,分析学情,确定教学思路,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的系列活动。本着“合作性、研究性、过程性、创新性、高效性”的基本原则进行备课,以达到教师合作互学、共同研讨、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发挥集智智慧的目的。三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智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通过集智备课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智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可以解决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四是教师在进行教学预案设计时,发挥集智智慧,谋求教学高效益最佳路径的教学研讨活动。它是学校改变传统教研方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举措,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最经济、最实惠的载体。

(三)集智备课的特点及类型

集智备课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具有自身的特点,其特点大致如下:

一是集智。组团式发展,助推教学改革。集智备课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智研讨的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价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现在许多学校都在提倡集智备课,其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形式,而是为了追求效果。

二是共享。共享模式教学,表达补短板功效。教师素养、知识层级、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等各方面存在差异,通过集智备课可以达到资源共享,补教学短板,助推教育教学上一个台阶,能使老师不断提高思想,避免老师安于现状。

三是个性与共性统一。不断为教师成长换血、造血。通过集智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缩短了新课程的摸索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在集智备课中找到共性部分,寻找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各自的课堂中彰显个性。

集智备课在现代教学中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其类型大致归纳如下:

一是以各种课型的形式研讨(公开课、观摩课研讨、常规课研讨),通过开展课型来研究教学工作,找到教育教学、学科特点。通过集智研讨课,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听课情况,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工作。

二是主题式教学活动研讨(活动性教学研讨、情境式教学研讨)、活动性教学研讨、情境式教学集智研讨,共同摸索教学规律,共同寻找教学规律。

(四)集智备课的作用

集智备课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很有必要的教学研讨模式,在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课程的综合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相同年级、相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每位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功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同伴合作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价值。而集智备课为教师的交流、互动、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在集智备课中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研过程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经验被别人所学习,不同的意识在研讨中相互同化。于是对每个人的看法都进行了改造和重组,每个人都获得了新意义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集智备课将对新课程的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如何开展集智备课

集智备课的操作流程:

1.组织管理

为了让集智备课发挥最大的效益,我校施行严格的组织管理。一是组织领导重视。成立集智备课管理中心,由校长做组长,行政领导驻备课组指导。二是多方监督管理。集智备课的操作单位是备课组、教研组,学校构建教科处、校务办、考核办、年级组等多层次管理体系,合力督促集智备课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形成管理制度。将集智备课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让集智备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常态,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2.准备工作

集智备课的“一不”“二定”“四统”模式。“一不”:即不定中心发言人,人人参与备课,人人都是主备人,这样能最大限度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提升集智备课的质量。“二定”:一是定时间。备课组将提前一周定时间,让全组所有备课组员都能参与,以防集智备课流于形式。二是定内容。教研组、备课组统一步调,严格按照规定教学进度上课,让集体智慧走进每个班级、每个科目、每节课堂。“四统”:统一教学任务、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作业内容。教师提前一周就要将该模式的内容准备好,以便集智备课研讨会上发言。下面以我校集智备课情况做说明。

(1)每个学期开学初,备课组长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规划好,并填写《教学进度表》,将这份表传给每位组员,让组员知道本学期工作中的教学任务。

(2)提前一周,组长下发下周教学任务,各组员通过一周的准备时间,备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课堂作业等,充分了解自己班级的学情,充分掌握课本内容。

(3)集智备课研讨前,将教案、资料、会议记录等带好。

(4)定时间、定内容。备课组长黄老师提前一周布置集智备课内容。第三周的教学任务是讲解某教学内容,要求本组老师在下周将开展集智备课。

(5)不定主备人,统一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作业内容。组员提前一周将集智备课内容准备好。将初稿写在教案本上,包括教学目标,学科素养,教学课时,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教法,作业等。

集智备课流程,即任由一名教师发言—集体研讨—教师发言—集体研讨—修正教案—确定重难点—重点跟踪—课后交流。

确立课题—组内评课讨论—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个性化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交流、反思—资料保存—形成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www.xing528.com)

(六)集智备课的误区及注意事项

1.集智备课的误区

第一,备课与背课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不一。备课教师不落窠臼地进行板块思维,避免线性思考;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背课”者,不重视研读教材和学生,直奔教学设计。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快点以文字的方式定下方案,然后背熟教学环节。背课的人,渴望精品课堂。为此,教师的目的是不出差错,一切都要按照课前准备的教案来上课,力求将所有知识点交给学生,这种课堂南辕北辙,使得课堂失去了灵性。因为一切都是预设的,师生因此失去了新的兴奋点而缺乏对课堂智慧的挑战。备课的结果可能使课堂的整体环节不那么顺畅甚至有些粗糙,但磕磕绊绊的灵动才是学习之真风景。备课是为了启发学生的灵性,背课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是有智慧与思想的启迪,一个是知识的简单传输。

第二,对补充资料的运用态度不一样。集智备课是利用课外资料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能让课堂因丰厚的资料呈现立体化。背课者会想方设法把资料加入课程中,哪怕生搬硬套、狗尾续貂。备课者要考虑这个资料用在什么地方,它与课文中的衔接在哪里,要考虑其效果,要有所取舍,要进行加工。由此可见,备课与背课对所占有资料的运用态度不一样。备不定非要用,它是以不变应万变。它是在需要时,随机做一些必要的补充,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向前推进。备可以信手拈来,课也因随处生景而丰富,充满灵气,富有弹性。背是不管学生是否需要,时机是否成熟,必须生硬灌进去。结果,纵然是有价值的资料,也没开发出最大使用价值来,没有价值的资料却占用了有效课堂。

第三,对他人之见的撷取方式不一。背课者信奉“拿来主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制作教案的人身上,自己的大脑成了别人的跑马场,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也得看你需要攻的是不是玉。然而备课者,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辩证分析,并且加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使别人的观点为己所用,既补充了自己的思考缺陷,又加深了课堂的深度。

由以上比较不难看出,背课乃是一字不漏地背教学程序,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被动行为。背课在课堂上的表现是不管学生的课堂状态如何,课堂如一条固定的流水线,更像一沟掀不起一丝涟漪的死水。课因落入程序化、机械化而失去生机。

2.如何把背课变为备课

(1)弄清楚备课是为了上课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想好大环节,也要想好每一个细微的小环节,甚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这都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课堂教学的现实又总是与教案有些差距,有时甚至出现很大的差距都是有可能的。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教师备课时,只能对自己做到充分的把握而无论如何不能百分之百地顾及到全体学生。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第二,教师上课前有必要熟悉教案。教师上课前,再次熟悉自己写就的教案,一是为了进一步了解上课的有关内容,以打有准备之仗;二是为了熟悉讲课的思路与框架,避免无的放矢。然而,熟悉教案并不等于背诵教案。熟悉教案不必花很大气力,只要把握住了讲课中的几个大环节,了解了讲课中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既不必亦步亦趋,不敢越教案一步,又可以超然于教案之外,灵活地组织教学。熟悉教案不可死记硬背,而要灵活记忆。灵活记忆的方法很多,有图示记忆、线条式记忆、关键词记忆、环节式记忆等等。在这些记忆法里,以环节式记忆为基础,其他的几种方法都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第三,要积极思考。背课,教师只要记忆力较好即可,但是备课则需要积极地去思考、去建构、去挖掘、去整合。第四,要更加勤奋。背课只是备课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去博览群书,去辨析、去扬弃。

(2)集智备课等于集体备课

以往,我校施行的是集体备课,然而施行下来,发现变成了众人享用一人的智慧,众人享用一人的教案,把一位教师的教案和课堂复制多次便是备课,这是一个误区。集智备课,顾名思义是要集集体之智慧,要有思想火花的碰撞,要达到“1+1>2”的效果。

要把集体备课变为集智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转变思想认识。当下倡导有效课堂,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导向,将学科素养渗透到课堂中去,我们的备课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将要更加灵活与精炼,要有启发性、导向性、思想性。教师也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局限的,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必须学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点燃教育的火焰。二是要变集体为集智,集智备课不仅需要每位教师参与其中,而且要辨析、辩论、辩证,让我们的课前准备变得有深度和广度,要有心灵的启迪,要还原教育本来的样子。三是要把刀刃放在重点、难点上。明确好重点、难点,重点探讨重点、难点探究其教法、教态、教程。

(3)备课缺少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教科处平时抽查教案、听课记录中发现,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了集智备课的共案,但是缺乏个性化的设计,没有个案。更多是克隆、复制,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无新颖之感。

解决策略是教师应有主见,不能过分依赖资料及共案,应该结合自己的个人魅力以及学生的学情,探索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个案。备课是一项充满创造性、充满灵性的工作,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具有备课人的思想和灵感,这就是所谓的“教无定法”。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自我意识,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理解运用教材的能力。拿到一篇课文,首先应该是先有自己的思考,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备课形式,如提纲式、随笔式、表格式和框图式等,以体现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然后是结合资料、共案找到融合点,达到共案与个案的统一。

(4)集智备课等同于一个探讨的会议

集智备课不能等同于一次探讨的会议,它是一个长期的优化过程。需要收集资料、探讨、实践、修正、再实践、优化、存档,下一次备这篇课文时,再次优化,以期达到与时俱进、自我更新的目的。

3.需要注意的问题

(1)形式不能单一,流程需要明确

可以通过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等形式来开展集智备课,不能只注重集智备课会议,而忽视了平时的集智机会。然而集智备课的流程得落实,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是流程必须要清晰化,让集智备课的成果科学而有实践意义。

(2)预设不能过多,生成不能太少

预设就是在集智备课中先设想课堂流程、导学案、课时等,生成指的是一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在课程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的应对能力。在备课中时应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广泛联系当下社会,让课堂鲜活起来。

(3)注重再优化,形成课程模型

集智备课可以作为全校的校本研修的工作,高中教学工作是一个轮番作战的战场,教师不能止步于已取得的成绩,集智备课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发展。每一轮课程就是一个优化的过程,从而才能拿出高质量的课程来,让学校为高考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注释】

[1]常磊,鲍建生.情境视角下的数学核心素养[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2):24—28.

[2]曹一鸣,冯启磊,陈鹏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本章图表均引自:曹一鸣,冯启磊,陈鹏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李尚志.核心素养渗透数学课程教学[J].数学通报,2018,57(01):1—6.

[5]雷沛瑶,胡典顺.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情境与问题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8,318(06):27—31.

[6]史宁中.数学基本思想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