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法与情理的结合:桐城派法律思想研究

礼法与情理的结合:桐城派法律思想研究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他比常人更敏锐地认清了形势,从而及时制定或改革礼法,以适应人情之需。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情和时势的不同,礼法必须不断发展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变幻无常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78]礼法随情、势而变与天理不可变、圣人之道不可违是统一的。礼法之制形成后,便具有一定的惯性。

礼法与情理的结合:桐城派法律思想研究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前期桐城派虽然崇信程朱理学,笃守礼法,但他们不是不谙世事、食古不化之人。他们主张世异时移,人情变迁,礼法也要随之而变。

方苞称赞“《仪礼》志繁而辞简,义曲而体直”,推测它即使不是周公手定,至少也是“周人最初之文也”,但是他断定:“吾知周公而生秦、汉以降,其用此必有变通矣。”周公之世,“盖自二帝、三王彰道教以明民,凡仁义忠敬之大体,虽甿隶晓然于心,故层累而精其义,密其文,用以磨砻德性而起教于微眇,使之益深于人道焉耳。”[74]当时承接了古代礼制的良好基础,人心质朴,可以施行《仪礼》之制。到了后世,“淳浇朴散,纵性情而宏恣睢,其于人道之大防,且阴决显溃而不能自禁矣;乃使戋戋于登降进反之仪,服物采色之辨,而相较于微忽之间,不亦末乎?”这样繁复的仪规,不适合后世的人情。若是不顾形势的变化,只管照搬照套,不仅不能实现先王之治,而且还会贻害百姓。方苞说王安石变法“就其善者,莫如保甲之法;然田不井授,民无定居,而责以相保相受,有罪奇邪相及,则已利害分半,而不能无拂乎人情矣。”[75]没有了井田制的基础,本为善政的保甲之法,却成了一项拂逆人情的制度。

姚鼐认为“天地之运,久则必变”,[76]变乃是世间公理。和方苞一样,他也以为后世不可能原样套用三代之制。他说:“三代圣人皆各为其一代之礼,而不相因袭。夫圣人非不欲无变古之礼而治今之天下,然而人心异矣,世运移矣,圣人不能强天下之心以复乎古也。”[77]三代时就已经是各有各的礼制,不相因袭了。后世人情、世势又发生了巨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圣人复生也不会试图去恢复古制了。其实,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是因为他比常人更敏锐地认清了形势,从而及时制定或改革礼法,以适应人情之需。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情和时势的不同,礼法必须不断发展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变幻无常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方苞认为“制可更而道不可异。”[78]礼法随情、势而变与天理不可变、圣人之道不可违是统一的。他称赞《周官》之制达到了“天理之尽,王道之极”的至高境界,[79]后世之法在适应情、势需要的同时,不能违背《周官》的原则,“世变虽殊”,《周官》“经纶天下之大体,卒不可易也。”[80]孟子改周公“深微详密”之制为“旋举而立有效”之法,既适合当时“污俗”、“乱世”的情、势,又不悖圣人之道,很好地实现了二者的结合。只要由孟子之道“层累而精之”,定能实现圣人之治的目标。[81]相比之下,秦虽做到了“世变异,则治法随之”,兼并六国而一统天下,但其是靠“非六国所能敌”的“以谋诈驭谋诈”的权变手段取胜的。秦之变违背了圣人之道,不足称许,秦也难逃二世而亡的命运。

姚鼐主张:“度于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度于情而当,则虽孔子未之言,称情而行之,而孔子之道未尝不在是矣。”[82]如果能合乎礼意、同于人心,这种变化即使是古代没有、先圣未言,也是值得称道的。“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代之变,皆成一代之制,垂范后世。相反,若是像秦国那样,“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83]专以苛政、严法治人,这样的变革只能供人们从中吸取教训。

礼法之制形成后,便具有一定的惯性。即使它的弊病已很显然,要想予以改革也很不容易。方苞说:“自古开创之初,臣主一心,万民畏法,故变更制度,纵横任意,立见成功。承平之后,百吏因循,奸民抏巧,而欲更化善治,必得其机会,因势以利导之,然后无沮格中废之患。”[84]立国之初,万象更新,设范立制,容易成功。后世只有把握机会因势利导,克服了众人因循守旧的惰性,法令的变革才有可能推行下去。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八佾篇第三》,第24页。

[2]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檀弓上第三》,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83 页。下引此书同此版。

[3]参见(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第6~7页。

[4](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附录一《年谱》,第886页。

[5](清)方苞:《礼记析疑》卷十《礼运》“陈义以种之”条,第102页。

[6](清)姚鼐撰:《惜抱轩九经说》卷十二《礼记说一》“既小敛袒括发说”条,《续修四库全书》第17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69页。下引此书同此版。

[7](清)戴震:《戴震集》,《文集》卷九《与某书》,第187页。

[8](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二,第63页。

[9](清)戴震著,何文光整理:《孟子字义疏证》卷下《仁义礼智》,第49~50页。

[10](清)凌廷堪著,王文锦点校:《校礼堂文集》卷十六《论语礼后说》,第146~147页。

[11](清)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上,第568~569页。

[12](清)陈用光:《太乙舟文集》卷三《姚先生行状》,第293页。

[13](宋)朱熹著,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卷七十四《白鹿洞书院揭示》,第3894页。

[14](清)方苞:《礼记析疑》卷二十九“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条,第224页。

[15](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附录一《年谱》,第888页。

[16](清)方苞:《礼记析疑》卷二十九“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条,第225页。

[17]王树民、韩明强、韩自强编校:《戴名世遗文集》,《忧庵集》第15条,第89~90页。

[18](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附录三马其昶《南山集序》,第463页。

[19](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卷十四《礼记说三·坊记说》,第686页。

[20](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三《老子章义序》,第29页。

[21](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后集》卷六《石屏罗君墓表》,第326页。

[22](清)姚莹:《东溟文集》卷六《朝议大夫刑部郎中加四品衔从祖惜抱先生行状》,第430页。

[23](清)姚莹撰,施培毅、徐寿凯点校:《康輶纪行·东槎纪略》,《康輶纪行》卷十四《修己安人守身治人》,第450页。

[24](清)姚莹:《东溟文集》,《外集》卷二《与吴春麓员外书》,第451页。

[25](清)方东树:《汉学商兑》卷中上,第560页。

[26](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弟椒涂墓志铭》,第497页。

[27](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第477页。

[28](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甲辰示道希兄弟》,第484页。

[29](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第478~480页。

[30](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第480页。

[31](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第482页。

[32](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第478页。

[33](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甲辰示道希兄弟》,第487页。

[34](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甲辰示道希兄弟》,第485页。

[35](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集外文》卷八《教忠祠禁》,第773页。

[36](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集外文》卷八《教忠祠禁》,第772页。

[37](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甲辰示道希兄弟》,第483页。

[38](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十七《甲辰示道希兄弟》,第487页。

[39](清)姚莹:《东溟文集》卷四《与倪兵备论捕盗书》,第411页。

[40](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卷七《李月桂家传》,第216页。(www.xing528.com)

[41](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卷十五《纪红苗事》,第422~423页。

[42](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三《原人下》,第74页。

[43](清)方苞:《礼记析疑》卷十《礼运》“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条,第95页。

[44](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三《原人下》,第74页。

[45](清)方苞:《礼记析疑》卷十九《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条,第152页。

[46](清)方苞:《礼记析疑》卷三十三《缁衣》“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条,第240页。

[47](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五《书货殖传后》,第72页。

[48](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十《陈谨斋家传》,第153页。

[49](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七《送右庶子毕公为巩秦道序》,第72页。

[50](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十一《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第166页。

[51](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后集》卷六《赠中宪大夫湖广道兼掌河南道监察御史加二级孟公墓表》,第166页。

[52](明)丘濬著,蓝田玉、王家忠、许山河、刘剑三、黎辉亮校点:《大学衍义补》卷一《总论朝廷之政》,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4页。

[5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为政第二》,第54页。

[54]王树民、韩明祥、韩自强编校:《戴名世遗文集》,《忧庵集》第143 条,第131页。

[55](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卷三《李太常案牍序》,第48页。

[56](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九《逆旅小子》,第245页。

[57](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一《读经解》,第33页。

[58](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四《吴宥函文稿序》,第94页。

[59](清)方苞:《礼记析疑》卷二十七“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条,第217页。

[60](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四《吴宥函文稿序》,第94页。

[61](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卷五《尚书说三·梓材说》,第630页。

[62](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序目》陶定申引姚鼐语,第601页。

[63](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卷十《周礼说三·大行人说》,第659页。

[64](清)姚莹:《东溟文集》卷四《再上孔兵备书》,第415页。

[65](清)管同:《因寄轩文初集》卷五《枪经序》,第427页。

[66]王树民、韩明祥、韩自强编校:《戴名世遗文集》,《忧庵集》第104 条,第117页。

[67]王树民、韩明祥、韩自强编校:《戴名世遗文集》,《忧庵集》第105 条,第118页。

[68](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二《书删定荀子后》,第37页。

[69](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一《李斯论》,第6页。

[70](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一《贾生明申商论》,第7页。

[71](清)姚莹:《东溟文集》卷四《再上孔兵备书》,第415页。

[72](清)姚莹:《东溟文集》卷三《上座师赵分巡书》,第400页。

[73](清)姚莹:《东溟文集》卷四《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第407页。

[74](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一《读仪礼》,第23~24页。

[75](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一《读周官》,第16页。

[76](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七《赠钱献之序》,第111页。

[77](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卷十二《礼记说一·礼运说》,第675页。

[78](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四《周官集注序》,第83页。

[79](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五《书李习之平赋书后》,第114页。

[80](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一《读周官》,第17页。

[81](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卷一《读孟子》,第25页。

[82](清)姚鼐:《惜抱轩九经说》卷十二《礼记说一》“曾子齐衰哭子张说”条,第670页。

[83](清)姚鼐著,刘季高标校:《惜抱轩诗文集》,《惜抱轩文集》卷一《李斯论》,第6页。

[84](清)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集外文》卷一《请禁烧酒种烟第三札子》,第55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